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珍宝上海世博露真容
2014/9/6   热度:304
敦煌研究院遴选出10件珍贵的敦煌文物,连同3座复制洞窟一起送至上海世博会,分别展于甘肃馆和城市足迹馆。据了解,复制的3座洞窟均属唐代窟,窟内有壁画和彩塑。10件敦煌文物包括:《唐景云二年张君义勋告》等5件纸质文物、“供养菩萨”等4件泥质文物,均属唐代文物,还有1件宋代“木雕六臂观音像”。 彩塑供养菩萨像 这些国宝从来没有离开过敦煌研究院,即使是在敦煌,也是深藏不露的。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五件敦煌经卷和唐宋木雕、彩塑、泥塑非常珍贵,是第一次来到上海。 其中的《唐景云二年张君义勋告》经卷,历经千余年的时光,变得十分脆弱,本卷中部因血渍粘连,揭取时,前32行每行缺损1至4字,所幸倒数第5行基本不缺,第15行一字不缺,遂使全卷不至断裂,原收藏者张大千曾将其携往日本加以装裱。经专家研究证实,《唐景云二年张君义勋告》是迄今所见保存较为完整的纸质勋告(古代兵士立功授勋的文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在已知的近5万件敦煌遗书中,“勋告”仅此一件。《唐景云二年张君义勋告》是1941年张大千从莫高窟前的沙堆中发现的,与此件一同出土的还有证明张君义立功的“公验”等3件文书及部分张君义的身体残骸。张大千除《张君义勋告》一直珍藏外,其余均卖给了日本天理图书馆。张大千晚年思念故乡,思念敦煌,希望他珍藏的此件文物回归故里,1962年底文化部派人赴香港买回,1963年拨归敦煌研究院收藏。《唐景云二年张君义勋告》的珍贵之处,除了可以研究唐代告身(命官授勋)制度外,还为我们提供了与张君义同时受勋的263个人名和籍贯。通过对姓氏籍贯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守卫唐朝西北边防者,不仅有中原地区的人,还有来自江南、四川、湖北等地的人。另外,除大量汉族人以外,还有不少东北、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并有少量外籍士兵。 用金泥为墨书写于深蓝色磁青纸上的《妙法莲花经序品》,其唐代楷书艺术尽显极致,从不外借,甚至连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都舍不得打开来看。泥质文物有“彩塑供养菩萨像”、“供养菩萨”、“天王立像”、“菩萨立像”。“供养菩萨”束高髻,面廓丰圆,双眼下视。上身披巾袒露,戴璎珞,着羊肠裙胡跪仰覆莲台上。表层敷彩脱落,发髻顶和双手缺毁;“天王立像”立于泥台上,身穿铠甲,头戴兜鍪,右臂屈肘握拳,圆目怒睁,面向左侧。左小臂、左足缺毁。 “木雕六臂观音像”是10件文物中唯一木质的文物,头和身躯由整块杨柳木雕刻而成,头部多半烧毁。戴胸饰,X型璎珞穿入锁扣,再从锁扣两侧穿出,绕成环状饰物,后又穿回垂至脚下,着裙和带有锯齿状边饰的腰衣,裙带在腹前结成大花结然后下垂至脚部。现残存左二臂,右三臂。 另据专家介绍,敦煌经卷除了文物价值外,其艺术价值也很高,部分写经书法体现了唐代书法较高水平,初唐人写《妙法莲华经》卷一《序品》后半、《方便品》前半被书法界权威人士称为“笔法骨肉得中,意态飞动,足以抗颜、欧、褚,在鸣沙遗墨中实推上品。”而诸如此类的写经上乘之作,实在不少。唐代书法界,推重名家,对写经书法视而不见。北宋徽宗时,御府能收藏唐经生手写卷子,已表明对其书法水平的称许。 唐写经大多是字字珠玑、篇篇玉璋的精心构思之作。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经上说得好,“爱不重不生娑婆”,你怎么会到这个世间来投胎?你有爱欲。六道轮回是什么力量在那里推动它?就是爱欲在推动。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就是爱欲不断的缘故。只要有爱欲就有六道生死轮回。人要是将“爱欲”断了,他就不会到六道里面来投胎了,所以大家要记住,爱欲是六道生死轮回的第一个因素。我们今天是以往生西方净土为第一件大事情,这个世界太苦了,这个世界不值得留恋!也许你会说:我家里还有父母,还有儿女,不能不牵挂。你真能牵挂得了?你真能照顾得了?照顾不了!这是要觉悟的。自己都不能超越轮回,怎么能照顾别人,有什么能力去照顾别人?真是迷惑颠倒!当然这不是叫你父母眷属都不要了。净土法门第一个条件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可见得它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现在相聚会一起时要尽心尽力地照顾,可是我们自己的心一定要安住在西方。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