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 九、修者与修法(六)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 九、修者与修法(六)

 

  有的装腔作势修断法等降妖伏魔;

  现在很多人特别爱念降伏咒,整天“啪的、啪的……”这些修行人依靠自己的嗔心已经把佛法完全玷污了。

  有的对病人的伤口、肿瘤等部位猛诵咒语;还有的人在寂静处一心一意地修内在瑜伽坐不住,总是借口闻法而到处游逛,经常跑到众人聚集之中散漫度日;

  他们就像新闻记者一样,今天“采访”这位上师,明天“采访”那位上师,整天在人群当中到处闲逛,到最后,有些人已经脱下僧装,成家了;有些人也只是在城市当中虚度时光。

  另有些人不精进修持内在瑜伽,对于诵经等法行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整日周旋在无有意义的许多琐事中。说他们所做的都不是善法,表面上看来又好像是,说他们所行的是善法,可对调伏心相续又没有起到任何利益。

  他们的这种行为,如果说不是善事,表面看来好像也是一种善事,因为整天为了上师、为了寺院到处化缘;可说他是做善事,恐怕也算不上,真正的佛法就是调伏自心、不扰乱他人的心,而他不仅没有调伏自己的心,化缘过程中还会经常扰乱其他人的心——人们经常会怀疑:你收集这么多钱财到底供养上师了没有?

  因此,你们没有必要为了上师、为了学院去化缘,如果生活上有困难,简单化一些缘也可以,除此之外,应该一心一意地在上师身边听受佛法教义,然后以菩提心精勤饶益众生,这才是佛法真正的原则。

  这种相似的善法正是当今时代大多数人所忙碌的事,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善事,实际根本不是清净的善法。凭借此类外相上的善法欺骗众生、自己也认为是在做善事的现象可说是如今比比皆是。

  各位修行人应该好好思维,如果以前做过不如法的事情,希望以后一定要改正。如果想要做一个好修行人的话,这些表面的善法确实没有很大利益,应该一心一意地住在寂静地方,这就是真正的饶益众生。

  其他的人们认为这是一位修行人,事实上,他根本算不上是调伏自心的修行人,

  有些头脑特别简单的人,认为“这位修行人嘴巴特别会说,修行真好”,但是嘴巴会不会说不是衡量修行好坏的标准,修行是内在的一种修行,嘴巴只是外在的一种表达方面,即使鹦鹉也可以做得非常好。

  这种人的目的就是获取大批的财利、得到众人的恭敬,如此已经成了不清净的修行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积下了数多深重的大罪,以这种方式虚度人生有什么用呢?

  我们现在已经出了家、进入了佛门,就最好不要做不清净的修行人。

  因此说,始终住在寂静的神山中,修行人日日夜夜唯一修持道次第,其余的任何事也没有。

  真正修行人的做法应该是这样,如果没有简单的生活资具肯定不行,但具足了这一条件之后,就应该日日夜夜地修持道次第,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要管。

  尼则巴仁波切曾经亲口讲述过:“以前在农区时看见一位密咒师用酒献新,

  献新是指在享用新鲜食品之前首先作的供养,比如烧好茶之后,首先用中指和拇指点少量的茶水向空中弹三次,口中也说:“供养诸佛菩萨、供养上师三宝……”

  于是以讽刺的口吻说:‘拉白咒师饮酒前献新时口中念着请三宝享用、请护法神享用、请三世父母享用、请六道众生享用,再没有剩下的吧。’具德上师阿底峡尊者的这部《道灯论》中四续三藏显密的所有法义无不包含。

  这位瑜伽师该供养的已经供养了,没有剩下的;同样,《菩提道灯论》是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论》以及《密宗道次第论》的主要根本,所有四续三藏的法义已经全部包括其中了。此处所说的含义希望你们好好思维。

  其实,阿底峡尊者已经为我们配制好的这剂灵丹妙药,对此请诸位享用一些,服用之后千万不要吐出来,

  有些人虽然听了很多殊胜法要,但是他的根基很差,对佛法的道理无法理解,无法消化,用不了两天就全部舍弃,这就是把佛法的道理吐出来了。

  如果有要吐的迹象,应当通过向他吐口水或者吹气、将冰冷的石头放在头上以及拔头发的方法尽可能制止呕吐。

  藏地民间有这种现象,在看到小孩子要吐的时候,经常会向他吐口水、吹气。就像这样,如果见到有人要舍弃佛法,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叫他不要舍弃,尤其对于甚深的法,如《上师心滴》、《大圆满心性休息》,如果见到谁要舍弃它,就一定要制止他,否则非常的不好。

  如果现在还未曾服用过,也要为了方便以后享用而揣在右侧的怀里。

  这里说是揣在右侧,不过右侧不好揣,应该揣在左侧,你们观察一下藏人的衣服就可以知道。

  倘若你担心遗失,最好放于怀中深处。”将道次第作为妙药想而精勤修持。

  佛法非常的珍贵,一定要牢牢地记在自己内心的深处,不然非常可惜。希望大家应该把这部《札嘎山法》放在自己内心的最深处,这样用起来也很方便。

  专心一意

  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修道次第倒也可以,但供养僧众、铸造佛像、讲经说法、广作布施,功德也是非常大的。

  有人想:修无常、空性的功德确实很大,但是供养僧众、铸造佛像也是有功德的,佛经中不是也如此讲过嘛!尤其个别善知识对于讲经说法、广作布施非常重视,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二者应该没有什么差别。

  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但你之所以产生这种怀疑,就是因为根本不知道哪些是成佛的直接因、哪些是间接因,对于这些一定要详细分析,否则肯定不行的。

  如果产生此等想法,那就应当自己提醒自己说:唉,我不要这样想,比修道次第功德更大的法以前出世的诸佛以及历代大德均未曾得过;现今住世的所有佛陀大德同样未曾得过;未来即将出世的诸佛菩萨也不会得到。

  道次第的修法是三世诸佛之因,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比它更殊胜的法门了。

  而且此法门不是已被诸圣者们赞叹为“诸佛菩萨成就之遗道、三世诸佛同行唯一道”了吗?唯修此道次第法便已经足矣。

  在这样的道次第中已经圆满了一切功德,其他表面的善事不做也是可以的。

  依此可以调伏烦恼,可以生起地道功德,因而再没有比它功德更大的法门了。

  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佛经中说这样做有功德、那样做也有功德,但对所有的功德进行比较时,在寂静处修行的功德是最大的。

  如果还想另外去寻找其他比这功德更大的法门,则此人显然已被魔加持了。

  如果想要除此之外寻找另一种功德更大的法,这个人显然已经被魔加持了。

  暂时的化缘虽然获得了一些钱财,但是当你发现自己已经站在悬崖边上时,即使后悔也没有办法了。所以住在上师身边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遇,不要找任何借口随随便便离开,如果内心当中出现了想要离开的念头,就一定要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魔加持了!

  因此,我们必须一心一意地修持这一法门。

  一心一意的品德不仅是修行者所应具备的,

  一心一意地修行是每个修行人必须具足的,不论是修净土宗、禅宗还是密宗都应该一心一意,内心专注非常重要。

  就是以世间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一心一意者也算是最上等的人。

  即使世间人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因为一心一意的人心很稳重,非常值得信赖。

  相反,最恶劣的莫过于三心二意的人,胡思乱想、朝三暮四的人一个法也修不圆满。

  整天胡思乱想、心无法专注的人对任何法都不会修行圆满,因为他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今天依止这个上师、明天依止那个上师,他不但修法不会成功,即使世间上的事情也不会成功的。

  我们应当经常心想:有上师传授自己的这一个教言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能深信不移地加以修持,则这种诚挚的信心就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因而很快会获得加持。

  我们应该想:上师如意宝传授的教言已经圆满宣说了一切道的次第,能使我一生成就的法也是仅此而已。

  平时修行时,将其他法要作为参考是可以的,但终生依止的唯一就是大圆满法。一般来说,对自己的上师和教法应该有一种执著,如果没有这种欢喜心、恭敬心,那上师的教言也不一定对你有利益。通过你们自身的体会也会发现,对某位上师特别有信心时,哪怕听到这位上师的一句话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些人,虽然上师讲的法非常殊胜,但是他自己没有信心甚至经常诽谤,这样不管是上师还是法都不会对他产生加持,他在修法过程中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违缘。因此不论依止哪一位上师,都要有一种恭敬心,首先可以是一种改造的心——每天刻意地观想上师的功德,渐渐地,就会变成一种任运自成的心了。

  一想到这些,拥有唯一的道次第法,自己就应当心满意足了。如此专心致志精勤修持无常观等内在瑜伽,功德极大。

  专心致志地修行无常观,这样修行的功德非常大。

  《妙法白莲经》中云:“设使无量无边世间界所有众生得以成佛,无边无际之大劫中安住,若有人以妙衣、神馐、卧具、妙药、资具等一切于彼等前恭敬作供养,待诸佛涅槃后将以七宝作成遗塔,以宝伞、幢幡、华盖、花鬘、涂香、薰香作供养。若有人一心一意闻法,仅于弹指间作意诸行无常或诸行痛苦或寂灭空性或无我,则其福德胜过前者许多倍。”

  在无量无边的佛陀前作无量无边的供养,或者佛陀圆寂后,以七宝做成遗塔,在如是殊胜的对境前,以殊胜的发心作供养,可以获得殊胜无量无边的福德。但是,假设有人仅在一弹指间观想万法无常、轮回痛苦,或者空性无我,他所获得的功德已经远远超胜了前者。

  因此,每天在短暂时间中坐禅,静心观修“万法没有一丝可靠”、“一切所作所为皆为空性”等道理,或者观修释迦牟尼佛的身相,这种功德是非常大的。不然只是呆呆地坐着只会成为四无色界的因,没有任何用处。

  仅于弹指间观想无常的功德,已经远远超过了无量无边世界中供养诸佛的功德,如此便可知道,去城市中化缘会不会超胜在寂静处修行的功德呢?答案是否定的。

  诸如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世间界中的所有众生成就正等正觉果位直至数劫之间住世,若有人于彼等佛陀前作供养,则此善根远远比不上仅在弹指间观修诸行无常的福德。如此说来,将道次第修法抛在一边,于别处哪里能找到比它功德更大的其他法。因此,平日里要精进修持内在瑜伽。所谓的内在瑜伽指的也就是无常法门,如果集中精力实修无常观,则可使自相续迅疾解脱,生起珍宝菩提心后能净化他相续,成办广大的度众事业。

  如果精进修持无常法,首先可以使自相续在尽快时间当中解脱,而且依靠随之生起的菩提心也可以净化其他人的相续。

  依止寂静的神山观修无常,功德无量。

  住在寂静地方的功德非常大,在其他地方修持一百年也不如在寂静地方修持一天的功德大,有些人在城市里修了十几年也没有生起任何感受,但是在寂静地方住了几天,相续中就已经生起了不可改变的坚定定解。

  所以希望你们不要轻易离开,住在寂静处即使一天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而且依靠善道友,哪怕一弹指间修持的功德也是相当大,出去化缘的功德绝对比不上。

  《三摩地王经》中云:“造罪故舍诸凡愚,如野兽般静独居,何人喜欢寂静处,彼沙门享大安乐。”

  依靠凡夫愚人必定会造作罪业,因此千万不能与他们交往,如果谁喜欢像野兽一样住在寂静地方,那他必定会获得最大的安乐。

  像野兽一样无有挂碍地安住在寂静处的修行人,远离了贪爱自方嗔恨他方的伏怨护亲等类的痛苦,积累广大无边的善根,依此后世中享受增上生、决定胜的大安乐。

  如果是世间人,每天上班时遇到的是烦心的事情,下班后,等待你的也是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是,自由自在地安住在寂静地方,即使今生也会享受很多快乐,如果能够一心一意地修持,在后世也会获得增上生与决定胜的大安乐。

  《宣说诸法无生经》中云:“善男子,若有菩萨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悉皆安置于十善道中,若有任何菩萨独自居于静处,甚至仅于弹指间诚信诸法一理,乃至为缮写或思考或传授或读诵而安住,则此者福德胜过前者数多倍。”

  此处指发心菩萨。已经发了心的人,只是在弹指间对佛陀所说法理生起诚信,它的功德也远远超过将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全部安置在十善道当中的功德。

  有些人认为:如果让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行持善法,其功德肯定非常大。但是,这种功德根本不如一弹指间诚信一法理乃至为读诵、缮写而住于寂静处的功德大,对于这一点一定要生起定解。

  令许多众生奉行十善的福德固然很大,可是如果住于静处认真调伏自相续,则已相当于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因此福德远远胜过前者,是最殊胜不过的了。

  有些人想要利益众生,其实住在寂静地方,发菩提心,就相当于利益了无量无边的众生。

  《富楼那请问经》中也说:“舍俗出家后远离一切愦闹,于遥远之寂静山间、林园处安住,精进修行,善法不会虚耗。”又云:“喜爱住山林园故,能令善妙功德增,居于静处而修行,断除贪恋五欲妙。无有一切愦闹故,善法之缘不退失,相互之间不言语,互不询问不交谈,空旷静处极幽静,诸佛极其赞叹之。”居住在寂静的神山中,无有散乱喧嚣,自然成了善法增上的原因,因此,诸佛也对神山寂静处予以高度的赞赏。

  意思是说,首先出家,之后远离愦闹住在寂静地方,这时,既不会谈论世间有关贪嗔痴的语言,也不会做散乱放逸的行为,一切善妙的功德自然而然会不断增长。

  《弥勒狮吼请问经》中亦云:“迦叶,若有菩萨于十万年间以遍满三千大千世间界之鲜花、涂香、薰香等供品昼夜各三次供养善逝,若另有菩萨畏惧散乱愦闹之语、畏惧尘世并为现行成办他利而朝寂静处迈七步,则此福德已远远胜过前者。”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诸佛称赞寂静林,厌恶世间往静处,仅迈七步之福德,何者恒河劫佛前,数劫供养诸福德,不及前福百千分,是故行者皆应当,依止寂静森林处。”如果没有在寂静地方长期安住的缘分,即使是短时间当中转绕坛城的功德也是非常大的。

  又云:“昔日世间怙主佛,已经趋入胜涅槃,彼等悉于寂静处,获证无上菩提也。皆为菩提而精进,依止静谧之圣处,彼等均喜幽静处,不喜尘世之家庭。此乃诸佛行境处,何人步入此正道,彼证菩提不困难。”

  往昔的诸佛菩萨都是在寂静地方获得无上菩提的,如果能够安心地住在寂静地方,那么想要获得佛菩萨的果位也就不会困难了。

  以往出世于世的所有佛陀全是依于寂静的山间修道最后现前正等正觉菩提果的,并非是置身于繁华吵闹的城区愦闹之处修行成就的。所以,我们这些人如果想要成就无上菩提,不隐居寂静的深山之中精进修持,就无法生起道相,更不可能获得佛果。

  以前的诸佛菩萨基本上都是在寂静地方成就的。然而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说:“我住在家里,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学习佛法,这样一举两得,不是很好嘛!”但是只有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住在家里根本没有静下心的机会,更别说修行了。因此,想要成佛就一定要住在寂静地方,不然不可能成就。

  不仅仅是身为初学者的我们不依止寂静处无法生起断证功德,就连已登三地的菩萨也需要修无常观。

  这里札嘎仁波切说是三地菩萨,但下面教证中说是五地菩萨的功德,希望你们详细观察。

  如云:“讲说五地难行时,静处知足与少欲,持头陀行护净戒。”

  五地难行地的菩萨也是在寂静地方过着知足少欲的生活,行持十二头陀行,护持清净的戒律。

  在林间、深山等静静的地方,过着知足少欲的朴素生活,依靠化缘得来的食物维生,身着破破烂烂的粪扫衣等持十二头陀行,需要通过此种方式而成就五地的断证功德。

  有位格西曾经说:“如果没有贪心,也可以穿着妙衣。”修行人一定要断除自相续中的贪心,释迦牟尼佛曾经舍弃王宫里价值万两黄金的妙衣,只是穿着粪扫衣,这也是教诲后学者,对妙衣受用不应贪著。

  佛教徒不穿非常善妙的衣服并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主要是为了对治自相续的贪心,否则,对衣服特别贪著的话,修行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有些人说:“住在像家乡那样十分喧闹的地方修法也未尝不可,依止寂静处又有何必要呢?”

  有些人说:“修行人不是要度化众生嘛,那当然是越热闹的地方越好。”

  口出此等言论者纯粹是在说魔语。

  札嘎仁波切有点儿不高兴,训斥这些人说:“简直是在说魔语!”无垢光尊者也说:“类似这样的魔语,不但自己不能说,听到别人说也应该马上捂起耳朵快快避开。”藏族民歌中说:在家人与出家人所走的道路不相同。确实是,在家人和出家人的所作所为完全是相违背的,因此,住在家里是不可能修行成功的。

  可是这种人在当今时代非常多见。他们自己做不到居于静处修行这一点,反而经常对其他在寂静圣地修行的人妄加评价说:他的行为好像有这样这样的错误。

  有些人,自己不愿意住在寂静的地方,反而对住在静处的修行人指指点点:“他穿的衣服好破呀!住的地方那么乱!他的性格真孤僻,整天呆在自己的屋子里,不理人……”

  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对住处确实不用特别讲究,但是应该干净一点儿,不然你自己可能也不想进去……

  到处可见的此种人正是罪业严重的恶友,对他们口中的胡言乱语一句也不能听,必须像避毒蛇一样远离他们。

  对于这一点,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

  《净刹庄严经》中云:“舍利子,设若在家菩萨于恒河沙数劫中以一切安乐资具供养恒河沙数如来及其眷属诸比丘僧众,设若另有出家菩萨向往寂静处且朝彼方向迈七步,则此福德已远远超过前者。”

  出家的功德确实非常大。有些人说:“只要精进修行就可以,在家也一样能够成佛。是吧?上师!”在家确实可以成佛,但是在家修行的违缘特别多。

  因此,对于“在家出家都能成佛”、“住在寂静地方和城市里面没有差别”等说法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修行已经有了比较稳固的境界时住在哪里都无所谓,但之前一定要安住在寂静处,最好是按照噶当派的四依法精进行持,这才是一个修行人真正的行为。

  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在家菩萨虔诚作供养的善根不大,可是相对而言,在家菩萨所行的善法大多数都会被愦闹散乱的琐事中断,所以他们所行的道极为缓慢。

  很多在家菩萨本来在寂静的地方发了愿——要念某某经、修某某法,但是一回到城市里,就整天忙碌没有意义的琐事,连《系解脱》都没有时间念了。

  相比之下,住在寂静深山中的菩萨不会受到愦闹散乱等琐事的干扰,每天都会积累无量的善根,因此修道特别迅速。也正是由于这种缘故,一切经续中才异口同声地高度赞叹居于寂静处的修行人。

  持之以恒

  在修持内在瑜伽的过程中也必须作好长期的准备,

  对于修行应该有一个长期的准备,尤其在观修无常方面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

  心里要想:我能活多久,就修行多久。

  这一点非常重要,作为修行人不能希求在很快时间当中获得验相,这也是不可能办到的。应该心里想:不管活多长时间,只要活一天就要修一天,生生世世都要精进修持,利益众生。

  有些人只是稍稍修行就认为:为什么相续中还没有生起什么觉受呢?从而心急如焚,这是修行的一大过患。

  有些人说:“我来学院三四个月了,怎么相续中没有一点觉受呢?是不是我的修行不成功啊?”有些人智慧不高,产生这种念头也就不可避免,但是需要了知,修行不会很快时间出现验相的,不应该心急如焚,盲目地追求验相。

  诚如嘉瓦扬滚尊者曾经亲口所说的:“恶性习气如卷纸,新生觉受依缘灭,短时不能破迷执,当久修习大行者。”

  众生无始以来的习气就如同卷起来的纸一样,即使打开一会儿,一松手时又会再次卷起来,这是一种习惯。然而新生起的觉受,依靠小小的外缘就会很快灭尽,因此不能希求在很短时间内断除迷乱的执著,应当长时间地精进修习。

  现在很多人认为:修习密法会在很快时间内成就。修学密宗虽然可以即生成就,但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想在短时间内破除迷执也是很困难的,即使生起少许觉受也不应该四处炫耀;没有觉受也不用伤心失望,只有持之以恒地行持善法,修行才会获得成功。

  我们这些人由于多生累世以来久积而成的内心烦恼习气根深蒂固,所以只修一年或一个月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在心中生起觉受证相,若因未有一点体验就灰心失望,断然放弃,那说明他没有经过再三的思考。

  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根深蒂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验相,但个别人根本不懂佛法的基本道理,不知道修行的道次第,总是想在短短的几天内获得成功。

  有时练习气功、学习外道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获得一种感应,而佛教的主要目的是要对治烦恼,这不是简简单单一天两天就可以实现的事情,即使显现外在的神通,也不是我们希求的目标。

  设想,自无始以来漫长的生世中串习积蓄的所有不善罪业,现在需要重新依靠对治加以净除,这样重重的罪障,怎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清除得一干二净呢?

  即使世间上比较大的工程也需要几年时间,更何况对治烦恼这么浩大的工程,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中完成呢?

  无始以来积累的无以计数的烦恼,必须通过无我法门以及忏除罪障的方法进行对治,这一点不是很容易。

  本来自相续中的烦恼纷繁众多,却从不考虑“我恶业深重”,如果对此好好思索,那么就会认识到所要净除的烦恼业障数量如此众多、力量这般强大,不依靠各种各样的对治法怎么能净除?

  不要说无始以来积累下来的罪障,即使今生造下的严重罪障也不可能轻易净除,因此应该精进地闻思修行、诵经念咒,依靠各种各样的方法努力断除,如果一两天就能成功,那就不叫修行了,连世间人都能做到。

  因而必须要有历经长期修行的思想准备。

  对于修行应该做好长时间的准备,今生不成功就在来世继续修持。

  宗喀巴大师也这样说过:“就像断臂断足的麻风患者,仅仅服用一两次药根本无济于事,与之同理,我们无始以来罹患的严重烦恼疾病,仅仅实修一两次教言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希望诸位能以妙观察的智慧来分析正道的所有支分,并如河流般不断地精进修持。

  应该运用妙观察智详细观察,对于与道不相合的部分尽量断除,比如吃肉,以前,我吃过,你们也吃过,但现在,用各种教理分析后发现了吃肉的种种过患,这时就不应该再吃。

  有些人认为:冬天比较冷,应该吃肉。其实,正因为冬天比较冷才不应该吃肉,否则对身体更加不好。再加上你们是出家人,身份与世间人不同,尤其在汉地的寺院里更是不可能吃肉,否则肯定会被开除的。不要说普通的僧人,以前明朝时有位曼殊曼法师,他是众所公认的一位大成就者,就因为他吃了一只鸽子也被寺院开除了。

  希望你们不要养成吃肉的习气,否则,很多坏习气就像卷纸一样非常难改。这些话可能不太好听,你们有些人也许会不高兴,但不管怎样,我觉得提倡吃素确实是非常好的,而且根据我自身的体会,有时到了汉地,总觉得自己还不如一个居士,表面看来,这些居士都是非常慈悲的,而我们虽然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却在野蛮的吞食着众生的血肉……

  吃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本我也很想引用教证、理证以及一些科学家的观点说明一下,但是听说你们当中有些人说:“你再怎么说也没有用,我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的确是刚强难化的,说得再多、做得再多,也只是白白浪费精力而已,引用再多教证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希望你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妙观察智分析一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不要把学佛当成口头上的花言巧语,只有身体力行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奥妙。

  这部《山法》中讲了如此殊胜的道理,希望你们不要像在石头上倒水一样,应该在相续中产生一点变化,这对你的修行肯定会有帮助的。

  如《赞忏论》中云:‘愚昧心之相续中,久患难以治愈病,断手足之麻风病,短期治疗有何用?’”

  愚昧的心相续就好像患上了难以治愈的麻风病一样,依靠短时间的治疗根本没有办法痊愈。

  正如其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应当认真想一想:得了诸如麻风一类的严重疾病,只是服一两次药不可能痊愈,而必须要进行长期性的医治。同样的道理,我们无始以来就患上了像麻风那样顽固之症的烦恼疾病,依靠一两次服用教言的药物怎么能彻底根治呢?

  确实如此,大家千万不要把修行当作一个简单的问题看待。

  嘉瓦扬滚尊者对此也阐明过自己的观点:“诚如扬上师所说,欲求即刻得暖相,放弃修法之前兆,若需持续当如何?需要长久勿心急,速洒糌粑莫干吞。”

  就像扬上师所说,急于追求修行的暖相,其实就是放弃修行的一种前兆。的确是这样,如果某人特别希求神通或者想要得到暖相的话,那在希求无法得到满足之时,也必定会在短时间内放弃修行。

  “速洒糌粑莫干吞”,这句偈颂的意思不是特别清楚。或许可以这样解释,如果真正想要修行成功,心就不能特别急,就好像吃糌粑时不应该把洒在嘴里的干糌粑很快吞下去,不然你的肺受不了,很可能引起剧烈的咳嗽。一般吃糌粑的时候,需要先倒一点儿酥油、倒一点儿水,慢慢地挼,挼完之后再慢慢吃,修行也是如此,希望大家不要过于心急。

  上师所说的这一点极为关键,对此认真看待方得无边利益。

  现在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毛病,修一个法没有感应就修另一个,又没感应就再换一个。但是,修行是一件长远的事情,应该活到多少岁就修到多少岁,每天的念诵也要几十年如一日保持不变。

  从无始劫以来不断串习的烦恼不通过修行肯定无法断除,因此,必须要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修行。尊者的话实在是千真万确,从无始轮回以来久积而成的烦恼,虽说很想迅速断除,可是不经过较长时间的对治,而在极短的时间内怎么能断除呢?

  无始以来积累下来的烦恼非常深重,虽然每个修行人都希望马上断除,但这个愿望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

  之所以说相续中不能很快生起对治法,主要原因是从无始轮回至今未曾修习熟练对治的方法,现在开始需要重新学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于相续中怎么能生起来呢?

  我们的烦恼非常严重,是经过漫长时间积累下来的,而在这段时间中,我们相续中从来没有生起过对治的智慧,现在必须依靠善知识的引导重新修学,依靠如此微弱的对治力量想要打败根深蒂固的强大烦恼非常不容易,因此一定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有些人非常的愚笨,一开始就特别心急,想要马上断除烦恼、获得成就,没过几天,烦恼没有断,成就的验相也没出现,于是埋怨佛法不起作用、责怪上师不加持。可是你没有想一想,你来到人间三四十年都没有遇到过佛法,现在虽然好不容易遇到了,但依靠如此微小的对治力量就想断除如是强大的烦恼,怎么可能呢?纯粹是异想天开。

  当今,大多数修行人只是修了一年或几个月,就一边想一边说:“我已经修了这么长时间,怎么相续中还一点感觉也没有呢?看来,相续中生起证相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干脆现在只念一点经,作一点礼拜,转一点经,这样不是也很好吗?”

  这些大修行人说:“哎呀,我闻思这么长时间了,修行这么长时间了,但还是没有出现任何证相,看来想要修行成功也是挺困难的,不如念点经、转个坛城,这样对身体的健康还是很有好处的!”

  只凭这么一点儿精进哪里能行。

  可是只做那么一点努力怎么可以呢?不要说密宗修法,即使显宗也需要极大的精进才可以。

  就拿显宗来说,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需要积累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我们仅仅在一年或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想生起觉受证相,这要求未免太不现实了。

  确实,从显宗角度来说,必须经过三个阿僧祇劫积累资粮、广行善法才可以成就,我们又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天当中生起觉受呢?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密宗可以即生成就呢?个别利根者确实可以即生成就,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具体的问题应该具体分析。

  甚至声闻解脱三有获得阿罗汉的果位最快也需要历经三世,据说有的独角缘觉需要经过一百劫才能得果。如果说要现前缘觉的菩提也需一百劫积累资粮的话,我们这些人不用说一百劫或三世等漫长的岁月,就连短暂的今生也不能实修到底,那么不要说是佛果,恐怕连声闻缘觉的果位也修不成。倘若落到这种地步,那该怎么办呢?

  对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有人认为修行非常简单,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也有人认为,佛陀尚且需要三个阿僧祇劫才能成就,毫无疑问,我们肯定也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这也不是绝对的,无垢光尊者等许多高僧大德对这些问题都做过分析,大家应该仔细看一下。

  如今这个暇满人身若毫无意义地空耗,则今后不仅不能实修法义,反而将会感受恶趣的所有痛苦。因此,从现在起必须发起勇猛的精进心。

  一般来说,只有真正发起了勇猛的精进心,才能说你已经入了道。因此,现在的大多数人可能连道还没有入,这样的话,难得的人身就这样空耗下去实在没有意义,应该从现在开始发愿,依靠上师的引导和自己的认识精进地闻思修行。

  如《喻法书》中云:“所谓的以跑去印度,意思是说,去往印度的路途极其遥远,要有持久的耐性才能去,时间仓促不可能抵达,还没走到一箭许的路程就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几乎要断气身亡了。成就佛果也与此相同。”

  从拉萨到印度非常远,现在坐飞机也很快,但在以前,从拉萨去印度还是很困难的,假设上师突然让你从拉萨前往印度,你可能都会不高兴。不过,如果对上师有非常大的信心也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以前钦则益西多杰在康定加拉国的时候,有一天,在太阳快要落山时叫来了他的大弟子热杂托美,让他马上离开藏地到印度去,热杂托美什么也没有问,马上依照上师教言赶往了印度。在印度,热杂托美无意间救了一个女人,并把她带回了藏地。后来才知道,这个女人其实是热杂托美母亲的转世,上师叫他到印度的原因,就是让他能够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所以,不管多么遥远的路程、多么难办的事情,只要对上师具足真正的信心,上师怎么说就应该怎么做,没有必要过多地犹豫。

  如果想去印度,那么只走出一箭许的路程就想到达目的地肯定不行的,必须有一个长期打算。修行也是如此,一定要有长远的计划,不能说今天没成就明天就舍弃上师,这样肯定不行的。

  有的人说要修行,最初的几天或几个月里白日不与人说话,夜晚不睡觉,精进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可是没有坚持多长时间,逐渐越来越松懈,这是绝对要不得的。要做到长久精进,平时应当松紧适度,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

  对于修行应该做到持之以恒,不能松懈。

  我们这些修行人对法也有喜新厌旧的毛病,

  我们当中有些人,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今天依止这位上师,明天又依止那位上师,这种人的修行不会成功的。

  最初时兴高采烈地修持,中间信心有少许的变动,只是在有兴趣的时候才修持,没有兴趣时便弃之一旁,到了最后说什么“修法实在很有困难”从此完全放弃。

  一开始特别精进,对上师也非常恭敬,但慢慢地,对修法越来越不精进了,对上师也失去了恭敬心,这样做的结果是怎样的?对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因此,最初的时候修行不精进、对上师不是很恭敬都不要紧,但修行的时间越长,修法应该越精进,对上师也越恭敬,这才是修行人的行为。

  以这样的修法方式怎么能圆满资粮、净除罪障呢?此等智慧浅薄之辈口头上说“必须精进修法”,可是根本不懂得如何精进。由于对精进的方法一无所知,致使最初过紧、中间过松、最后放弃的人时有出现。

  希望你们不要这样,一开始特别精进,连饭都不吃,中间的时候渐渐懈怠下来,到最后已经把佛法和上师全部舍弃了,这种行为非常不好。

  请你们看一看噶当派的诸位大善知识们的传记,他们这些高僧大德开始是由在家人而逐渐步入佛门的。对于正法生起了定解以后依止寂静处,依止寂静处也是最先住在离城区寺院较近的静处,再一步一步地远离城市寺庙,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老住的山也越来越高,直至最后圆寂。

  奔公甲、博朵瓦等以前的高僧大德,一开始住在离家很近的地方,修行的时间越长,离家就越来越远,住的山也越来越高。这样是非常好的,在汉地,像终南山、九华山等地,有很多修行人都是在寂静的地方圆寂,人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踪迹。

  我们这些人最开始就声称“我对佛法已生起了稳固的定解”断然离开上师与道友,自信十足地说“我现在不要眷属、仆人,独自地修行”,于是前往高高的片石山或雪山处,他的这种举动让别人也不由得生起“此人实在了不起,值得皈依”的敬仰之心。

  他一开始就想到寂静的深山当中修行,既不需要上师也不需要教言,只想独自一个人静静地修行。人们见到他的这种举动,都是非常赞叹:“他真了不起,才出家没几天就住在那么高的山上,修行一定非常好!”

  渐渐地,他说“住在海拔过高的山上化缘不方便”、“由于气候太冷也承受不住”、“生病就医不方便”,以诸如此类的借口而挪到较低的山中,没过多久,又说“这里也不行”而搬到更低的地方,最后对深山生起了厌恶之心,居然以“现在修法主要调伏自心就可以了”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他既没有依止上师听受教言,也没有对寿命无常、轮回痛苦生起定解,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调伏自心”,但是渐渐地,他的住处越来越低、离家越来越近,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给自己开绿灯,到最后,也只能死在乱糟糟的家里,内心根本无法修行,这样实在是非常可惜。

  并且认为无有侍者与生活来源不行,为了方便起见而跑到城区中让自己的侄子、侄女等侍候自己,简直就像在家人中的老爷爷一样养尊处优,此类人也是很多的。这也完全是由不能持久坚持精进所导致的。

  噶当派的修行人,越老的时候,住的山就越高;但现在的很多修行人,人越来越老,住处却离家越来越近,甚至干脆住在家里了。

  相反,如果最初心里就作好这种打算:住在这么妙不可言的神山静处,仅以化缘维生即知足满意,每天对所享用的饮食多少和修行的时间长短作适当的安排。

  修行人应该对自己的修行有一种安排,对于听课、静修、念咒等都有一种比较合理的规划,我们住在这里的唯一任务就是闻思修行,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但是在大城市里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听课、修法,一般台湾、新加坡只能在星期日传讲一些佛法,有些大德传《佛子行》都需要六个月。因此大家还是要珍惜现在难得的机会,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闻思修行。

  我们对上师一定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心,如果上师说:“你们要住在寂静的地方精进修持。”我们就应该一心一意地住在寂静处修持。一般来说,只要对上师有信心,不管上师怎么说、怎么做,你都会认为是正确的。以前有个弟子对自己上师特别有信心,别人为了观察他,对他说:“你的上师已经转生到地狱去了。”这个弟子说:“我的上师肯定是到地狱度化众生去了。”所以,想要获得上师不可思议的加持与力量,就一定要对上师有信心,这样的信心不会被任何人的语言和行为改变。

  如此周密考虑之后,每一日的作息松紧适度,有条不紊,在有生之年应当始终如一按部就班地如此修行。

  如果对白天、晚上都做出了适当的安排,自己的闻思修行也就会非常有条理,噶当派的很多修行人终年都是这样修行的。

  心里也要这样思量:我如果要修持正等觉果位,如果慌慌张张、手忙脚乱也不行,以此弄得精疲力竭,会造成修行退步;

  有人说:“上师可不可以给我传个法,我想在僧衣还没有换上之前就成就。”像你这样急急忙忙是不可能成就的。

  如果不慌不忙、慢慢悠悠也不行,因为人的一生十分短暂,所以应当依靠这个身体在相续中生起满意的证悟境界,也要依靠这个肉身来堵塞后世投生恶趣的大门。

  你们发愿吃素其实也已经堵塞了后世的大门,否则,后世的果报肯定是非常可怕的,有大德说:“穿着红色衣服贪著红色的血肉,这可真是红罗刹的行为。”

  这么一来,便可再度获得人身,又能继续修持道次第,直至成就正等正觉的果位。一边如此想一边发起广大心。《蓝色手册》中云:“具有方便事业品,乐恭言语作比喻,诚心欲求解脱者,高瞻远瞩发大心,循序渐进舍琐事,戒律清净方便行,积资净障近解脱。”这其中的意思是说,《经庄严论•具方便品》中云:“极难事业本体有种种,数多劫中具大精进者,一切佛子身语意自性,于诸事业无有厌离心。”我们应当按照此论所说的多劫中精进修道也不生厌倦之心而行持。

  诸佛菩萨在多生累劫中度化众生,从来也不厌倦,但你们有些人发心一两年就再也不想发心了。

  金厄瓦格西的舅舅乐恭曾经专程奔赴云讷地方前去拜见大善知识博朵瓦,即将返回时顶礼而请求道:“对于修行解脱道的人来说,除了要高瞻远瞩、发广大心、循序渐进、舍弃今生琐事、净护戒律、依靠各种方便积累资粮净除罪障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呢?”

  乐恭毕竟是金厄瓦格西的舅舅,还是非常了不起的,不像我们有些人的舅舅,什么道理都不懂。

  博朵瓦以极赞同的口吻回答:“仅此而已,你说的这些足以表明你具有传承。此外,修行解脱者目光短浅,眼睛只是盯着鼻尖而坐也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目光。”

  博朵瓦对乐恭所说的话非常赞叹,并且进一步补充说:“作为修行人不能目光短浅,应该有一种远大的目光。”

  要将目光放远,具有大精进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勤修正法,而像眼观鼻尖般鼠目寸光的我们这些人只是在短短的时间里奋发精进。

  这种人其实非常多,前几天有位居士一直对我说:“上师,你给我传一点儿窍诀,我想马上成就。”我说:“你如果想要一点儿糌粑的话可以马上给你,窍诀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这就是鼠目寸光的人。

  如颂云:“何者无量时间住,为利无量之众生,欲求无量菩提故,奉行无量之善法。依靠此四种无量,圆证菩提不困难。”

  在无量无边的时间当中安住,为了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希求获得无量无边的菩提、行持无量无边的善法。

  仅仅在一两天中做一点善法是不行的,在座的都是大乘修行人,目光应该放长远一点儿,应该有利益无量众生的殊胜发心。

  我们必须通过这里所说的四种无量,为利益一切有情而修行,仅仅在短暂的时间里修持是不行的。

  想在短短时间当中成就是根本不行的,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想到这些必须发起广大之心。对于三士道的证悟从暇满难得开始直至双运果位之间,已经明明白白完全领会之后再进行修行,

  有关三士道的修法,宗大师和许多高僧大德都已经再三讲过了。宁玛派的三士道,应该依照华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或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进行修持,将三士道的基础打好之后再逐步开始修持,这样的修行比较稳固。

  一些人急急忙忙灌个顶就独自跑出去修持,这样很危险的。其实,所谓的灌顶应该具足二因四缘,但现在很多上师根本不需要这些条件,只是拿个宝瓶在里面装点水,然后念个《大自在祈祷文》就开始给你灌顶,之后问你:“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感应?”弟子说:“有有有,我心里热乎乎的……”你心里热乎乎的也不一定是什么感应,瓶子里装的可能是开水吧……

  直到相续中对暇满难得已生起了证相,才可进行下一步,寿命无常、业因果等每一修法虽然已经在相续中生起了证相,但仍旧需要再三修习。

  夏冬格西曾经说:“对于藏传佛教应该广泛弘扬,现在法尊法师已经将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翻译出来了,可以使国内外更多的人了知佛法的道次第,这一点真的非常随喜。”

  总之,从暇满难得到最后的现空双运之间的所有道都应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予以修行。

  作为修行人,心里应该对众生生起慈悲心,行为上应该舍弃世间八法和无意义的琐事,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无论如何你都是个好修行人。

  对于大悲心与智慧,萨哈尊者认为二者是同时增盛的,而帕单巴尊者的观点是,大悲心首先生起,之后产生智慧。不论同时生起还是先后生起,只要你的相续中没有利益众生的悲心,就不能称为大乘修行人;如果没有舍弃今世,没有观修无常,那不管你表面穿着多么庄严的僧衣,也根本不能说是一个修行人,更不要说大乘修行人了。

  这就是真正的窍诀,希望你们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

  对于今生的琐事无论好坏一概舍弃,全身心地投入到利益后世的修行上即是舍弃一切琐事。所有的修行必须以戒律清净为基础,破戒之人即便再如何修持,相续中也不可能生起证悟的境界,如云:“破戒之人毁诸法。”如果戒律清净,平日里言谈举止就不会违越正法,谨小慎微,这样一来,内心的分别妄念也就不致于纷纷涌现,而能处于宁静安然之中。

  大善知识博朵瓦仁波切曾经说:“少许修习无境界,思窍诀致寻他法,依彼未生又寻他,此行如狗逐鸟儿,最终一无所获也。”对此,我们这些修行人实在该好好反省反省。

  博朵瓦尊者说:“仅仅在一两天中修行不会得到任何境界,即使得到也不可能稳固。原本依靠此法修行,但未生起境界之前又去四处寻觅他法,这种行为真的如同饿狗追逐乌鸦一样,什么也得不到。”

  我们大多数人最初在上师面前修学诸如道次第一样的窍诀,对之审视一番后进行修持,如果相续中并没能生起验相,便认为修心较其更好,便舍弃道次第而开始观心,因为相续中也未能生起证相,而认为现在修密宗的生起次第很好,于是不再观心而着手修持生起次第,最终相续中仍旧没有什么证相出现,就再度去寻觅其他的法门。

  对于《菩提道次第论》或者《大圆满前行》,应该首先在上师面前听闻,之后依照窍诀逐渐修持。可是有些人,一开始就修习《道次第论》,没有得到任何境界就完全舍弃,又开始静坐观心。然而,对于一个法都不能一心专注地修持,即使观心又有什么用处呢?

  总是不能专心一意地修持一法,心思繁杂,头绪颇多,意志不坚,精神分散而修持,如此修行,一个法对自相续也起不到作用。

  像这样今天修一法明天修另一法,不仅任何验相都得不到,而且自心也非常散乱,这样的修行对自他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

  无论是任何窍诀,在修道的先后顺序以及相续中未生起前前境界就不会产生后后证相这一点上都是无有差别的。

  不论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或者格鲁派、宁玛派,任何教派的修行都需要具足一定的窍诀,在具足窍诀的前提下,依靠一定的次第修行,否则修行也是很难成功的。

  因此,内心必须全神贯注地专修一个窍诀才会有结果。如善知识博朵瓦所说:“就像人们所说的山羊闻草的比喻一样,例如,山羊总是习惯性地用鼻子来闻,往往在绿油油青草遍布的地方不尽情享受,只是边走边吃一点草尖,逐步前行,最后到了没有青草的荒野中只好吃一些鸟粪之类的东西。

  一般放过山羊的人都会知道,山羊其实是非常可怜的众生,它在生长着新鲜嫩草的地方,通常只是匆忙地吃一点儿草尖,到了山顶或者其他根本没有草的地方,就开始吃土粉、鸟粪……

  与之相同,有些人在一位贤善上师前得受了甚深的窍诀,不实地修持,而到一些讲学院走马观花,并装出一副不经探寻众多宗派法门修行时会感受不足的模样,

  我们当中也有这种人,他在佛法比较兴盛的寂静地方无法安住,一直到处寻找,到处采访,结果在没有一点佛法的地方安住下来,开个商店、理发店……只能这样简单地维持痛苦的生活。

  最后已到了满头白发、牙齿脱落的老朽之年,闻思仍然还没有使法融入自相续,也从未实修过,这样做有什么利益呢?

  这些人只是在佛法的文字上苦心研究,根本没有实地修持过,据说泰国有位老法师特别喜欢闻思,对修行一点也不喜欢,可是这样又有什么利益呢?

  即便是闻思也要在一位上师座下认真进行,修行中的疑义也要在上师面前加以遣除,对于上师所恩赐的教言的诚信必须达到如此程度:纵然金光闪闪的一位佛陀降临,自己也再不需寻求除此之外的教言了,只此足矣。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