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净宗法师:下品下生之安心--2012年4月11日讲于弘愿寺


发布人:站主【主站留言】    日期:2014/9/3 22:07:0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正法护持     

 
 
     

下品下生之安心
(2012年4月11日讲于弘愿寺)
 

南无阿弥陀佛(十称)

我们念佛人,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娑婆世界不是永久的安居之所,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本乡。

今天和大家谈的题目是:《观经》“下品下生”之安心。

安心念佛的好处

往生极乐世界,如果能够百分之百绝对达成,没有任何不确定性,现在虽然还没到极乐世界,但是已经拿到契约,把它装在口袋里,这样就有保证了,就安心了。

一个念佛人如果能这样的话,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最幸福、最自在的人。他虽然还有些苦恼,但他是一个很快乐的人,如同佛经里所说的,“已灭之苦,如大海之水;所剩之苦,如点滴之水”。因为,想到生死大事都可以了办了,眼睛一闭就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了,那世间还有什么苦恼值得计较呢?再大的苦恼不过是身体上的一点病痛、心情上一点烦恼、还有一些习性而已。所以,根本上来讲,他安乐自在:这是安心念佛的好处。

这样的人,才被称为“殊胜稀有的人”,也被称为“人中芬陀利华”。

不能安心的苦恼

如果对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有不安,就会非常苦恼。这种苦恼,比一般人为家庭生计、为儿为女、为身体病痛的苦恼,那要超过百千万倍!

这就是求道人的苦恼。

因为他知道六道轮回的存在,也知道因果报应的不虚,期盼着往生极乐世界,能不能往生?不能确定,万一再度轮回的话,那就不敢想像,所谓“三恶火坑,临临欲入”。

那样的心情,非常不安,所谓“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整天在恐惧不安当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无常不期而至。

所以,净土宗的教法——“安心、起行、作业”,安心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

不依善导极难安心

作为净土行人,除非依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来行持,不然的话,即使专修念佛,心中也是不安的。

这种不安,平时可以回避它。自己的忙碌操劳,别人的赞叹之语,都会让我们淡忘它。但是,它还是坚固地存在着。随着病苦的加深,随着临终的来临,这种不安就会放大,如同一个巨大的黑团笼罩着我们。

有的人一生在修行,一生在念佛,一生在求往生,但总是不如其愿,原本不安的心越来越不安,最终被担心、恐惧的情绪所吞噬。

各种担心

一般人的担心,大致有这几方面:

第一,担心功德少。

第二,担心罪业重。

第三,担心念佛少,不清净,无功夫,妄想多。

第四,担心没有智慧,不会修行。

第五,担心临终无正念。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修行的道路上没有找到正确的安心方法。

一般人认为,“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总需要很多功德,可是我没有很多功德,那怎么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呢?”内心就感到不安,不安就要去修行,修到什么程度功德才够呢?越是修行越发现自己没有功德、只有罪过,于是就更加不安;如果觉得自己功德够了,其实是骄慢心,他心中也知道不够资格的。

不但功德谈不上,而且越修行越觉得罪业很重,看得见、看不见的伤身害命,贪瞋痴慢疑很深,很坚固,罪业总是围绕着自己。

越是修行的人,越是感觉到这些;不修行的人反而没有这种自觉,以为自己是一个善人,是一个好人。就好像一个人,如果真的发心要做孝子,他就发现自己不是一个孝子;他如果没有这个概念,就觉得“我很孝顺呢,你看,过年过节我都提东西回去看父母”,其实,这是不够的。

所以,只要有存心修行,就知道自己的反差在哪里。

第三点担心,“功德少、罪业重可以念佛啊,可是我念佛念得也很少,念得也不清净,也没有功夫,妄想也很多。嘴中念着佛,心中打着妄念,这样念佛也能往生吗?”

第四点担心,就是没有智慧,不会修行,“诵经我也不会,经文也不能理解,也不能打坐,戒律也守不了……这样念佛可能也不行吧?”

第五点就是担心临终正念,“我一生的修行,就是为了保证临终能把握正念。但是,现在活得好好的都把握不了,临终四大分离、众苦来逼我怎么能把握得了呢?”

这些担心听起来合情合理,不过,这个合情合理是合了凡夫自以为是的道理,并不合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道理,这是我们自己多余的担心。如果能了解阿弥陀佛的誓愿,知道善导大师的教导,以上这些担心通通没有必要。

今天就来跟大家共同学习《观经》“下品下生”这段经文,用这段经文对照自己,得到安心。

净土法门的核心经文

净土宗的教理,是依据净土三部经:

《无量寿经》——主要在说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的核心是第十八愿。

《观经》——主要在说十三定观和九品往生。十三定观、九品往生的结归点,在“下品下生”这一段。有人认为是在第九观“真身观”,或者是在九品往生的“上品上生”,但是善导大师不这样解释。

《阿弥陀经》——重点在“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一段。

净土三部经这三段经文,是净土法门的核心点。

其中,第十八愿是根本的原理,根本的大纲,任何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不可能脱离阿弥陀佛的根本誓愿。

根本的原理还是比较笼统,比如说“十方众生”,到底是怎样的“十方众生”呢?太开阔了;“至心信乐”,到什么程度是“至心信乐”呢?“乃至十念”,“乃至十念”怎样解释呢?比较笼统。

所以,释迦牟尼佛讲《观经》,讲到“下品下生”就举出一个特殊的例子,来为第十八愿做一个鲜明的解释。

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的解释,就是依据《观经》下品下生;对六字名号的解释,也是依据《观经》的“下品下生”。

所以,《观经》的“下品下生”让第十八愿鲜活起来,具体起来。

我们理解经文,遵循祖师的教导才没有偏差,才能得到安心。

《阿弥陀经》是将“第十八愿”、《观经》“下品下生”作一个普遍的铺展,并不是说只适合这个特定的人,而是适合一切人。

这是三段文的关系。

《观经》下品下生

我们来看“下品下生”这个特例,我边读经文边和大家共同学习。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
下品下生者,
或有众生,作不善业。

“下品下生”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样的人啊,他作种种不善的事。

五逆十恶,

“逆”就是违逆,“五逆”是五种极端违逆天理的罪过。

哪五种呢?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罪过。因为父、母、阿罗汉、佛、僧这五种人,对我们都有大的恩德,如同天地一样。犯这五种罪,是不可原谅的,所以称为“五逆”。

“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都是非常恶劣的行为。

具诸不善。

坏事做绝,好事不作,无恶不作,无作不恶,这叫“具诸不善”。

这样的人,还有救吗?这样的人摆在面前,佛菩萨慈悲,慈悲不慈悲他呢?佛菩萨大愿大力,有没有办法救度他呢?

“下品下生”,就是针对这样的人,阿弥陀佛展开救度。

这个人一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现在怎么样呢?

如此愚人,
以恶业故,

佛陀很怜悯他,以无限慈爱怜悯他说“他无明烦恼,他是个愚痴的人”。他愚痴,他不懂,他不了解因果报应。可是,由于愚痴,就造了种种恶业,这些恶业将来的结果——

应堕恶道。

他应该堕落在三恶道当中。那么,堕落在三恶道中的哪一道呢?就是地狱道;地狱道出来之后,转到饿鬼道,饿鬼道出来之后,又转畜生道,就在这三恶道里边循回。

“下品中生”的罪业比他小,就说“地狱众火,一时俱至”,临死的时候地狱的火都来烧他了,罪该直接堕入地狱。所以,若论罪业,“下品下生”不仅堕落地狱,而且是地狱里的无间地狱——最苦、时间最长、受刑罚最重的地狱。

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要经过无量大劫的时间,受无尽的苦恼。

《观经》“下品下生”所说的就是这么一个人,按照他本身的因果报应,他应该堕入地狱,在三恶道永久地轮回,受苦无穷。

现在,他是什么情形呢?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

他一生造恶,现在临命终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机会遇到佛法,那就会直接堕入无间地狱。

所以,阿弥陀佛的救度、阿弥陀佛的慈悲,就在这个时候,由善知识的出现而展现出来。经文说:

遇善知识,

他临命终了,就遇到了一个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教他解脱生死轮回的。

种种安慰,

用千言万语,种种善巧方便来安慰他。这个罪业的人,现在果报就要现前,地狱的众火就要来吞噬他了,他有无量的恐怖、痛苦、苦恼、慌乱,最需要的就是安慰,所以善知识就来安慰他。善知识就是这样,没有嫌弃的心,没有瞋恨的心,而是来安慰他,来搭救他,说:“某某人哪,虽然你罪过很重,但是你还有救,你还有靠,你还有希望,还有光明,还有前途。即使地狱的火来烧你,仍然有办法。”什么办法?

为说妙法,

“有一个非常妙的办法,这个办法能救你!”

教令念佛。

教他念佛。

这个人怎么样呢,他受教吗?他现在很苦恼。所以告诉他念佛能救他,他心中还是愿意的,但是他有他的客观条件。经文说: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如果是善人,善人有善报,也许一生看不见好报,但是他走的时候会身心轻利,没有罪苦,甚至可以上生天道。

造恶之人,临终都是扪摸虚空,口吐白沫,看见种种恐怖、恶劣的景象,看见地狱的鬼卒来抓他,这是他的恶业景象。

临终种种的罪恶境界现前,四大分离疼痛的苦恼,冤家债主逼迫的苦恼,地狱鬼卒勾牵的苦恼,齐来逼迫他。他不是不想念佛,众苦逼迫着,他没有办法念佛,念不了佛了,所以叫“不遑念佛”。

这里“念佛”的“念”,就是意念、想念。善知识先教他意念、想念。他现在心中一片混乱,环境景象非常恐怖,他没办法意念,也没办法想念。

那种混乱,怎么形容呢?有位师父告诉我他的经历,我觉得可以有所启发。

这位师父不小心煤气中毒,中毒之后脑子就不灵了,心里面还知道,但是整个人就不行了。拿了一部手机(他还知道拿手机),要拨电话号码,但是指头只是在上面乱捣。他只有一个概念,“我要打这个电话,要有人来救我”,可是要拨哪个号码、拨给谁,脑子都想不起来,因为中毒了嘛。还好,旁边有人听到动静,感觉不对劲,破门而入。这个时候,新鲜空气进来了,他就喘过气来,保住了性命,不然的话就闷过去了。

你想,五逆十恶的罪人,他临终苦恼的状况,那是不可形容的,心中一片慌乱。所以,教他怎么念佛,他就不晓得怎么念佛了,也不晓得什么叫念佛。这样的一个人,有没办法救他呢?

意念念不了,想念念不了,还有办法能救他。阿弥陀佛这个誓愿救度不可思议,就体现在下面——

善友告言:

善知识一看,“哦,他太苦恼了,念不了佛”,善友就跟他怎么说呢?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某某人,我体谅你现在很乱,很苦,心中肯定是念不了佛,也不知道怎么念佛。那我来教你吧,你不用意念,也不用想念;要心里边清净心,要息虑凝心,你通通做不到。这些都没有关系,都不用你做到。现在,请你跟着我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依葫芦画瓢,“我喊阿弥陀佛,你也喊阿弥陀佛就可以”,所以教他——

应称无量寿佛。

心中乱,没法念佛,没关系!心中不清净,只要嘴巴喊出来就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能哭爹喊娘,不如就喊这几个字——“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可以。

所以,从“不能念佛”到“应称无量寿佛”,“念”和“称”之间就有了差别。前面那个“念”是需要我们一定的心力,要以心为主,意念,想念,凝心,他在那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到的。那该怎么办?只要随口喊出来,“有口无心”(当然他还是有心求救,这个“无心”是指他意念上集中不了),这样“称”出来就可以。

这个人一听,哇!这简直是大安慰、大光明、大救度!

所以下面说: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

这个“如是至心,令声不绝”是谁呢?主要是这个造罪临终的人,当然善知识也是这样。

善知识很诚恳地来引导他,“至心”就是诚恳的心,没有二心;临终的人被地狱众火所逼迫,他在这个时候一心求救,听说口称阿弥陀佛就可以得救,这个时候,哪怕给他一根稻草他都要抓住(不过,你抓稻草,你念别的,念爹念妈都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这时候给他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他就一心抓住它。

就像刚才讲的那位法师,他拿着手机,虽然打不出去,但是他知道“我要打电话,我要求救”,所以,他求救的心是有的,而且很恳切。

善知识引导他“如是至心,令声不绝”,“令”就是使得,就是一声接着一声念佛。他自己本来没有这个力量,善知识就带着他,“那你跟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就跟着念,一声接一声,这叫“令声不绝”。

靠善知识力量的扶持,怎么样呢?

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具足十念”,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一句地念。

那么,你说这个人,他有多少修行的功夫呢?

若论善恶,他是一生造五逆十恶;若论修行时间,他是临命终时;若论心境,他是一片慌乱;若论功夫,他是不遑念佛;他所见到的景象,是恐怖的地狱鬼卒。在这种情况下,善友带着他,他跟着善友,嘴巴就念了十声佛号而已,就是如此。下面的情形如何呢?云开雾散,雨过天晴!马上,佛号念过之后,一片光明驱散了他内心的黑暗,地狱的鬼卒没有了,地狱的众火消失了。

称佛名故,
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因为他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缘故,每一声每一声的当下,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他一心求救,随着善知识就这样口称名号,每一声把这无量劫的生死罪都除灭了。“八十亿劫”这个数字就代表灭了他的生死罪,他不必再生死轮回了。

他念了十声佛号,当下就断气了:

命终之时,

怎么样呢?地狱鬼卒没有了,地狱众火没有了。

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

看见一朵金光灿灿的大宝莲华,像一轮光辉的太阳,来到他的面前。黑暗消失了,恐怖消失了,地狱的火也消失了,清凉、光明的莲花来到他的面前,让他内心充满喜悦,充满安慰。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朵莲花就是来接引他的,所以,他一刹那之间就乘上宝莲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观经》“下品下生”这段非常精彩,也非常具有戏剧性。在非常恶劣的环境当中,在非常危急的关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遇到了善知识,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是却明明确确地记载在《观经》当中。

启发

“下品下生”给我们非常大的安心,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如果有人担心自己到底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应该把“下品下生”的经文多多读诵,多多思惟。

我们对照刚才所列的几点担心,来比较这个“下品下生”的人,就知道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

第一、不必担心功德少

“下品下生”的人,他是一点点功德也没有,没有到寺院里烧一炷香,没有磕过一次头,他只会破坏佛教,毁佛,破僧,打骂出家人,连阿罗汉圣者他都起了杀害之意,这样的人他怎么能去信佛念佛呢?父母对他有恩,他都要杀,善事功德一件也没有。那他往生凭的是什么呢?他所有的善行,就是最后念了十声佛号。所以,他往生是凭这十声佛号,这十声佛号能救他,就能救一切人。

在我们看来,以为“往生,出家人更容易,修行好更容易,功德大更容易,罪过浅更容易”,其实,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是一样容易。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弥陀名号就像光明一样,众生的罪业就像黑暗。念佛为什么能够灭罪?就像光明能够消灭黑暗一样。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还是多多少少能看见一点的黑暗,对光明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光明一到,都一样亮,没有什么哪个容易,哪个困难。

所以,不管我们罪业深浅、功德大小,不管我们心境如何,只要念佛,阿弥陀佛的救度是一样的,没有区别,不存在任何困难。

第二、不必担心罪业重

罪业,我们都有,看得见、看不见的,想得起来、想不起来的;有表现在外的,还有内心贪瞋痴本性的。比较起来,这个五逆十恶的人,他的罪业是最重最重的,远远超过一般人。这样罪业深重的人,阿弥陀佛都不嫌他罪根深,没有说“你罪业很重,我不救你”,没有这样的嫌恶,他都可以得救,我们当然也可以得救。所以,他念佛都能往生,那还有谁念佛不能往生呢?五逆十恶的人,杀父、杀母、毁佛、破合和僧、破坏寺院,这样的人佛都不嫌弃,祂还能嫌弃其他人吗?所以,佛的慈悲叫“冤亲平等”。给佛装金、建寺院的人,佛很慈祥、很和蔼地看着他,救度他;即使是破坏佛教、打骂出家人的人,佛也一样怜悯他,救度他。这才是佛,这才叫“冤亲平等”。有怨恨的也好,很亲近的也好,佛都平等救度。佛没有我执,佛的慈悲是无我的、绝对的。

第三、不必担心念佛少   心不净

如果念佛少不能往生的话,下品下生的人只念了十声佛号就往生了,我们念得再少总不只十声。

其实,念佛之所以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不在于数量多少,也未必要念十声佛号。《观经》的“下品上生”就说到念一声佛号也往生极乐世界。念一声也往生,那凭什么呢?是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本身是我们往生的一切,是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圆满功德。所以,不是说一定要念够多少声佛号才往生,而是当下这一声就够了,“南无阿弥陀佛”功德就全部是你的了。

就好比一个大富长者,开张支票给一个很穷的人,上面写着十个亿,给他了。他拿到了,当下就全部拿到了,就发财了,没有说要拿一百次;如果一块一块钱地给他,那他一百块钱就要拿一百次。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当下称念,当下具足往生功德,当下往生决定。就像大富长者的支票,是一下子全部给你的。所以,所有的往生功德不在我们修行多少,而是在六字名号里边完全具足了。

我们心再怎样不净,跟下品下生的人比,那我们简直就是阿罗汉了。

下品下生的人念佛能够往生,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吗?是靠他的修行吗?是靠他的功夫吗?是靠他没有妄想、没有妄念吗?不是。善导大师说此人“知苦失念”,他的意识已经失去了作用和功能,只会跟着善知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临终的时候虽然念佛,他也不知道念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念这句佛号有什么功德和作用,他通通不知道,只是地狱鬼卒、猛火来现,他恐怖苦恼,只想求救而已。

虽然他不知道念的是什么,也不了解这句名号的功德,但名号自然而然就能救他。

就好像手电筒一样,无论知不知道是手电筒,只要一按开关,它就会亮。

这个临终的人也一样,他虽然不了解“南无阿弥陀佛”,只是有口无心跟着念“阿弥陀佛”,当下阿弥陀佛就放光现前,当下就消除了他无量劫生死重罪。就这样殊胜!所以,我们走路、做事,坐车的时候随口念佛,每一声每一声都不会空过,都有殊胜的功德和利益,不管你知道还是不知道。

这才叫殊胜,这才叫自然。

就像水,自然往低处淌,就像火,自然往上升,“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只要嘴上念,自然就有救度的功能,就有佛,就有光。

你舌头上念着佛,佛就在你舌头上放光动地;你心里在默念,不出声,佛就在你心中放光动地。

莲池大师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老妇人,死了之后附在家人身上,说自己生前的事情,说阴间的种种报应,所以,很多人来问,也有很多人围着听。

一天,听众当中有一个人在摄心念佛,被附体的人就对他讲话了:“你常能这样,不愁不成佛啊!”那个人觉得很奇怪,就问:“为什么呢?”被附体的人说:“你在念佛啊。”“是,我在念佛。你怎么知道我在念佛?”(因为他只是在默念)“你一念佛,身上就放出光明,所以你不用讲话,我也知道。”

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就是口称佛名,依据就在《观经》下品下生的“称南无阿弥陀佛”。

口称佛名,并没要求怎样的意念、怎样的功夫。当然,你有意念集中的能力,那另当别论,但是,阿弥陀佛没有这个要求“你一定要心力怎样集中,要清净,要有定力,你才可以往生”,没有。《观经》“下品下生”这样的人,他这样都可以,那我们在座各位可不可以呀?够不够?当然够!

所以,我们每个人,念佛的时候就想“我这样子就可以了”。很多人一边念佛一边担心,“哎呀,我这样还不行”,为什么?“因为我心还不清净,因为我功德还不够,因为我还没有吃全素,所以我这样不行”——不是这样的!阿弥陀佛说:“嗯,你这样子就可以了。你虽然还没有吃全素(当然,吃素很好),也是可以的;你虽然念佛心中还不安定(当然,安定很好),不安定念佛,也是可以的。”在阿弥陀佛那里,没有不可以,就这样子就可以了。所以,每一个人念佛都要想到说“我念佛,我这样子就可以了”,为什么?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发的愿。善导大师说,“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这样子,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让我们变成什么样子念佛才可以,那也挺困难的。当然,随顺佛法的善事功德,我们仍然去做,因为那是佛弟子的本分,只是阿弥陀佛不以此为条件。

《观经》“下品下生”这样的人往生,可以讲,他一个人救活了所有的人(当然,是阿弥陀佛救的了,可是以他为例子),这样的人都可以往生,那谁不可以往生?

这就叫做“非定非散,超定超散;名号独运,唯称独达”。

什么叫“非定非散”?“下品下生”这样的念佛,你说他有禅定观想的定善吗?谈不上。那你有废恶修善的散善吗?也谈不上。他就是嘴巴念而已,“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所谓“超定超散”,超越了十三观的定善,也超越了三福散善。

以名号本身的功能,就叫“名号独运”。阿弥陀佛名号本身,就有这样的运作功能,你知道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你只要称念,这叫“名号独运”。“独”,就是唯一的;“运”,就是运载、运输,把我们运到西方净土。

又可以称作“唯称独达”,“唯”,唯一;“称”,口称,有口有心、有口无心,一切不论。把我们的心念,善、恶,净、染,有妄想、无妄想,这一切通通不论,只要口称,就能达成往生净土的目的,这叫“唯称独达”。

所以,这样的念佛,心里非常开阔,没有任何挂碍;心非常广大,什么样的心念都是可以的,没有任何人不可以,这就完全仰靠在这句名号上。不是说“我念佛还要靠我自己这一点点,还要靠我的心力如何”,那样还是跟阿弥陀佛有隔阂。或者用定,或者用散,或者用其他善事功德加在当中,好像是中间有张纸隔着。哪怕你念得再怎样好,如果执着自己的功夫,就被这张纸隔住了。反而这个“下品下生”的人,他没有任何能力,也没有任何修行,他只有求救的心,“南无阿弥陀佛”——他就往生了。

我们也一样,我们的往生,是完全凭靠“南无阿弥陀佛”。

我今天在这里只是简略地讲解,若要详细了解,大家还要去看上人《下品下生之深义》的开示和录音。

这里有几点疑问。

第一,有人讲,“下品下生”的人之所以能往生,是因为“临终一念胜百念”。说这个人到临终的时候,孤军奋战,他很勇猛,一定要突破重围,这个时候他力量很强,所以呢,他就往生了。

这种解释当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就这个“下品下生”的人来说,就要一分为二。

因为他并没有那么强的力量,他是“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心中很乱,连念佛都不晓得念了,连念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还谈什么很强的力量?所以,他的心力是很弱的,意业的功能都失去了,所以,谈不上。不过,他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他有求救的心,这个心是不会泯灭的。

那么,求救的心是不是一定要通过意业、意念来表达?不是这样。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这位师父,他知道要拿手机来打,他只是说要求救,至于说按什么号码、要打给谁,不知道。事后我问他说“你当时准备打给谁呀?”“我不晓得。”“你怎么拨号?”“我也不晓得。”“那你在干什么?”“我就在……就这么弄。”“那你干什么呢?”“我觉得须要有人救我呀!”所以,他这个时候是要求救的。

“下品下生”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他这个时候是完全要靠佛来救他,他没有靠自己的心,他哪有靠自己的心呢?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如他,不如在哪里?我们有靠自己的心,“靠我的功德,靠我的功夫,靠我的修行,靠我的智慧”,这样的话,就没有完全靠倒阿弥陀佛。他没有这些,他造罪受苦,地狱小鬼来抓他,火来烧他,他是完全求救。

我们现在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完全靠倒阿弥陀佛。

第二,有人以为“因为他临终念出佛来了,所以他往生。我现在这样念,到临终不知道能不能念出来呀!万一念不出来,不就不能往生了吗?”

这也是误解。“下品下生”这个人,他是临终才遇到念佛法门,不是说只有临终念佛的人才可以往生。《阿弥陀经》就不这样讲,就把它普遍化,“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说的就是我们这样的人,平生念佛的人。他临终遇到阿弥陀佛名号,临终念佛,临终往生;我们现在遇到,现在念佛,往生决定。如果,现在当下断了气,当下到极乐世界;如果没有断气,那就继续往下念。

所以,临终一念跟我们平时念念,是一个概念。

什么意思呢?就像船,正要起航的时候,八点汽笛一响,要起航了。这时候来了一个冒失鬼,“哎呀,我要赶船”,一个箭步跳上去,刚好就启动了,他当然也可以到彼岸。还有的人是七点半就已经上船了,他在船上坐着。那八点汽笛拉响的时候,他心也是定的。那么,他能不能到彼岸呢?他也自然到彼岸。

临终遇到念佛法门的人,是那个八点钟才来的冒失鬼,他一步跳上去,往生了,很悬的。我们现在念佛的人,是七点半就上船了,这样怎么不能往生呢?现在念佛,就安安稳稳坐在阿弥陀佛的船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至于说临终的时候有没有念出来,没关系的,因为我们已经坐在阿弥陀佛的愿船上了,念得出来,念不出来,都不受影响。

第三,有人讲“一念十念就能往生,我何必多念呢?早上还要上殿,晚上还要上殿,一天还念那么多,我这不亏了!”如果这样想,就不能往生了。

不是说念得少不能往生,而是说我们这个信佛的心不纯。如果真的相信阿弥陀佛这样的救度,一旦发起念佛,自然念念相续,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念佛人。不然的话,就不叫念佛了,那就叫投机取巧了。

就像一个蜡烛,用打火机一点,一刹那就点亮了。一旦点亮,就会怎么样?就会念念相续地亮下去,这才叫蜡烛啊,这才能照破黑暗。

我们的心就是这个蜡烛,通过善知识引导,通过经文学习,对佛的信心一旦发起,啪!一点,点亮了,“南无阿弥陀佛”,自此之后就成了念佛人。“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就自然地念佛了。做事情忙,忙那就放下来,没有念;事情做完了,做完了又继续再念,这叫念念相续。晚上睡觉睡着了,睡着了就没有念;醒了,眼睛一睁,一睁就开始念,自然就这样了,这样就念念相续。不是说点了一个蜡烛,啪!点亮了。点亮了,好,黑暗照破了,已经照破了对不对?照破了何必再点呢?噗!吹灭了。吹灭了不就又黑了吗?

就好像“念佛一声就往生定了,那何必再念?”——熄了。这怎么能定呢?是一念就往生,念念自然相续。所以,我们念佛是自自然然念念相续。

有人疑问说,“这是个恶人哪!恶人都可以到极乐世界,那将来大家都去造恶怎么办?”

这是误会。佛是怜悯造恶的人,不是鼓励我们去造恶。恶人已经造了恶,现在要堕落地狱了,所以,佛来救他。

“那不行!这样的话,恶人造恶反正也可以得救,那他就不做善人了。”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我想医院都不要开了。因为,医院一开以后,有病的人可以治好,那他就使劲放心生病——那是两个概念,还是要做一个健康的人。

所以,这是佛慈悲我们、怜悯我们已经造恶,没有办法,来救度我们,不是鼓励我们放任我们的恶习。

说那样的话,说明他不了解佛的慈悲。佛对任何众生都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视任何众生犹如祂的独子,愿所有众生都去往生,不愿一人再轮回。如果你成了佛,这个造罪造恶的人是你的儿子,你救不救他呢?你肯定要救他的。

现在很多人家里的孩子犯了法,判了罪,法院判他十年,他的母亲愿意判他十年吗?“哎呀,他活该!”因为不是自己的孩子,你的心不慈悲,有这种不平的心,所以才会这样讲。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你就不会这样讲了。“哎呀,最好是判一年”;如果判他一年呢,“哎,最好是不要判”,是不是?“放回家里我看着就好”,这是母亲自然的心态。

阿弥陀佛救度众生,众生造罪造业,他是被因果律判的,阎罗王要抓他了;但是,阿弥陀佛有这个威神、功德、慈悲,可以救度他,救度他到西方去成佛。

第五个疑点就是“哎呀,太容易了,那我现在不用念佛,等到死的时候你们来给我念,我跟着你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我也可以到净土,不好吗?”

这样好不好?果然能这样当然很好,这叫“临事抱佛脚”,只要抱得住,你肯定也能往生成佛。就怕你到临死的时候,想喊人来念佛却找不到人,阿弥陀佛你也不念了,你念儿念女,或者念钱,念金银财宝……什么事情都放不下,到时候你就念不了了。

所以,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冒险,现在就念佛,不要等人家来给你念,还是自己来念比较好。

关于念佛机助念

念佛机的助念功效跟人助念是不是一样呢?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样的,一种情况念佛机助念不如人助念。

什么情况下是一样的呢?就说这个人,听到念佛机的声音,他就知道跟着念,那就一样,因为往生是靠佛号。

像“下品下生”这个人,他懂什么?他什么都不懂,他什么都不知道,他“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善知识助念是这样,开着念佛机也是一样的。他只要跟着念,一样往生,就这么殊胜!

哪种情况不一样呢?人去助念,有一个互动,就是有开示,有心的传感,念佛机没有心,人有心。特别是跟自己亲近的人、对自己有恩的人,这个时候来引导他,就会很顺。这就是法师去开示、莲友助念、亲人助念的好处。

--------------------------------------------------------------------------

净宗法师佛学文集

净宗法师佛教视频讲座

 

 

 
 
 
前五篇文章

妙境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8

净界法师:无上菩提的三个因地

净界法师:外境永远没有错

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集)

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一集)

 

后五篇文章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

智随法师:念佛即是 人中好人

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智随法师:小鸟上殿 随众念佛

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主站自2007年4月20日以来,文章总访问量:
学佛网 (200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