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康图库仁波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 伸缩(十)

阿康图库仁波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 伸缩(十)

 

  本实修法之目的是要看看坚实之身如何阻碍心流。由于肉体的存在,我们都有自己的领域感。我们可能已注意到,不愉快的心情常与痛苦的身体有关,而愉快的心情则常有轻松愉快的身体相伴。我们全都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的身体非常坚实,以至抑制了正面的变更和自由的感受。这种以身为坚实的观念,必须予以破除。我们必须摆脱对身心的成见。伸缩实修法应可协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我们须运用日常发生之事来成熟自心。这可被视为心里治疗——我们让心敞开、扩大,而把自己从狭小的心狱里释放出来。因此,这个修法是渐进的、逐步发展的。

  修行此法要小心谨慎,因为它会引起恐惧。你若感到紧张或害怕,那就终止观想,放松一下,修这一套实修法中最前面的几种松弛法。在感到信心十足、完全松弛以前,不要恢复修和伸缩。若有必要,可停修几天。如果恐惧之生起与身体某一部分有关,就把那一部分放松,让它在你的心眼中成为透明的。然后自问:恐惧在哪儿?是谁害怕?你要加以深思。

  实修(1)伸展

  至少用五分钟“建立情况”——竖起脊梁舒适地坐着,体会自身周遭的虚空和所在之处,以及安住地面之身的感受。注意出息入息——如有必要,则先修呼吸松弛法,然后再开始修行本法。

  开始时,要自觉具有悲智品行之金光球在你身体中心,这样你就不会害怕。你是佛,所以无论什么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都不可能有任何损失。专注于每一第三或第四次的出息,让全身皮肤随出息同时向外伸展,以保持原来的身形,只是体积增大。如果身体某处感到痛苦或不适,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个部位或那一点,让伸展从那里开始。想像痛苦随出息流出,同时皮肤变得越来越薄。继续伸展,直到你大得如有一座房屋。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是佛,具有佛之品性——大悲与净智。当你的身体大如房屋时,让你的身形分解,而以不定的形态继续伸展。

  继续伸展,眼见皮肤和皮内的一切都越来越稀薄,直到你大得像一座山。此时身体可说是不存在了,只有如雾一般的朦胧廓轮而已。继续向天空伸展,直到根本没有身体了,因为它已融入虚空。

  若在任何阶段感到恐惧,你要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所具之悲智品行,是不可能让自己受到任何伤害的。最后,让此无身状态自由来去,同时也把一切“我”感完全放下。

  这一部分的实修,占每次修行时间的一半(三十分钟)。

  (2)收缩

  此实修法与上述刚好相反。提醒自己为佛之后,专注入息。随着每一第三或第四次的入息,想像自身收缩,融入位于自身中心的金色光像。不要为保持某一特殊身形而烦心,只是继续收缩,直到自身完全融入中心之佛或金光球,以致无“你”残留,唯有你的清净品性表现出来。继续专注入息,同时自身中心之佛变得越来越小,直到缩成只有一粒谷子那么大。最后这粒谷子也变得透明无色,终于完全消失。

  这一部分的实修,占每次修行时间的另一半(三十分钟)

  每天修此伸缩法一次,每次一小时,连续修三周。

  问:当向外和向上伸展时,你应该觉得自己仍然跟座位或地板接触吗?

  仁波切:根本不必觉得自己黏在座位或地板上。修行此法,就是为了要克服你与他人成为一体的这件事所可能产生的各种恐惧。不过,如果完全放开自己令你觉得不舒服,那么你也可以保留一点与地面的接触感——但有时你必须觉得自己比地面稍高。

  问:你若觉得观想伸展比观想收缩难,又该如何?所谓难是指难以继续修下去,难以觉得所观想的事确实发生。

  仁波切:不错,的确可能有这种困难。果真如此的话,那就不要勉强修下去,而是先修一些松弛法,然后再试试看。

  问:当你身体变得越来越大时,在你身体中心之佛也跟着变大,还是保持原状?

  仁波切:球不是有如一尊铜球那样悬挂在身体中心的实物,而是跟着你一起变,你变得透明(越来越不实在),球也变得透明(越来越不实在),所以大小不太重要。

  问:“伸缩”有时让我觉得有点不安定——我该怎样对付这种感觉?

  仁波切:此实修法并不一定会让我们觉得不安定。能有安定的感觉和能放弃经验中坚实固定的感受,二者在本质上并不矛盾。我们可因与一切事物的无常性一致而得安定,也可因减少对固定观念的执着而得安定。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