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的人际关系学(二)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先总谈如何处理六亲眷属的关系。

  《梵网经》云:“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无量寿佛经》中亦云:“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毋相憎嫉;有无相通,毋得贪惜;言色 常和,莫相违戾(“戾”,乖违义)”。

  次谈如何处理亲子关系。

  子女对待父母要恭敬、孝顺、奉养;父母对待子女要爱护、养育、教导。《善生经》中讲子女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供养父母,使不饥寒),二者凡有所 为先白父母(子女要做什么,先同父母打招呼,征得同意),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恭敬孝顺父母,不忤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父母正确的命令,当执行,不能违背),五者不 断父母所为正业(要成全父母合乎正道的事业,不令断坏)。”父母亦当以五事养育其子女, 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管好子女,不令作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教授子女正确的处世道理),三者慈爱入骨彻髓(爱护子女),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为子女安排好婚姻生活),五者随时供给所需(为子女提供正常的物质条件,满足他们的正常要求)。”这里要注意,子女对父母的顺从不是没有原则的,它不能离开一个“正”字。若父母不正,子女当劝令归正。《大宝积经·三律仪会》中讲:“父母不信,令其住信;父母毁戒,劝令住戒;父母悭贪,劝令住舍(常行布施,以舍贪心)。”佛教认为,劝导父母入正道,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最大孝 顺和报答。《不思议光经》中云:“饮食及宝,未足报父母之恩,唯导父母向于正法,便为 报二亲也。”

  接着谈如何处理夫妻关系

  夫妇之道是人伦的根本。正确地处理夫妻关系,对促进家庭的稳定、社会的祥和,具有重大的意义。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就对夫妇之道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提出许多极富指导性的 规劝。他说:“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骄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 客,称扬善名,最为夫妇之道”(《佛说玉耶女经》)这段话可视为夫妇之道大纲。

  对夫妇之道,《善生经》还作了更详细的展开。该经讲,丈夫当以五事敬爱妻子:“一者相 待以礼(不能太随便,太放逸),二者威严不女+薛 (“女+薛 ”,“ 媟”的俗写,狎慢不恭,尊卑不别。别本作“阙”),三者衣食随时(据时宜供给衣食),四者庄严以时(依时宜而妆扮之),五者委付家内(把家庭日常事务交给她操办)。妻子亦当以五事恭敬于夫:“一者先起(每天在丈 夫之前起床),二者后坐(每天在丈夫之后休息),三者和言(说话柔和,不粗鲁),四者敬顺( 恭敬并随顺丈夫),五者先意承旨(对丈夫的旨意要重视并及早奉行。先,犹尚;承,犹奉) 。”

  上述出自《长阿含经·善生经》。另有《中阿含经·善生经》,对夫妇之道亦作了具体规范。二者大同小异,今录之于下,供读者参考。“夫当以五事爱供给妻子,云何为五?一者怜 爱妻子,二者不轻慢,三者为作璎络严具(为妻子购制妆饰品),四者于家中得自在(让妻子 在家中自由自在,不要压抑她),五者念妻亲眷(要关心妻子的父母兄弟等眷属)。夫以此五事爱敬供给妻子,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顺夫,云何十三?一者重爱敬夫,二者重供养夫,三者善念其夫(要善于体恤丈夫),四者摄持作业(要摄受丈夫、帮助丈夫干好事业),五者善摄 眷属(要善于摄受亲眷),六者前以瞻待(照顾侍候丈夫),七者后以爱行(疼爱丈夫),八者言以诚实(说诚实语,不说谎),九者不禁制门(异译作“阖门以待君子”,意谓丈夫外出未归 ,不可闭门不理,当等侍他回来),十者见来赞善(在人面前赞美丈夫,不说丈夫坏话),十一者敷设床待,十二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十三者供养沙门梵志(梵志,志求梵天之法者; 沙门,出家人之总称)。”

  总之,夫妻之间当相敬如宾,相处如友,互相承事,互相关怀,互相爱护。夫妻当互视为同舟共济的恩人,不可当作彼此行乐的欲具或仇人。妻待夫如父如兄如友,夫待妻如母如妹如女。在《玉耶女经》中,佛陀把人间的妻子分为七类:一者母妇(爱念丈夫如母爱子),二者妹妇(恭敬承事丈夫,亲如骨肉,无有二心,如妹事兄),三者善知识妇(相亲相爱,依依恋恋,相互教益,令行无失,犹如挚友),四者妇妇(恪守妇礼,竭诚尽敬,谦逊顺命,助夫向道,以和为贵),五者婢妇(敬畏丈夫,兢兢趣事,恬退隐忍,性情柔软,同甘共苦,质朴直信 ),六者怨家妇(见夫不欢,恒怀嗔恚,不作生活,不顾儿女,身心淫荡,毁辱邻里,咒夫令死),七者夺命妇(恒怀毒害之心,置夫于死地);在这七类妻子中,前五种是好妻子,后两种是坏妻子。龙树菩萨在《劝发诸王要偈》中讲,妻子对丈夫当“随顺为姊妹,爱乐为善友 ,安慰则为母,随意为婢使,此四贤良妻,则是夫眷属。”相应地,作为丈夫亦当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守五戒,行十善,对妻子要“正一敬之,不恨其意,不有他情,时与衣食 ,时与玉饰。”这样,夫妻之间各行正道,互摄互融,则家庭和睦,风化大顺,社会祥和矣。

  最后谈谈如何处理朋友关系。

  世间朋友有多种多样,有贤友、诤友、亲友、仁友、德友、挚友、善友、慈友、悲友,此数者为良友;另有邪友、佞友、贪友、假友、怨友、害友,此数者为恶友。良友是指“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语,不相发露,遭苦不舍,贫贱不轻”(《四分律》卷四 一)。良友的标准,依《尸迦罗越经》讲,必须具足五个条件:

  一者见作罪恶,私往屏处谏晓诃止之。意谓见友人作罪恶之事,能暗中于无外人处,劝阻他,开导他,诃责他,使不作恶犯罪。

  二者小有急,当奔赴救护之。意谓见友人稍有急难,能立刻前往救护,使不受害。

  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意谓为朋友保持秘密,不传播朋友的隐私。

  四者当相敬叹。意谓互相尊重,对方有优点、功德,能随喜赞叹。

  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意谓自己有了贵重的东西,能方便随分地分给朋友一些,不独占。

  《大善权经》对良友亦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者见有过失,转相谏晓。

  二者见有好事,深生随喜。

  三者在于苦厄,不相弃舍。

  《善生经》中把良友分为四种,并详述了各自的特征。四各良友是:

  一者同苦乐之友。其特征是:1施之以己所宝(把自己珍爱的东西施舍给友人);2施之以 妻子利(把对妻子儿女有利的东西施舍给友人及其妻子儿女);3施之家所有;4言忠为忍言(为人宽忍,说话忠信)。

  二者利相摄之友。其特征是:1彼私不宣(不宣扬友人之隐私);2已私不隐(不隐瞒自己的缺点、过错);3面说善言(口吐莲花,称善人家,说人好话);4还为弭谤(为人清除 谤言,爱护友人的名节)。

  三者与本业之友。其特征是:1以利业之(以财物帮助友人成就事业);2以力业之(以行动帮助友人成就功业);3纵欲谏之(当友人放逸时,就劝谏他);4以善养之(用良好的德行来佐养友人。)

  四者仁愍伤之友。其特征是:1教劝竖立以成其信;2成其戒;3成其闻;4成其施。 意谓用佛法教劝友人,树立正信,净持戒律,具足正念,成就布施等善行。

  《善生经》亦把恶友分成七类。这七类恶友及其特征是:

  一者畏伏亲之友。其特征是:1先与后夺;2与少望多;3畏故强亲(因为畏惧而来亲近,非真亲近);4为利故亲(为捞好处而来亲近)。

  二者美言亲之友。其特征是:1善恶斯顺(不分善恶,一味顺从,没有原则);2有难舍离(见有困难相舍而去);3外有善来密止之(见有善好之事从外来临,暗中作梗,阻止善缘善事之成就);4见有危事便排挤之(在危难之中,不仅不援救,反而落井下石,尽力排挤)。

  三者敬顺亲之友。其特征是:1先诳(事先大言不惭,骗取信任);2后诳(事后大言不惭, 夸饰于人);3现诳(当面大言不惭,以求赏识);4见有小过,便加杖之(表面敬重人家,可是见人家有小毛病,便大加指责和批判,无慈爱心)。

  四者邪恶亲之友。其特征是:1饮酒时为友;2博戏时为友;3淫逸时为友;4歌舞时 为友。

  五者邪教之友。其特征是:1以杀生之事劝化人;2以盗窃之事劝化人;3以淫邪之事 劝化人;4以欺诈之事劝化人。

  六者面爱之友。其特征是:1说人往短(揭人家过去的隐私);2阴求来过(暗中探寻或窥 视别人的过错);3与之不宝(把没有价值的东西赠给对方,虚情假意,以求得别人的好评价);4欲人有厄(希望人家有难有厄,诸事不顺)。

  七者言佞之友。其特征是:1宣人之私;2自隐其私;3面伪称善(心里嗔毒,表面上都 装好人);4退则兴诽(当面说好话,背后诽谤人家)。

  除《善生经》之外,《佛说孛经》中亦谈到朋友交往的问题,它把朋友分为四类,云:“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则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称?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以上对良友与恶友的划分与界定,连同前面对好夫妻与劣夫妻的说明,都可看作从正反两个方面教导我们如何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些既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正道,亦是我们摄受众生的方便法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若能依法而行,必能自如地摄受父母,而有一个深厚的亲子关系;必能自如地摄受妻子和丈夫,而有一个温馨的夫妻关系;必能自如地摄受友人、同道,而有一个良好的朋友关系;必能自如地摄受与自己交往的每一个人,而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那时,我们要用佛法感化世人,用佛法庄严众生,庄严国土,就不困难了。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