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论——原始佛教哲学理论的基础

  五蕴论——原始佛教哲学理论的基础
  “五蕴”也译作“五阴”,即色(地水火风四种原素及其所造的一切,相当于物质)、受、想、行(意志、意向)、识。佛教把它们看作是构成世界万物和众生的五种因素。认为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聚合,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离散,因此众生的生(聚)灭(散)无常。既然众生和一切事物无非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那么,它们就没有常住不变的实体或规定性。生命体生灭无常,无常给人带来种种痛苦,因此就不应当贪恋人生,而应追求摆脱一切苦恼的境界。

  五蕴论本来是佛教用来反对婆罗门教的梵天(婆罗门教所奉的创造之神)造物说的重要理论,是原始佛教的哲学基础。从它与人生的关系,可以证明苦、集、灭、道四谛。由五蕴的聚散离合,可以推论出佛教的“三法印”(三种基本标志):一是“诸行无常”,谓一切事物、现象生灭不定;二是“诸法无我”,指一切事物、现象没有主宰者和常住不变的本性、本质;三是“寂静”,谓永远超离生死苦恼的境界是清净永恒的。如果再加上“一切皆苦”则成“四法印 ”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