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金刚经》开示录 第二十四节课

索达吉堪布:《金刚经》开示录 第二十四节课

 

  昨天说受持读诵《金刚经》者,必将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成就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讲这个道理:

  “何以故?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为什么呢?因为《金刚经》所讲的内容相当甚深,小乘、外道或者没有学过宗派的平凡人,不可能接受、听闻、受持。

  〖乐小法者〗:与大乘相比起来,“小法”是指世间法、小乘法及希求自己解脱的法门。喜欢小法的人,执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对于这部《金刚经》,首先不能听受,中间不能读诵,最后更不会为他人宣说。

  此译本的顺序跟藏文有点不同,藏文是:

  “何以故?乐小法者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因为执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之故。”

  执著相状的人,不是般若法门的法器,《般若经》云:“凡执实相者,皆无三菩提之解脱。”为什么呢?《经庄严论》云:“有小信界伴,不解深大法。”这些人的根基非常低劣,再加上周围有许多恶友,故对深广法门不起信心。《法华经》云:“钝根小智人,著相骄慢者,不能信是法。”所以佛陀在“乐小法者”面前并没有宣说《金刚经》,假使对他们宣说,他们也不会接受。

  炯尼夏智认为,这里讲的是闻受《金刚经》的法器,排除了外道、小乘、不信佛教等根基低劣者,间接说明了般若法门的所化对象要求比较高,一般人无法接受,否则会成为毁谤之因。

  因此,大家在弘扬佛法时,也应观察所化根基而授予相应法门。当然,在内地讲法与在学院不同,学院几乎全部是信仰大乘者,不信大乘的力量非常微薄,弘扬大乘空性和大圆满也比较容易。但是在内地的话,不要说对其他人讲大乘法,就算对你们宣讲,你们也不一定接受,因为不信大乘的人非常多,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影响。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须菩提,不管在任何地方,若有《金刚经》,一切天、人、阿修罗都应该供养,当知此经所在之处即为佛塔所在之处,(如果有人对你顶礼,身上有《金刚经》的话就不要紧,因为你已经有佛塔了!)众生皆应恭敬、顶礼、转绕,并散各种鲜花作为供养。”

  佛陀涅槃之后,佛教中总共有八大佛塔,佛塔之所在,人们皆应顶礼,如《入行论》云:“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曾说:“持诵修持《般若经》的人,他脚踩过的灰尘,也是帝释梵天恭敬顶礼的对境。”《法华经》云:“乃至说一偈,是中应起塔。”宣化上人也说:“传讲以《法华经》为主的般若经之处,天人、非人都会恭敬供养,乃至说一个偈子的地方,诸天也应在那里修建佛塔。”

  “当在此处,则为是塔”有这样一则公案:明朝弘治年间,承天寺的真如佛塔濒临倒塌,后来有位慧林和尚,经过二十年化缘,将佛塔重新修复起来。修塔的缘起是怎么样的呢?有一次慧林在苦修时,突然来了两个鬼卒,用长索套住他的脖子,要带他去阴曹地府。慧林乞求宽限七天,等做完了焰口佛事再去。鬼卒同意后,他集中弟子问:“阎王让我七天后离开人间,这该怎么办?”一位弟子说:“离此一天船程的苏州承天寺中,有位禅师专修《金刚经》,威力无比,您可以向他求助。”于是慧林赶紧去拜见禅师,禅师说:“你若答应修复寺中将倒塌的佛塔,我有办法令你七天后免于死亡。”慧林连声许诺,之后禅师令他七天中住于禅房不断诵《金刚经》,念一遍经文,就说一遍“当知此处,则为是塔”。慧林和尚依教奉行,昼夜精进诵经,不眠不休。

  七天过后,两个鬼卒来了,问慧林和尚在哪里,禅师说:“就在我的房间里。”鬼卒一起进去后,只见到一座光芒万丈的大佛塔,并没有看见慧林和尚。因无法交差,他们便去问禅师:“我们与慧林约好了今天带他走,但现在根本看不到他,怎么办呢?”禅师回答:“般若所发的威光无法靠近,你们还是放弃吧。”二鬼听后只好悻悻离去。事后,禅师对慧林说:“我已救了你一命,你也应兑现诺言,好好化缘修佛塔。”慧林由于被鬼套上了长索,没办法解开,只好天天拖着去化缘,二十年后终于修成一座极其庄严的佛塔。不知道这座塔还在不在?如果在的话,你们可以去看看!

  总之,《金刚经》的功德非常殊胜,随身戴着也是很好的。通过这次学习,我对《金刚经》生起了很大的信心,想以后不管去哪里,都要戴着一小本《金刚经》,和《系解脱》放在一起。昨天有个小和尚向我要,但是我都没有给。有了《金刚经》,一方面邪魔外道不能损害,另一方面别人对你恭敬顶礼,也不会折损福报!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