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完美是一种伤害


2014/9/6    热度:198   

  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的《茶之书》中,有这么一则有趣的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的时候,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于是再花一个小时扫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冲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

  茶师却斥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的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他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茶师说,打扫庭园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千利休其实是训诫儿子,做事时太苦、太枯,苛求绝对完美的心态与做法,不仅违背自然,也往往使我们离完美更远。

  做任何事,保持一个中庸的余裕与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勤劳、自我要求高原本是美德,但一旦要求到了枯槁极苦、十全十美的程度,就成了苛求,既不能得到修身养性的益处,心情也不会愉快。

  不管是工作、待人接物,我们固然要尽己所能、日新月异,但也不须苛求太过。一个人勤力于工作是很好,但如果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家庭与健康,长久下来,人生的画面必定导致偏差。当一个人为了追逐幸福的尾巴不顾一切,却反而因为以偏盖全的缘故,离幸福便更加遥远。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 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莲池大师说,“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觉悟的人他去什么?去识心。觉悟的人,他去能变的那个识心,他不去外头境界。于是,他得到的是什么?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得自在了。愚人一定要找一个好环境、理想的环境,他是心外求法。他不改变他心理,找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苦恼,为什么?还不尽理想。理想的环境到哪里去找?心地里面去找。外面境界找不到!在外面境界上找一个理想环境,那可找惨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