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集)


发布人:站主【主站留言】    日期:2014/9/3 22:07:0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正法护持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十九面第二行,我们将文念一段,「又《要解》云: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我们就看到这一段。这是黄念老在「本经体性」这一段,引用蕅益大师《要解》里面的一段话。因为《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属一部,古人称为大本、小本,《无量寿经》称为大本,《弥陀经》称为小本,所依据的体性完全相同。实在讲,一切大乘经都是同一个体性,这个体性叫实相。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依凭的是什么?他是依什么来说的?一句话,「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依这个来说的。我们再问一句,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讲些什么?用一句话回答,还是这一句话,诸法实相。四十九年讲的一切经,就是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句话就讲明白了。《般若经》上常讲「诸法实相」,这四个字好!蕅益大师在此地就是说,诸法实相是什么样子?这一段话就是描绘它的样子。

 

  难懂的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这句话非常不好懂,现前就是当下,一念就不好懂了。我们平常起心动念这个念头很粗,此地所说的是微细的念头,极其微细的念头,这个我们要明瞭,不是我们现在起心动念这么粗的念头。世尊在《菩萨处胎经》里面有一段话,是对弥勒菩萨讲的,「佛问弥勒,心有所念」,那是我们凡夫,我们凡夫心起个念头,时间很短暂,起了个念头。这个念头里面,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这一问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凡夫起一念,这一念里头有多少个念,让我们感觉到有个念头起来了,有多少念?相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诸位,我想很多人都念过《心经》,《心经》上讲的五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佛问的几相,那是色,色相,就是物质的这一部分;几识,就是讲后头的受想行识,有多少个受想行识?弥勒菩萨答覆释迦牟尼佛说,「一弹指」,这一弹指在我们来讲的话,就是一个念头,就是心有所念。一弹指的时间很短,大概一秒钟,我们弹得快,一秒钟能够弹四次到五次。换句话说,一秒钟我们可能有四个念头到五个念头,这是我们能觉察到的。他说一弹指,里头有多少个细念?我们无法想像到,他说「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你看那是一弹指!我们凡夫感觉到是一个念头,这一弹指,这么多的念头!

 

  我相信这是佛讲的真话,让我们想到世尊在《仁王经》上所讲的,那是方便说,那不是事实真相,方便说。佛在《仁王经》上说,一弹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那少很多!找弥勒菩萨来问他,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用现在话来说,是佛教心理学专家,专门讲心理学的,那他的话一定是真的,不是方便说,是真实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把三十二亿乘十万,乘百千,是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念,有多少个物质现象?菩萨讲「念念成形」,每个念头里面都有物质现象;「形皆有识」,每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精神现象,也就是五蕴具足,色受想行识五蕴具足。五蕴是一切法的基础、根本,像我们现在讲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这种极其微细的物质基础。他说物质跟精神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分不开,物质里面有精神,精神里头有物质。精神要没有物质,找不到;物质里头没有精神,也找不到,为什么?它同时发生的,它决定不能够分割的,它们是一体。

 

  在近代,日本江本胜博士,他现在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到今年应该是十二年、十三年了,研究水,发现水具足五蕴,色受想行识具足。水是一个物体,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矿物,矿物我们讲它不是生物,发现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我们起心动念它都知道,善念、恶念全晓得。这都被测验出来,十几年实验出来是丝毫不差,你看看,物质现象它有精神现象在里头。而且我们要知道,一弹指之间是三百二十兆的念头,就是细念,我们一个微细的念头起来,这一剎那的时候,这么多的细念!每一个念头都发生物质现象,每一个物质现象里面都具足精神现象。今天有个同学告诉我,他从网路上下载,美国一个科学家又更进了一步,发现到水有记忆的能力,这也被科学家证实了。它不但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它能记忆。这跟佛经上讲的就完全相应,佛经上讲,再小的物质现象,讲到佛经上用的名词,叫微尘,就是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的基本粒子,肉眼看不见的,它具足宇宙之间一切圆满的信息。

 

  经上常讲的,「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这是讲大小不二。《华严经》上讲,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里面的世界跟外面的世界一样大;那个世界里头又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蕅益大师在此地解释得就很好,因为这是属于自性,自性功德是圆满的,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所以小中可以现大,大中可以现小,没有大小,它自在无碍。自性里面没有时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也没有空间,空间是距离,没有!《弥陀经》上讲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国土,在自性里面当下就是。这是很难懂、很难体会的一桩事实,这是实相,诸法实相如是。所以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完全根据《华严经》的教义写了这篇论文。这篇论文不长,把大乘的宇宙观、人生观,真正写到究竟圆满。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的。

 

  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好,他见性了,向老师五祖忍和尚报告。诸位要知道,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五祖跟他讲《金刚经》,肯定是讲《金刚经》大意,半夜三更在方丈室,我们估计时间顶多两个小时。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恍然大悟,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是什么样子?他的报告很简单,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重要。也就是说,自性是真心,能现能生,万物、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现所生。真心能现能生,永远是清净的。第二句他说「本不生灭」,自性是真正的自己,宗门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真我,这身是假我,这不是我,本不生灭!第三句说「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是什么?没有丝毫欠缺,用《华严经》上一句话来解释它,就是佛说的,在「出现品」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自具足。所以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有的,你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德是德能,是德行,也没有两样;相好也没有两样。这句话就是我们这部经经题的上半段,「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具足!不是向外求的,你见性就得到,惠能大师告诉我们的绝不是假话。第四句说「本无动摇」,这是自性本定,这不是修来的。最后一句说「能生万法」。所以讲自己的德行,讲自体,是前面四句,后面这一句是讲它的作用、它的德用,能生万法。

 

  怎么生万法?一念,一念起来了。这一念没有原因,这一念,大乘教里面叫它做无明,叫它做无始无明。无明就是动,这一念就是动了。一动,它就现相,现什么相?一动,阿赖耶就出来;不动,没有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真心!这一动,把真心就变成阿赖耶。诸位要知道,这个话很难讲,大家听话的时候要听它的意思,别在言语上起误会。真心它不动,它本无动摇,它怎么会动?动,那就不是真的。这一动你就晓得它不是真的,它是依自性起了一个现象,这叫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妄心是依真心起来的,它不是真心。这就是最初的这一念,这一念没有开始,为什么?就是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你看看,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是当下。这个现象,实在讲是一种相似相续相。正如同我们在电影里面看到,从前的电影,不是现在的这个,现在用数码不太容易看出来,以前用胶捲,胶捲是幻灯片,一张一张的。它放映的速度是一秒钟二十四张,每一张幻灯片都不一样,张张是独立的,没有相同的,所以它是相似,我们讲大同小异,它相似,相似的相续相。一秒钟二十四次生灭,就把我们骗了,我们看到好像是真的,我们现前这个现象,一秒钟是多少张,多少次?如果是四个弹指,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如果说五次弹指,就是一千六百兆。所以用幻灯片来讲,一千六百兆,我们怎么会知道它是假的?幻相!

 

  心性,这给你讲,这是明心见性的性,性没有内外,也没有中间,内外中间都在性里面,没有离开性,没有离开自性。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这是没有时间,前面是没有空间。它没有形相,没有色相、没有形相,长短方圆是形相,它什么都不是。觅之了不可得,这是真的,为什么?六根缘不到,眼看不到它,耳听不到它,心里想不到它。心想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功能很大,它对内能缘到阿赖耶,对外它能缘到虚空法界,就是缘不到自性,为什么?它是妄心,妄心见不到真心。所以,觅之了不可得,你不能说它无,它会现相,它现的是什么?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就是它能够变现出百界千如,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从它发生的,可是你不能说宇宙万物里头有。为什么不能言它有?你要懂得它的缘起,它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累积的现象,正像我们看电影,看屏幕上的相一样,看到好像是有,实际上没有,叫剎那生灭。我们这个剎那,要能够真正体会到这个剎那是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生灭。所以生灭太快,快到无法想像,生灭就是不生灭。这个话意思很深,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生灭就是不生灭,这个话不是废话吗?确实有生灭,生灭太快了,不但我们六根能力没有办法见到这个生灭,我们六识去思惟想像它也想不出来,它速度太快,我们的六根六识都是它变现的。要怎样才能见到?我们把六根六识放下,它自然就现前。所以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是怎么开悟的?惠能大师在方丈室听讲《金刚经》是怎么开悟的?没有别的,大乘教里告诉我们,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开悟了。这个东西跟宗门里面要求的修行纲领是一个意思,宗门里修行要求人离心意识参,参禅。怎么叫参?离心意识才叫参,用心意识叫研究。用心意识,你修学佛法,你是搞佛学;离心意识,那你真的学佛,为什么?你成佛了。心是什么?心是阿赖耶,阿赖耶三细相里的业相,称之为心;末那是执着,四大烦恼常相随,那是执着;意识是分别。离心意识是什么?就是离妄想、分别、执着,离得干干净净,自性就现前。

 

  这个道理现在我们懂,懂了怎么样?懂了叫解悟,没有办法证得,证得才管用,解悟还不管用。证得的时候叫证悟,你真的放下了,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他们很厉害,顿捨顿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他一下就放下。凡夫成佛,一念之间,他把那一念放下了,这个很厉害。我们在经教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是这样的,这叫圆顿根性;在中国唐代的时候,我们从惠能大师那里看到,那也是顿悟、顿捨。问题是你肯不肯放下?不肯放下是解悟,放下是证悟。我们现在是解悟,在大乘教里面这么多年的薰习,我们承认,一点都不怀疑,我们也能称得上大乘里面的中上根性。你对事实真相明白、认清楚了,你不怀疑了,就是没放下。这是古人所说的「悟后起修」,现在你要干的是什么?放下。怎么放下?吃饭的时候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穿衣的时候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工作时候亦如是,处事待人接物亦如是,你就成功了,那叫真修!

 

  顿捨难,佛菩萨有善巧方便,教我们渐修,慢慢的放。把烦恼习气要真的断掉,那个断就是放下,所以放下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要再挑剔,随缘而不攀缘,那叫功夫,那叫修行。依照经教上告诉我们,头一个要把身见放下,这是经典里面告诉我们的。我们最大的毛病就是执着这个身是我,有这个执着就会有自私自利,就会有贪瞋痴慢。佛给我们讲的是真的,首先你要看破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自性是我。宇宙万有是自性变的,自性是我,自性所变的一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你要是真的搞清楚,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己是一体,哪个不是我?芸芸众生是我,花草树木是我,山河大地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恭喜你,你证得法身,那叫法身。那跟自己是一体,是一不是二,为什么?自性变的。自性能生能现,阿赖耶识能变,所现所生的这一切万法千变万化,那个千变万化是谁?是阿赖耶,识能变。性能生能现,识能变,一体!这用中国的话讲伦理,这是佛法的伦理,大乘里面的伦理。伦理是讲关系,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你说这个关系多密切!

 

  所以只要你见了性,自性里面的慈悲自然就生起来,叫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现前。这一现前,你自自然然就跟诸佛菩萨一样,要普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你就干这桩事情,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特别是在六道里面众生,他迷,迷得深,他不了解事实真相,自以为是。所以觉悟的人一定会帮助这些没有觉悟的人。你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那都是唱戏表演给他们看的,帮助他们觉悟的。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无量无边!你智慧完全开了,你就会善用这些法门,善巧方便帮助众生觉悟。这个方法,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表演的,表演得淋漓尽致,我们明白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佛法是什么?这诸位要晓得,佛法是教学,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就开始教学,教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的,经上记载的是「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是什么身分?我们就很清楚,用现在话讲,职业老师。他教些什么?教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真相。依凭的是这个,教的也是这个。

 

  宇宙真相真搞清楚,你绝对不会做错事情,决定不会造业。人煳涂会造业,迷惑会造业,觉悟的人他不造业。虽然帮助一切众生,帮他们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来的,迷破了,苦就没有了;乐从哪来?乐是觉悟,觉悟就乐,法喜充满,悟就得乐了。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用破迷开悟。用什么方法来破迷开悟?教学,身行言教,佛所示现的,他所讲的那些东西,他全部表演出来,做出来给你看。你看饮食不执着了,沿门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都欢喜,没有挑挑拣拣的,没有。而且给诸位说,佛法是最早的共产党,共产主义。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天出门去托钵,不是托了自己就吃,这不可以的,托回来之后放在一起,统统放在一起,然后自己再从里面去拿。所以说「一钵千家饭」,你吃的那一钵真的是一千多个人到外面托来的,它是放在一块,混合在一起再分,这叫「利和同均」。不是你托的饭菜好,你今天在那里吃得不错,他托得不好,那不会,它混合在一起。

 

  佛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现在知道,他那些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都是一些大菩萨再来的。好像唱戏一样,释迦牟尼佛唱主角,他们来唱配角,统统都是来示现的,来唱这台戏表演给我们看的,帮助我们觉悟。他们是真正无产阶级,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过一座寺庙,这样一个僧团住在哪里?住在野外,山林树下。你想一想。可是释迦牟尼佛他的思想也非常活泼,我们讲非常的现代化,他一点不拘束。你看国王大臣、长者居士,自己有花园、有别墅,请他来供养,请他来讲经,他也同意,也接受。最着名的,竹林精舍、祇树给孤独园这些,佛在那里住的时间也相当长。但是那一个大单元讲完之后,他离开了,物归原主。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只接受使用权,他不要所有权,所有权还是你们主人的,他不用了,归还。佛入灭的时候是在树林里,不是在房子里面。所以我们仔细去观察,想想这个意思,真的是色身在这个世间也是一尘不染,一无所有,就是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得大自在,真安乐!

 

  现在人称佛教是宗教,释迦牟尼佛听到也会嘆气,冤枉!它不是宗教,它跟宗教风马牛不相干,怎么可以说它是宗教?一生教学,我们要是从经典里细心去观察、了解他,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一生给我们所表演的,那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教学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有,婆罗门教,有许多的印度宗教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习,有教无类,他不拒绝,他也不去改变你什么信仰、什么宗教,他统统欢迎。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他教的东西,怎么个教法?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是他教学的总纲领。首先教你持戒,持戒是什么?守规矩,听话,把你的心定下来。所谓定下来,烦恼、习气统统放下,心就定下来了。心定下来之后就开智慧,所以心定了就是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生智慧。浮动的心生烦恼,我们中国人所谓心浮气躁,心浮气躁生烦恼,清净心生智慧。所以修行第一步要得清净心。得清净心的人,在佛法里面讲,你第一个学位拿到,阿罗汉。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心清净,这是头一个学位。然后继续努力,把分别也放下。阿罗汉他的功夫是放下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大乘经里面常讲的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比喻多。尘沙烦恼断了,就是不分别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没有分别的心。境界在面前,清清楚楚,那是慧,不分别是定。这个定比阿罗汉的定高,所以这个学位名称称菩萨,比阿罗汉高。到最后,最后的一个阶段是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妄想断掉,无始无明断了,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这个断掉之后,十法界就没有了。到阿罗汉的境界,六道没有了,超越六道;到佛这个境界的时候,十法界没有了,那个时候现前是一真法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

 

  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上给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介绍华藏世界,那个世界的居民真的所谓长生不老,寿命是无量寿,人没有老化的现象,真的完全是年轻的相,没有老化的相。花草树木长青,没有像我们这个地方是春生夏长,没有这种现象,没有这个变化相,是永恆的。真有这个世界。我们在经典,他讲的这些道理上,我们明白了,有理论可以依据。他为什么不老化?因为他没有分别执着;我们这个世间人为什么有老化?有分别执着。花草树木为什么春生夏长?它也有分别执着,花草树木有;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为什么?山河大地也有分别执着,五蕴!江本博士的水实验就很清楚了,你看它能看,它能听,还懂得人的意思。我们赞叹它、赞美它,它表现的结晶就非常之美,回应我们的;我们骂它、讨厌它,它反应的是很醜陋,它有分别执着。现在科学更进一步发现,它还有记忆,有记忆可麻烦了,你要是得罪它,它会报復你。我们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大自然有记忆,它有怨恨,它来报復我们,所以有火山爆发、地震,这是它来报復,不是神话。所以这个资讯,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光碟,我们大家看看,水有记忆,这是一个代表。所有物质现象,现在被科学证明了,正如佛所说的,统统有五蕴,都有受想行识,识就是记忆,受是感受,想就是分别,行就是执着,识就是无始无明、妄想,它统统有。动物表现得明显,矿物表现得不明显,通过科学实验证明出来了。连山石泥土我们都不能得罪,何况树木花草,又何况一切动物!所以科学技术愈来愈发达,把佛经里面所讲的东西愈来愈证实,这好事情,我们不能不相信。

 

  所以一切现象不要执着它有,也不要执着它无,有无都不可得。我们在讲堂里面,常常用电影来做比喻,用电视来做比喻。我们现在学习,可以说大多数的同学都是通过网路、卫星电视在一起学习。网路,你同时可以看到;卫星电视的传播,大概要一个月之后,因为还要有后制,他要把字幕做上去。讲到诸法实相,你细心去观察我们电视的屏幕,真相是什么?我们把屏幕比喻作自性、实相,实相无相,真的是无相,你不能说它真的没有,频道打开,色相就现前,这个现象我们都知道,天天摆在眼前;色相现前,你不能说它有,为什么?你频道一关,它就没有了;换一个频道,你就换了画面,换频道就好像十法界。佛法讲真妄,妄的是会变的,屏幕当中的色相是会变的,剎那生灭,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每一个念都有色相,都有受想行识。迷的时候叫受想行识,觉悟的时候,受想行识没有了,变了,变成什么?变成真的,见闻觉知,这是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但是它不现前,它确实有,所以你不能说它无。

 

  我们用屏幕来比喻,频道关起来,你不能说它里头没有色相;频道打开,色相现前,你不能说它真有,我们整个宇宙情形跟这个很相似。你要是懂得这些大道理,你每天打开电视,你就从这上去看,看久了会开悟,一个道理。这个事情在过去真难懂,我们对于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读了佛经会开悟,我们佩服到五体投地。现在有这么多科学东西摆在我们面前,相似的东西愈来愈多,容易体会,他们没有这个东西,他怎么能够体会到?从这个地方,从电视屏幕,你就入不二法门,有无不二,空有不二。屏幕是空,频道里面这些色相是有,空有不二,在《心经》上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完全看到了,它是一不是二,这是最高的哲学。如果从缘起上来看,它是最高的科学。宇宙的起源、万物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佛家讲依正庄严从哪来的,你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你完全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成佛,佛的教学就圆满、就毕业了。

 

  我们看末后这一句,「要之,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给你说个实相,真有个实相吗?你要是执着就错了,这是名词术语,在教学它是一种方便,让你从这上面去悟入,可你不能执着真有个实相。真有个实相,实相找不到!所以要紧的是叫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只要你离开妄想分别执着,真相就看到了。这一切法,像我们看电视,你只要离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就看到真相,你不会被电视画面扰乱,你不会被它所转。你被画面所转,是你心做不了主,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被它转,你受它干扰;如果你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就能转它,它就不能转你。「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我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为什么?了解了。就像六百卷《大般若》,释迦牟尼佛讲《般若经》,讲二十二年,这诸位同学都晓得。开始,那是刚刚成道的时候讲《华严》,《华严》是定中讲的,所以小乘不承认、不相信,他定中讲的。小乘只承认世尊成道之后在鹿野苑度五比丘,这是教学的开始,他承认这个,他不承认《华严》。讲阿含,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法华八年,四十九年,般若讲的时间最长。般若总结是什么?就是告诉你「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相。

 

  如何见到这个真相?那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你离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见到了,你就见到一切法的真相。离即是一不是二,这你真悟,你真得受用。离故无相,心里面干净,清净、平等、正觉,世出世法痕迹都不着。即故无不相,即离不二,真妄同时。像我们的电视屏幕,不是真妄同时吗?不是离即不二吗?屏幕是真,色相是妄,真妄是一体,真妄不二,这得了解把它搞清楚。真在哪里?真在妄里面,就是六道十法界,真就在这里面;妄在哪里?妄在真的里面,频道、色相都在萤幕上,萤幕是真。这你才真正了解真相,所以不得已说个实相,你不要执着实相这个名词。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告诉我们,读经不执着文字相,它是工具,它是方法,它不是目的,目的是开悟。你要执着,你就开不了悟。文字相不能着,听讲呢?听讲不要执着言说相,文字是言说的符号,不能执着。第二告诉我们不能执着名字相,名词术语是假设的,它不是真的,这些东西可以引导你,只要你不执着。像我们走路的指路标一样,我们要到北京,这条路是高速公路,路边有个牌子,指的「北京」,那个牌子不是北京,那是个名字相,你依照这个方向走,不要去执着它,你才能到北京。你要执着北京就在此地,那就错了,名词术语不可以执着。 第三个,不能执着心缘相。就是读经,我想这是什么意思,一想就错,不能去想它,为什么?它没有意思,你所想的是你自己意思,可不是佛的意思。不能想,你才能得真实义。真实义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这个恢復之后,得到之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人家没有问你,心地干干净净,一无所知,叫「般若无知」;别人来请教你,来问你的时候,应对如流,「无所不知」。无所不知从哪里来?从无知来的,无知是自性,是自性起用,世出世法都没有离开自性,所以见性就圆满了。惠能大师见性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他知不知道?全知道,不要学的,都是自性流出来的;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能大师知不知道?都知道,一样不缺。所以佛经称为内学,它不是向外,向外求不到的。向外所求的是知识,不是智慧;向内求的是智慧,不是知识。智慧能解决问题,知识解决问题是有侷限性的,而且有后遗症,智慧没有。这是我们不能不搞清楚的。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可见实相乃吾人当前一念心性之强名」,强名是勉强用这一个名词,可不是真的,咱们千万不能把它当真看待。「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讲的,「道可道,非常道」,真东西说不出来的,肯定是离语言文字。所以这是一个不得已勉强建立的名相。「吾人一念心之性,强名为自性」。所有这些名词术语,都是不得已而用它的,用它是什么?用在教学方便。一执着就错了,一执着是什么?佛经就变成佛学,变成世间一种学术。佛经本来是什么?佛经本来是自性,一执着就不是了,就错了,一分别就更糟了。这是佛学的难处,如果你真正懂得,这也是佛学的易处,它真的太容易了。你到学校去念书,现在大学里头总有几百个科系,一个科系念四年,十个科系四十年,一百个科系四百年,你念上一千岁,你都毕不了业,你都没有办法把它念完。念完之后怎么样?还是一窍不通。如果你真正懂得佛法这套,那可就容易了,花个几年真的依教奉行,把妄想执着统统放下、统统离开。你看,你放下执着,证阿罗汉;放下分别,成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成佛了,你自性里的智慧德相全部现出来,你无所不通、无所不能。

 

  诸位要记住,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的时候二十四岁,世出世间事情哪一样他不知道!虽然他不认识字,你拿一本书念给他听,他就讲给你听这里头讲什么,讲得一点不错。智慧开了,从自性流出来的,那不是学来的。所以佛法不是宗教,但是佛法本身称宗教,宗门、教下,跟我们现在这个宗教的含意完全不相干。宗门、教下,他们用的教学方法不一样,禅宗他不用教科书,完全用参究的方法,这里面方法有很多种。参究,诸位要记住,离心意识,决定不用心意识,也就是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训练这个,让你恢復到清净心。清净心是本有的,把清净心恢復出来,然后进一步恢復平等心。清净、平等,后面一定开悟,开悟就是觉。清净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功夫,他们的境界;平等心是菩萨境界;到不起心、不动念就开悟了,就大彻大悟。悟后起修,觉悟之后,回来再读经。他已经开悟了,那就了不起!

 

  我们在佛门古大德,看到印度的龙树菩萨,在中国很尊敬,中国大乘八个宗派都认龙树为初祖,龙树是八宗的祖师,都尊重他。传记里面好像有这么一段,说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的时候,他学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咱们现在说《大藏经》,他把这个东西学完,多少时间?三个月,三个月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东西统统学完了。可能吗?可能,我们相信,为什么?我们从《坛经》上看到一段信息,那是法达禅师,他受持《法华经》,《法华经》念了三千遍。三千遍我们相信应该是十年,《法华经》很长,一天念一部,十年的时间。他到曹溪去见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有着地。三拜的时候,能大师看得很清楚,头没有着地,拜起来之后,惠能大师就问他说:你礼拜头不着地,你一定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你说来听听。他就讲,他《法华经》念了三千遍。六祖点点头:《法华经》讲些什么?他说不出来,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过。当然他不会看,他不识字,不看书的。他说:你既然念三千遍了,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一共是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就是「方便品」,念到第二品,能大师听了,行了,不要再念,我全明白了。像他这样子学习法,这一部《大藏经》,三个月行,肯定学得完,他不必要完全看,看几页他就全晓得了。讲《法华经》大意给他听,他就开悟了,开悟之后再拜,头就着地了,法达禅师。从这一段的信息,我们就了解,原来悟后起修是多么快,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明白,不必听完。

 

  所以我们知道,龙树菩萨那个时候他证得初地,应该是别教,在圆教就是初住,他已经超越十法界,是法身菩萨。所以叫悟后起修,这是禅宗的方法。这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我的三个老师,我初学佛的时候都警告我,不准我看《坛经》。他说惠能那个人不能学,那决定学不到的,我们不是那个根性。在一般是上中下根性,实在我们连上根也达不到,是中下根性,还是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像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慢慢再往上爬。惠能那是一步登天,登不上去就粉身碎骨,就完了。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中下根性,从经教上只要你能够锲而不捨,懂方法。这个方法还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为什么?与戒定慧相应,不能够有贪心,我什么都要学,广学多闻,坏了,那是什么?那是世间法,你分心,你妄念多,佛法这个东西是修清净心,它与清净心不相应。所以只学一门,一门,你就没有妄想,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学一门,决定遵守《起信论》马鸣菩萨的教诲。我学这一部经,不着文字相,不着名字相(名词术语),不着心缘相,天天这样念,从头念到尾,这一部经。所以大经很有效果,像法达就很了不起,就一部《法华经》,你看他念十年,可见得他心定了。他心不定,惠能大师给他讲了几句话,他能开悟吗?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坛经》,读了我们不开悟,他开悟?人家十年有法华三昧的底子,这一讲才会开悟。

 

  所以中国这种学习的方法了不起,外国人作梦都想不到,智慧是这么来的。这种方法在中国,儒释道都用这个方法。佛法重视开悟,儒跟道也重视,都讲禅定。在从前私塾里头,老师对学生重视什么?悟性,不能障碍他的悟性。他同时学很多东西,悟性就没有了,那他学的是知识,他不会开悟的。这个方法真的只有古印度跟中国有,其他国家地区很少,没听说过。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把它薰成什么?薰成三昧。如果我们天天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经文不长,真正修行人一天可以读十遍,读熟了,一遍四十分钟,大概一天用八小时。念经是什么?修定,跟禅宗参禅没有两样。他用参究的方法修定,我们用读经的方法修定,用念佛的方法也可以修定。总而言之,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修定的方法。你得要按照这个规矩去干,不能三心二意,一门深入,时间久了就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开悟。悟了之后,你再去学一切经教就很容易,一看就明白,什么障碍都没有,那是什么?智慧开了。教下开智慧,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彻大悟,积小悟变成大悟,积大悟变成大彻大悟,这叫渐修,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中下根人可以做得到,所以我的老师教我走这个路子,我也很听话。但是《坛经》我还是看,我还是非常欢喜。因为在这个环境当中,我一生没有道场,没有寺院,我们这个学会是香港居士们发心建立的,他们有个董事会管理,这也不是我的地方。我是这一生哪里有缘找我,我就到哪里去,去的时候总得随缘,他们喜欢听什么经,来告诉我要讲,差不多我都答应。所以这一生讲的经论也很多,大概总有几十部。我也想完全跟古人一样一门深入,但是没有这个缘,那要很大的福报,你才能办得到,没有大福报不行。到处结缘,总得听别人的,恆顺众生,随喜功德。可是我自己学的是念佛,念佛不中断。

 

  这个地方讲到「一念心」,一念心我们明白了,这一念就是无始无明,它也是自性。所以,阿赖耶在法相唯识里面讲是真妄和合,一半真,一半妄。我们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那就是这个现象,你看屏幕是真,里面的现象是妄,真妄和合。那个妄是阿赖耶,真,真就是没有一切相的时候,那是性,那是自性。所以,一念心之性,强名为自性。这个真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不是物质,我们五根缘不到,眼耳鼻舌身缘不到它;它不是精神,所以我们的意识缘不到它。强名,给它取个名字叫自性,很多,佛称这个叫真如、叫本性、叫法性,很多名词,都是一桩事情。佛对于一桩事情讲很多名词,这也是他教学的善巧方便,叫你不要执着,你只要懂得是这个意思就行,不要去认真执着。名相不要紧,没有关系,真正是见性重要。

 

  「二祖觅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无」。这个故事,二祖是慧可,禅宗的。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禅这个法门,他在中国算是初祖,慧可大师是他的传人,是在他会下明心见性的。这个故事,一般学佛的同学都知道。达摩祖师好像是在少林寺闭关,为什么?没有这样根性的人传法,所以他只有自己闭关入定,等传法的人。等了很多年,有这么一个出家人向他求法,心地很虔诚,对老师很恭敬。所以传人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诸位要知道,就是尊师重道。你对老师不尊重,对所学的不尊重,佛菩萨来传你都没用处,你没法子接受。绝对不是老师希望你要尊重他,不是的,那那个老师不是真善知识,还好名,不是的,是你求道的那个真诚心。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那个诚敬心是从这些表面上看到的,他看到你有十分诚敬心,老师不会捨弃你。一个老师一生没有别的,就是希望遇到一个好学生能传他的道,中国人所谓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师的后人就是传法的人。这非常重要!

 

  慧可十分诚敬,冬天下雪,他在门外,达摩祖师在里面入定,他在门外,站在门外,积雪到膝盖了,可见得雪下得很久,积这么深的雪,他还不走,一直站在那里。达摩祖师知道,看到他就问他,好像他是跪在那个地方,问他:你来求什么?他说:我心不安,我求大师来给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达摩的像,都是一个手伸出来,就是这个意思。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就找,找不到,心到底在哪里?《楞严经》上七处徵心,真找不到!慧可就讲「觅心了不可得」,说这句话,我找不到心在哪里。达摩祖师回答他:我把你的心已经安好了。他在这一句话就点醒了,他就开悟了。诸位晓得,人家的心达到清净,所以一点之后,他就平等。平等心是佛心,六度心是菩萨心,平等心是佛心,他立刻就开悟。所以觅心了不可得,你不能说没有心;如果说觅心了不可得,那就没有了,那就错了。你要在这个地方做出这么一个答案,那不就没有了吗?你就掉到无明坑里面去了,你永远不会开悟。佛法永远是活活泼泼,在哪里?就在当下,始终就在这一念。可是这一念不可得,这一念是什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凡夫一念的时候,弥勒菩萨讲已经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当下就是这一念,一念不可得,不能说它无。

 

  「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亦不能执为有」。我们今天讲宇宙,就是佛家讲的万法、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就是能生万法。虽然十法界依正庄严摆在面前,你不能说它有。我们今天这个身体,这么多同修道友坐在一起,不能说它有,这是境界。人家问我们有没有?我们答应有,为什么?你有分别、有执着,我跟你在一块的时候,我也有分别,也有执着,我们才能谈得来,才能够交流。假如我要说这没有,那你会把我看作异类,那麻烦就大了。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要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佛说法,这讲得很清楚,依凭的是什么?二谛,佛依二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二谛,第一个是俗谛,就是众生的常识,众生的理解。顺着众生好懂,给你讲孝悌忠信,你好懂;给你讲五伦五常,你好懂,这是什么?这世俗谛。到你境界提高了,给你讲真谛。达摩跟二祖他们都讲真的,真的我们听不懂,明明就有,你怎么说没有?真的是没有,但是我们误会了,以为真有。佛也不跟我们抬槓,你说有就有,你说没有就没有,恆顺众生,随喜功德,慢慢来帮助你提升,这是对绝大多数人所用的方法。

 

  你看达摩祖师在中国那么多年就度了一个人,慧可;慧可也度一个人,一生就度一个人,僧璨,一直到惠能,五代都是单传。五祖忍和尚也是度了一个人,惠能大师;六祖就度了四十三个人,史无前例,四十三个在他教导之下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真叫空前绝后。六祖以后没有这种情形,老师教学有二、三个开悟的,好像最多的有五个,再多就没有了,可见得这个事情难!现在这个时代有没有开悟的?我早年到香港讲经,一九七七年,我讲经的处所是倓虚老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在界限街,那一次来讲《楞严经》。我听到倓虚老法师佛七开示的录音带,因为我来的时候,老和尚往生已经几年了,三、四年了,没有见到面。他在开示里面说,他一生,禅宗里面,他说得定的,得禅定的有,他见过,也听说过;开悟的,不但没有见过,听都没有听说过。倓老法师讲的,那个时候应该是九十岁的时候。

 

  在最近,大概二十年前,我认识了黄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在的时候,我每一年至少会到北京去两趟看他。我们两个人都在学这个经本,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没人讲这个本子,我在海外讲这个本子,他在国内讲这个本子,在国内也没有第二个人讲这个,所以我们两个人遇到就很投缘。他告诉我,他学禅,也学密,都有相当的成就。他告诉我,在现前这个时代,禅跟密的根性都没有了,参禅连得定都见不到了;学密,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也没有了。他说从今往后,佛法里面能成就的只有念佛。他的老师夏莲居老居士,也学过禅,也学过密,走的时候是念佛求生净土,黄老居士亦復如是。他生病的时候告诉我,一天念十四万声佛号,真的是万缘放下,平生所学的也都放下,就是一句佛号送他往生。这是大善知识给我们做示现,现身说法告诉我们什么能成就,就这个能成就。

 

  尤其是今年,社会动乱,灾难频繁,一般人不再忌讳谈灾难了。从前我们在国际上往来,没有谈过灾难的事情,今年我在澳洲访问五个宗教,大家都谈这个问题。前几天凤凰电视台访问我,也谈这个题目,可见得大家都很重视。我们的《华严经》没讲完,讲了四千多个小时。我们也是为了现前社会的需要,把《华严经》暂停,我们将《无量寿经》再讲一遍,配合国内跟台湾、其他地区一百个七的三时系念,都将这些功德迴向给中国、给这个地区、给全世界,以这个功德希望把灾难能够减轻,能够延缓。要完全化解,我们这个力量恐怕做不到。所以我们同心协力来做这桩事情,我讲这部大经来跟他们配合。这个经讲圆满,我再继续讲《华严经》。这是这一次的讲经因缘。

 

  我们再看底下这个文,「盖离四句、绝百非,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四句就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四句。这都是说我们凡夫心,凡夫心实在就是轮迴心,轮迴心里面严重的分别执着。现在我们知道,在诸法实相里面,有、无都没有,有、无是对立的;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都是戏论,佛法讲戏论,戏论就是没有真实义。什么叫没有真实义?与事实真相相违背。这话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可是这样的话,老修的人能懂,初学的人比较困难。什么人能完全接受,不会怀疑?在佛法里要上根人。但是根性是可以被薰修而提升的,我们是下根人,没关系,只要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让我们想起中国有一句谚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谁?诸佛菩萨是老人,古圣先贤是老人。中国文化,我有理由相信不止五千年,古印度的文化上溯到婆罗门的时代有一万多年,中国绝不输给它。我们说五千年是什么?因为上古时代没有文字,没有记载,都是靠口传的,一代传一代;印度还是这样的,因为他们不重视歷史,中国人重视歷史的记载。所以孔夫子说他老人家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觉得《论语》里面这两句话非常重要,那是什么?修学成就靠什么?修学态度。这个话说明孔子一生他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没有什么了不起,他所学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全是古圣先贤的。《论语》里面很多话,我相信都是千万年前传留下来的,他老人家是集大成,把古圣先贤传下来的话用文字写出来,流传给后世。所以说,这是大成至圣先师,集大成的。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没有他这个文字记载,那传留下来的东西就很少,这是他对后人做了最大的贡献。

 

  这个态度我们应当有,夫子这个态度是清净心,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他爱好古人这些教诲,换句话说,他好圣人,他就是圣人;他不是圣人,他怎么能喜欢圣人?像我们《华严经》五十三参一样,善财童子参访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是圆教初住菩萨,他自己证得,他要不是初住,他就见不到初住;他不是初地,他就见不到初地。孔子能够见到、体会到圣人那种教诲的真实义,他的境界达到了。达到,用人家的就好了,何必用自己的!给后人留个好榜样,这是正确的,这是我们应该学的。所以我讲这部经,这一次是第十一遍,十一遍方法不一样,我讲黄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这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没有我自己的东西,何必要自己的!黄老居士解的,我同意,不就跟我自己一样!何必要标榜自己?标榜别人好,希望大家都学会尊重古圣先贤,有大利益!不搞自己名闻利养,不搞自私自利,让自己的心恢復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离四句,绝百非,就是底下这个总结,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我们用心意识,心意识就是现在的研究,研究研究,研究是什么?用第六意识的分别,用第七识的执着。能不能研究到真的东西?不可能,这是科学跟中国传统不一样的地方。中国传统能见性,能够恢復自性的智慧,科学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科学用心意识。用心意识所得到是知识,不是智慧,两回事情。古印度跟古老的中国重视智慧,知识在其次。二十五史是知识,十三经是智慧。知识可以做为参考资料,决策、决断一定是智慧。所以中国几千年来长治久安,有他的道理在。老祖宗东西真好,我们要是疏忽是大不孝,留下这么多好东西,怎么能这样粗心大意疏忽掉!

 

  底下讲,「灵明洞彻,湛寂常恆」。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明天我们接着再学习底下这几句。他这一段的义理很深,我们细心再一起来学习。好!今天学到此地。

--------------------------------------------------------------
净土法门法师佛学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佛教视频讲座专题


 

 
 
 
前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一集)

净土法门法师:十方诸佛都把他的学生送到西方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十牛图和颂

莲池大师:西方愿文解

莲池大师:云栖净土汇语

 

后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外境永远没有错

净界法师:无上菩提的三个因地

妙境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8

净宗法师:下品下生之安心--2012年4月11日讲于弘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主站自2007年4月20日以来,文章总访问量:
学佛网 (200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