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西方净土的欣慕行

西方净土的欣慕行

西方净土的欣慕行

释尊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描述,为我们建构起一个至极真善美慧的妙参照系,俾令众生于净秽二土的比较中,生起对安乐世界无限欣慕心,信愿持名,踏上出离娑婆苦海的妙庄严路。

娑婆秽土三苦八难充满,极乐世界无苦纯乐,不闻苦难之名,何况实苦。二土适成鲜明对照。从修道证果来看,二土的难易苦乐亦有霄壤之别。慈云大师归纳为十条,精当明确:

一者此土有不常值佛苦,彼土但受华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

二者此土有不闻说法苦,彼土但受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之乐。

三者此土有恶友牵缠苦,彼土但受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

四者此土有群魔恼乱苦,彼土但受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

五者此土有轮回不息苦,彼土但受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

六者此土有难免三途苦,彼土但受恶道永离、名且不闻之乐。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

八者此土有寿命短促苦,彼土但受寿与佛同、更无限量之乐。

九者此土有修行退失苦,彼土但有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

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但有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

西方净土有五因缘,能令往生者有进无退:一者弥陀大悲愿力摄持,故有进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法僧之心,故不退;四者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外无魔邪,内无烦恼,故不退;五者寿命永劫,与佛齐等,故不退(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

正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具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释尊苦口婆心,劝勉众生“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佛说无量寿经》)。历代净宗祖师大德亦反复警策,坚固求往生的愿心,若赤热铁轮,旋转于头顶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愿。若转轮圣王胜妙五欲现前,亦不以此乐退失往生之愿。遭逢此至极之逆境顺境,尚不改往生净土之愿,况世间小小逆顺境界,岂能引转愿往生心。

综上所述,厌离行与欣慕行是愿门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然而对凡惑众生来说,厌欣心的生起殊为不易。善导大师敏锐见到:“娑婆虽苦,处的已久,实不庸易离开;莲邦虽乐,概未曾到过,岂能遽往?必须真心彻到对于娑婆深生厌恶,对于极乐渴望甚深,方得往生。”可见,这种逆众生欲望之潮,顺法性之流的净愿,非善根般若显露,何能生发。痴爱众生,如人堕海,有五因素难出欲海:一、水深,二、波迅,三、迷暗,四、情执,五、迫失力。

众生置身欲海,头出头没,无有休止。释尊为拯济沉溺众生,开示念佛法门,首开折伏与摄受二门,激扬众生的厌欣心。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虽具爱憎之心,然非世间之爱憎,乃十方如来转凡成圣之爱憎。若非厌离,何以脱离娑婆浊世?若非欣慕,安能生彼极乐莲邦?证知厌离而后能转凡,欣慕而后能成圣。释尊如悲父,折伏众生;弥陀世尊如慈母,摄受众生。一遣一接,折摄并运,成办广度众生的佛事。

释尊演说净宗念佛法门,具四悉檀。广说西方净土种种庄严,有缘众生庆闻佛说,并亲眼目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得欢喜益(世界悉檀);众生闻法,欣慕极乐世界,信愿持名,往生彼土,得生善益(为人悉檀);众生厌离娑婆秽土,捐弃有漏恶因,忏悔念佛,得破恶益(对治悉檀);净业行人念佛往生,花开见佛,得入理益(第一义悉檀)。净宗念佛法门具折摄二门与四悉檀,极显释尊度化众生的悲智。

厌欣心对净业修持至关重要。净业行人对所处之娑婆世界,应作种种秽浊痛苦想,使之厌恶;厌则欲离,离则出此世界;同时,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则应作庄严安乐想,使之欣慕,欣则欲往,往则生彼世界。一欣一厌的心理定势,导致临命终时,自然如箭离弦,弹指往生。譬如拉车者,前挽后推,则进趣自速。人在三界牢狱,宜应当机立断,信愿持名,哀求往生。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