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舜法师:03.《新校黑水城本<劫外录>》商榷

 宗舜法师:03.《新校黑水城本<劫外录>》商榷

 

  内容提要:真歇清了(1089—1151)为宋代曹洞宗著名人物。他和宏智正觉在北宋末大力提倡默照禅,在佛学思想上融会华严,并以净土为指归,对宋代禅净融合影响甚深,并对日本禅学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清了的著作,现存的有《劫外录》和《信心铭拈古》等。在黑水城本《劫外录》发现前,《劫外录》已经在中国失传,仅有日本宽永七年刊本和面山端方校正本行世。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可以论定,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的黑水城本《劫外录》乃是现存《劫外录》的最早也是最好的刻本,可以校正日本两种刊本的许多讹误。2002年,台湾的慧达法师发表了《新校黑水城本<劫外录>》,为学界提供了一个新校点本。但是这个本子有一些疏误,颇有遗憾之处。由于慧达校本是目前已经公开发表的第一个校点本,且发表在学术声望很高的《中华佛学研究》上,因此,有必要对其标点和文字疏误加以纠正,避免以讹传讹。笔者按照其校本之页码顺序,参照有关资料,逐条指出有关问题,期望对其疏误有所弥补。

 

  关键词:曹洞宗 真歇清了 劫外录 黑水城

 

  宋代曹洞宗的复兴,得力于芙蓉道楷门下的真歇清了和宏智正觉。他们在北宋末大力提倡默照禅,吸引了大批士大夫,对当时的知识阶层影响颇大。尤其是经清了门人天童宗珏、雪窦智鉴两传至天童如净,由如净再传至永平道元,经道元将曹洞宗传入日本,开创了日本的曹洞宗,至今不衰。无论要研究宋代曹洞宗还是日本曹洞宗,都无法忽略清了的禅学思想。而且,清了在佛学思想上融会华严,并以净土为指归,对宋代禅净融合影响甚深。南宋以下直至清代,言及禅净双修的,几乎没有不提到真歇清了的。由此可见研究清了的重要性之一斑。

 

  宏智正觉于《崇先真歇了禅师塔铭》中称清了有“语录两集行于世。”1这两集语录,即《劫外录》和《一掌录》。

 

  《劫外录》全称《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为其侍者德初、义初编辑,记录的是清了在真州长芦寺住持时的上堂等法语。《劫外录》目前共有三个完本和一个残本存世。以刊布年代为序,完本计有:一,日本宽永七年(1630)刊布之《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以下简称宽永本)、二,日本明和四年(1767)面山端方序刊之《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以下简称面山本)、三,1996年发布之黑水城本《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以下简称黑水城本)。另外一个残本,是在黑水城遗址发现的,笔者给它定名为《劫外录》黑水城残抄本。

 

  《一掌录》全称《雪峰真歇了禅师一掌录》,编者不详,记录的是清了在福建雪峰寺住持时的上堂等法语,此书今已不传,仅有宋·李纲所撰《雪峰真歇了禅师一掌录序》保存在其《梁溪集》中。2

 

  除《劫外录》、《一掌录》之外,清了尚有其他几种重要的著作存世。一是《信心铭拈古》,附录在日本·面山端方编辑的《真州长芦了禅师劫外录》后。另外,清了还有一些短文,散见宋、元以后编辑的各种文集中。比较重要的,如《华藏无尽灯记》、《戒杀文》、《净土宗要》等,有的已被面山端方收录,有的尚未收录。

 

  在俄藏黑水城本《劫外录》发现之前,研究宋代曹洞宗,尤其是研究真歇清了的学者,多半依据收录在《卍续藏经》中的面山端方校刊之《劫外录》。这个本子虽然有一些缺点,但是由于编入了《信心铭拈古》等著作,具有其他本子不可替代的地位。

 

  1996年,俄藏黑水城本《劫外录》正式被公布,3这是《劫外录》存世最早也是最好的一个本子,故而引起学术界高度的关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在编撰《叙录》4的时候,对相关资料作了调查,明确指出此本即是收录在《卍续藏经》中的《劫外录》,澄清了孟列夫的一些误解。限于体例,《叙录》仅就吴敏的“序”作了录文,没有深入研究。学术界也未见有专题研究此本的文章面世。

 

  2002年末,笔者在《中华佛学研究》第六期上读到释慧达法师的《新校黑水城本<劫外录>》(以下简称慧达校本),如闻空谷足音,感到十分惊喜。因为这个校勘标点本,是《劫外录》目前唯一发表了的整理本,而且采用的是黑水城本作底本,并参校了他在日本访得的宽永本、面山本,比起笔者只能参校《卍续藏经》所刊之面山本,条件好得太多。所以,慧达法师的校点本,具有首创意义。这是特别需要提出表彰的。但是,细读下来,笔者发现慧达法师的校点本存在一些问题,尚需予以指出,使之更加完善。故就相关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希望有所裨益。

 

  慧达法师(按:以下为行文省便,恕不称呼。)校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点破句读,二是新增错字。后一种情况,有的可能是打字录入的问题,但毕竟在校正前人问题的同时,又增添了新的错误。由于慧达校本是目前已经公开发表的第一个校点本,且发表在学术声望很高的《中华佛学研究》上,有必要对其标点和文字疏误加以纠正,避免以讹传讹。为了便于与其校本对照,笔者采用逐页列举的方式,对这些问题予以说明(其余未断开或用标点符号不恰当,但不影响文义的正确理解的,则不涉及):

 

  第137页:

 

  1、吴敏序中“得法于钵盂峰上,以无所得而得;说法于一苇江边,以无所说而说。”

 

  按:此二句慧达校本点作“以无所得。而得说法于一苇江边”,误。

 

  隋·吉藏《维摩经义疏》卷第一“辨宗旨第三”云:“《净名经》亦具五种二智,如身子答天女,以无所得而得,即是会理之心,名小乘实智。那律天眼事上知见,谓声闻权智。”5

 

  又,唐·一行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一“入秘密漫荼罗位品第十三”云:“所以叹佛不思议者,乃于无得不可得法而能得之。所谓上来境界无相而相,令一切众生,以无所得而得之也。”6

 

  2、吴敏序中“时时顾堂上之草深,怜户外之屦满。于是万金良药,……”

 

  按:此句慧达校本作“时时顾堂上之草深,怜户外之屦满于是万金良药”,未断开。

 

  草深句,乃宗门常语,如宋·才良编《法演禅师语录》卷上云:“若也把定封疆,说什么法堂前草深一丈。直得凡圣路绝,鸟飞不度,天下衲僧,无出气处。众中莫有不甘底么?出来相见!”7

 

  屦满,极言从学之人众多,亦宗门常语。如《宏智禅师广录》卷第三之“拈古一百则”后,有署名芗林居士向子諲书的“后序”云:“时雪峰了住长芦,与比丘千五百人俱。今天童觉居上首,与众推出。余乃劝请力行祖道,无有怖畏。远近归依,户外屦满。”8或作“屦满户外”,义同。

 

  第138页:

 

  3、上堂。僧问:“如经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他一滴。未审此意如何?”

 

  按:此二句慧达校本点作“如经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他一滴,”误。

 

  此句之正确理解,有宋·大慧宗杲之语可证。《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示罗知县(孟弼)”云:“但将先圣所诃者,如避毒蛇猛虎。如经蛊毒之乡,滴水莫教入口。然后却以三教圣人所赞者,茶里饭里,喜时怒时,与朋友相酬酢时,侍奉尊长时,与妻儿聚会时,行时、住时、坐时、卧时,触境遇缘,或好或恶时,独居暗室时,不得须臾间断。若如此做工夫,道业不成办,三教圣人皆是妄语人矣。”9

 

  第139页:

 

  4、不假舌头说,炽然无间歇。深密密处,光彩顿生;明历历时,混融皎洁。若也和身放倒,随流任真,始信百般计校不成,运用本无欠阙。虽然恁么,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按:此二句慧达校本点作“若也和身放倒。随流任真,始信百般计校,不成运用。本无欠缺,虽然恁么,金屑虽贵,落眼成翳。”误。

 

  这里用了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若也”,表示如果具备某种条件,就能达到某种结果。故“始信”后的“百般计校不成,运用本无欠阙”就是“和身放倒,随流任真”的结果。然后清了用一个表示假设让步的“虽然恁么”,表示即使这样做,也不能执著。因为“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5、正恁么时,打破画瓶一句,作么生相委?

 

  按:此二句慧达校本点作“正恁么时,打破画瓶,一句作么生相委。”误。

 

  画瓶,即绘有彩画之瓶。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人身,外以衣服首饰庄严如画瓶,看起来非常漂亮,可身体里面装满粪秽诸多不净之物。如西晋·竺法护所译《佛说四自侵经》云:“身若画瓶,内满不净,臭处脓血,犹如革囊,裹于不净。不知内外身当归尽,常以彩色,脂粉庄严。自谓端正,颜貌无双,不察九孔疮病流出。”10后宗门以打破画瓶,比喻彻见本性之后之生死自在。《景德传灯录》卷第三十所载苏溪和尚《牧护歌》中云:“……生也犹如著衫,死也还同脱裤。生也无喜无忧,八风岂能惊怖。外相犹似痴人,肚里非常峭措。活计虽无一钱,敢与君王斗富。愚人摆手憎嫌,智者点头相许。那知傀儡牵抽,歌舞尽由行主。一言为报诸人,打破画瓶归去。”11又,日本《大觉禅师语录》卷中亦云:“虽然,灵山二千年公案现在,少林八百载风月犹新,会得则打破画瓶归去来,太平好唱还乡曲。不会则行到路穷桥断处,坐看云散月明时。”12

 

  “一句”当属前,如《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五“金陵报恩匡逸禅师”中云:“僧问:诸佛设法普润群机,和尚设法什么人得闻?师曰:只有汝不闻。问:如何是报恩一句?师曰:道不是得么!问:十二时中思量不到处,如何行履?师曰:汝如今在什么处?问:祖师西来如何举唱?师曰:不违所请。问:如何是一句?师曰:我答争似汝举。”13

 

  又,《续传灯录》卷第三十二“建宁府开善道谦禅师”中云:“若也出得这四路头,管取乾坤独步。且独步一句,作么生道?莫怪从前多意气,他家曾踏上头关。”14

 

  第140页:

 

  6、暗里抽横骨,弥天句已彰。

 

  按:句,慧达校本误作“包”。盖形近字讹。

 

  第141页:

 

  7、石女夜登机,密室无人扫。

 

  按:此二句慧达校本点作“石女夜登,机密室无人扫。”误。

 

  宏智正觉之《宏智禅师广录》卷第三云:“烛晓玉人初破梦,夜寒青女未登机。”15

 

  又,卷第五云:“普天一色,冰壶未放于春来。空劫无尘,枯木已含于花信。石人休击节,玉女罢登机。月满寒岩,皎皎神光非照。雪封古道,依依夜色却迷。”16

 

  第142页:

 

  8、且道,滴水滴冻一句,作么生相委?

 

  按:此二句慧达校本点作“且道,滴水滴冻,一句作么生相委?”误。

 

  “一句”当属上文。理由参见第5条。

 

  第144页:

 

  9、恁么,则一句灵然,通途绝朕。

 

  按:此句慧达校本作“恁么则一句灵然通途绝朕”,未点开。

 

  绝朕,朕,预兆、迹象之义,故有“朕迹”一词。“绝朕”同于“绝迹”,《密庵和尚语录》云:“圣节上堂。灵机廓彻,妙协无私。智鉴洞明,通途绝迹。一切处现吉祥事,不昧见闻觉知。”17

 

  第145页:

 

  10、一灵不假胞胎,四大孰为主宰?

 

  按:孰为,慧达校本作“孰然”,并出校云:“《宽本》《面本》‘然’作‘为’。”(校注112)舜按:底本原作“为”,不作“然”,校者似乎误认。

 

  第146页:

 

  11、雨洗摩尼增秀色,全身不昧一丝头。

 

  按:雨,底本原作“雨”,慧达校本误作“两”。盖形近字讹。

 

  第148页:

 

  12、如何特地新,各要施三拜。及尽无依体自玄,双六盆中休喝彩。既休喝彩,作么生辩得失?

 

  按:此二句慧达校本点作“各要施三拜及尽无依,体自玄。双六盆中休喝彩,既休喝彩作么生辩得失?”误。

 

  “施三拜”乃宗门常语,《五灯会元》卷四“平田普岸禅师”,中云:“济曰:‘特来礼拜和尚。’师曰:‘已相见了也。’济曰:‘宾主之礼,合施三拜。’师曰:‘既是宾主之礼,礼拜著。’”18

 

  又卷五“投子大同禅师”,中云:“巨荣禅客参次,师曰:‘老僧未曾有一言半句挂诸方唇齿,何用要见老僧?’荣曰:‘到这里不施三拜,要且不甘。’师曰:‘出家儿得恁么没碑记。’荣乃绕禅床一匝而去。”19

 

  “及尽无依体自玄,双六盆中休喝彩”乃对仗句式,不可分为两句。双六即双陆。古代一种博戏。宗门下常用此语,尤其是宏智正觉多次使用。《宏智禅师广录》卷第一云:

 

  “上堂。云:何须更举扬,全体露堂堂。湿暑时时雨,薰风阵阵香。秧针初透水痕浅,蒲力欲剪柳丝长。双六盘中休喝彩,分明触事恰相当。”20

 

  又,“上堂: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合虚空而无欠无余,混万象而成团成块。不出不在,不失不坏。我不与物争,物不为我碍。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三千界里放光明,双六盘中休喝彩。参!”21

 

  第149页:

 

  13、百亿毛头,花发不犯春风;三冬雪里,争芳全彰浩意。

 

  按:此二句慧达校本点作“百亿毛头,花发不犯春风。三冬雪里争芳,全彰浩意。”误。盖此处为对仗句式。

 

  第150页:

 

  14、若能撒手恁么去、绝后再苏,横身恁么来、当头不犯;始解随变任化,与物推移。

 

  按:此数句,慧达校本点作“若能撒手,恁么去。绝后再苏,撗身恁么来。当头不犯,始解随变任化与物推移。”误。

 

  此处的关连词语是“若能……始解……”,即:若能做到“撒手恁么去,绝后再苏;横身恁么来,当头不犯”,始解“随变任化,与物推移”。所以,应标点作:“若能撒手恁么去、绝后再苏,横身恁么来、当头不犯;始解随变任化,与物推移。”又,“始解” 一句未点开。

 

  第151页:

 

  15、直得髑髅吟处,韵韵难齐;雪月混时,功功不共。

 

  按:慧达校本此二句点作“直得髑髅吟处,韵韵难齐雪月混时,功功不共。”误。

 

  “韵韵难齐”、“功功不共”,为对仗句式。《人天眼目》卷之三收录之曹洞宗《门风偈》,有芙蓉道楷的一首云:“吟死中得活是非常,密用还他别有长。半夜髑髅吟一曲,冰河发焰却清凉。”22

 

  第155页:

 

  16、始得无过患。然后一时扫却,

 

  按:此句慧达本点作“始得无过,患然后一时扫却。”误。

 

  “过患”乃佛教常语,过咎与灾患之义,不可点断开。如《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二云:“无事亦须读圣人之书,资益性识。苟能如是,世出世间俱无过患矣。”23

 

  第156页:

 

  17、常光见前,任运不昧。祗个一片常光任运,亦须忘了,唤作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

 

  按:此句慧达本点作“祗个一片常光,任运亦须忘了。唤作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误。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三云:“上堂。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举起拂子云:头角生也是驴是马,还识得么?若识得,不妨向异类中行。若识未得,永劫沉沦。”24

 

  18、既能常不昧、无间断,一念通身恁么去,犹恐堕在肯重,未得十成。

 

  按:此句慧达本点作“无间断一念,通身恁么去,”误。

 

  这里的常不昧,指的是前文所说的“日用全是本光”。不间断,指的是前文所说随顺世缘无挂碍。

 

  第157页:

 

  19、亘尘沙劫,历恒沙世,

 

  按:沙,慧达本误作“红沙”,“红”字衍。

 

  20、应平昔已来,不管善恶,净尽俱削。个里虚豁豁,触事无碍,事事即真,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应乎昔已来不管,善恶净尽俱削个里虚豁豁,触事无碍,事事即真,”误。

 

  俱削,同“俱销”。净尽俱削,即俱销净尽,完全消除无余的意思。这里是说,不管是善是恶,将其分别完全消除无余。“俱削”之后,保持一种的虚怀广大状态,就能“触事无碍”,云云。豁豁,宽大的样子。

 

  又,“平”,慧达本误作“乎”。盖形近字讹。

 

  21、甚么处更得四大百骸、千头万绪,都卢祗是个段风彩,充塞遍满,无路转身。绵亘古今,历穷大劫。祗是这一念初无移改,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甚么处更得四大百骸,千头万绪都卢。祗是个段风彩充寒遍满,无路转身绵亘古今历穷大劫祗是这一念初无移改。”误。宗门下绝无此等长句。

 

  都卢,全部、统统之义。佛经翻译常用此语,宗门亦然。如《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第二之“十二”,中云:“我且问尔,都卢祗是个麻三斤,雪窦却有许多葛藤。只是慈悲忒杀,所以如此。”25

 

  又如《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二之“师玿长老求赞”云:“画得百千本,都卢秖这是。师玿好承当,杨岐第七世。”26

 

  又,“塞”,慧达本误作“寒”。盖形近字讹。

 

  第158页:

 

  22、明眼汉作么生开口?若拟议,便成两橛。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明眼汉作么生,开口若拟议便成两橛。”误。

 

  如《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卷上云:“上堂。拈起拄杖云:识得这个,参学事毕。还识么?莫道唤甚么作拄杖!如此之辈,如尘似沙。许尔商量,作么生开口?试道看!”见《大正藏》第47册第599页上。

 

  23、出家儿灰念枯坐,索性打教脱脱落落,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出家儿灰念枯坐索性打教,脱脱落落,”误。

 

  打教,就是使、令、让的意思。“打”乃是动词前缀,用在表示人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无实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十三云:“光阴可惜,时不待人。各自打办精神,打教彻去,亦不虚受佛荫,亦不辜负平生学道之志。”27

 

  又如,《虚堂和尚语录》卷之八曰:“师云:赵州将一颗甜桃,换得个醋梨。若有人问净慈有何言句示徒,只向他道:尔好采问著我,若问著别人,打教尔嘴喎。”28喎,指嘴歪。

 

  第159页:

 

  24、坐得脱,歇得到,疑想俱尽。绝根株,明历历,无可趣向。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坐得脱,歇得到,疑想俱尽绝根株,明历历,无可趣向。”误。

 

  此句中,“疑想俱尽”乃是“坐得脱,歇得到”的结果,故不能和“绝根株”归为一句。   25、见成大用,快活不彻。有恁大活计,何不占取?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见成大用,快活不彻,有恁大活计。何不占取,”误。

 

  盖所谓占取的对象,即前所言“恁大活计”,故不可将二者用句号点断。而且因为标点错误,整个语句的语意和语气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第160页:

 

  26、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发大悲光,演微妙法。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镬汤炉炭,釰树刀山,发大悲光,演微妙法。”误。

 

  如《明觉禅师语录》卷四云:“僧问玄沙: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学人为什么不会?沙云:用会作么?别云:诸方即得,我这里不得。”29

 

  第161页:

 

  27、当知尊贵,不落意思。

 

  按:此句慧达本点作“当知,尊贵不落意思,”误。

 

  尊贵,亦为宗门常语。如《景德传灯录》卷第十七“洪州云居道膺禅师”中云:“若将有限心识,作无限中用,如将方木逗圆孔,多少差讹!设使攒花簇锦,事事及得,及尽一切事,亦只唤作了事人无过人,终不唤作尊贵。将知尊贵边,著得什么物?”30

 

  28、没量大黄面老儿,尚祗得一场懡[怡-台+罗]。如今信彩开口,还知无利益么。

 

  按:此句慧达本作“没量大黄面老儿,尚祗得一场懡[怡-台+罗]如今信彩开口,还知无利益么。”未点开。

 

  懡[怡-台+罗],俗语,羞惭貌。《广韵》第三十四“果韵”云:“懡[怡-台+罗],人惭。”31《法演禅师语录》卷上云:“上堂。僧问:如何是燃灯前?师云:令人疑著。学云:如何是正燃灯?师云:错认定盘星。学云:如何是燃灯后?师云:一场懡[怡-台+罗]。”32

 

  第162页:

 

  29、心识纷飞

 

  按:纷,慧达校本误作“丝”。其校注270云:《宽本》《面本》“丝”作“纷”。则其误认“纷”作“丝”。

 

  30、如石室在杏山踏碓,抬起脚了,忘却放下,什么处去来。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如石室在杏山,踏确抬起脚,了忘却放下,什么处去来。”误。

 

  了,助词,表时态。表示动作或变化的完成。此处“了”即表示抬脚动作的完成。依据慧达本的标点法,语意不明,无法理解。

 

  又,“碓”,慧达校本误作“确”。确,音què(ㄑㄩㄝˋ),《集韵》云:“确,坚也。或作塙。”33有坚定、坚决,执著,真实,准确等意。碓,音duì(ㄉㄨㄟˋ),乃是舂米的工具。《集韵》云:“碓,《说文》:碓也。”34此则公案,如《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第四》之“三四”曰:“只如善道和尚,遭沙汰后,更不复作僧,人呼为石室行者,每踏碓忘移步。僧问临济:石室行者忘移步意旨如何?济云:没溺深坑。”35 又,《杨岐方会和尚语录》云:“上堂。普化明打暗打,布袋横撒竖撒。石室行者踏碓,因甚忘却下脚?”36

 

  第163页:

 

  31、门云:“正是劳劳者。”师拂袖便出。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门云:‘正是劳劳者。师拂袖便出。’”误。“师拂袖便出”乃是清了的反应,不是石门和尚的话。

 

  第164页:

 

  32、师过香山,庵中见师叔。问:“近离甚么处?”师云:“丹霞。”

 

  按:慧达校本将“师过香山,庵中见师叔,”点作“师过香山庵中,见师叔。”甚误,盖承孟列夫之误而来,二人均误将庵字归香山后。37

 

  香山,即法成开堂之汝州香山(今河南)。法成与清了之师丹霞子淳同为芙蓉道楷法嗣,大观元年(1107)在香山开堂,故世称“香山成禅师”。38后因诏住东京净因寺,故亦称“东京净因枯木法成禅师”。39法成参道楷在崇宁三年(1104),晚于子淳,故清了称其为师叔。

 

  33、山云:“祗如僧问思和尚,‘佛法的的大意’,‘卢陵米价作么生’?”师珍重,便行。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山云:‘祗如僧问思和尚,佛法的的大意,卢陵米价作么生。师珍重。’便行。”甚误,乃是因为校点者没有弄懂卢陵米价的公案,所以不能确知哪是问句哪是答句。

 

  其中,“佛法的的大意”,乃僧问之句,而“卢陵米价作么生”乃行思以反问作答之句,故需断开,否则“佛法的的大意,卢陵米价作么生”二句均成了僧问之句,而“珍重”成了行思之答,可谓谬以千里。《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卷一第五则“清源米价”云:“举,僧问清源:‘如何是佛法大意?’(小官多念律)源云:‘卢陵米作么价?’(老将不论兵)”40

 

  第165页:

 

  34、师到智海见佛鉴。鉴见来,驻步望师。师近前,方拟问讯,鉴便归方丈。师随后,云: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师到智海见佛鉴,鉴见来驻步望师,师近前方拟问讯。鉴便归。方丈师随后云”,误。

 

  宗门下无“方丈师”之称。此种错误并非始自慧达法师,《大正藏》即有。如《大正藏》本《景德传灯录》卷第八“五台山隐峰禅师”中云:“师后到沩山,于上座头解放衣钵。沩山闻师叔到,先具威仪下堂内。师见来,便倒作睡势,沩山便归方丈。师乃发去。少间,沩山问侍者:师叔在否?对云:已去也。沩山云:去时有什么言语?对云:无言语。沩山云:莫道无言语,其声如雷。”其中即作“师见来便倒作睡势。沩山便归。方丈师乃发去。”41发去(即离开)的乃是邓隐峰,而不是身为方丈的沩山。故“方丈师乃发去”的话,乃是误读。

 

  第166页:

 

  35、佛眼到长芦,师诣知客寮问讯。眼见来,于书案上拈起镜子便照。师云:“者野狐精!”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佛眼到长芦。师诣知客寮,问讯眼见来于书案上,拈起镜子,便照师云:‘者野狐精。’”破句太甚,几不可读。盖“者野狐精”乃是清了之言,非佛眼之言。盖清了言佛眼以镜照,如野狐精之弄精作怪。

 

  36、佛果到长芦西方丈,师相见了,相并而坐。果便举廓侍者问德山公案,以肘筑师云:“因甚两度不彩他?”师亦筑云:“莫谤人好。”果大笑。师云:“者贼!”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佛果到长芦。西方丈师相见,了相并而坐。果便举廓侍者问德山公案以肘筑。师云:‘因甚两度不彩他师。’亦筑云:‘莫谤人好。’ 果大笑。师云:‘者贼。’”破句太甚,几不可读。盖将表示动作或变化的完成的助词“了”误作清了。

 

  廓侍者问德山公案,乃是宗门十分著名的一则公案,其后诸方多所拈提。如《宏智禅师广录》卷第二有正觉对此公案的颂古,其引云:“举廓侍者问德山:从上诸圣,向什么处去也?山云:作么作么。廓云:敕点飞龙马,跛鳖出头来。山便休去。来日山浴出,廓过茶与山,山抚廓背一下。廓云:这老汉方始瞥地。山又休去。”见《大正藏》第48册第19页下。所谓“两度不彩(按:即睬,理睬的意思。)他”,即指德山之两次“休去”,不应廓侍者之语。

 

  另,宗门下亦无“西方丈师”这样的说法。过去丛林曾立东西两方丈,《游方记抄》收录“梵僧指空传考”中有金守温撰《桧岩寺重创记》云:“如牧隐文靖公记之曰:普光殿五间。南面殿之后,说法处五间。又后舍利殿二间。又其后正殿三间。厅之东西方丈二所,各三楹。东方丈之东,罗汉殿三间。西方丈之西,大藏板三间。”见《大正藏》第51册第985页中。

 

  37、师问僧:“作么生是向上一窍?”

 

  按:此句慧达本点作“师问:‘僧作么生是向上一窍。’”误。“僧” 乃问之对象,不当在问句之中。

 

  第167页:

 

  38、师云:“仰山可惜痛棒放过了。”超视师良久。师云:“者汉犹自弄精魂。”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师云:‘仰山可惜痛棒放过了超视。’师良久。师云:‘者汉犹自弄精魂。’”破句太甚,几不可读。此处清了说,可惜仰山伟和尚没有对你(超首座)施以痛棒,放过了你(超首座)了。听了这话,超(首座注)视清了(师)很久。

 

  39、师问僧:“近离甚处?”僧云:“云居。”师良久,云:“见和尚么?”僧云:“见。升座举洗钵盂话了,呵呵大笑云:‘此个公案甚是稳密。’又呵呵大笑云:‘此个公案甚是稳密。’” 师云:“云居为甚么脚跟不点地!”

 

  按:此段慧达本点作:“师问僧:‘近离甚处?’僧云:‘云居。’师良久,云:‘见和尚么?’僧云:‘见升座举洗钵盂话。’了呵呵大笑云:‘此个公案甚是稳密。’ 又呵呵大笑云:‘此个公案甚是稳密。’”甚误。盖误将表示动作或变化完成的助词“了”当作清了,从而使云居之语变成清了之语。

 

  第168页:

 

  40、师喝云:“吃五祖多少饭也?”僧拟议,师云:“草贼大败。”

 

  按:此句慧达本点作:“师喝云:‘吃五祖多少饭。’也僧拟议。”误。

 

  也,句末助词,表示认定的语气。唐·王昌龄《题灞池二首》云:“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42更何况,“也僧”一词,全不可解。

 

  41、师问暂到:“甚么处僧?”僧云:“祥云庵主。”

 

  按:此句慧达本点作:“师问:‘暂到甚么处僧。’”误。

 

  暂到,乃暂到僧之略称。禅宗丛林中指暂时逗留,不久即将离去之僧人。《禅林宝训》卷第三曰:“雪堂行和尚住荐福,一日问暂到僧:甚处来?僧云:福州来。”43

 

  又,《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云:“师在云居作首座,一日到西积庄,遇一暂到,从圆通来。云:因看首座颂女子出定话,有个悟处,特来求首座印证。”44

 

  42、一日来辞,乞颂,师云:“前日公案未了。毕竟庵中事作么生?”主云:“旧时院子,今要迁移。”师喝云:“甚么处去也!”遂与颂云: “相逢相揖眼如眉,百鸟衔花未得归。回首春风吹梦断,旧山云散月明时。”

 

  按:此句慧达本点作:“师喝云:‘甚么处去也遂与。’颂云:”甚误。此则是说,祥云庵主要离开,来向清了求一颂。一番问答后,清了于是(遂)作了一篇颂给(与)他。

 

  第171页:

 

  43、有时示众云:“尽大地是个热铁丸,下得口也,通身红烂;下口不得也,通身红烂。如何免得此过?”

 

  此段慧达本点作:“尽大地是个热铁丸下得口,也通身红烂下口不得,也通身红烂如何免得此过。” 标点甚误,几不可解。

 

  也字用法同上所述,为句末助词,表示认定的语气。下得口也,即表“下口”这一动作的完成。意思是说,无论是能下口还是不能下口,结果都是被热铁丸灼烧得全身红烂。

 

  除此之外,慧达校本的一些校注,有画蛇添足之嫌。如黑水城本吴敏“序”中“斯须之间”的“间”下,慧达法师加一校注说:“《面本》‘间’作‘闲’。”45按:闲,乃是间的本字,南唐·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解释说:“闲(原作篆文),隙也。从门从月。臣锴曰:夫门当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闲隙也。”46 空间上的间隙引申到时间上,就是空闲。“闲”的本义是关门,从门从日的“间”字,是它的后起字。所以,不需要特别作此说明。

 

  另如,“釰(笔者校本统改作剑)树刀山”,慧达校本在“釰”下加校注云:“《宽本》《面本》‘釰’作‘剑’。”47按:剑,亦作“剑”、“剑”、“剑”、“釰”、“釼”、“鐱”。釰是剑的俗字,《集韵》云:“剑剑,居欠切。《说文》:人所带兵也。或从刀。俗作釰,非是。”48按照其校点之体例,统一改为“剑”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别指出。

 

  另外,慧达校本多列举异文,没有加按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校理本,所以《劫外录》需要重新加以整理。基于诸多理由,笔者已经重新校点了《劫外录》(即将发表在《中国禅学》第二卷上),以期对教界学界有所帮助。

 

  禅宗语录,历来即号称难治,盖因其不仅涉及当时之口语,也涉及很多宗门下特殊的表达方式,后人阅读,难免有各种障碍。慧达法师之校本,虽然有一些疏误,但是筚路蓝缕,功不可没。而且,笔者在重校之时,也从慧达法师校本中得到很多启发,这是应该向慧达法师表示谢意的。

 

  限于学力,笔者虽然对时贤之作有所纠正,但不敢自是。讹误之处,恳请方家不吝指正是幸!

 

  (本文承苏州大学王继如教授、潘桂明教授审定并修改,谨致谢忱!)

 

  2003年4月6日四稿,6月26日写定

 

  于苏州西园戒幢佛学研究所无尽灯楼

 

  1 见《卍续藏经》第124册《真歇清了禅师语录》卷上后所附,第635页。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景印日本藏经书院版。此《塔铭》另见明嘉兴藏所收《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卷四,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景印《嘉兴藏》第32册,第198页至199页。

 

  2 见《梁溪集》第137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26册,第571至572页。1987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 见《俄藏黑水城文献》第3册第127页至16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 按:《叙录》收录在《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附录”之中,此册出版的时间是2000年12月。

 

  5 见《大正藏》第38册第917页上。

 

  6 见《大正藏》第39册第748页中。

 

  7 见《大正藏》第47卷第649页上。

 

  8 见《大正藏》第48册第34页下。

 

  9 见《大正藏》第47册第897页下。

 

  10 见《大正藏》第17册第538页上。

 

  11 见《大正藏》第51册第463页上。

 

  12 见《大正藏》第80册第75页下。

 

  13 见《大正藏》第51册第411页中至下。

 

  14 见《大正藏》第51册第688页下。

 

  15 见《大正藏》第48册第28页下。

 

  16 见《大正藏》第48册第71页上。

 

  17 见《大正藏》第47册第965页中。

 

  18 宋·普济所编《五灯会元》,见苏渊雷点校本《五灯会元》上册第194页。中华书局1997年10月第6次印刷本。下同。

 

  19 前揭书,上册第298页。

 

  20 见《大正藏》第48册第13页下。

 

  21 见《大正藏》第48册第46页下。

 

  22 见《大正藏》第48册第320页下。

 

  23 见《大正藏》第47册第907页上。

 

  24 见《大正藏》第47册第821页下。

 

  25 见《大正藏》第48册第153页下。

 

  26 见《大正藏》第47册第862页中。

 

  27 见《大正藏》第47册第865页下。

 

  28 见《大正藏》第47册第1045页上。

 

  29 见《大正藏》第47册第696页中。

 

  30 见《大正藏》第51册第335页下。

 

  31 见中华书局“小学名著六种”景印《四部备要》本《广韵》,第77页上。1998年11月一版一次印刷。

 

  32 见《大正藏》第47册第656页上。

 

  33 见中华书局“小学名著六种”景印《四部备要》本《集韵》“入声九”,第151页下。

 

  34 见中华书局“小学名著六种”景印《四部备要》本《集韵》“去声七”,第122页上。

 

  35 见《大正藏》第48册第173页中。

 

  36 见《大正藏》第47册第644页中。

 

  37 按:孟列夫说:“其中提到了作者在香山庵(即香山寺,今湖南省)和深州(今河北省)的住处,与以下一些人物的会见……。” 《黑水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第188页。王克孝译,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1月一版一次印刷。

 

  38 见《续传灯录》卷十二,《大正藏》第51卷第542页中。

 

  39 见《五灯会元》卷十四,第891页。

 

  40 见《大正藏》第48卷第23页中。

 

  41 见《大正藏》第51册第259页中。

 

  42 见《全唐诗》第一百四十三卷。据简体横排《全唐诗》(修订本)第2册第1442页。中华书局1991年1月一版一次印刷本。

 

  43 见《大正藏》第48册第1028页下。

 

  44 见《大正藏》第47册第950页中。

 

  45 见第137页,校注21。

 

  46 《说文解字系传》卷二十三,第234页。中华书局影印清道光祁氏刊本。1987年10月第一版,1998年12月第2次印刷。

 

  47 见第160页,校注252。

 

  48 见《集韵》卷八“去声八”之“五十七验”。中华书局“小学名著六种”景印《四部备要》本,第145页上。1998年11月一版一次印刷。

 

 

---------------------------------------------------------------------

更多宗舜法师佛学内容

---------------------------------------------------------------------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