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死于财富——感于巴菲特盖茨捐赠财富
2014/9/3   热度:236
当我们死于财富——感于巴菲特盖茨捐赠财富 宗教拥有博大精深的哲理。西方人拥有基督教,东方人拥有佛教。问题就在于西方人信基督,而东方人连和尚都不信佛教。当我们看到中国和尚拿着最时髦的手机在寺庙里有说有笑时,当我们看到每年大量的香火钱杳无踪影的时候。佛教在中国只是一种工具罢了。从来没有人会去思考佛教中关于“有得有失”的道理。 这就是为什么股神巴菲特及其好友微软创办人盖茨带领40位美国亿万富翁或家族承诺将自己的一半财产,捐出做慈善事业。而中国富豪们却死守财富的原因。富豪们处理自己的财产属于他们的个人权利,我们无从干涉。但是对比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今天和未来。在中国贫富差距日益激烈化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从经济状况上看仿佛在缩小与欧美的差距,其实中国的今天正处于几百年前的欧美国家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趋本逐利”、“为富不仁”。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财富本身就是为人类的生活服务的。而在现今的中国,人们会花大半辈子甚至一辈子去争取财富,财富甚至没有去服务自己人生的机会。而对于富豪们来说,这种几乎就是个数字的财富,在中国他们要留给自己的子女,使中国的贫富差异继续扩大化。 二战以后,人类走出战争阴影,各种社会思潮对西方社会产生强烈的冲击。促使人们对财富的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从唯利是图,囤积财富,向自强奋斗,回馈社会方向转变。而二战对于中国的影响是从社会主义过度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特色较为类似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中国社会迫切的需要社会新思潮对现今的社会意识产生重大的冲击。 昨天,和几位“剩女,剩男”们聊天,为什么我们会剩下来?因为我们的爱情不愿接受社会化。在当今社会的中国,人们对于金钱的顶礼膜拜,让人丧失了人性中很多真善美的一面。爱情婚姻被社会化和金钱化,生活环境的潜规则被明朗化。当整个社会都趋向于这个模式的时候,我们只能沦为剩女,剩男。与时代之不容,我们看起来似乎像异类。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社会构成属于两头小,中间大,贫富差距日益缩小的模式。爱情婚姻与利益金钱没有太多的牵扯和联系,所以大部分人的爱情还是纯粹的。而在中国,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怪圈,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了解这一点,就会想既然男人靠不住,还不如找有钱的,最起码钱是靠得住的。这样一来,与爱情置之何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生当中作一个明白人,自在了,幸福了,这就是佛经里面讲得大利益,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并不是财富、权力或地位,真实的利益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因果报应的事实,然后就像诸佛菩萨一样,应化在这个世间,救度众生。譬如你是家庭主妇,你是全世界家庭主妇的榜样。你的家庭整理得干干净净、清洁整齐,是所有一切家庭的榜样,菩萨家庭!佛陀主妇!所以教你作佛、作菩萨,并不是教你得富贵、权力、地位,而是教你把你的思想,把你的观念全部改变过来。你的生活、工作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作榜样,这叫学佛。正如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看《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法得度,就说什么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法,这是真正彻底觉悟的大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