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修行净土法门成就诸大德事蹟

近代修行净土法门成就诸大德事蹟

吴荣庆

二人当就耳畔轮流称念洪名相助。顷见荣庆面现笑容两吹,最后更作大笑状,身心豫悦,安然而逝。

吴荣庆,乃苏州北寺塔前优婆夷吴德温之胞兄。幼时读书八年,不甚识宇。性忠厚。二十八岁丧偶,有子女各一,不复娶。年将五十,失业家居,乃茹素。先是皈依 印光大师,后在虚云和尚座下受五戒,归心净土。专诚念佛,暇则诵经。朝暮课诵, 寒暑无间。每日礼佛二百拜,二十年如一日。迨母生西,见诸瑞相,心感佛慈,持名益力。平时为人效力,有求必应,虽劳不怨。天寒见人受冻,即解己身棉衣裤与之。 一九六六年后,常一人宴坐。对其妹德温说:「你听到否?我耳中常闻佛声,寤寐从 未间断。」荣庆素有喘病,在一九七零年五月,霍然而愈,不复服药。往生之夜.其妹起床察看。荣庆对妹说;「汝可安睡,我颇舒适。」妹去,由善友袁心弘陪伴。不 久,袁见荣庆神态有异,即召妹至。但见其嘴唇微动,似在念佛。二人当就耳畔轮流 称念洪名相助。顷见荣庆面现笑容两吹,最后更作大笑状,身心豫悦,安然而逝。

赵孟韶

沐浴更衣,与亲友告别。十三日晨说:「病苦已消,二日后将行。」口中念佛 不止。其子询问,嘱勿相扰。晌午说:「西方有佛来迎。」于下午一时余, 安祥往生。

赵孟韶,住苏州滚秀坊。民初,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历任各地大、中学教师,六 十九岁退休。孟韶为人,忠厚诚卖,毫不虚伪。迨年七十,方信佛法。每晨禅定二小时,阅读佛经,颇有契入。七十六岁,因患胆囊炎,由此茹素念佛。至八十余岁,信 心更切。其净友黄辉邦,为说净土法门:『要一切能舍,不能贪着。一心念佛,求生 极乐。寿数如到,虽怕死终不免死。寿若未终,不求愈而病自愈。因病从业生,业由心起,专心念佛,最能消业,而病苦自愈。』孟韶深悟此旨。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 日,稍觉胆痛腰酸.即沐浴更衣,与亲友告别。十三日晨说:「病苦已消,二日后将 行。」口中念佛不止。其子询问,嘱勿相扰。晌午说:「西方有佛来迎。」于下午一时余,安祥往生。十八日火化,面色红润,四肢柔软,如入禅定。

张嗜仁

告其子;「西方境界,就在眼前。」神态安适,朗声念佛,并命其子助念。至九日晨八时半,即正念分明,安祥往生。

张嗜仁.浙江吴兴南浔镇人。为人诚恳,宅心仁厚。壮年曾攻读于南通纺织专门 学校。毕业后,入南通大生纺织厂工作。嗣调海门大生三厂。常放生念佛,作诸功德。皈依印光大师,法名德博。家寓上海山海关路,因避尘嚣,于一九五七年迁至 苏州,卜居高师巷十三号,以利修持。退休工资,所入虽丰,自奉甚薄,每餐一菜, 不食兼味。请人书写大乘经典,则不惜以重资相酬。皈心净土法门,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经常持诵华严、楞严、圆觉诸大乘经。尤喜阅华严,日览一卷,积四十年不 辍。曾在友人处,见有末曾装订之影印宋迹砂版藏经散页十三木箱之多,页次淩乱, 残缺不全,尘封已久。痛念法宝受损,发心加以整理。缺者补齐,损者修复,装订成册,历数年始竣。年乘八旬,犹日诵「印光法师文钞」,择其警句,写成单本施送, 劝人念佛。迨一九七五年一月七日,示微疾,不思饮食。当夜见阿弥陀佛现身,自知不起,急电促子国光来苏,嘱咐后事就绪。八日晨,再见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二大 士现高大身。因喜告其子;「西方境界,就在眼前。」神态安适,朗声念佛,并命其 子助念。至九日晨八时半,即正念分明,安祥往生,时年八十。

樊性念

自知即将往生,在寝室内打七念佛,求生净土。在家人及众居士助念下,安祥而逝。

樊性念,住苏州阎门外广济桥,为戏馆案目。中年受同事何桂芳之薰陶,信仰佛 法。不久,即皈依印光大师。每逢佛期,常去功德林素菜馆三楼佛堂,随众念佛。后又参加阎门内后石子街陈依仁所创设之佛教净行社。至五十岁时,往西园戒幢寺,受 优婆塞戒,即茹素念佛终身。性念一生依靠劳动,维持生活。时存悲心,悯人疾苦, 遇有贫困之辈,常存救济之心。己方不及,辄转向富厚善信,顶礼膜拜,苦口乞施,为人请命。己则黎藿充肠,敝衣遮体而已。民国三十四年十月,自知即将往生,在寝 室内打七念佛,求生净土。并对其媳全福德说:「最好十一月初四日往生,因灵岩印老亦是初四圆寂。」在家人及众居士助念下,安祥而逝。时为十一月初四下午七时 也。往生数日后,送至灵岩火化。沿途知者,多为合掌致敬。火化后,获得各色坚固子甚多。

胡松年

时近八时,见松年趺坐念佛,一如平时。更说:『阿弥陀佛来矣!』一笑阖目 而逝,时正呜钟八下。

胡松年,「上海人。宅心仁厚,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以经营丝绸为生。中年后, 因听法师讲经.觉世无常,弃其所业,皈依印光大师。从此深信净土法门,茹素念佛。抗战军兴,战火遍及各地。上海诸寺,纷纷举办法会,祈求和平。松年热心奔 走,维护道场,不遗余力。住觉园法宝馆有年,安心办道,弘法利生。后往苏州灵岩 佳山,随众作务.暇则潜心念佛。印公圆寂后,营建塔院,松年赞襄督建,颇着辛劳。往生前夕,示微疾。恍憾间,似闻有人告知「八时往生」,以告妙真和尚。松年 有二子,长子早故,妙真因电其次子来山,告以其父往生时至,亦为摒挡一切。松年 则沐浴更衣,趺坐念佛。大众闻讯,齐来助念。当晚八时已过,众见其举动如常,欲散去。松年囗:「今晚已过,往生当是明晨八时,仍劳各位前来助念。」翌晨,大众 鹹集,更番助念。时近八时,见松年趺坐念佛,一如平时。间有不信,举以为询者. 答云:「大势至菩萨已来接我,但我一定要阿弥陀佛亲自来接方去。」出言甫毕,更说:『阿弥陀佛来矣!』一笑阖目而逝,时正呜钟八下。是日适值印公塔院落成周 年纪念,到山见者甚众,无不歎为稀有。

弘一大师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以求,咫尺千重。荼毗得舍利一千八百余颗,红白璀璨,圆润耀目。

弘一,名演音,籍浙江平湖。俗姓李,字叔同。先世营业于天津,遂寄籍焉。 早岁留学日本,专研音乐美术。返国后,执教于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并主上海太平洋报笔政。複应浙江师範学校之聘;王任音乐图画七载;民国七年,出家于杭州虎 跑寺,时年三十九;受具于灵隐。慨律学久衰,发愿弘律,绍隆僧种。□以生弘戒 律,没归安养为职志。说法惟务切实,注重因果,不尚玄谈:其在「闽南十年之梦影」中说:「佛教的基本原则,就是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还须深信佛菩萨的灵感。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灵感的道理,虽然很容易 懂,可是能彻底相信的却不多。这所谓信,不是口头上说说的信,是要内心切切实实 的去信。这很容易明白的道理,若要切切实实地去信,即是不容易的。我以为无论如何,必须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这才有做佛教徒的资格。须知善 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又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 一举一动,以至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一个人若能这样十分决定地信着,他的品行道德,自然会一天一天的高起来。」

师每劝人专修净土,尝开示;「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艰易,种种不同。若 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若果专门 修净土法门,则依仗佛的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这是 比较容易得多了。」其说法有如家人对语,尽人能解。毕生事业,集中于弘律。其著作之大者日「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此书曆五年始成。总其著作数十种,汇为「南 山律苑丛书」。师于内外典籍,无不贯通,行解相应,而自视常若不足。文字讲说, 皆述而不作。居闽南甚久。民国三十一年九月初四日,示寂于福建泉州开元寺。临终致书与夏丐尊诀别,并赋二偈附于书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以求,咫尺千重。」「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荼毗得舍利一千八百余颗, 红白璀璨,圆润耀目。世寿六十四,僧腊二十四。

德森

临终前一周,致书弟子云 :「不久人世。」并安排身后各事。时略感微疾。 十六日临终,命人扶坐,连呼 :「决定成佛!」三声,安祥而逝。室有异香, 数日不散。

德森,杨氏子,江西兴国人。年三十一,于福建报恩寺出家。受具于江西宁都湛 田大乘寺。为人诚朴。森亲见其师今彩和尚念佛坐化,大为感动,故亦专诚念佛。毕生弘扬净土,不遗余力。恒言:「佛法钥锁,唯在断恶、修善、度众生。此三事外, 更无别法。三者各臻其极,即自圆成佛道。」皈依弟子甚众,远及南洋各地。原住上 海法宝馆。民国二十六年,卓锡苏州灵岩,掩关于山之东关房,足不出户者二十余年。印光大师创建弘化社,印施佛学书籍,得其助力甚多。四大名山志及净土圣贤录 三编,整理编印,皆其力也。示寂前数月,曾印施无量寿经四千册。其时纸张印刷, 都极困难,森以毅力,卒告完成。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临终前一周,致书弟子云;「不久人世。」并安排身后各事。时略感微疾。十六日临终,命人扶坐,连呼;「决定成佛!」三声,安祥而逝。室有异香,数日不散。遗体坐龛,面目如生。荼毗检得 舍利甚多,由弟子取回供养。世寿八十,僧腊五十,塔于灵岩。

丁桂樵

临终前十分钟,颜容不改,举动如常。并对友人陈毓秀医师说; 『念佛之心,了无挂碍。』神志清朗,称念圣号,安祥而逝,如入三昧。

丁桂樵,名传绅,湖南长沙人。清光绪间,生于四川成都。幼时颖悟过人,读书 过目不忘。所作诗文,澹雅古朴,直追魏晋。早年研求老庄之学,后以为玄谈,不足济世,因弃而习医,去日本留学。四年,大学毕业归来,从事教育事业。时桂樵正值 年轻。民国成立后,奔走南北,投身政界,廉洁从公,为人所称述。三十岁后,放弃 政治生活,居上海,谢绝交游,茹素归佛,专心内典。所亲近者,皆当代善知识。研讨教义,辨析真实,深究因明、唯识,贯通显密观行,融治瑜伽、中观,泯大小空有 显密之诤,而归心净土。信愿深切,躬践力行,数十年来,念佛从未间断。晚年无意 于般若文字,不事述作。但发无上心,行菩萨道。提倡素食护生,发起刊印续藏,凡属弘法利生之事,无不尽力为之。一九五三年农曆二月十三日亥时入灭,世寿六十有 七。入灭之日,犹为家人说法。戌时起,整衣服,净手。临终前十分钟,颜容不改,举动如常。并对友人陈毓秀医师说;『念佛之心,了无挂碍。』神志清朗,称念圣 号,安祥而逝,如人三昧。

显根

一句弥陀,生西不疑。平时打包,佛不欺我。面西趺坐,合掌当胸。呼之不应,气息全无,唯顶尚热。四众鹹集,交口讚歎,敬仰不已。

显根,浙江温岭人。不识字,中年出家。初嗜烟酒,后净戒行。居天台山灵峰 庵。凡国清、华顶、高明诸大丛林,有经忏佛事,必请根参加。人只知其善梵贝,不知其精修梵行也。根每逢人,只称一句阿弥陀佛而已。民国二十八年春,忽向山中诸 庵憎吉假云;「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适国清寺住持显莲居必明庵,问之曰:「生 西方有把握否?莫贻笑于大家。」根答:「一句弥陀,生西不疑。平时打包,佛不欺我。」初,根恒蹀变于庵前山后,自告假后,足不出庵门,终日趺坐,念佛不辍。二 月十五日,有沙弥至灵峰庵,见根于庵门外,面西趺坐,合掌当胸。庵门已锁,而钥 匙则斜插右衣襟上。呼之不应,气息全无,唯顶尚热。沙弥奔走惊呼,各庵四众鹹集,交口讚歎,敬仰不已。年七十五。

晴朗

预示本年十二月十四日午时往生。届期,命笔成偈云: 「此去不寻常,身心已两忘。净光慈摄我,当下即西方。」

晴朗,湖北安陆府锺祥县人。俗姓鄢。十九岁,以童身披剃,法名寂效。遍朝名 山,远赴印度,请舍利于释塔。至西天目山,驻锡禅源寺,为首座,阅藏七载。建舍利殿于寺左。住养老院。民国二十年,众举任方丈,辞不受。日夜诵经坐禅。四众来 请开示者,座常满,无不如愿而返。民国二十六年,抗战军兴,设浙西行署于寺内, 朗乃迁至枫岭乡上骆家,请骆友祥代建兰若。朗宗说兼通,性相圆明,一以净土为归宿。道行高超,辩才无碍,为民国以来浙西大善知识。着有「八识规矩颂解」、「阅 藏随笔」。民国二十三年春,皈依弟子施友姻、方幼壮同往拜谒,朗预示本年十二月 十四日午时往生。届期,命笔成偈云:「此去不寻常,身心已两忘。净光慈摄我,当下即西方。」午时正,嘱助念,面向西方,趺坐而寂。体软如棉,顶门一日夜,尚不 退温。世寿七十一。建塔于西天目山大树王侧。

松月

用功要在平时。如定时钟,绵绵密密,不间不断。信深愿切,命终决定往生极乐。 右胁卧,不复多诘,少顷,安祥而逝。平时多痰,去时全无。隔日装龛,口唇转红,笑脸如生,手足柔软,光润异常。

松月名仁和,安徽桐城人,落发于安徽贵池县南泉塔能发座下,民国十八年春,至 南京宝华山受戒。后云游参学,诣天童,亲近圆瑛,参禅不契。慕灵岩念佛道.场, 于二十二年正月到山。方丈妙真许其进堂念佛。不久,嘱司如意寮香灯,照应病 僧。月不辞辛劳,凡进寮养病者,不分亲疏厚薄,一视同仁,悉心照料。

见有经济困难者,大则代为设法,小则自行布施。遇病人污秽不洁,一一代为洗涤, 加见病势沉重无望,即时时开示策励,使其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若神志昏迷,不知念佛,则从旁连称圣号相助。有时病人过多,月日夜侍候,不暇睡眠,以致双目发 赤,仍不休息。夏季久旱,寺中井涸,月则逐日于他处挑水供众。在运水时,一面行 走,一面念佛。妙真念其执劳已久,且患肺疾,于三十五年正月,请其任书记,嘱静养修持,不必随众作务。月以此默持佛号,求早往生。旧曆九十月间.告坐关僧了 然,即欲往生。至十一月十一日,又向了然告假说:「今日见后,恐不复见,最多再留七天。」所有财物,安排分散妥当。十六日.有莲友来问疾,并供麵食月略□, 且言;「此是我最后进食。」问:「有何痛苦?」回说;「没有。」「能念佛否?」回答:「历历分明,明天佛诞,我当往生。」问:「可有把握否?」答曰:「我自明 了。前念气断,后念即生。」又说:「用功要在平时。如定时钟,绵绵密密,不间不 断。信深愿切,命终决定往生极乐。」十七日上午,库房执事慈海至,月向其合掌说:「我今日往生,以后西方再会。」又道;「方丈和尚外出,今天不回,不再等 候,请你代致谢意。」遂右胁卧,不复多诘,少顷,安祥而逝。弥留时,尚能张口念 佛。平时多痰,去时全无。隔日装龛,口唇转红,笑脸如生,手足柔软,光润异常。世寿四十六,僧腊十七。

戒尘

尘说:「太阳已经过午,我持律数十年,何可在最后犯戒?应即为我助念。」 至晚,气息渐微,遂示寂。入龛,容颜如生。七日荼毗,得舍利百余粒。

戒尘,俗姓邱,字涤吾,湖北汉川人,年十九出家。与虚云禅师结为禅侣,住终 南茅蓬。栖心禅悦。曾患病。在梦中念往生咒不辍,忽见茅蓬都作金色,光明遍照。醒后,病苦全消,方知缘在净土,于是专修念佛。清光绪末,至云南鹤足山,掩关三 年,修持般舟,两足尽肿,坚恃小懈。旋赴杭州,入华严大学,深入教海。着「华严 一滴」,及「华严五週四分七处九会图」。更赴常熟佛垣寺,掩关三年,笃志净业。编辑「莲社明训」、「净宗要语」等书。返云南,建立净业莲社。尘性行笃实,戒律 精严,熟谙教典。有来请益者,解答皆能使之满意。皈依者数万人。当地节竹古刹, 颓废已久,尘任住持,领众操作,不辞劳苦,寺宇一新。旋诣云凄〔云南〕讲「四分律」。一日早起,忽倾趺,遂卧病。侍者进粥,尘说:「太阳已经过午,我持律数十 年,何可在最后犯戒?应即为我助念。」至晚,气息渐微,遂示寂。时为民国三十七 年五月二十一日,世寿七十。入龛,容颜如生。七日荼毗,四众齐集,念佛声动山穀。薪尽,得舍利百余粒,藏海会塔内,遗命也。

王东园

十四日晨四时,口中吐气发清香。夜深,室中忽光明如白昼,家属中有见大士现身者。午刻,乃安祥念佛而逝。

王东园,浙江瑾东宝幢人。幼时,家颇清寒。入私垫读书,未半年,即辍学就 商,进印书坊当学徒。天资聪颖,发愤苦学。在年青时,即为教师,具辩才。创办四明日报、瑾东公医院,及乡村学校等有利社会事业。历任浙江省议员、上海天厨味精 厂经理。国产天厨味精,乃东园首创,不但受素食者欢迎,且为国家挽回漏危。东园 好典籍,薪水所得.悉以购书,所藏不下数万册。在天津时,遇陈正有,得其启发,归心佛门。从此唯佛是念,唯净土是求。五十岁后,精究内典。刻经赠送,广结法 缘。于上海寓所,设立佛堂,终日念佛不懈。六十三岁辞职,息影家园,念佛更精 进。救济贫寒,施粮助学,十余年如一日,邑人称善。一九五零年夏曆三月初四日,自觉举体违和,遂卧床不起。家人悬西方三圣像于床侧,东园手掏数珠,口念佛号, 亦不感痛苦。初六日起,作长睡二次,每次达数十小时。醒后,家人问所见,则云: 『身在西方。』十四日晨四时,口中吐气发清香。夜深,室中忽光明如白昼,家属中有见大士现身者。午刻,乃安祥念佛而逝。病中,太白长庚楼源清法师,及邻庵比丘 尼等,齐来助念。十一日内,佛声不断。家属皆信仰佛法,亦随众助念。东园奉佛二 十余年,长斋不杀,普贤行愿品、金刚经都能默诵。礼拜虔诚,盥漱严净,从不以汙手接触经像。世寿七十七。

陈依仁

老和尚更为开示一番后,依仁随即坐起,合掌礼谢,含笑而逝。

陈依仁,苏州香山人。业医,一生乐善为怀。深明教理,归心净土,至诚持名。 曾皈依谛閑大师,赐法名圣缘。于苏州后石子街,创设佛教净行社,领众行道。弘扬大乘净土诸经,辩才无碍,为众所推。曾就香山故里,宣讲阿弥陀经,劝化乡人。说 法微妙,引人入胜。当地书场,平时营业颇盛,至是,门前冷落,座客日稀,盖鹹趋 依仁讲席,恭聆法要矣!为法之诚,感人之深,在当时居士中,实属不可多见者。一九五七年农曆七月既望,逝世。逝世前,虽无重大疾苦,因年龄衰迈,精力不济,卒 卧床不起。又複昏沉,迷失主念。当时同道鹹集,罔知所措。芎窿寺清禅老和尚闻讯 赶到,睹此情况,令众退出闭门,就依仁耳畔敲动手馨,先诵阿弥陀经,继则称念圣号。曆三小时许,依仁始渐清醒,微张双目。老和尚更为开示一番后,依仁随即坐 起,合掌礼谢,含笑而逝。世寿七十有五。

张大朗

嘱其弟根朗曰:「你以后要好好侍奉老母,我马上要去了;西方天乐来迎,你 听见麽?」说毕,焚香趺坐,合掌而疾。

张大朗,安徽怀远大潘村人。不识字,事母甚孝,业石匠。从邑人徐本孝受念佛 法门,其妻竭力阻止,不为动。未几,妻死,乃一意精进,昼夜礼念,不稍休。行之七载。民国九牛.中秋节将届,示微疾。谓其母曰:「吾去后,定先来度母,勿悲 也。」其母因茹素念佛,亦勉其子:「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八月十三日正午,嘱其弟根朗曰:「你以后要好好侍奉老母,我马上要去了;西方天乐来迎,你听见 麽?」说毕,焚香趺坐,合掌而疾。斯时,空中天乐忽鸣,似有小喇叭、其声悦耳, 不可言状。天乐响外,有二灯如盔大,晃烁蕩漾,大众共见,曆一时许始隐。当时村外人皆闻大潘村上空天乐声音,来观者数百人。但一入村,则又无声,而本村人仍闻 天乐。观者无不感歎。时大朗年三十岁。

贝祖善

123下一页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