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滋养阳光少年
2014/9/6   热度:252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日前,在天津大港实验中学的一节普通的高一语文课上,学生们在老师宋内莉的带领下,吟诵着《论语》中关于“孝道”的篇目。 这并不是寻常的语文课教学,而是大港实验中学专门实施的“国学熏陶”教育。“国学课堂以《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等书,以及《论语》、《中庸》、《孟子》等原著作为教材,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5至15分钟的时间,从人生和生活等多角度对经典进行重新解读。”该校校长宋玉林介绍说。 除每节语文课上的学习之外,大港实验中学采用多种方式实施“国学熏陶”教育。如巩固国学校本教研课程,每班每周专设一节国学诵读课;根据教学推进情况更换国学文化走廊的展牌;开办国学文化展室,展出师生的诗书画、国学活动影像、征文稿;利用板报、壁报展示国学精粹、古典诗词、手抄报,打造书香文化教室;开办国学交流博客,让师生们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介绍国学知识,发表诵读见解;开展国学主题班会等。 “我们的‘国学熏陶’教育之所以能进行到高二、高三,而且深受家长欢迎,在于我们所使用的方式都是潜移默化的,不但不会占用多少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而且对课堂学习大有益处。”宋玉林说。 据了解,大港实验中学自2008年实行“国学熏陶”教育以来,学生不仅语文成绩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了。语文老师陈俊梅第一次给班里的学生上课时,问学生们“有谁真正喜欢语文”,当时班里只有9名学生举手。但“国学熏陶”教育开展一段时间后,陈俊梅再问有多少人喜欢语文时,几乎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 “国学熏陶”教育还被视为转变学生言行举止的催化剂。据了解,大港实验中学于2006年建校,生源基础薄弱,学生被人戏称为“三流学生”。“站着东倒西歪,上课打瞌睡,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陈俊梅说,“但一段时间的‘国学熏陶’教育后,学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现在我们对朋友更宽容,我们的关系更融洽;对家长更尊重,我们冲突减少,快乐增多;学习更踏实,我们的心态总能保持平和。”学生高琦说。 “最重要的是,曾经的‘三流学生’一个个都变成了阳光少年。在去年沈阳举行的全国板球锦标赛上,我校男女代表队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对于我们这种学校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宋玉林说,“‘国学熏陶’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更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道源老法师讲过样的故事:在民国初年,他那个时候出家当小和尚。他们家乡有一个乞丐,而乞丐的儿子以后经商发财了,在地方上很有声望、很有地位。老子在外头要饭,所以亲戚朋友都骂他:“你不孝,你发这么大的财,你怎么可以叫你的爸爸在外头讨饭?”受社会大众的责备,他当然心里很难过,所以他就派了很多人到外面去找。也是一番苦心,终于把他的父亲找回来了。父亲找回来之后,他派了一些人伺候照顾,在家里好好供养。那里知道,他父亲在家里住了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样子,看到人家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偷跑了。他跑出去,又去要饭去了。人家就问他:“你儿子发大财,在家里接受供养,你为什么还要作要饭的?”他说:“你不懂,那个生活太苦了!处处有人伺候照顾,我过不习惯。我要饭,天天游山玩水,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只要肚子吃饱了,晚上随便找个破庙休息一下,天天游山玩水,我过的生活多自在!”乞丐菩萨!你才知道人生意义在哪里?他过那个生活,他觉得有意义,他快乐、他自在、他幸福。心里面无忧无愁,无牵无挂,不生烦恼。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利害得失,跟大自然合而为一,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