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0集)


发布人:站主【主站留言】    日期:2015/5/23 22:13:46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正法护持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二百零九页,从第六行看起,看注解:

「至于谓此为专接凡夫者,盖显如来之大慈大悲。世尊悯念末世凡愚,障深苦重,乃发无上宏深大愿,故号愿王。大愿之核心乃第十八愿。文曰」,第十八愿的经文,「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第十八愿的经文,我们撷取其中的精要,就是大愿的核心乃是第十八愿,然十念必生,这就是究竟方便。念老注解里头告诉我们,至于讲到专接凡夫,凡夫是指六道,这显示如来,这个地方的如来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大慈大悲。世尊悯念末世凡夫,这个世尊也是称的阿弥陀佛。我们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跟弥陀一样,怜悯末法时期的凡愚;换句话说,是指我们现前这个时代的大众,障深苦重。我们在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深深的遭受到,完全在这个环境里面生活过来的,没有学佛之前没有这个感觉,学佛之后深深感觉到,经上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

我们再从来佛寺海贤老和尚,看看他的一生,一百一十二年,非常不容易。生活在清朝末年,他是光绪二十六年出生的,那一年公元是一九00年,家境非常清寒,遇到荒年,旱灾,乡下农夫,他们是耕田的,没有收成,没有收成就没有饭吃,父亲出去要饭,做乞丐养这个家,你说多不容易。又很不幸遇到土匪抢劫,土匪烧这个村庄,他好心担着水去救火,被土匪发现了,活活的打死。母亲一个人带着五个小孩,那个生活的困苦我们可想而知。海贤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他是老三,到他二十岁,母亲劝他出家,他自己也认为出家好。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从小也是做苦工,这么样生活下来的。出家之后,这是民国初年,满清亡国,军阀割据,整个社会动乱,接着遇到抗战,日本人侵略,八年抗战,你仔细观察这一生过的是什么日子。佛菩萨看到了,自然触动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怜悯这个时代的苦难众生。像这种苦难,我们相信不只这一处,十方诸佛刹土三界六道还有比我们更苦的,将来我们在后面经文可以念到。

阿弥陀佛在因地,没有成佛之前叫因地,发无上菩提心,愿意帮助苦难众生,拯救这些人,建立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为这桩事情。这是说明极乐世界的来源,弥陀为什么发心、为什么建立,真的慈悲到极处,帮助这些凡愚,不是这个法门,这些苦难众生永远不能够离苦。成佛之道是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门门都难,所以要讲究竟方便。究竟方便就是一点都不难,只要你能信,你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你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条件就具足,一切方便法门当中没有比这个更方便的了。你看四个字,「信愿持名」,蕅益大师在《要解》上说的,大师讲得非常好,跟《无量寿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无量寿经》佛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往生的条件。蕅益大师告诉我们,真信、真愿,这就是无上菩提心,菩提心就有了,持名就是一向专念,四个字。印光大师看到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正是简明扼要,简单明了,非常扼要。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人人有分,真正是究竟方便法门。

发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的来由,是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出家的名号,法藏比丘,他发的愿,也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里头特别是六道众生,以这个为对象,怎样帮助这些人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一生圆满成就无上菩提。这个事不是容易事,向老师请教。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老师并没有教给他什么法门,只是教他去参学,你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去参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去参观、考察,取人之长,舍人之短,你看诸佛世界哪些好的,你记住;哪些不好的,你把它放弃,将来你建成这个世界,那就是十方诸佛刹土里面美好的精华。法藏比丘听懂了,极乐世界之由来不是凭空想像的,是真正去考察得到的结论。这个总结就是四十八愿,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最精彩的,他就依这个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人工,无需要绘图施工,为什么?法性土,从自性里面流出来,正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我们套这一句,何期自性能现极乐世界。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世界从阿弥陀佛心想生,阿弥陀佛的心想就是四十八愿,从四十八愿生出来的。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深信不疑。怎么修行?一部经、一部注解、一句佛号就行了。这一部经要去念,不要去想,用读经的方法修念佛三昧。如果想经里头什么意思,定就没有了。我们不是求解义,经是无量义,我们要求解义,那就是胡思乱想,完全错了。一切佛经,大小乘佛经,统统是无量义。如果我们不求定、不求慧、不求开悟,经典里面佛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样去做,这是下下根人学佛。能不能得受用?能。得什么受用?来生可以得人身,修得好的可以生天,告诉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要想出六道轮回,不能不知道戒定慧。戒是方法、是规矩,「读书千遍」,这就是方法,「其义自见」,那就是结果。书里头的意思豁然明白了,这是什么?从定开慧了。规矩里头最重要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学得太多太杂,你不能得定,它障碍你得定。定就是一心。放下万缘,连经教都要放下。《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佛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句话说得好。这个意思就是说,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只要你是一门深入,统统能得定,统统能开慧,这就是平等没有高下。所以我们在一切经典里头只选一种,不要选多。四弘誓愿里头有,第三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怎么叫我学一样?中国古时候私塾老师教童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决定不能同时学两门功课。为什么?这就是佛讲开悟的方法,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初学的人全部都是一门深入。到什么时候法门无量誓愿学?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怎么样?广学多闻。这方法不一样,初学启蒙方法是一门,开悟之后是无量法门,那个时候学习很容易,一看一听全明白了。

无量法门,龙树菩萨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他开悟了,证得初地菩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广学多闻,用多少时间学完?三个月。能不能?我们相信可能。为什么?我们看到惠能大师的例子。惠能大师开悟了,要知道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听经,我相信顶多不过两个小时,这是他一生就听这么一次经。五祖在方丈室里头,半夜三更给他讲《金刚经》,肯定不要书,讲《金刚经》的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概是全经四分之一,《金刚经》是大概五千多字,应该是讲到一千字的样子,他就开悟了。说出五句话,那就是他的报告,他的博士论文。五祖一听,行了,衣钵就给他,后面不要讲,全通了。不但是《金刚经》通了,《般若经》全通了,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讲般若,你看,他一、二个小时就通了,这个方法妙。

他在逃难的路途之中,遇到无尽藏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也是一生一部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她选择的是《大涅盘经》,《大涅盘经》有四十卷,分量很大,每天读诵。她在念经的时候,惠能大师坐在旁边听,等她念完的时候,他把这段经文的大意讲给比丘尼听。无尽藏比丘尼听到,佩服得五体投地,捧着经本来请教。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你不认识字,怎么能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学经不学经没有关系。无尽藏比丘尼开悟了,在他会下一生当中四十多个开悟的人,是无尽藏跟惠明法师这两个人领先,最早开悟的。为什么会开悟?一念真心就开悟了。一念的时间很短,我们看弥勒菩萨的说法,用现在一秒钟,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二千一百兆。一秒钟二千一百兆个念头,里头一个念头觉悟了,念念就觉悟了。这一觉妄心就不见了,念念都是觉,那就是真心。真心是不生不灭,妄心是生灭心。你看妄心断掉了,真心现前,真心照见,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白。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法达禅师,古人都是这样的,一生专攻《法华经》。念《法华经》的人很多,《法华经》虽然只有七卷,但是分量很大,通常一个人一天念一遍,他诵三千遍。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他念了三千遍,没见性。到曹溪去拜六祖,现在的南华寺,见六祖顶礼三拜,头没着地。他起来之后,六祖问他,你刚才三拜头不着地,这表示什么?傲慢,问他,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也很老实,他诵《法华》三千部。这不容易,一天诵一部,三千多部差不多十年。六祖问他,《法华经》佛说的是什么?他讲不出来,回过头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说过,你既然念得很熟,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一共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六祖就告诉他,不用念了,我全明白了。你就想想看,开悟的人他学东西多快,二十八品经第二品就全明白,后头就不听了,讲给他听,他开悟了,再拜的时候头着地了。

这就是说,没有开悟,费多少力气,读多少经,死记经文,不开悟。佛用的方法,活的方法,知道自性里头具足圆满的智慧,只要见性,这个智慧就现前。智照外面的境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需要学,一看就明白了,一听就明白了,一闻、一尝,六根对六尘作用,彻底明了。这是为什么要求得定、开悟,道理在此地。你要不开悟,一辈子、十辈子、无量劫,你都没有办法统统搞清楚,那太难!如果开悟了,一部经,释迦牟尼佛讲很长的时间,你听几句就明白了,不必要听完,不必要学完。世尊教学是用这个方法,戒定慧这个方法称为三学,通达无上菩提。不是叫我们记,记问之学,连孔夫子都不重视它。夫子说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孔子注重什么?注重开悟。悟是活的,是智慧,不是知识。孔子的学生,譬如问仁、问孝,孔子对每一个问的人讲的都不一样,为什么?应机说法。如果是记问之学,说的肯定是一样,死的,不是活的;开悟之后是活的,不是死的。一一法都具无量义,这才管用。管什么用?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帮他们解决疑难杂症,真实智慧,不是知识。

今天全世界,中国古老是求智慧,现在不求智慧,学外国人求知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科学制造这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科学家知道,现在社会问题要不能解决,三、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会灭亡。这就是科学家的结论。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了,意思就是说,人类会在地球上绝迹,科学发展到最后。如果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大乘佛法发展,到最后是什么?地球变成极乐世界,不一样,真会变。为什么?境随心转,人人有自信心,科学里头没有。自信心是什么?自己相信本性本善,相信诸佛如来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当然能成佛,他有信心。相信佛在《华严经》上所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跟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本性本善,对这个有信心。

人人都是至善,究竟圆满的纯净纯善,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迷了。迷了就有苦、就有烦恼、就有苦报,十法界是果报。一真法界才是真正的极乐,只有心现,没有识变。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八识,没有阿赖耶,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识成智。那我们今天,我们的大圆镜智变成阿赖耶,我们的平等性智变成末那,我们的妙观察智变成第六意识,我们错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最初的一念不觉,以后演变成念念不觉,相似相续,造成现在这个环境。自己念头造的,本来没有。自己造的是真有吗?不是,假有,像作梦一样。《金刚经》上佛说得好,「一切有为法」,有为就是生灭法,阿赖耶变现的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它存在的这个时间就像电一样,一闪就没有了。这一闪我们看不到,就在我们面前,我们看不到,为什么?速度太快了。我们一般人的肉眼,大概这一闪半秒钟,我们会感觉到光闪了一下就没有了;一秒钟能够看到光里面的境界,这光里头什么东西?有人,有山河大地,有树木花草,一秒钟可以,有个印象,很模糊。所以许许多多细念纠缠在一起,让我们感到有个幻相。

我们用看,电影,现在的电影用数码,过去旧式的电影,现在年轻的小朋友大概不知道,没有见过。旧式的电影是动画,我这有这个底片,这是旧式电影,是动画构成的,这里头都是幻灯片。这个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打到银幕上,就是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在银幕上停留多少时间?二十四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二十四张,它在那里转动,一秒钟二十四张。一秒钟我们能看到里面的画面,里面的一些动态能看到。如果我们把二十四张里面留一张,其他的二十三张统统抹黑,放在放映机上会有什么一个现象?那个现象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会感觉到光一闪,光里头什么东西没看见,就没有了。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就看不到了。现在把这个频率加到一秒钟多少张幻灯片?二千一百兆,它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才晓得我们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全是假的,连假相我们都没有看到,眼看不见,耳听不见,鼻舌都不起作用,它太快了。必须要照弥勒菩萨这个讲法,至少要一弹指,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一弹指我们只看到一道光,甚至于连光都没有觉察到;二个弹指、三个弹指,可以能感觉到一道光;六、七个弹指,看到这光里面有些什么,才能看到,一看到就没有了。这是科学家告诉我们的事实真相。

电视频率比电影高,电影,旧式动画的电影,一秒钟二十四张画面,一秒钟。电视,不是现在的电视,应该是三十年前的电视,五十张,所以它比电影逼真。现在是用数码,数码一秒钟一百张,所以看到就好像是真的一样。阿赖耶里面多少张,一秒钟?如果弹指七次的话,一秒钟是二千一百兆。那就变成什么?真的,这不是假的,完全是真的,其实全是假的。一秒钟里面出现二千一百兆,不能不知道。科学对于佛法有很大的贡献,没有科学家这个发现、这些报告,我们对经上讲的这个莫测高深,只有仰信。老实人,仰信,不敢怀疑。不老实的人,他就怀疑,佛所说的不合于科学,用科学一检验,他的问题百出,换句话说,他就否定,就不能相信。好在今天量子力学证实了一部分,对于没有证实的也不敢大意了,认为什么?我们的科技还不够,科技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佛经上所说的可能比我们的科技还要高出很多倍。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大安法师:应该依止的是净土五经的圣言量而不是依哪一个人

印光大师:此间发心念佛七宝池中就生一朵莲花

印光大师:此间发心念佛七宝池中就生一朵莲花

印光大师:念阿弥陀佛功德更大

印光大师:听一声佛号或念一声佛号有多大功德?

 

后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法师:布施里头,印光大师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7集)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发愿求生净土的都是非常人

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8集)

印光大师:念佛为什么能带业往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主站自2007年4月20日以来,文章总访问量:
学佛网 (200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