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转识成智人间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转识成智人间法

 

  ⊙无上甚深微妙法,道法慧海难测量,时空法界人间事,转识成智人间法。

  真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天天我们都是在谈法,到底要如何能找到那个最微妙的法?那个一乘实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我们要如何去体会?这就是道法,[道法慧海难测量]。

  我们前面不是说过,华严海会,华严的境界很庄严,那种静寂清澄,宇宙无涯的这种境界,就像这个法广如大海,佛陀的智慧就像这样,要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如时空法界那样的辽阔,时间从无始无始以前,一直来到现在,还有在未来这么长的时间,虽然时间、空间,境界这么辽阔,其实都不离开人间事。只要我们能在人群中,很用心透彻去体会人事物理,其实这些微妙无上甚深的法,就是在人间中。我们人人若能转识成智,这就是人间法。

  就如法已经在我们的内心,又从我们的内心拉到外面去,非常辽阔的境界,又是不离开人群中。法就是这样,这样叫做通达。我们若能通达出世间法,这分的觉悟,法无不都是要用在人间,人间的智慧让我们体会到我们的真如本性,一乘实相的道理,这就是法,所以我们要用心。

  我们前面说法之深、之妙,真的是[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舍利弗的智慧,是佛弟子中第一。满世间的人若都与舍利弗一样,智慧这样集中起来,[尽思共度量],用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智慧,来测量佛那个心灵的境界,无法测。其实有那么难吗?[斯人饮水,冷暖自知]。

  各位,每一个人都有我们个人心灵的境界,任何人都无法去测量其他任何一个人,内心所含藏的意识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这是用世俗人的一句话:[人心隔肚皮]。每一个人都有各人的想法,每一个人都有各人心灵的境界。这是我们凡夫,凡夫要来测量凡夫都不容易了,何况凡夫要来测量佛智,那就更困难了。所以,佛智,佛之知见,佛之智慧,真的是非常难测量。

  佛智又是什么呢?

  ⊙佛智:即是真性,了了常知,能入无尽境界,是名佛智所入境界无尽。

  佛智就是真性,佛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已经启发起来了,所以[了了常知],每件事都知道了。

  佛,宇宙间所有的世界、国土等等的形、相,性与相全都了知了,还有什么不知呢?所以[能入无尽境界]。佛陀的智慧是这样,凡夫如何去测量呢?哪怕如舍利弗的智慧,也是同样没办法。所以,[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剎,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

  ⊙[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剎,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十方]就是: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称为是[十方]的国土。应该就是时间、空间总共合在一起。

  这么多长的时间,这么辽阔的境界,这些人若是要来了解佛智,也还是没办法。

  ⊙正使满十方:十方剎土,亦即十方国土之意。乃至十方剎,利根如舍利弗,亦难测知佛智。

  [乃至十方剎]。[十方剎]那就是[招提],也能说[国土],这个[招提]就是寺院,所以[乃至十方剎],就是所有的国土、集所有寺院的修行者,这种的[智]将它结合起来,还是无法了解。所以,这些人若是他的利根、他的智慧都如舍利弗,亦难测量佛智。

  下面这段(经)文再说:[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剎,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集天下的修行者,大家都集合在一起的智慧,这样[尽思共度量],共同来测量。[度量]就是测量的意思,集天下智慧者来测量,还是[亦复不能知],没有办法。

  这就是我们凡夫。凡夫就是与佛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所以我们应该要再很用心,要精进,也要好好回归我们自己,找我们的本性。我们必定要用功,依照佛陀所教法,我们信受奉行。所以我们要信,这个[信],亦满我们的心,好好相信佛陀告诉我们的话。

  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说,佛的智慧很深、很阔,无论是时间、空间,集一切人的智慧、知识,集合起来都无法测量。如舍利弗,弟子中智慧为第一,佛陀时时都在称赞的一位弟子,竟然到此时,[开权显实],佛陀一直用舍利弗的智慧来比喻——哪怕就如舍利弗,你们大家都与舍利弗一样的智慧,将它集合起来计量,还不只是在灵山会那些人的智慧,满天下十方,集十方天下有修行的地方的人,人人的智慧又再集合起来,加倍起来,还是无法了解。

  光是一直集啊集,我想,我们都一直在外面一直找、一直找,一直想要测量外面,我们为何不回归自性,测量自己呢?所以,下面这段(经)文说:[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

  ⊙[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辟支佛的智慧也是很利根,辟支佛的智慧,就是在无佛之时,就是没有佛法的时代,辟支佛叫做独觉,自己很自然能够觉悟。但是,他所觉悟的境界就是就地的境界,只是在世间,他的感觉——在这人间里有四季,有清早,有夜晚,到底是怎么回事?时间这样在过,这种日月轮转,这个时与日、日与月这样在轮转,这到底是什么因缘让它这样转呢?

  他就会去想:这就是没有定相。时间不断地过了,这个[过],就是不常住,没有常常住在此处。天下一切的形相,时间没有常住,其实,万物的性相都没有常住。就如我们人,人人都有真如本性存在,人人这个本性,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永远伴随着我们任何一个人。

  但是,我们的形相,出生的婴儿的形相,慢慢长大,其实我们的性随着相,还是这样在成长。但是我们的性,随着我们的身形,在这个时代,不同的时代,不断熏习。

  我们的本性在过去,古早、古早那个时代,一直到现在,随着每一个时代的文化不同,我们的本性就是一直与这些时代不断在熏习。同一个本性,却是时间过了,没有定相,不断变动地过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辟支佛只能觉悟到无常,知道境界无常,知道世间一切没有常住。这是辟支佛的智,很利智,没有听到佛法,却是他能了解这项无常。

  到底这些无常,是如何让我们人生这么由不得自己?我们的人生,生、老、病、死,还是同样要照着这样过,同样要面对着人世间,众生不断累积共业。这要如何能去体会呢?这到底是如何而来?这种众生业报,辟支佛就无法完全了解了。所以,辟支佛虽然利智,他还是有限。

  所以说,[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他能知道[无常]这个苦,他就晓得要独善其身,所以他能得到无漏,就是不去与世间恶浊污染,不受世间染着,自净其意。[无漏最后身],只是能到断了分段生死,只能到这样而已,还无法到达最究竟大涅槃、不生灭的境界,还没办法,因为他怕生死。

  辟支佛就是还在小乘,还是要保护自己,他怕生死。但是,佛要我们再进一步,要入人群中,还是要倒驾慈航。不过,辟支佛就是停滞在只是到断了分段生死,自净其意的境界。自净我自己的意,不去管他人的事,这就是断了分段生死,所以叫做[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他的智慧已经能到达这样,这些与辟支佛同样利智的人,若全都集合起来,数量很多,就如竹林那么多,[其数如竹林],也无法测量佛智。

  所以[无漏最后身],是[最后有],就是最后这个身躯。[有]就是烦恼。他烦恼断除,叫做[自净其意]。辟支佛是如此。与菩萨,这种的菩萨都是[名称菩萨],就像我们大家见到发心的人,开始要学佛,我们都称他们为[菩萨]。

  所以[后身菩萨],不只是我们口头上称菩萨,同样也有在修行,[即在生死中,最后一次受生的菩萨]。这最后一次受生的菩萨,就如辟支佛一样,这分有在用心,但是他还未到达[灭],灭掉了生灭法,叫做真空,还未到达真空。既还未能到达真空,怎能到达妙有,能够体会到妙有呢?我们要修行修到能够体会真空,我们才能与妙有会合。

  凡夫虽然发心,智如舍利弗,利智如辟支佛,他虽然一直很用功在修行,还差一点点。虽然到最后身,断了分段生死,若能再进一步,对生灭法能了达,如此叫做体会真空,才能真正发现妙有,真如本性。所以各位,发心,我们就要时时要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