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寺京音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九年(1444年),初为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舍宅为寺”所建的敕赐寺院,后王振擅将部分宫廷音乐移入寺院,并组建乐队,用于寺院佛事和一些民间活动,此即智化寺音乐的由来。清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音乐从寺院逐渐传播到北京周边地区,从而成为了北方佛曲的代表,被时人冠以“京音乐”。至今已传承562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京音乐共约300余首乐曲,但至今只有48首乐谱。其乐器分为两类:一是吹奏乐器,主要有管、笙、笛;一是击奏乐器,有云锣、鼓、铛子、钹、铙、子等。乐队编制为9人14件乐器。
  智化寺京音乐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庄重、古朴、典雅、辉煌的音乐风格;庞大、规范的曲式结构;纯熟、精湛的演奏技法。它有着严格、保守的传承训练方式。需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学艺七年方可出师,至今已传至二十七代,是我国唯一按代传袭且没有断代的乐种。很多学者认为智化寺京音乐与唐宋古乐有关,它在曲目、乐器、宫调、演奏方法等多方面保存了唐、宋、明旧制。并忠实地保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风貌。为继承和发扬古代优秀音乐遗产有着重要的价值。
  智化寺京音乐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起历经政府、音乐界及佛教界人士的发掘和抢救,但仍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智化寺京音乐在佛事应酬上完全丧失;其次,智化寺第27代传人在技术上亟待提高。再者,当前社会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对智化寺京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淡,使智化寺京音乐发展举步维艰。而且,智化寺京音乐的传人在数量上还十分缺乏,乐队不能达到原来的规模,其中打击乐仍然面临失传的窘境。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