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美女、帅哥,给我一点安慰,把你的钱留下,把我的串串带回家!来吧,来吧,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羊肉串……”

在贵州省毕节地区的一个街角,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快乐的维族青年,在长长的炉子后面,一手扇扇子,一手烤肉串,嘴里妙语连珠。

他是40岁的阿里木·哈力克,当地人亲切地叫他“阿里木”。10年来,他省吃俭用,用卖掉的30多万串羊肉串赚来的10余万元,先后资助了160多名贫困学生。在贵州大学和毕节学院,他还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阿里木助学金”。

他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2008年3月,他被评为贵州都市十大人物、贵州省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0年12月31日,阿里木高票当选为 “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2011年1月25日,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授予他“新疆青年五四奖章”。

“人心都是善良的,大家献出自己的爱,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富强。我把钱都捐给学生,我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素质高,只要教育好了,任何矛盾和冲突都能得到解决。”阿里木如此解释自己的善举。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用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的话说,毕节地区历来是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地方,这片土地上居住着38个民族的同胞。阿里木能在这里扎根并感动中国,与当地淳朴的民风是分不开的。

阿里木1971年出生于新疆和静县乃门莫墩村。1989年,18岁的阿里木来到戈壁滩开始了军营生活。军旅生涯让阿里木学会了坚强:“除了维族人天生的善良和热心肠,部队让我懂得了一个军人的职责。”

1997年,阿里木离开家乡,背着烤炉走四方。3年多时间里,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布陕西、北京、四川、广西、云南等地。

2000年夏天,阿里木只身来到毕节。

“我当时身上只有10块钱和一个烤箱,花了1块钱住宿,买了1块钱的馒头、1块钱的凉粉充饥,又用6块5毛钱买了1斤羊肉穿成35串羊肉串,大约能卖17块5毛钱。”

阿里木在最困难的时候遇上了一批好心人。一天,他饥肠辘辘地走在大街上,一位农民工兄弟请他吃了顿两元钱的饭,阿里木回忆说,那顿饭吃得他心里暖暖的。后来,一个素不相识的酒吧老板得知他的境遇后,借给他100元钱帮他渡过难关。阿里木说:“走了大半个中国,第一次体会到人和人的心可以贴得那么近。”

从那时起,他就想:社会给了他这么多的关爱,他也要回报给社会。

一年春天,他在贵州镇远客车站卖羊肉串,附近一座山发生山火,阿里木想都没想就冲向火场,山火扑灭后,当地林业部门发给他300元奖金。拿到这笔钱后,阿里木就打听哪里可以捐助贫困学生。第二天,在朋友的介绍下,阿里木把500元(自己添了200元)捐给了毕节地区妇联救助贫困女生的“春蕾计划”项目。

10年间,行善从未间断

从那以后,阿里木的爱心助学便一发不可收。

2003年冬天,阿里木到医院看望一位生病的朋友,在那里,阿里木看见全身浮肿的周勇在病床上写作业,深受感动。他决定帮助这个爱学习的孩子。

在阿里木的感召下,周勇所在的学校发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捐赠,募集了1万多元医疗费。之后,贵阳的一家肾病专科医院免费为周勇提供治疗,3个月以后,周勇痊愈出院。后来,周勇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长大了,我也要做世间有情人。”

2005年春节,阿里木从电视上了解到来自毕节地区的中央民族大学彝族贫困大学生李英,假期到煤矿当矿工挣钱读书的艰苦经历。费了一番周折之后,阿里木找到了李英,一见面,阿里木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李英去储蓄所开了一个账户,把存折交给李英。他告诉李英:“以后我就通过这个账号每个月汇100元过来,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帮助更多的人。”

两个素不相识的异族兄弟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2006年,阿里木了解到毕节学院贫困生比例较大,于是找到该院院长张学立,说打算每年出资5000元资助成绩优秀而家庭贫困的大学生。经过开会研究,学院决定接受阿里木的捐赠,同时学院再配置5000元,设立毕节学院“阿里木助学金”。

如今,“阿里木助学金”已经发放了5年,100名贫困生受助。虽然规模小,但这个建立在羊肉串上的特殊助学金,带来的社会意义却非同一般。

每一年,颁发“阿里木助学金”是毕节学院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该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表示,阿里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做人做事的标杆,我们希望同学们在阿里木的感召下,以实际行动努力读书,回报社会。

2007年,阿里木又在贵州大学设立了每年1万元(同样是该校匹配5000元)的“阿里木助学金”。

阿里木的善举没有局限在毕节。2010年玉树地震后第四天,他干脆背上旅行包直奔玉树,买了上万元的救灾物资送到灾区。阿里木在灾区奋战了十多天,当地同胞和部队官兵对这位维族兄弟竖起了大拇指。

感动家人,感动家乡

  阿里木助学时很慷慨,但自己的生活却非常节俭。

阿里木喜欢吃水果,但买的水果都是贱卖处理的。有一次,他买的哈密瓜烂掉了一半,他把烂掉的部分削去后继续吃。还有一次,他在垃圾箱里捡到一双鞋,乐呵呵地穿在了脚上。

生活的艰苦没有击倒阿里木,最让他难以释怀的是起初家人不理解,甚至反对他捐款。

时间一天天过去,家人终于慢慢理解了阿里木。“前段时间,姐姐给我打电话说,‘你是我们的骄傲,你打败了我’,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感到非常幸福。”

阿里木的善举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关注,毕节地委、行署有关领导曾提出给他解决住房问题,但被他婉言谢绝了。

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说,阿里木以实际行动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和谐相处,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慈善不分地域、爱心不分大小,像阿里木这样“边挣边捐、几近裸捐”的事迹,就是奉献真爱、大爱,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行动。

遥远的新疆,也被阿里木感动着。

2010年12月13日,“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启动。在网民的一次次“顶起”和“围观”后,阿里木成功入围。

12月28日,得知阿里木的感人事迹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作出批示:民族兄弟阿里木,靠好心人帮助的百元本钱,烤卖30万串羊肉串,历经八年之久,攒十余万资金,全部回报社会,我为之动容!他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一员,是新疆人民的好巴郎!我顶阿里木兄弟一票。

“中国网事·感动2010”评选最终结果揭晓,阿里木共获得了245050张选票,高出第二名148169票,所得票数占全部票数的21.31%。

2011年1月20日,阿里木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家乡,张春贤对他说:“新疆人民的好巴郎、我的好兄弟阿里木,欢迎你回家。”

现在,阿里木还有两个心愿,一是争取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另一个是想挣钱办一个留守儿童学校。“这个愿望会很快实现。”阿里木笑了笑,很坚定地说。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