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八集 -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法门法师


发布人:站主【主站留言】    日期:2015/5/23 22:09:05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正法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八集) 2010/5/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十面倒数第六行。 我们把文念一段,「《行卷偈》前,开示大无量寿经之机曰: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今天接着看,「大师之说,上契圣心,下洽群机,实大有功于净土,故中日诸师多宗此说」。这是黄念祖老居士在此地告诉我们,善导大师所说的,前面都是善导大师讲的,这个话讲得太好了。下面这是他的赞叹,上契圣心,这个圣是诸佛如来,确实诸佛如来说这部经、讲这部经、弘扬这部经,真正的义趣就是普度众生。下洽群机,洽是周遍的意思,所有一切众生统统包括在里面,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对净宗法门来讲没有不契机的,没有不是当机的,关键是在众生相不相信、肯不肯发愿。所以善导大师跟以前古来的祖师大德讲法、看法不一样,他的看法,实实在在大有功于净土法门。故中日诸师多宗此说,隋唐那个时候,日本、韩国都派了许许多多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所以净宗在日本、韩国流通多半都遵从善导大师的说法。下面举个例子,「如日《合赞》云」,《合赞》是一本书,观彻法师他的著作。「第十八愿,十方众生,三辈众生,皆是具缚凡夫,是其机也」。日本这些高僧大德,第十八愿所说的,没有说菩萨,也没有说阿罗汉,说十方众生,说三辈众生,这三辈都是凡夫,六道凡夫,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后复云:如元晓云」,元晓是韩国传净土宗的,「四十八大愿,初先为凡夫,后兼为三乘圣人」。换句话说,阿弥陀佛说《无量寿经》,十方如来接受这个法门,普遍的弘传这个法门,其目的是普度业障深重的凡夫。 佛的心就像父母的心一样,父母对儿女,诸佛对众生,一样的心情,无不是希望一切众生早一天成佛。能成得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大乘经教里面佛菩萨常跟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本来是佛,只要你现在心里想佛,怎么不成佛?所以凡夫成佛一念之间,真的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问题你肯不肯念?念什么它就变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剎那剎那在变化,它不是定法。世尊在大乘教里常跟我们讲,佛无有定法可说,为什么?整个宇宙剎那剎那在变化,根本就没有定法,所以佛度化众生也没有定法。这变化从哪里来的?什么人来主持这个变化?大乘教里面佛常讲,「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心能现能生,所现所生这些法它会产生变化,那是识起的作用。识是什么?识是分别、是执着。那你就想想,不要想别人,想自己,我们的分别无量无边,我们的执着也是无量无边,所生的一切法,它不是定法,它是剎那生灭的。所以剎那随着众生的念头,它起剎那变化,即使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六道里面,正如《楞严经》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佛也没有定法可说,随着一切众生的变化,佛真的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顺里面有不变的,随顺是变,我们凡夫麻烦的就是随着众生变,随缘随变,这就苦了。佛菩萨高明的地方他随缘不变,那是人家高明,什么缘都能随,十法界依正庄严都能随。不变是什么?不变,他用真心。什么是真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不变,永恒不变。这十个字就是经教常讲的大菩提心,在四圣法界用的是这个心,在人天、在三途、在地狱他还是用的这个心,依正庄严天天在变化、剎那在变化,菩提心不变。凡夫不行,凡夫随缘随着变。怎么随着变?随着外面境界起七情五欲、贪瞋癡慢,这就变了。 要知道,随缘随变是造业,随缘不变他不造业,佛经上勉强称它作净业,其实如果说是造净业,还是对十法界的四圣法界,那才叫净业。实报土里面,痕迹都没有,染净都没有,那才是自性的起用,没有一样不称性,这是如来的果地。我们要学佛得学这个本事,这个本事在《还源观》里面,就是前面第一句「随缘妙用」,那个妙用就是永恒不变,不着相。不但不着相,确实痕迹都找不到,可以说是自性的起用。自性空有二边都说不上,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只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说不出的,言语道断,这妙!在起作用的时候,「威仪有则」,也就是完全随顺众生。在随顺里面起作用,起最恰当的作用、最殊胜的作用、最完美的作用,也没有定法。众生自私自利,他起的作用是大公无私,跟你相反的;众生心行念念执着贪瞋癡,他起的作用给你示现的,念念都遵守戒定慧,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回到哪里?回归自性,回到性德,那就是威仪有则,他有原则的。这个原则的标準没有一定,这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他起变化。他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绝对是利益众生的,决定是引导众生回头是岸的,这个不变。方法八万四千法门,这个净宗念佛也是一个法门。佛菩萨的态度永远是「柔和质直」,所以他在一切众生面前都能够得大家的欢喜心。善人喜欢他,恶人也喜欢他,都不讨厌他,这很了不起。人天欢喜他,饿鬼、畜生、地狱也欢喜他,这做人做得真圆满!这应该学习,这叫柔和。柔是温柔,和是和谐,虽然温柔和谐,他不感情用事,他质直,充满了智慧,一点都不糊涂。 末后一句了不起,「代众生苦」。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所示现的,一生真的一切都放下了,三衣

123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一集 -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九集 -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集 -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法门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十二集 -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一集 -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

 

后五篇文章

黄念祖:劝继续忏悔念佛求生

念佛免难是什么道理

念佛须知了生死 欲了生死先知苦

念佛须知了生死 欲了生死先知苦

祖师劝念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主站自2007年4月20日以来,文章总访问量:
学佛网 (200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