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恒顺众生”等几个观念

  常常见有些学佛的朋友,看见有人批评附佛外道和邪教,就很诚恳地劝阻:普贤十大愿里说要“恒顺众生”;“若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甚至有附佛外道、邪教的痴迷者,也常常拿“不见世间过”为武器,污蔑批评者:若见世间过,即非修行人。

  果真如此吗?

  末学以为,这种现象出现在学佛人身上,是典型的“鸵鸟政策”;而出现在附佛外道、邪教痴迷者身上,恰好应了那句古语“君子可欺之以方”,他们抓住了某些迂腐学佛人的弱点。

  现对以上问题加以简要分析:

  《普贤行愿品》关于“恒顺众生”的经文如下: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砂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看看这段经文,主要说发此愿的菩萨要饶益众生——“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从经文中根本找不出要菩萨随顺众生“作恶”的意思啊。

  注意“随顺而转”,可以有如下理解:

  一是顺着众生正当的欲望、爱好、习气,满足他们、饶益他们,而非协助、放任众生作恶。试想儒家的君子尚且“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难道大慈大悲的佛菩萨,反而会放任、纵容众生作恶吗?

  二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即使菩萨化身妓女出入烟花之地,也是为了让众生断除淫欲,而不是让其增长淫欲。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普能积集菩提力,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服一切诸魔力”

  如果佛魔不分、善恶不分、正邪不分,《普贤行愿品》大谈忏悔恶业、降服诸魔,岂不是多此一举?此外,七佛通戒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岂不是也成了大妄语?佛教千经万论让人止恶行善、断惑证真,岂不是也是诸佛菩萨闲着没事、蛊惑众生?

  “不见世间过”,原文出自六祖《坛经?般若品》。

  以下是原文: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为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是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这个偈子讲了修行的大原则,也可以说是根本心法,具体意思不再多说,网上高僧大德讲的很多。单看偈子内容,里面正邪、善恶、真妄之别很多啊,难道六祖也起了分别心、是非心,在骗大家?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末学的理解是,真正的修道人,不是浑浑噩噩、是非不分,而是不被是非迷了心性,不去故意招惹是非。注意,这里可以与儒家“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对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本来意思在此。后来,“为己”“为人”的意思发生变化,甚至走到各自的反面,所以认识这两个词的意思,一定要分清具体语境,否则即是颠倒黑白、善恶)。

  “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有人解释为如果你看见他人错了,说明你起了是非之心,因此你也错了。末学认为,如果这样理解,释迦牟尼佛说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岂非大错特错、大恶特恶?所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看见别人错了,自己也(以此为借口)犯同样的错误,是与修行目的相左的、背道而驰的。

  后边两句“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就可以证明前面的意思:他犯错误可以,我不能这样,我如果(以此为借口)也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大过错。

  把上面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是:普通人可以犯错误,但是修行人你要超越世间,决不能向下看齐、向后看齐,你自己也找借口去犯错,就没有资格做个修行人。

  总结一下,“恒顺众生”不是纵容众生犯错,而是真正去利益众生、诱导众生向善(有些经典讲:菩萨必要时甚至可以杀死那些将要造无间地狱罪业的众生,避免其下到无间地狱受无量劫苦刑。当然,这种说法一旦被滥用和歪曲,后果很可怕);“不见世间过”,是让修行人时刻警醒,不要眼睛向外光看别人,更不要给自己找犯错误的借口。这两种说法,绝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学佛人推行“鸵鸟政策”的借口。

  当然,佛法圆融,如果从理上、体上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众生住地无明,即诸佛不动智”,有人说“无是无非、无正无邪、无佛无魔、无对无错”,可以讲得通(与“离四句、绝百非”是同是别?有缘人可以参参看),等等;如果从事上、相上、用上讲,则因果历然、善恶分明,南山高、北山低,僧是僧、俗是俗,屁是臭的、花是香的,降妖除魔就是降妖除魔,不是谈情说爱,大粪不能吃,毒药不能喝,得了艾滋病,肯定要死,摸一下通电的十万伏高压线,估计自吹“阿难转世”“人天之师”的骗子,照样也会烧焦。

  所以,如果谁不分场合地鼓吹“无是无非、无正无邪、无佛无魔、无对无错”,则多少有点“贵恙”;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也这样“不见世间过”(说句粗话,把大粪当作米饭吃),肯定是脑袋出了毛病!进一步讲,在需要明辨是非、正邪、佛魔、对错的场合,如果有人这样和稀泥,甚至指责别人不该批评邪魔外道,此人要么是心怀鬼胎、助纣为虐,要么是迂腐无知、傻得可爱,这种人最受附佛外道、附佛邪教欢迎了。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