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贞入道”与“半路出家”
2014/9/6   热度:478
在“出家人”的团体中,有所谓“童贞入道”和“半路出家”的两种人的分际。这两种人各有各方面的利害条件,原是不该相互存在一丝歧视的心理的。
在“童贞入道”者来说:他们的习性比较纯洁,初步容易摄心。记忆力较强,对学习的东西不易忘失。未来的命限较长,修学机会还多。
但是因为他们没有较多的人生经验,对于人生的“八苦”,了无深刻的认识。厌离人间希求道的意念,不会大强。过境逢缘把持不易,禁不起花花世界的诱惑与考验。
同时由于他们没有优厚的“世法”的教育基础,理解的智力薄弱。对于经论的奥义,一时不易咀嚼消化。尤其是他们的“出家”根由,多半是来自“被动”的因缘。
“半路出家”的分子,他们的缺点是:社会习染较深,年龄已趋老大,矫正根性困难。且已头脑钝。未来的修学光阴,已经没有多少。所以欲在当生之中建树较大的道业,希望已属渺茫。但是“半路出家”的人,仍有他们的一些优势。第一:他们已经饱历了人生的境况,五花八门的作剧,已经观听厌倦。所以他们已经容易“看破,放下”。第二:因为他们的基本学识较高,所以很容易领味经论的意旨,深入佛陀的法要。第三:他们的“出家”动机,多数是出于“自动、自发”的心理,不是“被动、盲从”的作为。——这些,都是优于“童贞入道”者的有利条件。
有人妄谓“半路出家”的分子,未免已无大用。我们试看:印光、慈舟、弘一、倓虚……,这些大德何一不是从“半路出家”中来? 我们更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也是“半路出家”的!
摘自《忏愿室文集》--- 祥 云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是讲清净、平等。无论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统统都平等,没有高下之分。无论演那个角色,都是真实智慧,都是幸福美满,都是在普度众生。你看经上佛常常讲,“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读诵”是教你每一天要温习,把佛的教训记住;“受持”就是要把佛的教训在生活当中完全做到;“为人演说”,就是表演给人看,做出一个样子给人看。佛教我们作师、作范。人人都作师,人人都作师范,这个社会多美好!这个社会多么吉祥!那个师范不是指学校老师,那个意思太窄小了,也不是专指几个出家人,整个社会上出家人占的比例太少了。出家人要作出家人的师范,在家人要作在家人的师范,从政要作从政人的师范,经商要作经商人的师范,学生要作学生的师范,乃至于乞丐要作乞丐的师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