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众生得离苦——赵朴初与慈善事业

佛陀曾教导他的弟子说:“种植园果故,林树荫清凉,桥船以济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给行旅,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长(《杂阿含经》卷三六)。”慈悲救世,普度众生,是佛陀创立佛教的本愿。“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华严经》)”,堪称朴老一生的真实写照。

出生慈善世家

朴老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根据《赵氏宗谱》、《赵氏家集丛刻》、《太湖县志》等书记载,历史上的太湖赵家堪称慈善世家。

太湖赵家系宋朝皇家后裔,始祖雄一公于元中叶自江右迁居太湖县玉望村。赵家先祖以耕读传家,慈悲为本。如八世祖赵璧,曾任浙江乐平县令,碰上一个饥荒年,老百姓交不起赋税,他就捐出自己的俸钱。后辞官还乡,有一年发生大疫,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为乡邻治病。其事迹在《郡志·宦迹传》有记载。十一世祖赵象贤以慈善闻名,他曾任四川汉州录事,勤勉于事,当地人爱之如父母。四川称“天府之国”,许多穷人都跑到那里去,途中遭遇风雨造成疾病死亡者卧满路边,赵象贤拿出自己的俸钱,造了一处宇舍,称之为“栖流所”,凡流民都可进来得到救治。告老还乡时,赵象贤身无分文,处之泰然。

赵家在清廉、勤学、慈善的家风熏陶下,人才辈出,成为太湖至皖江地区都极有影响的大家族。光绪八年(18S2)太湖大水,赵曾裕(朴老的祖父)设法筹集大批银两用于救灾,救活了不少人。赵纶士(朴老的叔父)创办安庆六邑联中,举家产用于办学,其母病故,将亲朋吊唁之款全部捐给学校,于抗日的烽烟中培养了大批人才。

朴老父母亲赵炜如和陈仲蹈长期生活于太湖县寺前河状元府.两人学识渊博。赵炜如本可以进入仕途,但他无意做官,在家以教书为业。陈仲蹈也出生于官宦世家,祖上为嘉庆年间探花陈銮,她也是个佛教徒,家中设有佛堂。今天生活在寺前河的一些老人还记得,朴老父母为人和善,穷苦人向他家借钱,都能够借到,谁家发生天灾人祸,他们都能给予救济。家住朴老家附近、前不久才去世的汪凡老人曾回忆他小时候到朴老家卖鱼,正碰上朴老家做粑,朴老母亲买下他的鱼,还送他好多粑,让他带回家孝敬父母。

朴老堪称继承这种慈善家风的典范。朴老在父母身边生活了14年,受父母亲影响很大,特别是他成为一名佛教徒,与母亲信佛是分不开的。朴老很小就表现出聪颖、温和、多愁善感、富有同情心,家中来了乞讨者,幼小的朴老总是要施以一些米饭。小伙伴们遇到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孤岛救难民

1920年,朴老被母亲送到上海,托友关静之照顾,插班进入东昊大学附中读书。1926年考入东吴大学,因病放弃学业,回到关静之家养病。关静之的弟弟关炯之是上海著名爱国人士,20岁考中举人,学问很深,曾任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会审官,以公正不阿著称。1926年,会审公廨撤销,关先生闲居在家,投身佛教事业。后来,关炯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佛教会,朴老在上海佛教会担任秘书,同时在中国佛教会兼办文书工作。

“七七”事变后,上海官民合办一个“上海市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朴老任常务委员,驻会办公,地点设在仁济堂。“八·一三”前两天,“慈联会”租了10多辆卡车运送难民。8月14日,由郊区进入租界的难民挤满了云南路。日寇飞机狂轰滥炸,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卡车司机吓跑了,无家可归的难民哭成一片。这时,朴老的朋友吴大辊来了,朴老对吴说:“你来得正好,我们把难民安置起来。”于是,朴老和吴各手执一面红十字小旗,率领成千上万的灾民脱离险境,叩开了宁波同乡会大楼、金城大剧院等处,将那些灾民安顿好。第二天,慈联会负责人屈映光、黄涵之等几位老先生来了,看到国民党当局派驻“慈联会”的人员一无踪影,于是在“慈联会”下设了一个“战区难民委员会”,统筹难民的收容救济工作,下设收容股、卫生股、遣送股等,赵朴初任收容股主任。

大好河山沦入日寇手中,难民们同仇敌忾,强烈要求上战场报仇雪恨。朴老得到“慈联会”的批准,集中青壮年进行抗日救亡教育和军事训练,让有劳动能力的妇女组织生产支前。随着淞沪抗战的失败,上海沦陷,租界沦为“孤岛”,难民越来越多。“慈联会”所属的难民收容所先后有50多个,收容难民约50多万人次。193日年,赵朴初又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新四军联系,把经过培训的千余名青壮年难民分批送到新四军总部。

1940年,难民工作基本结束,关炯之将净业难民收容所遗留的难童和国际救济会移交的难童共百余人,成立了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请朴老任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孩子们在教养院上午上课,下午做工。教育的目的在于纠正社会给这些孩子造成的缺点,教他们怎样做人。这些孩子许多因战乱而流浪街头以至犯罪,对他们的教育是个新课题,朴老常常邀请从事少年犯罪研究的严景耀到孤儿院,两人一起想方设法,把教养院变成了培养未来新四军的实验室。朴老也从此与严景耀、雷洁琼夫妇相识相知,成为终生不渝的挚友。

当时,朴老所做的慈善救济工作,延伸到孤岛之外的河南、陕西、甘肃等地。1942年至1943年,河南发生旱灾、蝗灾,致使遍野饿殍。当时主持开封佛教的净严法师悲心大动,想方设法救济灾民。朴老在上海闻知开封惨相,发起赈灾募捐,不仅为净严法师募集了大量的救济资金,还先后送来数百斤急需的药材。净严法师用这些药材制成丸状药食,日服少许,便可延续生命,几如秋风扫落叶的死亡得到了迅速遏止,其效果震动了开封城,被人们誉为“救命九”。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抗战胜利,上海又被白色恐怖笼罩。朴老追随马叙伦等,和其他进步的知识分子一起,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进。他一边投身反对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一边继续从事慈善工作。

1946年,儿童教养院改组为上海少年村,搬到宝山宝华寺。朴老任村长,后改为常务理事。许多孩子在少年村入了党,参加了解放军。他们在离开少年村后,朴老还经常给他们写信,告诫他们:“你们千万不要忘本,要永远为广大的劳苦大众谋利益。”

解放军以破竹之势,一举打过长江。为迎接解放,1949年5月2日,上海地下党发动上海各界人士成立一个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简称“联救会”,朴老任总干事,主要对贫民供给饮食,以维护治安,收容战区难民,并对国民党扔下的伤兵及散兵游勇收容看管,以防止破坏。那时,宋庆龄从联合国经济合作署搞到大批救济物资,都是通过临救会来处理的。他们把物资分成A类和B类,A类送到解放区,B类留在上海。

上海解放了,朴老担任华东区民政部、人事部领导,并负责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的工作,为上海和华东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上海有游民60万,包括乞丐、吸毒者及娼妓等。朴老在解放军的帮助下觅地建棚安置,给予衣食,医治疾病,教授技艺,使这些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49年至1950年,全国不少地方都遭受了自然灾害,以华东地区的皖北、皖南、苏北等地灾情尤为严重。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还经常受到空袭,使灾情进一步加重。1949年S月刚刚成立的市民政局与上海慈善团体组成了上海市疏散难民回乡生产救济委员会,简称“疏委会”,朴老任副主任委员。这年冬,在上海市又成立了冬令救济委员会,以疏委会班子为主,朴老也是主要成员之一,从事劝募、施济、工赈、收容工作。疏委会和冬救会到1950年3月正式结束,共资助疏散了2万多人。

1950年,根据实际情况,华东行政委员会成立了生产救灾委员会,3月上海市成立了生产救灾委员会,朴老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开展起大规模的群众性赈灾活动。1950年10月又成立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分会,主席为陈毅,朴老任副主席,继续开展救灾活动。

在搞救济工作中,经朴老手中的钱财物可谓不计其数,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公私分明。有一次,朴老要到北京去,可是口袋里没有钱,面对那么多的公款,他连借也不愿借,而是去找朋友吴企尧,很为难地向他借钱。吴企尧很吃惊:赵朴初那么大的官,还管救济救灾,居然来向他借钱。

发扬佛教慈悲情怀

周恩来总理曾感叹过:“赵朴初长期在慈善团体工作,做到一尘不染,真是难得。”他打算把朴老调到北京继续从事慈善工作,但朴老以为他在宗教工作中更能为国家多做贡献。

1952年,朴老与佛教界高僧大德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得到了中央的批准。1953年5月,中国佛协在北京正式成立,朴老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在工作报告中号召全国佛教徒:“新时代给予我们的使命是重大的,报三宝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的因缘没有比今天再具足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一致努力下,我们的事业、我们的誓愿一定能够圆满成就。”

广大僧众一改过去只重出世、惟求自了的弊端,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正如朴老在《全国佛教徒为实现五年计划而奋斗》一文所写的:“各地佛教徒在新中国各项伟大设施和伟大成就的鼓舞下,大力提高了爱国热情,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特别是在植树造林、生产救灾方面涌现出了不少功臣和模范。这是中国佛教徒从未有过的新气象。”这样的事例确实很多,如“抗美援朝”初期,朴老等人发动募捐“中国佛教号”飞机,得资金7亿多元,虚云老和尚带领1000多名僧众,在云居山开田种稻400余亩,用所得收入开展慈善活动;热河地区一位僧人绿化了五座荒山;武汉有好几个寺院在防汛救灾中获得了红旗奖,7位僧人还获得了功臣的称号;杭州慈云庵证慈尼师兴力、法云儿童院救济失学儿童等。

1957年日月,朴老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届禁止原子弹、氢弹和争取裁军世界大会全体会上,代表中国六个人民团体捐献给日本原子弹受害者5万元人民币,当时,就有一个日本原子弹受害者感动得走上前去与朴老紧紧拥抱。

十年浩劫终于结束,经过拨乱反正,宗教政策得以贯彻,中国佛教获得新生。年近古稀的朴老像年轻人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1983年,朴老在中国佛协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工作报告,就“当今的时代,中国佛教向何处去”这一问题,朴老响亮地提出:“我认为在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四摄、六度的第一条都是布施,广泛地开展慈善活动,正是继承佛教“关怀社会、回报社会”的优良传统和“人间佛教”的入世情怀。

当朴老听说厦门南普陀寺妙湛大和尚倡导成立慈善事业基金会时,非常高兴,多次听取妙老关于基金会的工作汇报,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赞扬妙湛:“妙老真了不起,首先创办了中国佛教第一家慈善机构,你们一定要办好,把它办成佛教界社会慈善的典范。”

1994年初,阎明复同志去见朴老,向朴老汇报筹建中国慈善总会的事情。朴老高兴地说:“‘老吾老,慈其幼,养其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决定它是最人道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丈初级阶段,更应该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中国慈善总会正式成立,崔乃夫担任会长,朴老欣然同意担任 名誉会长。《慈善》杂志创刊,朴老高兴地题写了刊名。

在妙湛法师去世后,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在圣辉法师的领导 下进一步得到发展,目前拥有会员25000名,该会成立8年来累计为慈善事业捐资17000万元,救助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此外,该会还帮助各地佛协或寺院建立了几十处慈善机构。

1998年入夏以来,长江、嫩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身居病室的朴老寝食不安,多次批示中国佛协有关领导,要积极开展赈灾活动。中佛协在北京举办赈灾书画义卖活动,92岁高龄的朴老不顾病体参加了在广济寺举行的开幕式,带头捐出6幅作品,共卖得1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1998日年中国佛教界共为慈善事业捐款4000多万元,中国佛协被评为“全国抗洪救灾先进单位”。

朴老的“人间佛教”得到了广大佛教徒的推崇和拥护。2002年9月,中国佛协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新任会长一诚法师向全国佛教徒提出“继承赵朴初会长遗愿,同心协力,开创中国佛教事业新局面”的历史任务、最近,中国佛协喜庆五十周年,圣辉副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五十年》的报告中把“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弘扬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思想”作为中国佛协的首要任务,号召广大佛教徒“要发扬大乘菩萨的大愿大行,遵循佛陀无缘大悲、同体大悲的情怀,自利利他,广种福田,开展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们欣喜地看到,朴老“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慈悲精神正在佛教界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

热心中国红十字和残疾人事业

在开展慈善工作中,朴老与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残疾人联合 会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担任两会的领导或名誉领导职务,为中国红十字事业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在1937年,“8.13”上海保卫战爆发,中国红十字会成立战时救护委员会,后改为救护总队、当时朴老和佛教界前辈们一起,迅速组织了一支“僧侣救护队”,由一位曾当过军人的宏明和尚率领,受“慈联会”指挥,到前方担任救护伤兵工作。后来,朴老从事难民收容工作,把一些青壮年难民送到新四军,也曾得到红十字会的同情和物资上的帮助。

1953年,日本京都本愿寺大谷莹润大法师和一些日本友好团体成立“中国残唯者慰灵实行委员会”,发掘和收集在日中国劳工遗骨,与中国红十字会和佛教界合作分批送回中国。从1953年到1964年,在朴老等中日佛教界大德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中国红十字会紧密协作,共接受日方送来的中国劳工遗骨10批2744具和15盒骨灰。

1961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号召为遭受旱灾的非洲灾民募捐。中国佛学院师生响应中国红十字会的号召,两次捐款给非洲灾民。这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朴老当选为名誉会长。

1993年11月,朴老为中国红十字会题词:“人类和平的使者”。

1996年12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大会,朴老当选为名誉会长。

数十年来,朴老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着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热心参与红十字会举力、的各项活动,如参加南丁格尔奖和无偿献血奖颁奖仪式、为《中国红十字报》题词、无偿献血大会等,以个人的崇高威望和广泛影响推动着中国红十字事业不断前进。

朴老尤其关注残疾人。1983年,朴老和另外8位社会知名人士联名写信发起成立中国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在这一年召开的六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朴老再次会同几十位各界委员会提出了增进残疾人福利的提案,呼吁尽快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康复中心。

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京召开成立大会,朴老高兴地到会祝贺,为基金会题名并担任名誉理事。5月,中国佛协和上海佛协分别拿出5万元捐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报众生恩无穷尽

朴老有一个书斋,取名“无尽意”。朴老做过这样的解释:这三个字就是说报众生恩的心意无有穷尽,我用它来提醒自己,勉励自己,作为努力奋斗的目标。作为一名特别受人尊敬的慈善家,他一生中个人的慈善捐助一直没有停止。

1981年,朴老获日本“传道功劳奖”,奖金连同贺礼208万日元。19日5年他又获得“庭野和平奖”,奖金2000万日元,包括多年国内外给他的一份份捐款,他都分文未动,全部交给中国佛教协会,用于救济、弘法等。

非洲发生旱灾,朴老捐出2万元;云南地区发生地震,他捐出1万元……有人统计,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朴老个人共为社会捐助人民币240万元。

1990年,朴老回到阔别64年的故乡,看到故乡许多人生活还很贫困,心情十分沉重,他当即拿出2万元,1万元设立拜石奖学金,1万元用于扶贫事业。此后,他几乎每年都要寄回一笔钱,用于奖学和扶贫事业。

1991年,安徽发生洪灾,朴老经手捐给安徽救灾款物40万元,个人给老家所在的寺前镇捐款1.5万元。

1991年,朴老为太湖县望天乡文楷小学捐款1万元,资助建校。

1992年,寺前镇发生一起特大沉船事故,朴老从报上获悉,捐款2万元,并致信家乡父老:“遥祝迅速克服困难,多难兴邦。”

1996年夏,太湖再遭洪灾,朴老又一次寄来5万元。

1999年岁末,天寒地冻,朴老再次为家乡捐款10万元。为了让贫苦群众过个好年,他将这笔钱委托中国红十字会换成大米,发放到乡民手中。

朴老和夫人把巨款都用于慈善事业,而他们过的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简朴生活。朴老的衣服破了补了又补。凡他私人所用信封等,都向会里交费,别人寄来的信封,他翻过来再用,或动手制成书签,写上一些警句送给友人。他说北京缺水,为了节水,他一水多用,先洗脸,再洗脚,最后用来冲马桶。

凡到过朴老家的人都知道,他家的房子是那样的普通而陈旧,组织上曾多次分给他好宅,但都被谢绝了。家中使用的开水瓶,装的还是五六十年代的铁壳子。空调、电视都老掉了牙,至今仍在使用。一只用来盛水的塑料盆,竟然打了十多个补丁。客厅里的一把白茶壶,据陈邦织先生介绍,那还是当年从上海带过来的……

朴老以他93年的非凡人生,在中国慈善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勿忘世上苦人多(妙湛语)”,我们将以朴老为榜样,发扬慈悲济世的精神,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宏伟事业而努力奋斗。

转自五明学佛网 http://wuming.xuef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