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无嗔居士/中兴新村

无量寿经:“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菩萨乘愿,众生随业。各人学佛因缘殊异,有的善根,因缘俱足,自然亲近三宝。有的需经一番颠沛,付出惨痛代价,甚至性命,才得一闻佛法。弘一大师传曾载:“人身难得,是万古一瞬的因缘。佛法难闻,是历劫不遇的际会。错过了,没有人能承担这一份过失。”今者,我们访谈的这一位无嗔居士,就是在医学上束手无策,依佛法起死回生的实案。不止一次,无嗔居士以自身为例,劝人念佛放生,谈及师恩,不禁潸然泪下,泪眼婆娑,令人动容。

无嗔居士,未学佛前,染习甚重,性烈如火。业报现前,八十一年末,因小便困难出血,经三所医院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又因排便黑漆,检查为胃出血、肝硬化。兹因血压过低、胃又出血,致肿瘤部份亦无法手术,只能改以人工膀胱代之,否则生命难保(估约一个多月)。居士一生顺遂,遭此打击,身心俱惫,顿入痛苦深渊,万念俱灰。

幸逢菩萨垂悯,同村善知识张居士,平素护持三宝,对于佛学经藏,多有涉猎,亲近上圆下因老法师,恰来探望,见其已无退路,便起议上山请益,或有转机。无嗔居士,欣喜祈盼。

上山前一晚(除夕夜),便作一梦,梦境初起,有一长相丑恶女巫,在身后追打,大声吆喝。惊醒后,如厕时,排出大量污浊秽物。待天将亮,又入梦乡,梦中自身在一小茅篷,旁砌大石,两旁竹林稀疏,鸟叫虫鸣。而无嗔居士化身一小女孩,头绑发髻,玩耍嘻戏,怡然自得。

大年初一,众亲友将其半背半扶,上山见师。初进茅篷,见四周景象与梦境仿佛,心中激动莫名。再见老法师,庄严慈祥,泪水如决堤般涌出,痛哭失声,泣言:“您就是我的师父啊!”

待心绪甫定,详诉病况,老法师仔细聆听,端详再三,终以坚定口吻开示:“你累世杀业深重,如今业力牵引,得此重症。但只要诚心忏悔,戒杀放生,定有转机。”当下便为无嗔居士皈依,并叮咛再三,嘱要拜佛放生,茹素戒杀。末法众生,障深慧浅,定要身遭苦厄,才能醒悟。居士亦然,竟向老法师央求,道:“医生说我营养不良,可否食鱼、蛋。”待师父怒眉一蹙,严肃告诫:“你已吃了一身是毒,还要吃。”

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师一言,顿时明了,身染重病,皆由宿世杀业,自觉惭愧,便发愿吃素戒杀,永断荤腥,放生偿债。但因长期出血,身体羸弱,一直未礼佛拜忏。直到初七,张居士来电询问病况,鼓励定要礼佛,向冤亲债主求忏,才能有所突破。所谓“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自此,无嗔居士拖著虚脱的身体,抱著破斧沉舟决心,强忍痛楚,开始礼佛。

是日,家中无人,仅有八岁胖儿子,见母病重犹怜,赤子纯情,孝心感人,为鼓舞母亲拜佛,竟要求一同礼佛。过程中,无嗔居士屡拜屡跌,不支倒地,但仍坚不放弃。胖儿子亦打嗝放屁连连。母子二人,就在泪水交融,悲欢夹杂的两个多小时中,完成了第一次礼八十八佛。

隔日初八,如厕时排出大量黑便,心中暗惊,自忖是否礼佛,耗费太多体力,致胃大量出血,直至初九晨起,如厕排出正常黄便,始知是业报减轻,让胃停止出血。胃出血六十余日,药物无法控制,竟因礼佛、放生而告痊愈。自此信深愿坚,心中笃毅。

大乘起信论云:“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故,或谓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种种病缘之逼迫。为难非一,令其行人,废修善品,宜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菩提,常发大愿,恶业消除,善根增长。”

事忏有依吾佛力,理忏无过我自心。无嗔居士,口称佛号,身礼佛足,忏从心起,至诚恳切,以致能灭罪消愆,病得除愈。

乃至放生,自皈依后,未尝中断。大钱随师父放,小钱私下随喜。犹记师父开示:“人之有病,皆由因果。所谓心包果海,果彻因源。累劫杀业,致病魔恼身。放生偿债,功德殊大。”无嗔居士深铭五内,烙在脑海。谈及至此,亦感恩周遭莲友,在其孤孑无援时,助其放生。

如此用心,拜佛放生,历时四月,再回医院复诊,膀胱肿瘤竟然消失,医生讶然,频频探问。嗟呼!莲池大师在戒杀放生文中语:“梵网以放生为常住法。常住者,金刚身,无量寿也。”金刚者,坚硬不坏。无量者,遍虚盈空。可见放生功德之丰伟流长,实非吾等博地凡夫可证悟者。

自初见师父迄今,业已八年,期间拜佛、放生、念佛,不敢懈怠。几经熏习,今非昔比,身体状况,渐入佳境。肿瘤已然消失,肝硬化亦恢复功能,除胃偶作痛外,已无大恙。如今的无嗔居士,心泯慈悲,以戒匡习,克己复礼。对罹癌或身遭重难者,亦感同身受,衔命辅导,用自己奋斗过程为例,勉其吃素、放生、念佛,使其减轻痛苦,深植佛种。她深信,惟有如此,才足报佛法兆载永劫的恩典。

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父者,如师如父,除了传授正业,解迷释惑外,还有一分如父般的关怀疼惜,呵护备至。无嗔居士直心,常言:“若非师父教诲,已无无嗔,师恩恩同再造,情同父母。今惟有专崇净业,护持放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如此才能报浩瀚师恩于毫微。”其对师恩的真挚丹心,至情至性,足为吾等常随学而习之。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