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佛教简史——尼泊尔佛教

  尼泊尔,唐朝时称为尼波罗(梵Nepala),位于中南亚,中国西藏的南方。国土十分之九为喜马拉雅山所盘踞,东邻西孟加拉、锡金,南接印度,首都加德满都。

  尼泊尔与佛教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佛陀的时代。悉达多太子的出生地——迦毘罗卫国天臂城间的蓝毘尼园,即在今尼泊尔西部毗邻印度边境一带。据传,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巡礼佛迹时,曾小住于此,并立塔、石柱,至今已成为尼泊尔现存最古的遗迹。《大唐西域记》卷七载,尼波罗国的人民邪正兼信,大小乘兼习,该国的国王是刹帝利栗呫婆种,笃信佛法。佛教传入尼泊尔的时间,大约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代,至今加德满都附近还保存一座当时所建的佛寺。在七世纪玄奘大师抵达印度时,当地僧众约有二千多人。当佛教在印度衰微之后,尼泊尔佛教仍很兴盛。

  另外,义净的《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描述该国天王寺的僧侣擅长梵语、梵书,可知七世纪末叶,梵语教学盛行于尼泊尔了。

  七世纪到九世纪时,该国隶属于西藏,因此在这个期间,不少的西藏佛教徒来到加德满都,如:玛尔巴大师和密勒日巴尊者是当时前来参学的两位著名的噶举派宗师。十三世纪初,由于印度本土的佛教受到迫害,不少印度僧侣移居尼泊尔,携入大量经典,形成尼泊尔佛教鼎盛时期。可惜这些经典并未受到完善保存,以致虫蠹腐坏。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叶,英国学者荷吉森( B.H. Hodgson )发现古代梵文佛典,于一八二六年公开发表,震惊学界,当时一共搜集梵语写本三百八十一部,分别在加尔各答、牛津、伦敦、巴黎等地加以研究,法人布诺夫( E. Burnouf )因而着有《印度佛教史序说》、法译《妙法莲华经》等二书。十九世纪末叶,英、法、日学者分别获得梵本写经多本,目前大部分珍藏于英国剑桥、日本东京及京都等各大学。

  加德满都谷地是全国人口集中地区,其佛教状况足以代表尼泊尔的佛教现况。目前大致可分南传佛教、西藏佛教和那哇尔佛教。南传佛教近代开始传入。一九二八年,摩诃般若法师在印度古希那罗(拘尸那罗)出家,是尼泊尔的第一位南传比丘。一九四三年,第一座南传佛寺完工,其他各寺也陆续兴建。般若难陀法师是当时僧腊最高的上座比丘。那哇尔佛教可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佛教,远在阿育王巡礼尼泊尔以前已经存在,一直延续至今。西元八世纪,与印度教和民间信仰混合而成为密教形态。那哇尔佛教传统与藏密不同,只传亲族而不传外人,由此渐趋没落,传承渐失。

  二次大战后,尼泊尔政府重视佛教,生机渐燃。一九五六年及一九八六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就在加德满都召开。蓝毘尼园在联合国支援及世界各佛教国资助下,目前正复建中。现存佛教建筑中,以加德满都的斯瓦扬普那多寺最著名,佛陀那德塔庙则是尼国境内藏人最尊崇的建筑物,而最美观的则首推健额那拉央塔,这些寺塔都保存了古代的风格,因此每年吸引世界各地前来朝圣的佛教徒络绎于途,为尼泊尔佛教的发展带来新机运。

  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五年,星云曾多次领众参访尼泊尔,并解囊捐助蓝毘尼园的复建,使得佛教复兴的脚步加速。其皇族顾问 Mr. Loke Donshan 也曾率团参访台湾高雄佛光山。

  目前,由于教育普及,许多知识份子纷纷远赴亚、美、欧等地学习佛法,一九八八年,达摩哇帝率满乘、法地等五位法师前往佛光山美国西来寺求受三坛大戒,重整比丘尼僧团于尼国。达摩哇帝并派遣其徒满乘等人陆续到佛光山学习人间佛教,今已返国弘扬大乘佛法。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