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间禅定种类

  出世间禅定种类

  作者 生根活佛

  据《般若注释》经中出世间的禅定可分二种:一者是小乘禅。二者是大乘禅。一、小乘禅:依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科,修九住心,证四禅八定,观苦集灭道等四谛等法修习,厌三界苦,欣涅槃乐,破人我执,断烦恼障,出世解脱,得阿罗汉果的定。

  二、大乘禅:若依万法皆空进行修习,所谓缘广大境,修九住心止息,具平等智,将整个身心安住在不增不减、不取不舍、不净不垢,自他普度,破法我执,又能断烦恼和所知障,更能证得菩提涅槃二果的定。大乘定如虚空定,名金刚定,名勇士定。正定,后得定,什么叫后得定?禅修出定后于四时行、住、坐与卧,皆不忘失佛法行仪安稳内心清明。

  大乘禅定就是六度之中禅定度,禅定度是修心的最佳、最妙之方法,所谓禅定是心稳定下来,不散于他处,禅定是让心静下来的妙法,通过禅定让心静下来,然后慢慢悟自己的心性,就是观察自心的最妙之法。就像吃糖一样,吃糖先放在嘴里,然后慢慢的享受甜味,一个道理,禅定度也一步又一步进深而稳定,禅定度有不同的层次,据《戒律结论》禅定度分为积德禅定、不动禅定、自在禅定三者。

  积德禅定:禅定一般来说需要很多条件,在喧闹繁杂的城市里,比较困难一些。但是,城市里的人大部分都有自己安静的住处,或者别墅之类,在自己的住处可以打坐和专修,但比不上静处,或寺院山里。在自己禅坐的地方需要具备一个比较清静整洁的环境,前面不能摆很多很重要东西,比如另人爱不释手的物品,或者亲近爱人的照片等等。不然的话我们会看着它,又要想入非非了。

  比如城市里的人,静坐的世间可多了,早晚可以静坐,但他们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或者出去喝酒、喝茶、聊天,有些人去玩吧与酒吧等,浪费时间,另外,周六周日有时间静坐,他们总是想着我们明天要去哪哪玩呢?或许会想起今天他怎么这么说我呢……,很多事情就会连续而来。积累恶业以外没有积累善德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把这个环境弄得比较干净一点,没有太多的东西,要比较整洁。

  修习禅定最好有一个舒服的坐垫,因为坐垫不好身体就会不自然,坐着不舒服,老是腿疼,心就静不下去,心就会乱。所以,禅定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很舒服的坐垫,身体放松了,我们的心也会慢慢相对静一些。禅定时身体姿势、座垫很重要。《经部》云:“坐垫舒服,则会身体安乐;身体安乐,则会心情舒畅;心情舒畅,则会得到禅定。”故此,铺好的垫子,选好的环境,不受他人的干扰就行。身体的姿势要毗卢七法:以毗卢七法的姿势为进入禅定,即两足跏趺、手结定印、脊椎正值、颈部微俯、眼观鼻尖、舌尖抵。有些经典讲五支坐法,实际上一样。真正禅定的时候,我们的心不让散于他处,不起心动念,让自己完全平静下来,平静下来当然不容易。

  因为我们的心就像瀑布流水一般,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所以我们禅定时候,首先让自己的思想聚集起来,因为忙碌而散乱的思想会去思考很多问题,难有片刻的宁静。我们寻找一些所缘境,比如佛像等,我们可以看着一尊佛像,或者一个水晶,或者一朵花,就看着它,让我们的眼睛完全注视着它,心观着佛像。不要用我们习惯的思想去观察,比如,这个佛像是什么佛,是铜的,还是金,它是什么样子等;看水晶也一样,是什么颜色、是圆的、是方的;看花也一样,是什么花,是红的,是白的,都不要想。我们就看着它们,完全把我们的思想定住在这上面,不让它走开,不让它胡思乱想。经常忽然出现的各种意念,都是干扰。我们平常的习气使我们很难收起来。因此,我们首先要定下来,完全的定下来。不吸收外界的影响,放下对外的思念,心自然就定下来,从而能够积修行善功德,所以叫做“积德禅定”。在大圆满里这种禅定叫做“定住心”。

  不动禅定:好不容易我们的心定下来,身心也放松了,但不一定一点摇动也没有,因为,我们还是有动力活泼的凡人,比如,瀑布的水从山顶流到谷地时,非常急剧下降,但流通谷地时,还是有流动性,瀑布水流到谷地没有流动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们禅定也一样,一入定就入不敷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打坐入定时,心有时侯向外散,故叫做掉举;或者内收昏沉,那么,掉举和昏沉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先修一段时间定,然后,再放松。我建议,最好七天之内都修定。

  第二个七天时,修定和放松,互相更替。比如先定十分钟、再放松一小会,它们两个一起修。什么叫做昏沉呢?在禅定时,困惑,沉闷,昏迷,睡眠,思维不太清晰。怎么办?精神昏沉、模糊、混乱时,吃地清淡一点,少穿衣服,呆在山顶等清静之地,放松心情。什么叫做掉举呢?在禅定时,自心专注不够,思想很难驾驭总是向外跑走,定不下来。怎么办?心散于他处的时候,吃点油之类,多穿衣服,呆在卧室低的地方,让心静下来。以如此的方法来调节心态,整理情绪。心态调节是很重要,如果心态混乱等不正常的话,心就定不下来,导致功亏一篑。以外的障碍是,我们放松的状态修得不好,因此,我还是很紧张、疑惑、僵硬时,心态要调整,往好的方面转变,然后我们要通过不断地进行放松、安静、入定三个阶段的训练,最后,我们获得自然安静,自然就消除了一切昏沉与掉举。然后是对外在不执取,比如,我们眼睛看见什么,耳朵听到什么,马上产生反应。不执取是什么呢?我对这些眼睛看到的,或者耳朵听到的这些东西,都不要产生一个对它概念的认识,不要让他马上产生反应,而是随他去,听也随他、看也随他。

  我们看见什么都可以,不要产生我的概念去分析它,不要去想那是谁啊他在说什么呢?否则我们又随念头跑掉了。随他去、随他看、随他听。因此,这叫对外在的不执取,这样一来,我们的心自然就不动了,就像谷地里的水随波逐流,慢慢流到大地,最后流到大海里,水自然就不像山谷那样急流,而是静流,最后就不流了,我们的心就不动了,就像瀑布水流到大海,再也不流般,这种禅定叫做不动禅定。总的来说,不动禅定是如此平静的心态下不动杂念,处于清静透明之状态,就是积德禅定成长的成果。正处于平静状态时,没有大的外在影响,他就不会动摇。在大圆满里这种禅定叫做“破住心”。

  自在禅定:我们经常放松、安静、入定三个阶段的训练,消除昏沉、掉举、紧张、疑惑、僵硬,自心逐渐稳定,安定,那时候,我们对外界贪欲放下了,再也不执取,所以我们将不再对外在事物产生特殊的看法,也不会产生意念、观点、概念。因此,这就是不二的实相。二是二元对立,静静地安注在不二的实相那个境界当中,那时候非常自在,也自由。就像瀑布水流到大海里,从此再也不流动,另外瀑布水自然及自由普遍大海。

  当我们没有更多地去观察外在,不执取也不造作,我们也没有在自己的思想上,又造作出了一个禅定、一种态度。它将自然呈现出来。我不再去执取外在时,就自然会呈现出一个安住的状态,这就是离于二元对立的一个现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因此你们要记住,不断地去思考。真正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才会变成我们的现实,才能领悟,变成我们真正平静的状态,才能发觉到这个状态。就像瀑布水融通大海,那时候,没有大海水和瀑布水的分别和概念,都融通一直,到这个境界时,没有定与不定观点和概念,如如不动,自由自在,所以叫做“自在禅定”。总的来说,自在禅定是不动禅定成长的成果,已得到来去自如、随心所欲的禅定,非常自在。在大圆满里这种禅定叫做“养住心”。

  自在禅定的阶段,我们可以把定、松变成合一,不要刻意地去定,也不要刻意地松,让它变成合二为一。我们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与培养在合二为一的状态,让它持续一段时间。我们修定和松需要的时间要根据个人的修行情况。只有打好前面的基础,再去修习第三个阶段:定、松合一之中培养住心。最终,通过修习我们发现了什么呢,我们排除掉了昏沉与掉举等的心思。才能领悟、清静、自在、透明,明明郎朗的智慧出现了,明朗的心灵开始见到自己的本性了。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