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自我的审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自我的审察

 

  我们必须把自我的观念和其生起的原因分开。自我的观念主要来自“五蕴(梵文skandhas)”的错误知觉。五蕴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的个别元素组成的,然而,由于我们的觉受非常粗略,我们看不到构成物体的一切微细及暂时的元素,我们往往把它们笼统地混在一起,并将它们视为一样东西。一旦我们把许多样东西视为一样东西时,我们便有将它命名、为它定义并给它特质的倾向。所以,当以我们的知觉去看东西时,我们并没有看到许多微细、瞬间即逝的成分,反而往往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将其具体化,当成真实且具有存在性的。这是因为我们只感受到粗略的整体,进而给予它们某种认为的特质,并且因而产生自我的观念。

  对于时间,我们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无法找到任何一个时间点,而可以说:“在“那个”时间点上并没有任何幻相,然后在“这个”时间点上这种错误的知见产生了。”当我们第一次在佛法典籍里看到“无始(beginningless)”这个词时,幻相或错觉竟然没有起始点,似乎是一种相当不寻常的观念;然而,假如我们加以细察,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件事物都是“无始”的。让我们以这个铜制的壶(注5)为例。它可能是在印度制造的,但是,那并不是它的起始,因为它虽然是在印度由铜制成的,那个铜来自铜矿。我们可以进而追溯那个铜矿的时间起源,并进而无止尽地回溯构成这个铜矿的所有微细分子的时间源头,几乎每一件我们审察的东西都是无始的。自我的源起也是一样。倘若我们加以追溯,我们可以一直往回推。并非在某一个刹那我们很清明,但在另一个刹那幻相突然产生,而是我们永远都找不到起始点,这是一种一直都在发生中的事情,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的觉知很粗略,我们的意识在觉受外物时犯了错误。

  让我们以花和花的种子为例。这个例子显示,一件事物起源于另一件事物。现在,这儿有一朵花,但是若我们加以追溯,我们会发现它来自一粒种子,而这粒种子又来自一朵花,依此一直回推。铜壶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追溯到某一个质时代,但我们永远找不到铜壶真正开始存在的那一刹那。重点是它是无始的。当我们审视自己的存在时,我们说痛苦因为业力而存在,业力因为五毒烦恼存在,五毒烦恼则因为无明而存在。可是,我们找不到这个过程开始的那一点,如果我们加以追溯,我们会发现每一步都牵涉到更多的历史。我们可以不断地往回推,但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有更久远、更多的历史要回推,如此不断地再往回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它是无始的,因为我们无法回答“在起始的源头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题。这并非如同有一个无明的念头生起,一切因而由此开始。无明连续不间断地发生,而且从无始以来就开始发生了。无明可以说是对微细聚合体的连续错觉,我们造作了某件事物的观念,但这个观念只存在观察者的心中。无明生起的过程也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发生。纵使五蕴当中含有许多不同的要素,我们仍然把它们误认为“我”;把数以百万计的壶的分子视为“一个壶”的单一观念,也是同一形式的错误觉知。这种错误的觉知会延续至未来,而且我们可以把它追溯至过去。缺乏正确觉知能力的情形持续下去时,无明生起的过程也随着不断地发生。所有的问题都来自无明,我们永远都无法找到它的起始点,但是它却有终点,因为一旦我们看透了这种迷惑及幻相,并找到真理时,我们就能够从这整个过程解脱出来。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五蕴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自我与转世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四圣谛的禅修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小乘道的修持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注释

 

后五篇文章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禅修方法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小乘的禅修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五道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道圣谛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小乘·灭圣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