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女儿经》之五:身为人母
2014/9/6   热度:250
从某个角度来说一个民族的素质与这个民族的母亲们息息相关,我们常说母亲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同时我们更应该知道母亲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所以身为人母的我们要怎样教育我们的子女,要怎样身体力行的引导孩子们的人生,为他们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在《女儿经》的第五部分,特别为身为人母的女人进行了指导。 有儿女,不可轻,抚育大,继宗承,或耕耘,教勤谨,或读书,莫鄙吝, 当我们与了儿女之后,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我们要将儿女抚育成人,要他们继承血脉,光宗耀祖,为了他们能有谋生的技能,我们要严谨地教给他们耕耘的技巧,或者是提供好的条件让他们读书,千万不要吝啬财物,贻误了孩子的将来。在以农耕为主的社会里,除却了科举制度催生的“万般唯有读书高”的仕途人生之外,便是有劳力的农耕者日子会比较好过了,在当时这也是儿女们最好的前途了。 “倘是女,严闺门,训礼义,教孝语,能针业,方成人,衣服破,缝几针”: 如果我们的孩子是女孩的话,就要教导她严守闺门,教授她身为女人应该学习的礼仪,教育她学习孝道。在古时早期的《孝经》中甚至多出了第十九章,专门对女子如何严守闺门孝敬父母,顺从丈夫,进行了规定。《古文孝经·闺门章第十九》:“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亲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女子与其丈夫的关系如同君臣,可见在男尊女卑极为严重的年代女子的地位是如何的卑微。除却了学习这些规矩之外,女子还好学习女工,熟悉针线,纺织制衣等,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个好女子。 “鞋袜破,被人论,是不是,自己寻,为人母,所当慎,奴婢们,也是人”: “饮食类,一般平,不是处,且宽忍,十分刻,异心生,若太宽,便不逊”:
倘是女,严闺门,训礼义,教孝语,能针业,方成人,衣服破,缝几针,
鞋袜破,被人论,是不是,自己寻,为人母,所当慎,奴婢们,也是人,
饮食类,一般平,不是处,且宽忍,十分刻,异心生,若太宽,便不逊。
“有儿女,不可轻,抚育大,继宗承,或耕耘,教勤谨,或读书,莫鄙吝”:
如果女子的针线女工的功夫不好,导致孩子穿着破衣烂袜,会被人指指点点的,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怎么能这样做人家的母亲呢!这个我们一定要慎重啊!富裕家庭里的妻子,也算是家里的主人,对于家里的奴婢们,也是要尊重他们。
在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衣物上面要公平对待,如果他们有什么过错,能宽容的就宽容,如果我们对他们对于苛刻的话,他们可能会心里不平衡而背叛自己,但是如果对他们过度纵容的话,又会让他们轻视自己,出言不逊或行为上怠慢。这里的指导已经相当于如今的管理学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生当中作一个明白人,自在了,幸福了,这就是佛经里面讲得大利益,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并不是财富、权力或地位,真实的利益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因果报应的事实,然后就像诸佛菩萨一样,应化在这个世间,救度众生。譬如你是家庭主妇,你是全世界家庭主妇的榜样。你的家庭整理得干干净净、清洁整齐,是所有一切家庭的榜样,菩萨家庭!佛陀主妇!所以教你作佛、作菩萨,并不是教你得富贵、权力、地位,而是教你把你的思想,把你的观念全部改变过来。你的生活、工作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作榜样,这叫学佛。正如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看《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法得度,就说什么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法,这是真正彻底觉悟的大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