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概要十四讲表述记(三十二)
2014/9/6   热度:223
◎菩萨乘
「菩萨」——具云「菩提萨陲」,译为「觉有情」,谓既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众
生者也。
「自行化他」——菩萨之人,根性大利,器识宏伟,从初发心,即立广大誓愿。故彼修
空观已,不住於空,从空入假,上求下化,自利利他。
「修六度万行」——「六度」即布施丶持戒丶忍辱丶精进丶禅定丶般若,以其能度自他
之六蔽,故名。如布施能度自他悭贪蔽,精进能度自他懈怠蔽,禅定能度自他散乱蔽等。每
一度皆含自度度他之义,故「六度」即总摄菩萨自行化他之一切「万行」,此皆於菩萨「入
假」以後行之(详在十二表)。
「证成佛果」——菩萨修空丶假观已,发起中观,乃至圆满一切种智,证究竟佛果。(
此约次第三观而说,若约一心三观须另论,後详)。
●普度大乘
菩萨如是发广大心,普度众生,故名「大乘」。犹如大舟丶大车,能运载众人同登彼岸
,同入宝所也。
◎五乘判释
佛法虽有五乘丶三乘丶大小乘之分别,其实皆佛方便施设,终为导引众生入大乘佛果。
盖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成佛,佛度生本怀,亦为令众生究竟成佛;只因众生尚有善根栽
培不足,不堪直受大乘法者,故佛方便为说中小乘丶人天乘,说三丶说五,无非作究竟成佛
之梯航也。
须知人天乘虽最浅,却亦最为基础,喻如菩提路之起点,又如高楼之地基。声闻丶缘觉
乘虽未究竟,却为究竟大乘之基础,喻如菩提路之中途休息站,又如高楼之一二层。悖离了
人天乘,尚不足以保人身,何况出三界?悖离了声闻丶缘觉乘,尚不足以出三界,何况成佛
道?故真正大乘,必不悖离中小乘与人天乘,而是包含之,且超越之。
以发心言之,人天乘但发持守戒善之心,未发出离三界生死之心,仍贪着人天果报,故
为世间法。声闻丶缘觉乘不但发持守戒善之心,且发出离三界生死之菩提心,故为出世间法
。然出离心必以持守戒善为前提,未有纵情犯戒,而思出离者也。若菩萨乘则不但自求出离
,且发普度众生同出离之大心,故为大乘菩提心。然大乘菩提心必以出离心为前提,未有贪
着三界,不思出离,而能度众出离者也;若不恳切发起求出三界苦海之心,则虽博施济众,
仍只是世间善业(人天乘)而已,非是出世三乘法门也。
复次,古德於此五乘佛法,有种种判释,如下表:
古德如民初太虚大师等,将此五乘佛法分判为三:一为「五乘共法」,即人天乘,乃五
乘共同必修法门。二为「三乘共法」,即声闻丶缘觉乘,乃大中小三乘共同必修法门。三为
「大乘不共法」,即菩萨乘,惟独大乘根性者所修法门,非中小乘丶人天乘人所能共,以其
尚未能信解故。
明初西藏宗喀巴大师,则分为三道:一为「下士道」,犹如「五乘共法」。二为「中士
道」,犹如「三乘共法」。三为「上士道」,犹如「大乘不共法」。此等皆属简略分判,盖
除世间法外,出世间法只略分为二,即大乘与小乘之别而已。
若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则精密剖判为四教,即所谓「化法四教」:「藏教」为小乘教法
,「通教」为通大小乘之教法,「别教」为大乘次第教法,「圆教」为大乘圆顿教法(如上
表)。
此四教与五乘对配,则声闻丶缘觉合为小乘,即「藏教」,而人天乘亦摄在其中。菩萨
大乘则细分为「别教」与「圆教」,亦即次第教与圆顿教二种,诸大乘经典中确常见有此二
层次教法之异。而於大小乘间另立一「通教」,前通於小,後通於大,乃大乘之初门,亦为
小乘利根者所可共禀,犹如大小乘间之过渡桥梁,佛经中(尤其方等部丶般若部)多见有此
一层次之教法。
如此四教,足以委悉佛循循善诱之苦心,曲尽一代教网大丶小丶顿丶渐丶权丶实之幽致
。盖众生没在苦海中,佛先以人天乘防其堕恶道,再以「藏教」小乘救其出苦海;终欲接入
大乘,先以「通教」为其桥梁;不能顿入「圆教」,则先导以「别教」。由此而见佛之善巧
方便,与智者大师之善解佛意为何如也!
此表总说五乘,以下诸表别别说之。(完)
◎更正:上期十二页「见思利钝」表,应作:五见(身丶边丶戒丶见丶邪)
第396期 公元2009年7丶8月发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菩萨教给众生修福的方法,佛菩萨并不保证你会得到什么,谁保证你?自己保证自己,自己要肯去做。佛菩萨只提供理论、提供方法,这个理论与方法决定正确,你自己要去做。所以真正的福田是社会、是众生,你能够为社会造福,能够帮助一切众生,你的福报是源源不断的。福是自己求的,与别人不相关。所以我们能够记住这个原则,常常照着佛法来修学,可以说自己的愿望都能够达到。佛菩萨教化众生,示现在六道,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为一切众生指出一条了生死、出三界的明路,这是世间最殊胜的福田。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