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法师:《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2)

梦参法师:《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2)

 

  因为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说到精进难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我们修一法,例如念《地藏经》,或者观想地藏菩萨圣像,当你修行的时候,会有很多障碍,障碍的意思就是让你做不成的意思。你每天诵一部《地藏经》,不过总是有些事情,让你中断不能诵经;如果坚持念地藏菩萨的圣号,使它不间断,任何的破坏也破坏不了你的精进,为什么破坏不了?你有一种坚固的心力,我们往往是有一些障碍就克服不了,做不到,这个时候精进跟懈怠两者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学佛的人,信佛的人,得不到实在的利益,是我们的精进不够,不能坚持。

  我们要发愿,一天诵一部《地藏经》,在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不间断,那么精进就有力量。为什么要精进呢?也就是不中断,很多人做不到,这看来是很小的事情,例如说我一天要念一百声的地藏菩萨圣号,我想这个很容易,不会断,你自己的意识忘了,或者一个间岔,今天就没有做了,我想每位道友都有这种体会。

  当你最初发愿信三宝之后,我跟很多道友讲过,受了三归依,从这天起,每天晚上临睡觉的时候念十声“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念完了再睡,早晨眼睛一睁开,就在床上先念十声“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样极简单了吧!每个人认为自己绝对做得到,我问了很多道友,当初他受三归依时,他保证做得到,隔一年再问他:“你有没有做?是天天做?”“哎呀忘了!”什么原因?当然是我们经常的推拖,业障懈怠,没有把这件事当一回事。

  像上面说的这么多地藏菩萨功德,就是佛跟无垢生天帝释说的。我们听到之后,有没有这个信心?这就是大问题。我们往往听经听了很多,学法也学了不少。很多道友经常说:“我对佛法知道太少,所以不能入门。”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说:“你知道的很多!”起码你知道什么叫佛,法,僧。不会用功?念地藏菩萨总该会吧!念观世音菩萨总该会吧!你有念吗?你一天念了好多声?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睡眠、做事的时候,你心里缘念三宝又有好多时间?

  今天有好多道友共同吃饭,我心里就想,在这个时候东说西说的,就是不说佛,不说法,不说僧,如果你随时这样来提醒大家,他认为你很讨厌,太啰嗦。有没有这种感觉?你不说,他就是忘了。你一天二十四小时在缘念三宝的时候,到了晚上休息时,想一想:“我今天有多少时间念佛、念法、念僧?”你说求感应、求加持,感应、加持都是你自己。我记得星云法师说过,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若能够这样子观想,长时间观想,不说二十四小时,就是三分之一,八小时,乃至于一天能有四个小时,缘念三宝,精进不懈,绝对不会堕三涂的;你再增加八小时,再加十二个小时,一定能成道业的。

  我们为什么不明?为什么不通?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智能?为什么入不了定?因为你的心跟三宝还是有很远的距离,我说这句话大家可能听得很不入耳。因为我信佛很多年了,现在天天念佛,我是专业的,有时候在大家聚会当中,突然间就想起了,现在大家在干什么呢?是在说佛呢?是在说佛法呢?是在修行呢?是在放逸懈怠吗?想要像金刚一样安忍不动,像大地那样,我们还得多用些功夫。

  “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能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着,譬太虚空,妙果近因,如众花叶,伏诸外道,如师子王,降诸天魔,如大龙象,斩烦恼贼,犹如神剑,厌诸喧杂,如独觉乘,洗烦恼垢,如清净水,能除臭秽,如疾飘风,断众结缚,如利刀剑。”

  “静虑深密,犹如秘藏”,静虑就是思虑,也就是在自己静下来思虑的时候,这就是甚深境界,这是不可思议的。例如我们随便持哪一个咒,长咒就是陀罗尼,短咒就是三个字、四个字,真言只说一个字,例如“嗡”字,很多字都是种子字,看是哪一位菩萨所传的。地藏菩萨就有这些功德、这些功力,能够让我们“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能深广,犹如大海。”这是佛赞叹地藏菩萨的语句。

  “无所染着,譬太虚空”,太虚空是无所染着的,虚空是无所染着的,过去的妙果是由他修因说的,现在所修的因是成就未来的妙果,“妙果近因,如众花叶”,像开花结果的时候,因为还得用枝叶来扶持它。好花还得绿叶扶,你的种子种下去了,先长叶子,后来才开花。叶子要吸收营养,那是有关系的。降伏一些外道,像师子王降伏一切天魔,“如大龙象,斩烦恼贼”,犹如神剑,神剑就是智能剑。

  “厌诸喧杂,如独觉乘”,独觉呢?他要找寂静深山的地方修行,厌离喧哗。“洗烦恼垢,如清净水”,这两句是上句对下句的,我们要想洗净烦恼,地藏菩萨就变成清净水,洗净我们的烦恼;要想除去臭秽,如疾风,把臭秽飘走了。“断众结缚,如利刀剑”,结缚是指我们的惑业,无量劫来的惑业,把我们缚住。就像我们身上好多的枷锁捆绑,解不开。

  “护诸怖畏,如亲如友,防诸怨敌,如堑如城,救诸危难,犹如父母,藏诸怯劣,犹如丛林,如夏远行所投大树,与热渴者作清泠水,与饥乏者作诸甘果,为露形者作诸衣服,为热乏者作大密云,为贫匮者作如意宝,为恐惧者作所归依,为诸稼穑作甘泽雨,为诸浊水作月爱珠。”

  “护诸怖畏,如亲如友”,生起恐怖了,我们的亲人、朋友会帮我们解除困难的。防怨贼,怕怨贼来攻我们,那就修城,城外修堑,堑就是护城河,这都是比方的意思。“救诸危难,犹如父母”,任何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想娘的,都叫妈妈。人在临死的时候,或者在最危难的时候,或是小孩痛苦的时候,大多数是喊娘的,只有我们的父母,才关心我们,地藏菩萨就是像我们的父母那样子似的保护我们。

  “藏诸怯劣,犹如丛林”,在那么一片大森林里,有什么恐怖就逃难到里面去躲避。“如夏远行所投大树”,像走远路的时候,被太阳晒得很痛苦的时候,走到大树下去乘凉。地藏菩萨就像大树给我们乘凉,要是热恼又很渴,那么地藏菩萨就像清凉水那样子似的;还有饥渴贫乏,作诸甘果就是很美妙的饮食。没有衣服穿,“露形者”,地藏菩萨就施舍衣服给我们。

  “为热乏者作大密云”,很热恼的时候,像密云把太阳一遮住,我们立时就感觉清凉。

  “为贫匮者作如意宝”,如意宝,如穷困者得到宝藏,就像地藏菩萨手里的宝珠似的,能出现像如意这样的宝贝。

  “为恐惧者作所归依”,害怕就归依菩萨,他就心得安稳,不害怕。“为诸稼穑作甘泽雨”,到了干旱的时候,庄稼长不好,地藏菩萨就给我们降甘雨,是那样的意思。“为诸浊水作月爱珠”,我们这里没有这种珠子,这个月爱珠能够把浊水变成清净水,即使是很混浊的水,把月爱珠放下去,水马上就清净。

  所以在混浊、不清净的时候,一念地藏菩萨圣号,我们心里就清净了。在烦恼的时候,不得解脱,就可以到佛堂或者对着地藏像,静坐一下,念地藏菩萨圣号,你会感觉到好很多,这都是形容地藏菩萨的功德。

  “令诸有情善根不坏,现妙境界,令众欣悦,劝发有情,增上惭愧,求福慧者,令具庄严,能除烦恼,如吐下药,能摄乱心,如等持境,辩才无滞,如水激轮,摄事系心,如观妙色,安忍坚住,如妙高山,总持深广,犹如大海,神足无碍,譬若虚空,灭除一切惑障习气,犹如烈日销释轻冰,常游静虑无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宝洲堵,能无功用转大*轮。”

  地藏菩萨能令我们的善根不坏。如果我们现在已经种下种子,有了善根,或者来生的善根不坏,又能遇到地藏菩萨,念地藏菩萨圣号,地藏菩萨就能加持你。地藏菩萨在《地藏经》上,对释迦牟尼佛发的愿,释迦牟尼佛把末法众生咐嘱给他,他说:“只要在佛法之中,有一微尘一滴水那样子的功德,我都能使他解脱。”他发了愿,他要做。只要善根种下去,等因缘成熟,一定成长,现妙境界,令众欣悦。

  现在这个会上就表现了,他所现的都是很殊胜、很不可思议的境界,大家都生欢喜心,可以令一切有情生惭愧心,晓得自己为什么不能解脱?为什么不能积聚善业?为什么不能帮助别人?为什么自己的自私心那么重?为什么这么多的苦难加到自己身上?那就悔愧自己过去做的不对,没有积福业,所以今生事事不如人。那么,地藏菩萨就能帮助你,使你增长福慧,使你忏悔心强壮,使你能够庄严,使你能够除掉烦恼。如果是腹部不清净,就吃一点泻药;就像我们有很多的烦恼,不晓得怎么解脱,多念地藏菩萨圣号,念《地藏经》,你就能够解脱,就是这个涵义。

  心很散乱,就多念念圣号,念圣号是最好的方法。有时候我们念经,效果都不好,就念圣号,可以考验自己的散乱心,也考验你所具足的烦恼。念一百声不行,就念一千声;不行,就念一万声;不行,就念十万声;还不行,就念一百万声。这样效果就产生了,我不是瞎说的,我自己就这么做过的。我先准备念一千声,不成,那念一万声,一万声还不成,念十万声,十万声不成,就念一百万声,那就行了。如果还不行,再继续念,不定数量的念。但是,这只是为某一件事情,我想做某一件事情,想达到平安,想达到如意,自己要先测验一下,那就念吧!最初念的时候,还会散乱,等你念到十万声、几十万声以上,散乱自然就少了,这叫功夫,谁做都一样。你们如是念,也如是这样,谁肯去做,就这样。但是你得放下,黑夜白日的念。你要定期限,或者二十天,念一百万声,我一天平均念好多声,一定要做到,做不到你可以不睡觉,不吃饭,等做到了,也用不着不吃饭、不睡觉,你可以照样的睡,还是这样的念。

  你要是学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念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念哪一个菩萨圣号都可以,只要你肯精进,肯用功,就能得到。这些都是用比喻的,讲经说法,或者跟人家辩论,你没有辩才,经常有障碍,人家问了,答不出来,那就多念地藏菩萨圣号,增长你的智能。或者喝点地藏水加持你,那个时候对境能够摄住你的心了,不然你对境摄不住心。境就是现象,面对一切现象,你能够不动心。

  “如观妙色,安忍坚住”,妙色是什么色?妙色是无色。这就深了,如观妙色身,妙色身是无相的。举个例子,观地藏菩萨圣像的时候,我们借这个色相的色身,是假的;画的或者是塑的,但是假的会生出真的。真的是什么样子呢?无相之相,妙色身是光明的,这样观久了,那光明跟你的光明,跟你的自心,跟你自性的地藏心,两者相结合起来,安忍坚住不动。

  总持一切法的、持无量义的深度,像大海那样的智能。神足就是神通,神足通,他的神足无碍,犹如虚空。虚空对一切都是无障碍,这就是地藏菩萨的功德,他的修行,证得很深入,把一切的障碍、烦恼习气全断了。断的情况就像太阳照薄冰似的,太阳一出来薄冰全化了。

  “常游静虑无色正道”,无色的正道是什么?就是智能,就是菩提道,就是无生法忍。无色,一切色相都没有。真正的道是无道,那么就能够得到一切智智。一切智是普通的,一切智智就是专指佛说的一切智能。最殊胜的智能就是一切智智,这时候才能够转最殊胜的不可思议的妙*轮,妙*轮就是使众生一切的无明感染都能消除。

  “善男子,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如是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与诸眷属欲来至此,先现如是神通之相。世尊说是地藏菩萨诸功德已。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以神通力,现声闻像,从南方来,至佛前住,与诸眷属,恭敬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在如来前,合掌而立,以颂赞曰:”

  佛就向无垢生天帝释赞叹这位地藏菩萨,具足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而他的眷属,也就是长随他度众生的这一批人,那不是过数量的,而是有八十百千十兆频跋罗来到这里度众生的菩萨。虽然菩萨还未到,但是他们就先现出了如是神通之相。“世尊说是地藏菩萨诸功德已”,无垢生天帝释问为什么有这些瑞相显现呢?佛就告诉他,因为有一位菩萨叫地藏菩萨,带着他的八十百千频跋罗那庾多的眷属,来到这个地方供养我;来到我们这个大集会随喜功德,所以有这么多殊胜的境相。佛刚说完了,地藏菩萨也就到了。

  “尔时地藏菩萨摩萨,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以神通力,现声闻像,从南方来。”从南方来,当然是指佛在说法的时候,地藏菩萨从罗邻山这个地方来。不过有的人解释说,罗邻山就是地藏菩萨的净土。不过,如果是他的净土,他应该就在罗邻山住着,为什么还从南方来呢?地藏菩萨究竟在什么地方住?遍一切处。哪个地方有地狱,哪个地方有苦难,地藏菩萨就在什么地方住,从什么地方来都可以。佛说完了,地藏菩萨以他的神通力,到了会场。

  “尔时”正是佛对着无垢生天帝释说完话的时候,地藏菩萨就与他的眷属,现声闻像,从南方来,来了就到了佛前住,来的时候先做个仪式,先恭敬顶礼世尊双足,这就是我们每逢礼拜的时候都做的仪式。大家礼拜时,为什么两个手掌要翻呢?双手是接佛的双足,就叫头面接足皈命礼。两手不要距离头部太远,因为你的脸面跟你的手都趴在佛的双足上,头面接足,两手接足,脸面就依着佛足,就是头面接足皈命礼,皈命礼要顶礼世尊双足。

  佛在世说法的时候,我们到寺庙的时候,或者遇见塔的时候,一定要顺绕三匝,也就是绕三圈。为什么寺庙大殿上的佛像要塑在中间?不靠在墙壁呢?因为要绕佛,一进来一定向右绕,也就是佛所规定的顺时针绕,绕了三匝而后顶礼。进来一定先绕三匝,三匝完了顶礼,顶礼完了在佛前坐。

  但是这个时候地藏菩萨来了,到了佛前,绕了三匝之后而立,用偈颂来赞叹佛的功德。佛赞叹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又赞叹佛;地藏菩萨还没有来就现神通,佛就赞叹他的功德不可思议。他到了佛的面前,恭恭敬敬顶礼佛之后右绕三匝,立在佛的面前合掌,赞叹佛的功德。

  “两足尊导师,慈心常普覆,安忍如大地,遍除嗔忿心。”

  这是第一个偈颂,四句为一偈,总共是三十四赞,也就是用三十四个偈颂来赞叹佛。“两足尊导师”,就是福足慧足,给一切众生作引导的导师,能够引导一切众生出离苦海。“慈心常普覆”,说佛的大慈心常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快乐。慈心是给快乐的,普是普遍的,没有遗漏、平等的。

  “覆”是盖覆的意思,就是佛的慈心普覆一切众生。

  “安忍如大地,遍除嗔忿心”,安忍是忍受的意思,对一切众生所有的恼害,所有一切不如法的事情,五浊恶世的种种灾难,佛以大慈心,不但能忍受而且能拔除。佛本身是没有嗔忿心的,众生有嗔念,佛替他们除掉。普覆就是遍众生的意思,也就是要遍除众生的嗔忿心。慎怒心就是嗔痴最厉害的一个,所以,众生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这是是众生的嗔恨心,稍微不如意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把他的功德林烧了。这是第一个赞叹的偈颂。

  “具殊胜相好,庄严诸佛国,能以谛慈悲,充满一切土。”

  佛的相貌是具足的,不在人天间而具足无量庄严相好。这个相貌有两种,一种是化身相,一种是报身相。报身相,像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报身千丈圆满,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佛一样,无量寿光是佛的报身相,诸佛的殊胜相,不论报身化身,都是殊胜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叫人天相,佛有无量庄严相好。

  “庄严诸佛国”,庄严一切的佛国土,诸佛国土可以说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国土,也可以说是普遍法界的一切佛国土;佛佛都是庄严的佛国土,佛的慈悲不是爱见大悲,而是“谛慈悲”。谛就是真理,所谓真理就是真心,也就是我们的实相,这个谛是指这个涵义。“谛慈悲”,如理的慈悲,而拔除一切痛苦,给一切众生快乐。让一切众生都能够明了自己的法性,让一切众生都能具足般若智慧,充满一切佛国土。佛的慈悲是没有分别的救度一切众生,这是第二个偈颂。

  “永绝诸爱网,如实善安住,舍诸清净国,度染浊众生。”

  这是赞叹释迦牟尼佛。成佛,得到究竟清净,爱欲是永远没有了。这个网字是形容词;爱欲的爱就像那网似的,想找个起头也找不到,掉到网里面就出不来的意思。佛已经永远断绝爱欲网,不但他自己断绝了,他还要断绝一切众生的爱欲网。能够证得真实的实际理体而善安住,常住于寂静无为的境界,也就是涅槃。我们说:“他安住在常寂光净土!”这么好的地方,佛不住,“舍诸清净国”,舍他的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来到五浊恶世度染浊众生。这个世界的众生染垢是很重的,佛是为了度他们而来的。这是赞叹佛的功德,佛的功德不可思议。

  “本愿摄秽土,成熟恶众生,起坚固正勤,久修诸苦行。”

  佛在这娑婆世界度众生,很不容易,这是他本来的愿力,他初发心时的愿力。说将来成佛的时候要度最苦的、最脏的众生,要到那个地方去;那些众生是具足一切恶见的,刚强难调难度,我要把他们都成熟了。那不是轻易可以做得到的,必须经过无量劫的勇猛精进,勤修不息,坚固正勤。“久修诸苦行”,修苦行就是能够示现跟众生同类来修苦行,示现作榜样,在苦难当中修,才来成熟众生的。下面是重复的。

  “久修诸苦行,闻生悚惧心,修诸施戒忍,及精进定慧。”

  修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就是六波罗蜜。怎么成就六波罗蜜呢?修无量的苦行。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娑婆世界上,没有一个微尘不是佛舍生命的地方。普贤十大愿王的第八大愿,佛是怎么样来这个世界度众生的?他书写经典的时候发愿利益众生,没有纸,就把身上的皮剥下来作纸,把骨头当作笔,把身上的血当作墨,他是这样的书写经典。

  我们在学经的时候,要生起这样的恭敬心,想到佛过去为了度我们,他所修的这些苦行;我们一听到这样的境界,就会生起畏惧心。投身饲虎,割肉喂鹰,像这类事情我们都是听说的,想起来会产生悚惧。佛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久修得来的。

  “曾供事无量,佛菩萨声闻,及济诸有情,饥渴病死者。”

  上求下化,向一切诸佛求法,供养一切诸佛,供养贤圣僧。还要求度众生,“下化”就是济度一切有情,舍自己救他人。

  “本为他有情,自舍多身命,本为正法故,舍多骨血皮。”

  为了利益众生,自己舍自己的身命,利益他人,这跟我们恰恰相反的。我们往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却伤害了别人的生命。口里说我为了大家怎么样,其实是大家为了我。古来说那些话的将军都是一样的,以前有句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位将军成名了,你晓得死了好多人才成就他?在战场上牺牲好多人才成就他,这是业。但是佛恰恰相反的,为了有情众生,舍自己多生的身命,这不是一生、两生。佛曾经为了一个众生,用好多劫,舍自己身命救他。为了求正法,保存正法,可以用自己的皮来做纸,用骨头来做笔,用血来做墨,书写经典,在普贤菩萨第八大愿里头就是这样说的。

  “弃舍自安乐,悲愍诸有情,专为诸有情,勤修断惑网。”

  他不为自求安乐,专为众生得幸福,就像观世音菩萨似的,每一位菩萨、每一位佛都如是。极乐世界虽好,观世音菩萨不在极乐世界住,而是到娑婆世界度众生。释迦牟尼佛的华藏世界是清净国土,他到华严世界示现,到娑婆世界度苦众生,其它的诸佛寿命有八万四千岁的,有八万岁的,有四万岁的,释迦牟尼佛的寿命只有一百岁。

  “善护于六根,恒远离诸欲,观有为无常,苦空无我性。诸苦业增长,皆贪爱为因,故先于六根,永断诸贪欲。”

  佛看见众生的苦业在增长,为什么会增长苦业?是因为贪爱,以贪爱为因,感到苦业的苦果。你应当认识到,好好护持你的六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善护不要放逸,不要造罪,不要起种种的贪欲,远离一切欲。观一切有为法,世间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这些有为法都是无常的,观一切法是无常,观一切法是苦,观一切法是空。

  苦业增长,你知道这个苦果是怎样来的?是贪爱为因,由贪爱来的。所以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要是把贪欲断了,苦业就不会增长,苦业不增长,你就不受苦。佛在这里示现教育一切众生,赞叹佛在因地以这种方式教导化度众生。

  “普于有情界,常安住大悲,虽得胜菩提,而不舍本愿。”

  这是赞叹佛在有情界,常时的发大悲心,看着有情众生苦难。虽然佛已经证得殊胜的菩提果,但是他本来的愿是利众生的,不舍本来的愿力,所以还来这里度众生。如果从理上讲,佛度一切众生无众生可度,我们现在先讲事不讲理,因为地藏菩萨赞叹佛就从我们众生所能体会到的事开始。我们是怎么来的?我们就是这么来的,这就叫十轮。十轮是苦轮,要断这个苦轮,就得修佛的智轮。以智轮来对治苦轮,两者对比,地藏菩萨在赞叹佛的时候,很简略地提个名词而已。为什么不说?他知道一切诸法皆是空的,皆是假的,但是众生不知道,众生是真苦。

  “随见诸有情,逼切在众苦,随起勤精进,勇猛而济拔。”

  他见到了一切诸有情,被苦楚逼迫,的确在诸苦当中。所以佛就勇猛精进,来济拔这些受苦众生。因此就给他们示范,希妄他们勤修布施,要持戒,要忍辱,要精进,要修定,要求般若智能。

  “令勤修施戒,忍进定般若,如母于一子,慈心而养育。”

  “如母于一子,慈心而养育”,就像妈妈只生这么一个孩子。母亲的整个身心,就是为了这个孩子,爱护、养育这个孩子,这是母爱。至于现在有的母亲把两个孩子都杀死,推到海里,那是特殊的现象。现在,这个社会的业障太重,才会产生这些现象,这是业障特重。一般而言,母亲爱孩子的心,百分之百都是真切的,现在的人,都有点打折扣。有人举这个例子,妈妈杀孩子也多,子女杀父母的更多,这就说明了这个五浊恶世是到了业障极深重的时候。因此佛精勤真切要想成佛,就是想要度众生。

  “本于有情类,常住普慈心,故速证菩提,度脱无量众。”

  佛是为了众生才修佛道,为了众生才成佛,成佛了好度众生。

  “本修菩提行,无不为众生,故今于有情,不舍于六度。昔常于末世,求无上菩提,今还末世中,速成无上觉。”

  佛是永远不停地度众生,精勤不息。为了众生才修菩提行,为了众生才修佛道,成了佛道,还是要度众生,度脱无量的众生。在地藏菩萨赞叹佛的时候,佛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释迦牟尼佛。从发心、证菩提、度众生、成佛、入涅槃,地藏菩萨所看见的不是这样,是成了佛度众生,度了众生又成了佛,成佛又示现做众生;做众生又修,又修又成佛,这么不停的度众生的佛。这几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调伏诸恶见,天龙人药叉,安住能断惑,如金刚圣道。”

  恶见,邪恶之见很难调伏。现在我们常遇到,你跟他说好的善道,他听不进去,他的恶见是不可思议。什么叫恶见?我们可以经常听到的,我们说杀人不对,他说:“杀人为什么不对?我不杀他,他要杀我。”或者他也没有杀你,他就是抢钱、杀人。我们看见无头的尸,或者无名的尸,不知道是谁杀的。杀了丢弃的,你要找原因,为什么?台湾的青年人,飙车族,骑到车上,他就往人家开车的开枪;看不顺眼,一刀就杀过去,什么冤仇也没有。这是什么业呢?这是现在众生的共业所感。这种见地,是不是恶见?你问他为什么要起这种看法呢?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他也无所求,因为杀人是快乐吗?这叫恶见。要想调伏这些恶见,大家想想看,好调伏不好调伏?他听不听劝导?很难。

  药叉就是夜叉,我们经常说是药叉。夜叉是魔鬼,但是还是有好的,有善类的。夜叉大将,他是有护法的。人、天、龙也有恶的,都是有善有恶。调伏这些恶见,来制服这些天、龙、人、药叉,恶的那一方面。

  “安住能断惑”,让他们断了恶见,安住于善道,安住于金刚圣道,那需要多大的力量?所以,只有佛与诸大菩萨才能来调伏。这也要有缘,也要有善根。在佛经里有那么多的菩萨、那么多的诸佛,有的人连名字也没有听到,连耳根闻一下的因缘都没有,又怎么能调伏他呢?像我们周围的六亲眷属,大家都有爱心,对自己的子女特别有爱心。但并不是你一说,他就听了,要是那么好度的话,现在就没有恶众生。我到台湾土城监狱,看到重刑犯都是年轻人,把他送到里面,那样的管教他们,他都不听了;你用善心劝他,他就会听你的?你想让他听你的,得有大威力,你自己修的德要足够,德不够不行。“德不足以服人,威不足以治人。”怎么让他听你的?所以要靠我们自修。佛就是先自修,这是地藏菩萨赞叹佛的。

  “授无量有情,得胜菩提记,成应供导首,最上良福田。”

  这是好的。无量的有情众生,发心行道,勤修六波罗蜜,佛就给他胜菩提记,说他将来一定能成佛,将来一定能成得应供、正遍知、明行足,跟一切众生作引导,给一切众生作最上的良福田,也就是成佛了。

  “世尊无等侣,普覆诸群生,无量大名闻,充满十方界。”

  能跟世尊相等的一切同侣,那就是一切诸佛。没有超过佛的也没有跟佛相等的;只有佛才能够普度一切诸群生,一切众生。佛都能够普覆他们,普覆的意思就是能够给他们滋润,使他们成长,成佛。像佛这种名闻,名闻遍十方,十方界都知道释迦牟尼佛,这就是佛的大名闻。乃至于佛的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这十号是佛佛道同的。

  “是故诸菩萨,为成就己事,咸共来归依,大牟尼足下。”

  菩萨就是菩提萨埵,觉有情。十方法界这些发大心的、想利益众生的菩萨,想让一切有情都觉悟发大菩提心的人,成就自己,成就佛的事业,好去度众生的,都来归依释迦牟尼佛。“咸共来归依,大牟尼足下”,来归依于世尊的足下,就是释迦牟尼佛,大寂灭者就是大涅槃者,“牟尼”就翻“寂灭”。

  “闻所说妙法,皆生欢喜心,起增上正勤,修习菩提行。”

  来归依佛,就是来求说妙法,什么是妙法?《妙法莲华经》也是妙法,《金刚经》也是妙法。“妙”就是不可思议,很微妙的,我们心里头想不到,议论不出,那就是“妙”。规律,规绳,这是“法”,是让我们能够明白,换句话说,就是开悟。没有开悟,佛未说,我们不明白,佛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叫妙法。我们不知道苦怎么来的,佛就跟我们说苦是集来的,招感来的,有因才有苦果。要怎样出离呢?他说要修道,修道证了寂灭,苦果就断了,这就是妙法。如果没有智能,多起观照多起思惟,对一切事物,不懂的要学,这朵花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是黄颜色,随便举一个事物,我们不明白的事太多了。以佛的智能来教导我们,这都叫妙法,这是不可思议的。但是这个妙法是说生死证涅槃的法则。

  闻佛说这种妙法,就生大欢喜心;众生生了欢喜心,就正正当当的、勤勤奋奋的修学,要生起增上的正勤,“起增上正勤”。现在我们虽有正当的勤修,但是还是不够增上。再增加力量,再增加你的胜心,增加你的精进心。你有了出离心,又加上增上心,要作什么?修习觉发菩提心,也就是修习觉悟的性门,怎么样去做?

  “由导师法力,皆速证菩提,故今者导师,大集未曾有。”

  这些声闻僧、菩萨僧,都由导师的法力,使他们很快的证到究竟果。菩提就是指究竟果。所以,我今天在这儿赞叹佛,现在这种大法会真正是未曾有,所以我来随喜了。

  “十三兆药叉,恒啖诸血肉,皆舍诸恶业,速趣大菩提。”

  有什么证明吗?在这儿他举个例子,地藏菩萨一到,就知道这个法会有好多人得度,好多人闻法开悟了,在这个大集会当中证了菩提。他举出一个数字:“十三兆药叉”,这些夜叉、药叉都是吃血肉的,恒啖众生的。

  在这个大集会当中闻了佛的妙法,十三兆的夜叉,他们不再造杀业,不再恼害众生。“皆舍诸恶业”,恶业舍掉了,“速趣大菩提”,这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这个大集会里,就有十三兆的夜叉,不再造杀业,不再随业流转,把业舍掉,趣向佛果。

  “有得胜总持,安忍及静虑,有永尽诸漏,应供世间尊。”

  地藏菩萨一到这里来,以他的智能力量就了解那些过数量的声闻僧、过数量的菩萨僧,有多少人证得菩提,多少人发菩提心,多少人住四摄法。地藏菩萨智能是很大的,他一到这里就知道有这么多人。我一个也不知道,我没有智能,所以我们还是苦众生。地藏菩萨刚一到这儿,从经文的叙述看,前面佛赞叹地藏菩萨功德,地藏菩萨也赞叹佛,也把法的殊胜说出来了。佛在这儿说的妙法,有十三兆药叉放弃了他们的杀业,从最恶的转变为最善的。还有,得了好多陀罗尼,证了好多陀罗尼果,得了甚深的禅定,诸漏永尽了,有的成了佛。“应供世间尊”,就是在这个大集会里好多成佛的,好多放下屠刀的,好多得总持的,好多得了六波罗蜜的,有这么多殊胜因缘。我们还没有证得,就随喜一下,希望大家都得到这个胜总持。

  “有修四无量,有住四摄法,有得四辩才,有安住顺忍。

  有得健行定,有得妙慧眼,有住无生忍,皆由导师力。”

  这是地藏菩萨赞叹佛的一些赞美词,我们从这些赞美词就可以看出来菩萨的智能。一般我们都是照着经典上来赞美菩萨、赞美佛。如果我们自己编一个赞美词,恐怕也赞叹不出来。这些赞美词,包含着很多涵义,有的是佛在因地当中所修行的,有的是在果德上表现的;有的是赞因,有的赞果,说这个妙伽陀,这种不可思议的赞叹的语言。

  四无量是指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四摄就是佛在因地当中用极好听的语言来摄受一切众生。听到他的语言,心里生欢喜,之后,就入到佛门,或者跟他示现同事,或者示现布施。因此每一个赞美词的当中,就含摄着佛在无量亿劫所做的事。那么,我们听到这个名词,感觉好像很容易,但是我们做起来实在很难,因为我们有忌妒心。看见别人做好事,心里就生忌妒,不但不赞美,如果别人赞美的时候,还要从中说几句破坏的话。那有什么了不得?谁做不到?我们念这个赞美词,心里常作如是想,生起惭愧心。

  要学着佛菩萨如何赞美;若是表扬这个弟子,让大家生起一种殊胜感,向他学习的时候,好好称赞这个弟子,称赞的语言,恰如其份的。感觉菩萨赞叹佛的时候,都是赞叹不够的,除了像地藏、文殊、普贤、弥勒、观音,这些大菩萨要赞叹,他们能够说尽佛的功德;因为我们没有那么深的体会,像我们要说佛的功德就赞叹不出来,赞叹得不尽。

  这个是地藏菩萨的赞叹。从前面到现在都赞叹什么呢?说:“佛,你真了不得,我看到这个大集会上的这些人,在这个中间得到了法的利益。”他是赞叹佛来教化这些人,这个会不是大集吗?不是过数量的声闻僧,过数量的菩萨僧吗?他们在这个法会当中所得到的,有的因为佛教导,修四无量心;有的因为佛的教导,修四摄法;有的因为佛的教导,在这法会中得四无碍辩。

  什么叫四摄呢?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什么叫四辩才呢?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辩无碍。这里面还有一个“健行定”,健行定就是首楞严三昧。法相的名词是牵涉到每一部经的,每一部经都是这样的意思,你们大家自己看一看,这都不是属于我们所要讲的经的主要义,主要义是什么呢?我们要修行;依照《十轮经》,我们要怎样修行?修行就是你怎样做观想,我们如何能修定,如何能开慧。特别是“数、随、止、观、转、净”,虽然是六个字,这里面的涵义太多了,我们可以从入门的观想一直到能够得到定。

  “妙慧眼”,这是赞美佛。说在这个会中就有这么多人,得到这么多的益处,还得有智能眼,正法眼藏得妙慧眼。有的人得到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证得法性,证得理体,能够了解悟入一切法无生。忍字就是认可的意思,有的住在无生法忍,为什么有这些力量呢?会中的道友们为什么有这些力量呢?皆由导师力,就是佛教导的力量。

  “世尊大威力,摧灭众魔怨,降伏诸外道,九十五异类。”

  在这个法会的大众,还有些障碍,有怨敌的干扰,以佛的威力都摧伏了。还有“九十五异类”,也就是外道。

  “尽地狱旁生,饿鬼非天趣,故真实有情,咸归尊足下。”

  还有“地狱、旁生、饿鬼,非天趣”,指的不是天上的,也非人趣,这里是专指阿修罗说的。他虽然有天人之福也是天道,但是他跟天人不一样,这里是指六道众生,地狱恶鬼畜生。天人阿修罗,这就包括了六道,所有在大集的会众,都能够归依佛的足下,都能归依佛足。“咸归尊足下”,就是指佛说的。

  “今者息刀兵,疫病饥馑劫,度迷失正道,盲冥诸有情。”

  如果有刀兵劫,假佛的威力,刀兵劫息灭了。如果有流行的病苦,或者有饥馑,或在这个坏劫当中,许多众生失去了正道,但是佛都把他们度了。

  “盲冥诸有情”,或者处于黑暗当中的,这个冥本来是主黑暗,但是那个人神经不正常,就像永远处于黑暗当中。像这类有情,处于黑暗当中,所谓有眼看不见,因为身上没有光明看不见,所以说盲冥是一种形容词。

  “诸烦恼狂乱,皆安寂灭道,故我舍诸缘,来礼敬尊足。”

  还有一些是烦恼狂乱的。狂乱包含很多意思,正道不信,没有正知见,邪知见可不少。让这一类的人安住于寂灭道,这个力量就很不可思议了。因为我见到在这个大集会上有这么多的功德,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好处,“故我舍诸缘”,这是地藏菩萨说的:“我把一切因缘全放下了,把其它的缘全放下,来顶礼佛。”这是求加持的意思,“来礼敬尊足”。

  “无边诸佛土,现在诸导师,咸广赞世尊,闻者皆来此。”

  这是地藏菩萨称赞的,我所见到的无边佛土,有好多佛教化的国土,在各个的国土当中的诸佛,他们都赞叹释迦如来不可思议的功德,都在赞叹世尊。为什么呢?你在五浊恶世,最苦的地方度众生,所以闻到的,听到的,没有不生大欢喜的。

  “我闻遍知海,真实德无边,度脱诸有情,心欢喜敬礼。曾修无量福,今得礼尊足,愿无量劫中,常修多供养。”

  拜忏的时候有这么几句话,以前我找不到出处,后来看《十轮经》才知道出自这里,这是蕅益大师从这里摘去的,《地藏经》上没有,《占察经》也没有。

  “遍知海”是指佛说的。我所了解的佛,知道佛的智能,所说的法音,能够解除一切众生的苦难。佛有真实的德,前面是谛德,就是称真而起的德,叫“真实德”。这个“真实德”,因为性体遍一切处故,那个德也遍一切处,是无边的。乃至于“度脱诸有情”,“度”是佛的教化,“脱”是众生脱离苦难,可以度脱的。这些有情众生,他们脱离了苦难,得乐了,心里生起大欢喜了,能够礼佛,能够见佛是不容易的,没有修无量的福德,想礼佛是礼不到的。

  “曾修无量福,今得礼尊足”,我们之所以能够拜忏,是多生累劫修来的,不用说天天拜忏,你若到庙里叩个头,都是不可思议的。《法华经》:“若人于塔庙中,单合掌小低头,皆已成佛道。”有的时候说,“佛道皆已成”。《法华经》中是“皆已成佛道”。有些人只从文字上说,到这个塔庙里头单合掌,点点头,就已成佛道。

  有一个厦门大学的老师,他就问过我这个问题,他问:“我天天来礼佛,不只单合掌,我是双合掌,也没有成佛!这句话有毛病。”我跟他解释说:“这句话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凡是到了塔庙中的人,能够单合掌,小低头,已经成了佛;由这个来证明,你现在来了,能够见到佛像,单合掌,将来一定能成。可是并不是现在你已经成佛了,而是过去诸佛在因地当中种善根的时候,是这样种的,所以他已经成就佛道。证明现在,不论哪一位能够见到佛像,能够单合掌,小低头,将来一定能成,是从过去的来证明现在的。”所以若是过去没有修过无量福,你现在不能够礼佛,就是这么一句话。我们不但礼佛,而且拜佛,天天拜忏,那就说明了我们过去是修了无量福,所以要发愿,“愿无量劫中,常修多供养”,就是能供养世尊。

  “我今学世尊,发如是誓愿,当于此秽土,得无上菩提。”

  “我”,就是地藏菩萨自己称的。世尊过去的时候,就是这样发愿的,释迦牟尼佛最初听了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转向人家传颂,那就是现在的三千诸佛,也就是我们念经的时候未来的星宿佛,现在的贤劫佛,过去的庄严劫千佛。三劫三千佛就是最初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种了善根渐渐修行都成佛了。地藏菩萨是自谦的,他说:现在也向佛学,也发诸个誓愿,像佛今天这个大集会一样,自己也是在这个五浊恶世的秽土,在不干净的国土中修行,障碍非常多,在这个地方修行,证得无上菩提。释迦牟尼佛发愿,多生多世就在因地当中成就的。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以妙伽陀礼赞佛已。”

  地藏菩萨是边礼边赞,一边赞叹,一边顶礼。就像我们拜佛的时候,也是赞叹,作礼。我们不会作偈子,就把诸菩萨赞佛的偈子拿来念。像在普贤颂里,赞叹佛的偈子很多,都可以用来赞叹佛。还有用忏罪的念法,不是纯粹赞叹佛的功德,还要忏自己的罪,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业障消除了。我们在拜佛的时候,一边拜,一边心里想:“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能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一边念一边礼,既赞佛,又忏罪、又发愿,这都是大菩萨给我们做的偈子。

  自己也可以作颂,作偈子,随你自己的意愿;你学了很多经了,自己想求什么事?就编偈子自己赞颂。我们看宗喀巴大师赞文殊菩萨的偈子,像现在,宏觉法师讲菩提道次第所念的那些偈颂,就是宗喀巴大师作的,愿一切众生都成佛,虽然只是念赞颂,其实就是修行。这是诸菩萨互相的酬唱。地藏菩萨来到这个大集法会,在礼佛的时候,一共说了三十四偈;从赞颂开始起,一共有三十四个偈颂。赞叹、礼拜之后,又上供养。

  “与诸眷属,复持无量天妙香花种种宝饰而散佛上,变成宝盖,住虚空中,为听法故,即于佛前俨然而坐。”

  这么多眷属,都用妙香花种种宝饰来供佛,这些物质,这些花宝,到空中变成宝盖。宝盖就像我们打伞那样子,变成一个宝盖罩在佛的上面。赞叹、礼拜之后,在“佛前俨然而坐”,也就是很慎重庄严的,到这个会上这么一坐。

  “尔时一切诸来大众,既见地藏菩萨摩诃萨已,皆获希奇,得未曾有,各持种种上妙香花宝饰衣服幢幡盖等,奉散地藏菩萨摩诃萨而为供养。皆作是言:”

  原本来大集会的这些大众看见地藏菩萨来,“皆获希奇”,感觉到特别希奇,像这位菩萨赞叹佛的美妙赞叹词,他们感觉很殊胜,也很受感动,他们都要供养这位地藏菩萨。

  “我等今者快得善利,因佛神力,亲得瞻仰礼敬供养如是大士。”

  我们之所以会得到很大很好的利益,都是因为佛的神力,才能够瞻仰敬礼供养这位大士,也就是地藏菩萨。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好疑问。”

  就在这个时候,会中有一位菩萨摩诃萨,名字叫“好疑问”,有疑则问。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发起这部经的是坚净信菩萨,发问的菩萨名字之所以称为“坚净信”,表示我们都没有信心;而他的信心非常坚定,希望让大家也像他这样坚定。现在这位发起的大菩萨,叫“好疑问”,好疑问大菩萨本身已经对地藏菩萨非常了解,所以他就给与会的大众作代表,别人没有智慧能问,坚净信菩萨也是如是问。有时候谁都没有问题了,那就由文殊菩萨来发问,好多经论是由文殊菩萨来发问的。凡是这种互相问答的时候,就能产生义理,使会中的大众得到很多的利益。而这位好疑问菩萨是,有疑就问。

  我记得永嘉大师有这么几句词:“圆顿教无人情”,圆满不可思议的教义,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得到,但是不能讲人情,没有人情可讲。“有疑不决直须争”,这个事我怀疑决定不了;“直须争”,这样争没有关系,不要人说啥我就说啥,他怎么讲我就怎么听,这是不对的,你必需问。“有疑不决直须争,非是山僧争人我”,我不是来争是非的。“修行恐落断常坑”,修行人不明了这个道理,不是落于断见,就是落于常见,那就会堕于无量劫。好疑问菩萨看到这种景象、这种变化,就起来向佛请问。

  “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一肩,礼佛双足,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善男子从何而来?所居佛国,去此远近?成就何等功德善根,而蒙世尊种种称叹?复能赞佛不可思议功德法海?我等昔来未曾闻见,唯愿为说。”

  先是佛赞叹地藏菩萨,“蒙世尊种种称叹,复能赞佛不可思议功德法海”,像这种赞叹,赞叹得不可思议,不是一般人所能赞叹出来的。怎么从来没有听见过?我们未曾闻见这样的大菩萨,从过去到现在未曾听见过。“唯愿为说”,请世尊给我们解释解释,给我们开示开示。有时候我们拜完忏,道友说:“师父,请开示开示”。开示什么?你有什么问题?你得举出问题来?凡是你对佛请示、对佛像求,必须有愿力,你得先祷告,有什么目的。你先要有问题,不能胡里胡涂叩头说:“佛加持我吧!”就像你有什么毛病,你要问医生,得说一说你的病源!要有问题才发问。

  “世尊告曰:止!善男子!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间天人大众皆不能测其量浅深,若闻如来为汝广说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间天人大众皆生迷闷,或不信受。”

  佛答好疑问菩萨说:“止”,就是我不答复你,不要再问了。为什么不跟你说呢?“如是大士”,这位大菩萨的功德,他所修的善根,不是一切世间天人大众所能够信受的,测量他的浅深,是测量不出来的。假使我把他的功德,详细说了之后,有些人会生谤毁,或者生迷闷。迷闷就是不能理解。

  “时好疑问复重请言。”

  好疑问菩萨既然问了,佛不说,他还要请,再请。

  “唯愿如来哀愍为说。”

  既然是这样子,祈求哀愍一切众生,给一切众生说,说了,众生就得福,得福就离苦得乐了。他就再请,凡是一请没说的,我们再请。有时候佛是再请也不说的。三请,佛一定要说。一而再、再而三请,好多部经里头,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法华经》也如是,最先佛答应,刚一答应要说,头座的五千人退席,他们就是不听。还没有等到说法,就退席了。念过《法华经》的道友就会知道了。

  “佛言,谛听,善思念之。”

  既然是一再启请,你就“谛听”。前面是谛语谛见,这里叫“谛听”,佛每次答复,就说“谛听”。“谛听”就是如实的,谛理而如实的听,用你的心听,不要用耳朵听,用耳朵听,从这耳朵听进了又从那耳朵出去了,这是不可以的。“谛听”就是要你思惟。光听不行,还要善思念之,要好好的观察。

  “吾当为汝略说少分。”

  要想把这位大士的功德都说圆满,恐怕不行,现在只约略的说一点点。少分就是很少。

  “如是大士,成就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

  地藏菩萨这位大士,他成就了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下面就是他的功德。

  “已能安住首楞伽摩胜三摩地,善能悟入如来境界,已得最胜无生法忍,于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师子奋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催伏外道邪论,为欲成熟一切有情,所在佛国悉皆止住。如是大士,随所止住诸佛国土,随所安住诸三摩地,发起无量殊胜功德,成熟无量所化有情。”

  前面有一个问题,这位善男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住在哪一个佛国土?离我们娑婆世界,离佛教化的国土有好远?他如是请问,佛答复说,这位大士所住的国土,哪一个佛国土都是他止住的地点,因此不一定是从南方来的。《地藏经》上说是从南方来的,但是在这部经上说,只要佛国土有地狱,只要有三涂都有他止住,随他所安住什么地方,他都住在三摩地。三摩地就是定,是妙定。我们再讲他的殊胜功德。

  “首楞伽摩胜三摩地”,就是首楞严三昧,过去的旧译叫“首楞严”。玄奘法师依照原意翻译,就是首楞伽摩胜的三摩地,前面的“健行定”也可以译作“健相定”,这些事所作已办。“究竟定”,这是最究竟。佛所证得的三昧,在《涅槃经》二十七卷中,“首楞严三昧”,有五个名字,第一个叫“首楞严三昧”,第二个叫“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就是首楞严三昧,也是现在我们经上所念的“首楞伽摩胜三摩地”。第三个名字叫“金刚三昧”,这是密宗所用的名词。第四个叫“狮子吼三昧”,第五个叫“佛性三昧”,随所作业,随佛所作的每一个事业,都叫三昧,那就处处得名。但是从百八三昧之中,就是一个总的三昧。他已经能住到这个三昧,也就是住到这个定中。

  他一清早起来,都在定中,用无量的定去度无量众生。这个定到哪一个佛国去度哪一类众生,就不一定。地藏菩萨就如是,每一个早晨,都要入无量三昧,度无量众生,这就是佛所说的少分的、成就众生的、不可思议的功德。为什么他有这么多功德呢?因为他得到了这么多的三昧,他的定,就有二十三种。以下都是地藏菩萨所得的定,这是总说。

  这位大士能够悟入如来的境界,他跟如来是一样的,他已经得到最胜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指见了法性,登了地的菩萨。登了初地的菩萨,他是分分证得,一直证到最究竟的、最胜的无生法忍,忍可诸法无生。我们前面讲过,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认为一切诸法都有生,我们也是把一切的缘起法当作真实的,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看到什么都是真实的。这座钟是真实的,这朵花也是真实的,我们就不能够知道这是无常的,不能知道这个诸法是无生的,这是因缘。因缘所生的法是没有自性的,但是这不像我们说的虚空,这种无生就是无生者无不生,在诸法上就要生法性的本体。随拈一法,无非法界。

  对于这个问题,我将近有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不理解。《华严经》说的都是有,《华严经》从来不说空,华严就是有,像无边世界,什么都是无边,什么都是有,二十年之后,我才渐渐明白一点。

  举个例子,“一微尘里转大*轮”,一个微尘,佛在这里头说大*轮,二尘中有尘数刹,二刹有难思佛”,一个微尘里头有无穷无尽的佛刹,每一个佛刹,又有佛在里面成佛,海会围绕,有诸大菩萨。哪一个微尘能有这么大力量?本身就是空的,所以在一微尘不是有,是般若智能光明。昨天宏觉法师讲的“照”,那一微尘就是照,就是智能的照了,一照什么都在内。没有思念,没有分别,不假分别,不假作为,《华严经》都是这类的义理。有人说《金刚经》是空的,《华严经》是有的,这是错误的,《金刚经》不空,《华严经》也不有,《华严经》讲的就是般若空,又不空。《华严经》就是这类的句子,这类的意思,要在那里头使你能够悟得一切诸法。

  《心经》上讲,“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意思也是一样。现在有一种叫男妓,过去也有男妓院,他们叫“相公”,在北京你不能叫人家“相公”,那是骂人的。那时候的北京,你若穿上青龙绕的靴子、脂膏、皮袄,人家一看就知道这家伙是相公,也就是男妓。如果是女的,是妓女。《华严经》上说善财童子去参婆须蜜多女,她是妓女,大家都说这位童子这么有道德,怎么去找妓女?《华严经》是染净一如的,你一接触婆须蜜多女,你就开悟了。谁跟她一接触、跟她拉拉手、跟她接吻,一拥抱就成道了,可惜我们没有这个福报。我们见到她就跑了,跑了就得不到这个福报。我们是从分别心来看。

  《华严经》境界是这种境界,整个都是般若智能。像无厌足王,杀人无厌,你到他那里去,善财童子一参他,心里就起疑惑,这是善知识吗?挂着人腿、人脑,那简直是支解大观,好像是到了医院的解剖室。无厌足王是在度众生,他就是让你不要起分别心,要产生无分别智,这才是《华严经》境界,读《华严经》,要这样看。

  《华严经》是什么呢?完全是般若智,空有不二。你要理解空有不二才能够进入。所以无生法忍,知道诸法无生,无生也无灭。无生无灭,无形无相。凡是一切的形相,当体本来是空的。我们略说一下“无生法忍”,他与诸佛一样能够得到自在,真正得到自在,他已经到了堪忍一切智位。这里句句都是说地藏菩萨,他已经跟佛平等,已经成佛。他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师子奋迅幢三昧门,也就是大悲法门。如幻的大悲法门,就叫师子奋迅三昧。

  “善能登上一切智山”,这是形容词,譬喻已能摧伏外道邪论。凡是心游道外,心外取法,从究竟了义来看就是邪论,心外无法,一切法外也无心。

  “为欲成熟一切有情故”,因为要成熟一切有情故,所以随顺示现善巧,随便在哪一个佛国土,他都止住,那里就是他的佛国土。所以,他前面问,所居何佛国呀?没有。地藏菩萨是谁呀?他的佛国土如何?《地藏经》没有说的,《十轮经》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凡是所有的佛国土,他都在那儿止住,如是大士,随所止住的诸佛国土,随所安住的诸三摩地,发起无量的殊胜功德,成熟所化的无量有情。

  “如是大士,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能发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同见诸三摩地所行境界。”

  不论住哪一个佛国土,“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要入什么定来度化一切众生呢?以下共有二十三定。

  如果地藏菩萨住这个国土,他就在这个国土入了“发智定”。住这个定力,由这个定力,就令这个国土里所有的有情,同入这个发智的三摩地。以下是另一个定,另一个佛国土。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无边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随其所应,能以无量上妙供具恭敬供养诸佛世尊。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清净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同见诸欲境界无量过患,心得清净。”

  他入了这种“具足清净智定”,就显现了欲的过患。欲包括很多,例如贪欲。但是,他是清净智定,因为清净智定力量的关系,能令有情众生认识到欲境上面的过患,能不贪着一切欲,不着欲念,心得清净,就令一切有情得清净。这是一种。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惭愧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具足增上惭愧,离诸恶法,心无忘失。”

  要生起惭愧,要有智能。我们拜忏,天天讲无惭无愧,却作很多错事,一点惭愧也没有,还认为是正确的,那是欺骗,这是很显现的。有的执着欲境,入了这种定力,欲望就轻了,乃至于断了。所以他入了这个定,使这个佛国土与他有缘的众生,心得清净,能够具足。

  他入了这种“具足惭愧智定”的时候,这个佛国土的众生都生起惭愧心。“惭”就是忏悔过去,“愧”是愧对未来,未来绝不再做。惭愧的涵义有两种:要生起惭愧心,忏着你刚做的事太不对;愧悔,我今后绝不能再做了。地藏菩萨在那个佛国土,用的是惭愧智定,由于这个定力的关系,能令这个佛国土的有情,都具足无上的惭愧,增长惭愧。诸佛菩萨,那些大菩萨自己也经常的惭愧,经常感觉着我跟佛还不能一样,还不能够马上成佛。他也是有惭愧心,惭愧是有深有浅的。他不是请问地藏菩萨有什么智力?为什么过去我们没有听到?佛跟他说:“你跟他无缘。”地藏菩萨是随在哪个国土,入什么定,度什么众生。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诸乘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善巧天眼智通,宿住智通,死生智通,了达此世他世因果。”

  “诸乘明定”,或者声闻乘、缘觉乘,或者菩萨乘,地藏菩萨依据这个诸乘明定,令一切有情能够善巧,得到天眼通、他心通,了生死,死生智通达了。生灭义是无常,本来就没有,依着在定力观无常,这都是证得的般若空。总的来说,他能知道世出世间的因果。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忧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离一切愁忧昏昧。”

  地藏菩萨在他所住的国土当中,入了“叫无忧神通明定”。由这个定力,能令这个佛国土的有情没有忧愁,无忧无卢,明明静静,不昏不暗。昏昧就是黑暗,在黑暗当中还有什么通?因为不昏暗,所以他可以离一切忧愁,知道忧愁若恼是假的,这是妄念粉飞。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胜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具足神通善巧。”

  神通就是心。神者就是天心,也就是我们自然的心,通者就是我们所有的智能。慧,通明慧性,你以不可思议明净的心,产生了一种方便善巧智能,这叫神通。神通就是方便善巧,他一入这个定,这个国土的众生,就具足了神通的善巧。

  现在地藏菩萨住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每天早晨入“具足胜通明定”,我们有没有得到神通善巧?既然是菩萨在哪一个国土中,一入什么定,那个国土众生就能得到什么,地藏菩萨在我们这个国土住着,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得到呢?参一下吧!我们跟地藏菩萨有没有缘?没缘吧!现在我们念《地藏经》,天天念地藏圣号很有缘,地藏菩萨入这么多定,为什么我一个也碰不到?参一下!你自己思惟、观想一下,为什么?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普照诸世间定。由此定力,令十方界离诸昏暗,令彼佛土一切有情,普见十方诸佛国土。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诸佛灯炬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舍邪归正,归依三宝。”

  “普照诸世间定”、“诸佛灯炬明定”,这两种定大家都懂得,就不进一步说明了。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金刚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所有一切小轮围山,大轮围山,苏迷卢山及诸余山,溪涧沟壑,瓦砾毒刺,诸秽草木,皆悉不现,令彼佛土,所有一切众邪虫(蛊)毒,诸恶虫兽,灾横疫疠,昏暗尘垢,不净臭秽,悉皆销灭,令彼佛土地平如掌,种种嘉祥自然涌现,清净殊胜,众相庄严。”

  这个定的名字是“金刚光定”,一入定的时候,这个国土有大轮围山,小轮围山,苏迷卢山,也就是妙高峰。这些山里头有水涧,有沟渠,有高低,还有瓦砾,毒刺,不干净的草木,有毒的花草树木,都不出现了。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就不会中到邪毒、虫毒,乃至于恶虫恶兽的侵害。(这里补充一下,“虫”,是一个错字,它应当是“蛊”,蛊毒的蛊。)乃至于昏暗尘垢,不净的臭秽都消失了,是因为这个金刚光定的关系,使这个国土的土地像手掌一样的平稳,种种嘉祥的现象自然涌现,清净殊胜,众相庄严。地藏菩萨在这个国土入金刚光定的时候,使这个国土产生这些变化。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智力难摧伏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魔王及诸眷属,皆悉惊怖,归依三宝。”

  地藏菩萨要用这个智力难摧伏定,一入这个定力,这个国土的魔王跟他的眷属,生起恐怖,都归依三宝。魔王都生起恐怖,就不会恼害人。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电光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远离后世恐怖,得法安慰。”

  因为得到“电光明定”的安慰,脱离三涂,永远不受恐怖。这个电光明定是不可思议的法,可以得到法智的安慰。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上妙味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随念皆得饮食充足。”

  “上妙味定”,也就是吃好吃的。使这个国土众生能得殊胜妙味,所有饮食都是充足,都是美妙的。生到六欲天,他的饮食都不需要厨师,随念而至,只要那么一想,饮食就现前。生天就会有这个能力,何况菩萨入定的加持。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胜精气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无不皆得增上力势,离诸病苦。”

  什么病苦都没有了,这是由于地藏菩萨“胜精气定”的关系。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上妙诸资具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随乐皆得床座敷具,衣服宝饰,诸资身具无所乏少,殊妙端严,甚可爱乐。”

  “上妙诸资具定”,由于这个定力,令这个佛国土的一切诸有情,所有的床座、服具、衣食、桌椅板凳,都是上妙不可思议的。乃至于衣服宝饰,所有资生的器具,从来不缺少,而且都是上妙的。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无诤智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身心勇健,远离一切怨憎系缚,和顺欢娱,爱乐具足,施戒安忍,勇猛精进,心无散乱,成就智能。”

  “入无诤智定”,诤是斗争,因为有智能,入这个定的时候,由于这个定力,这个国土的众生,身心勇健,远离一切怨憎的系缚。“和顺欢娱,爱乐具足”,那么就具足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都具足了,因为心无散乱就是具足般若智,成就智能。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能引胜踊跃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受无量胜妙欢喜。”

  令诸有情都能够享受无量的胜妙欢喜,这是“胜踊跃定”。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得无碍智,能修种种清净事业。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善住胜金刚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得诸根具足无缺,常乐远离,其心寂静。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增上观胜幢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深呵厌自恶业过,咸善护持十善业道,生天要路。”

  地藏菩萨入这个定的时候,所教化的国土众生,能够不造恶业,增长善业,做的是善道,生天的道路。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具足慈悲声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悉发起慈心悲心,无怨害心,普平等心,更相利益安乐之心。”

  地藏菩萨入的这个“慈悲声定”,使这个国土的一切有情,都发起慈心、悲心,从来没有怨害、没有伤害别人的心,心是普遍平等的。

  “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引集诸福德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离诸斗诤,疾疫饥馑,非时风雨,苦涩辛酸,诸恶色触,悉皆消灭。如是大士,随住如是诸佛国土,若入海电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大地众宝合成,一切过患皆悉远离,种种宝树、衣树、器树、诸璎珞树、花树、果树、诸音乐树,无量乐具,周遍庄严。以要言之,此善男子,于一一日,每晨朝时,为欲成熟诸有情故,入殑伽河沙等诸定。”

  这里举出二十三种定,早晨的时候,地藏菩萨要入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定,不只是这二十三种定,而是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定,无量数的定。

  “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熟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此善男子,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

  这位大士,这位善男子,他已经无量劫在这个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利益众生。那个时候虽然没有佛出世,他也去利益众生,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复于当来过于是数,或有世界,刀兵劫起,害诸有情,此善男子见是事已,于晨朝时,以诸定力,除刀兵劫,令诸有情互相慈愍。或有世界,疫病劫起,害诸有情,此善男子见是事已,于晨朝时,以诸定力,除疫病劫,令诸有情皆得安乐。或有世界,饥馑劫起,害诸有情,此善男子见是事已,于晨朝时,以诸定力,除饥馑劫,令诸有情皆得饱满。”

  “复于当来”,是未来。“过于是数”,比以前的数字还多。或者有的世界,“刀兵劫起,害诸有情”,我们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没有听不到炮火的。现在就是刀兵劫起,这是伤害有情。地藏菩萨见到这个事情,于晨朝的时候,以他所有的定力把刀兵劫除了,“令诸有情,互相慈愍”。

  或者有世界疾疫劫起了,害诸有情。“此善男子见是事已”,他于晨朝时,以诸定力除去这些疫病劫,令诸有情,皆得安乐。或有世界,起了饥馑劫,没有饭吃,大家捱饿,害诸有情,这位善男子,就是地藏菩萨,看到这种事也于晨朝以他的定力,消除这个饥馑劫,令一切有情皆得饱满。

  “此善男子,以诸定力,作如是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地藏菩萨以他的定力作了这么多不可思议利益众生的事情。

  “此善男子,具足成就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常勤精进,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曾于过去无量无数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为欲成熟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发起大悲,坚固难坏。”

  他的大悲心是非常坚固的,无人可以破坏的。

  “勇猛精进,无尽誓愿,由此大悲坚固难坏,勇猛精进,无尽誓愿,增上势力,于一一日夜,或一食顷,能度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数诸有情类,皆令解脱种种忧苦,及令一切如法所求,意愿满足。随所在处,若诸有情,种种希求,忧苦逼切,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离诸忧苦,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最起码你可以生天,不堕三涂,乃至于得到不生不灭,究竟成佛。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饥渴所逼,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饮食充足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这些都是同义语。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乏少种种衣服宝饰,医药床敷,及诸资具,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衣服宝饰医药床敷,及诸资具,无不备足,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随所在处,若诸有情,爱乐别离怨憎合会,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爱乐合会,怨憎别离,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这是苦难。爱的不能相聚,怨的非要相会不可,这叫怨憎会苦、爱别离苦。要是至心称念,念诵地藏菩萨的人,这些爱别离苦、怨憎会苦,随其所应,都消失了,安置于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忧苦,众病所恼,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身心安隐,众病除愈,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上面的经文是赞叹地藏菩萨的。大家可能会怀疑,根据这段经文,只要一称念地藏菩萨圣号,我们所缺乏的都可以得到,求什么得什么,甚至于成佛。根据经文上讲的,只要至心的念地藏菩萨名号,地藏菩萨入定的时候,就会加持你。他每句话都有一个“至心”,不要丢了“至心”这两个字,要是丢了“至心”,这段经文就有问题,他说,必须是“有能至心称名者”,每句都有一个能“至心称名者”;大家拜忏,每句的前两个字也是“一心”。

  因此,我们不要产生“信心”的问题!什么是“信心”的问题呢?佛对好疑问菩萨说,地藏菩萨有这么多的功力,为什么我做的效果却不一样呢?是佛妄语吗?但是他上面说过,你没有如是做,那个效果也就没有效。你念一万声里头能不能有一声至心的?有一句,就可以。所以有时候很相应,也就是你这个时候的心很清净。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呢?大家一定要修“观想”,观想地藏菩萨,至于观想的方法,我们后面会讲。

  讲到修定、修静的时候,你要观想的时候怎么运用?你渐渐的能够相应,确实相应,佛所说的话没有一句假话,也没有一句骗我们的。要是没有作用,骗我们做什么呢?佛菩萨不是。但是我们照着佛经上所说的方法去做,为什么都得不到效果呢?因为你根本没有学好!你自认为是佛弟子,也在做;但是你根本没有学,你所做的跟所教导的不相合。

  譬如说,在《地藏经》第十二品上,释迦牟尼佛对观世音菩萨说,如果记忆力差,不能读诵佛经,这是宿障,没有消失;就在地藏菩萨前面供养一杯水,今天早晨供了,明天早晨把这杯水倒出来喝了,完了,把这个杯子洗干净了再供,把这供过的水喝了。之后,要慎重至心。所以说要我们三七日内勿杀害,戒酒肉邪淫及妄语,这些事一般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三宝弟子都做得到的。可是至心思念大士名,做不到!因此就相应不了。所谓至心思念大士名,我们作进一步的解释,这跟我刚才念的都有关系。你怎么样才能达到至心思念大士名?这里面有功夫,也许有一点儿秘密。说清楚了就不秘密,但是你做不到的时候还是秘密;这要靠观想力,至心不是口念,也不是用眼睛看的,而是心里想的。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心诚则灵”。你的心至诚了,金石为开,学佛的人心里头本来就比别人少些浮动,容易清净下来。

  我们按照佛经的教导去做,或者未达到目的,还没有得到相应,一定要找原因。为什么?检查自己的思想,自己纠正,一次纠正不成,两次不成,十次,为什么修行需要几十年的功夫呢?一碰着,一下子开悟,一开悟了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等你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这回事也没有了。这个道理,看起来是很简单,做起来很难,说起来很容易,只要用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但这个平常心你是掌握不了。

  有很多人问我,喝了地藏水,可是效果不好。我说:“有人效果好,你去问一问他是怎么做的。”但是效果好了,就不能再犯,你要是再犯了,又没有,时明时暗。众生心,时明时暗,我们决定不了,所以智能的明与暗,两者一直在斗,有时候明,有时候又暗,暗了又恢复原状了。说是业障发现了,有时候他又明了,业障又消失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念诵地藏菩萨,绝不会堕入三涂。不过,轮转要经过多一点,不论《地藏经》、《占察经》,《十轮经》也好,只要称诵地藏菩萨名号,现在结了缘,都能得到这些功德的。

  因为地藏菩萨在《地藏经》上他亲自向释迦牟尼佛保证过的。他说:“凡是在末世,只要对佛法有一丝一毫一微尘的善根,一定度脱他。”那么假地藏菩萨的神力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你不能因为这句话,就等着地藏菩萨来度,自己还是要努力,否则时间就长了。我们现在只是念一遍经文,像这些经文的道理讲起来是很深的,你先念念读读就行了。真正的要学习《十轮经》是在后面,等讲到第二卷,以佛的十轮,来对比我们的十轮,最后在这两卷经文中,好好用点功夫,这是我们修行的地方。

--------------------------------------------------------------------------------------------------------------------

更多梦参法师佛学内容

--------------------------------------------------------------------------------------------------------------------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