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25)忍辱

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25)忍辱

 

  行为适当意味着我们须保持正念,不轻易对状况下评判、做反弹,这正是忍辱的要义。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会被接受,大乘修行者的内心始终是开放的。

  通过布施,我们学习放下贪著;当执著减轻,行为便不那么容易造成伤害,这是持戒;不容易起嗔恚心,这是忍辱。

  急于判断和固有的观念让我们没有办法清楚认识事物。由于缺乏觉察,我们看不清事物的状况,无法了知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处于不必要的伤痛、焦虑和混乱中。

  藏文中佛教徒一词的意思是“内道者”,即向内观照,从本心而非本心之外寻找真理的人。佛法一切修行的基础是正念,即贴近自己的身、语、意,时刻保持清醒的觉察。

  从修行的角度看,忍辱指遇到情况不急于做出反应,不急于逃避不安、寻找安慰,而是放慢整个事情的节奏,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观察和感受,让自己可以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不是被冲动牵着鼻子走。这有时也被称为寡欲或甘于寂寞。

  修行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而且事情也总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顺利,如果不有意识地改变习气,很容易起嗔心。

  轮回是一种惯性,不断改变习惯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停下来。遇到情况不立即被情绪淹没,而是看看自己的反应,这就是改变。

  保持清醒与觉察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因为它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评判、不希冀、不回避。这简直让你感觉走投无路。可是,觉察还不止于此,你还要清清楚楚地看着自己是怎样试图寻找退路、出路却无果而终的。

  当身处逆境时,不妨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以更加现实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考验,看看从逆境中能得到什么有益的东西。

  可恶之人是我们的老师,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们的执著在哪里。对这些以怨敌形象出现的老师,不论我们现在感觉多么难以接受,最终都会真诚地希望他们快乐。没有他们,我们在仁爱的道路上真的无法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

-----------------------------------------------------------------------------------------------------------------

更多希阿荣博堪布佛学内容

-----------------------------------------------------------------------------------------------------------------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