民国课本热销 教育部启动教材修订

  一套78年前的老课本近日受到年轻家长热捧。这套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配插图《开明国语课本》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在新世纪又被许多家长买给孩子当课外书,以至断货。趣味盎然、开放实用的编写给孩子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对当下语文教材的反思。

  和开明书店版《开明国语课本》同时热销的还有1917年出版的商务印书馆《国语教科书》、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世界书局《国语读本》。有出版者感慨:这些问世已有七八十年上百年历史的热门教材受追捧恐怕不能用怀旧、复古、炒作等来解释了,应当成为今天教材编写的一面镜子。“不是我们的课本做不到引人入胜,而是当下教育体系饱含优胜劣汰的功利色彩。”

  这些意象优美的课本,也讲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没有让孩子感到假大空。叶老先生第一课就讲“先生早!”丰子恺为每一篇课文精心绘制的插图让现在的孩子读来仍感趣味盎然。而当下教材《陈毅探母》、《爱迪生救母》等范文的真实性都饱受质疑。有专家遗憾地指出,现行语文课本存在“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

  其实,大概从2001年开始,新中国的教材方针就已从原来的“一纲一本”发展到后来的“一纲多本”,即从只有一套固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发展到目前的多套教材。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光小学的语文教材就有十几套,初中的教材就有八九套,现在的教材应该说呈现了百花齐放非常繁荣的阶段。

  但这些教材仍逃不脱不断被学生、家长、学者“找错”的厄运。续梅表示,教科书的编写和评价专业性、学术性非常强,既要考虑时代背景,又要考虑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她认为对于单篇文章、单个内容的评价,要放到整套教材大的体系当中来评判,才能更科学、更全面一些。

  据介绍,教育部去年面向20多个省市十几万学生也进行了教材使用情况跟踪。续梅表示,目前全国师生对目前使用的教材还是基本满意的,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在由相关专家整体梳理,明年启动新一轮教材修订时,会把相关意见反映给相关工作者”。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