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代的明智消费


2014/9/6    热度:241   

  

  无论人们是否愿意,一个全新的低碳时代,已经随着气候变化的日趋加剧而悄然到来了。刚刚落幕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更是对这一既成事实的正式宣告。

  低碳时代的脚步是如此之快,以致于大多数人还未来得及弄懂其中原委,就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的减排行动,从提高能效到发展可再生能源,从政策法规的制定到市场激励机制的构建,动作之快、规模之大无疑已经走在了世界领先的行列。但这些还不足以让我们放心地宣称,我们已经为低碳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因为消费模式的转变同样刻不容缓。

  任何试图通过外部力量去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的努力,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扭转或树立某些观念,再逐渐克服原有习惯、形成新的习惯。然而低碳时代却没有给我们留出这慢慢改变的时间。在我们的人均消费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情况下,要同时控制碳排放增长和实现生活的改善,谈何容易。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跳出通常的思维框架,尽快催生跨越式的消费模式转变,即明智消费。

  要实现从现有的消费模式走向明智消费,观念转变、政策激励和技术革新缺一不可。

  摒弃消费观念上的“暴发户思维”

  走在哥本哈根的街头,随处可见飞速穿梭的自行车。在这个被国际自行车联盟命名为世界首座“自行车之城”的地方,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每天骑自行车上班、上学。在世界公认的“自行车王国”荷兰,自行车的数量几乎与荷兰人口一样多。无论是政府高层官员还是企业高管,骑自行车上下班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荷兰女王一家也经常骑自行车出行。到了周末,全家人一起骑自行车郊游是最流行的休闲活动。我的欧洲朋友们经常告诉我,在大部分欧洲城镇,公交或骑行非常便捷,开着SUV招摇过市的人通常被认为是没有品位、缺乏责任感和爱心的表现,是要受人嘲笑的。

  而在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刚刚富起来的人们正在为抛弃自行车开上汽车而沾沾自喜。在北京、上海这样交通严重拥堵的城市,高峰时段的主干道堵得像停车场,全无驾驶乐趣可言。即便如此,人们仍旧在为拥有汽车而拼搏,这拼搏是无止境的,因为总要小车换大车、有了一辆想两辆。

  房、车、手机、手表、挎包……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意义,昂贵的红酒、香水、大牌时装、化妆品成为了获得优雅与品位的简易手段,于是滋生了大家已经司空见惯,却近乎病态的消费心理:身躯庞大的SUV总是比小排量车气派,房子越大越表示成功,请客吃饭剩下满桌吃不完的佳肴才算有面子……报纸、杂志、电视和户外广告中到处充斥着“奢华”、“尊贵”之类的字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似乎都成了历史名词。

  想想看,这些像极了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暴发户形象,只有缺乏品位和自信的“暴发户”,才需要用奢侈的消费来彰显权势和地位。还有更多普普通通工薪阶层的年轻人,刚刚甚至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还远不具备“暴发户”的消费能力,但显然是在商家广告的强大攻势和诱惑下失去了对自己实际需求的理性判断,为了LV的包而成为“月光族”,每每看到新款手机就魂牵梦绕。然而,我们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极为匮乏的发展中人口大国。无论是资源储量还是环境承载力,都无法维持越来越多的人“暴发户”式的消费,或是追随欧美国家曾经的消费增长模式。

  (二) 绿色时尚还需政策激励和保障

  配套政策和设施助推消费观念的转变

  其实西方国家也并非自始就有“明智消费” 的观念。他们也是在经历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付出了污染治理的高昂代价,体会过能源危机的恐慌,走过非理性、不可持续的消费增长的弯路之后,才开始反思并推广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消费理念的。我们作为“后起之秀”,幸运地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却又不幸地走上了同样的弯路,而不同的是,人口规模和气候变化的加剧使我们根本没有像他们一样纠错误的机会和时间。跨越式发展的梦想,实现起来困难重重,跨越式消费转型就更加艰难。从未拥有汽车的人们希望像西方人那样先过上一把车瘾再说。单纯宣传跨越式消费转型,就像告诉一个常年挨饿、刚刚有机会吃上饱饭的人,“其实每餐吃七成饱更有利于健康”一样苍白无力。

  所以,除了在宣传方面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时尚生活方式之外(在这一点上,政府和众多环保NGO都已经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更需要实实在在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激励机制。

  仍然以上述荷兰的自行车文化为例。多年来,荷兰政府在道路修建、交通规则制定和道路管理方面,做出了大量特殊设计和规定,以利自行车的推广、保护骑行者的安全。自行车专用车道与交通主干道隔离,严禁汽车驶入;骑行者在城市中常会遇到一路绿灯,畅行无阻,因为交通灯的变换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行驶速度设置的;自行车停车场和停车设施随处可见,而不按规定随意停放自行车,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自行车的普及自然催生出完善的服务设施,如道路两旁的自行车修理店,自行车出租行等;自行车本身的质量也非常好,不仅很少出故障,轮胎一两年才需要打一次气,而且有多种结构设计,人们可选择最适合自己身材、骑起来最舒适的自行车。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骑行乐趣,减少了不便。可见,自行车文化在荷兰的流行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政策保护。

  认证标识帮消费者擦亮眼睛

  为了帮助已经有低碳消费意识的消费者做出明智选择,还必须建立起各项认证和标识体系。中国已经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色家电建立了能效标识体系,此类标识应尽快向更多产品领域推广,如汽车、电子产品、服装、采暖设备、建材乃至住宅,等等。让低碳消费选择遍布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多欧洲国家已经着手统计众多类别的商品在其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分销、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碳足迹,以期将来为超市里的每一件商品都贴上一个“碳足迹”标签,并建立低碳商品认证。这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们也应该尽早开始在统计方法和数据收集方面做好准备。毕竟低碳消费是大势所趋,而“碳足迹”的统计在帮助消费者做出选择的同时,更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改进生产过程,降低产品碳排。即便现在低碳商品认证标志还没有推广,我们已经可以倡导消费者根据常识判断,为各类商品粗略地贴上碳排高低的“标签”。比如,鼓励购买本地生产的产品,减少购买进口商品,有助于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倡导尽量购买简易包装的商品,配合对过度包装的商品加征惩罚性税收,等等。

  人人都是经济学家

  细微的价格变化就可以引起消费行为的巨大改变,我们绝对不能低估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限塑令”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我国已经出台政策,为小排量车、高能效的家电和节能灯提供补贴,以缩小节能型产品与普通产品的价格差距,促使消费者做出明智选择。

  除了要“鼓励先进”还应该“打击落后”。比如对购买奢侈型、高碳排的消费品加征消费税。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电子产品造成的碳排和环境代价是非常高的。可是在电子产品行业内,“计划性淘汰”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即电子产品生产商为了实现盈利最大化,故意保留部分现有技术,再逐个应用到新一代产品上,人为制造的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促使消费者不断购买新产品)。这种做法对环境的巨大危害不言而喻。除了反垄断之外,还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对上市产品信息跟踪,对上述做法进行评估和定性,一旦确定有“计划性淘汰”行为,就加征惩罚性税收,同时对那些使用寿命长、可升级可拓展性能较强的产品给予税收优惠。

  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已开展得有声有色,但要真正使明智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最终转化为行动,还须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激励机制和政策方面做出大量努力,逐步清除低碳消费选择的障碍,才能使倡导工作取得实效。

  预防性消费引导,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也并非做得无懈可击。大部分的欧美国家居民从不晾衣服,而是使用洗衣机的烘干功能,并且总是用热水洗衣。研究表明,每次洗衣所耗的电量中绝大部分都用于给水加温和烘干衣服,如果北美居民都能做到用冷水洗衣并晾干衣服,那么所减少的碳排放就相当于每年减少1千万辆汽车的行驶。所以很多环保NGO都发起“晾衣绳”行动,大力宣传冷水洗衣和减少烘干的节能效果。

  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晾衣绳感到骄傲,但先别急着对他们这没有必要的浪费嗤之以鼻。只要回想一下,短短10年前,中国普通居民有谁会需要54寸的液晶电视、双开门冰箱?再看看现在此类商品已经在电视广告中铺天盖地,成了电器商场里的新宠。

  商业广告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力之大,的确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现在中国市场上的大部分全自动洗衣机都具有水温选择功能,很多人错误地以为 “热水洗得更干净”,已经在无意识中浪费了很多能源,而一旦商家通过广告大力宣传烘干衣服的方便快捷,“不用等,洗了立即穿”等概念,烘干功能的洗衣机成为消费新时尚,也就指日可待了。此类潜在危险,值得警惕。有必要吸取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进行预防性的消费引导。

  (三)智能电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也在为明智消费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年中工作会议上,对加快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进行了全面部署。自此,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梦想在中国生根发芽。

  虽然智能电网在美国也还处在研发、实验和局部试点阶段,但人们已经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勾勒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像互联网一样在用户和电网之间实现电力双向流动的特性,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用电行为乃至生活行为模式。NRDC(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电力需求侧管理(DSM)项目主任沈波谈到智能电网时说:“智能电网最终将对世界产生比互联网更为深远的影响。”

  坚强智能电网(即稳定性较高的智能电网)为人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未来的生活图景:普通用户可以同时是电力消费者和生产者。人们不仅可以使用电网输送的电力,还可以将自家屋顶上太阳能板和风车发的电卖回给电网。你可以通过软件在办公室遥控家中的热水器和空调,并随时掌握家中各电器的用电情况。电费随着每一时段的电力供需变化而实时变化,家中的智能电表也会实时显示电费的变化。人们可以选择在电价较低的非用电高峰时段洗衣服和给电动汽车充电,或在电价太高的时段关闭一会儿空调。

  谷歌公益基金会(Google.org)的尖端技术项目主任爱德华·卢博士曾在与NRDC联合主办的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上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们习惯了每到月底交电费,从不关注每样家电每天或每个时段的耗电量如何。这就好比我们进入一家超市,所有商品都没有价签,你只是按照你的需要去随意拿商品,出门也不用付钱,只是每到月底结一次账。对于所买商品的性价比一无所知,超市是否算错账多收了钱也无从知晓。而智能电表所做的就相当于给每个时段、每个电器的耗电都标上具体的价签,并为你提供如同超市小票一样的电力消费明细。让你做到明明白白消费电力,并选择最为经济的用电方式”。

  从现有的消费模式走向明智消费,不仅仅是低碳时代的形势所迫,更将给我们带来环境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回报。如能通过积极倡导和政策激励促成消费观念的转变,辅以技术革新的助推,我们将有机会令明智消费的理念将逐渐深入人心。这与产业结构向低碳经济调整也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们的支柱产业逐渐从高碳排的传统型工业向低碳排的服务业、创意产业过渡时,就表示明智消费就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所以,如果你希望在消费中彰显生活品位和追求时尚,与其开SUV和频繁更换最新款手机和MP3,不如换辆电动车、多看演出和话剧、选择健康的有机食品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莲池大师在世的时候,他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他老人家自己念“阿弥陀佛”,人家觉得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原因?”老法师说:“我这一生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四个字,我依教奉行。别人未必肯发心求往生,所以叫他念六个字,跟阿弥陀佛结个缘。“南无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皈依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由此可知,“南无”两个字是客气话,对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讲,那是废话;然而,对没有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来说,“南无”这两个字非常重要!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