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健康》专访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2014/9/6   热度:490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公认最具创造力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集上师和导演于一身。对非佛教徒而言,他是全世界唯一的“喇嘛导演”,拍摄了电影《高山上的足球杯》和《旅行者与魔术师》。在世界各大影展屡获佳评、获奖连连。 关于信仰 感官的愉悦并不能满足心的渴求,所以人们追求信仰 如果你不知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谁,那你或许知道《正见》这本书。 没错,这位仁波切就是《正见》一书的作者。当今公认最具创造力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 对仁波切的采访是在一家叫水鸟的餐厅里进行的,餐厅外就是农田,水和草都很丰盛的样子。仁波切一如既往地淡定而幽默,采访在一种宁静又活泼的氛围中进行。我在那段时光里忍不住感慨,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能将宁静与活泼如此圆融地集于一身需要怎样的修为啊! (本专访录摘自《时尚健康》2011年4月号) TH:现在很多人寻求信仰,希望化解迷惑和痛苦,在您看来什么是信仰?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这是很好的问题。人类自始以来,就一直对超越物质的东西有不断的追寻。因为我们知道,物质世界虽然能暂时性地满足我们,但它也一而再地失败。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一个时代,人们可以到月球上去,但世界上的痛苦还是持续在发生。再加上人类的愚蠢,我们现在只会发明会杀人的子弹,并且还是没有意愿、或愚笨到无法发明不杀人的子弹,否则美国人就可以尽情去玩他们互相杀来杀去的游戏了。 作为一个人,我们有两个很重要的东西,一是身,一是心。对于身体感官部分的满足,物质方面可以令我们达到一个程度,像是有好的沙发、舒适的车子,或手机等。但即便如此,在心与身之间,心还是老板、主宰。如果好的沙发可以回答我们对痛苦与不安全感的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大部分人就不会受苦。可是我们却知道那些拥有最好的沙发的人,反而往往是受苦最多的人。 心要满足,事实上,是无限的。这只能用精神方面的东西来回答。同时我们还有一种基本的不安全感。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太确定到底我们的存在有多真实。或者用普通的话来讲,我们到底有多安全。因此,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去找工作、受教育、结婚、成名等,我们做所有这些事情来确定我们自己的存在。大部分的时候,这些还是不能回答我们。大部分的时候,这些所谓的我们要的答案, 反而创造了更多的不安全感。也是因为如此,我认为精神方面的信仰不会消失,会一直在这里。 TH:正信和迷信有什么不同?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正信和迷信之间仅是一线之隔。所谓迷信的定义是非常相对性的。事实上,你相信四加四等于八基本上也是一种迷信,只是一个“信仰”而已。可能你会说,四加四是有作用的,它在我们生活上有用。可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迷信或精神方面的东西,如果可以带给相信的人安慰、信心,带给他们某种生命中指导的方向,那也是有作用的。 有人可能会说,可这些迷信对社会没有帮助,这是过时的东西。但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现在的科学对社会也没有什么贡献,事实上科学摧毁这个世界更多,是谁发明了原子弹?还有比如经济的系统、人们努力要获得MBA学位等等,这些事实上都是一种陷阱,一种诡计,让我们变成这种系统的奴隶而已。在佛教里面,佛陀说:“来,来看”,而不是“来,来加入”。这非常重要。 用自己理性的心去分析,看看这是不是对我有用。但如果你利用理性的心和逻辑的心,自己被说服了,这就是所谓的“清醒”的信仰。可是,我们也要小心,如果它对我自己有用,可是对别人造成破坏的话,这个并不好。所以像有些宗教人士相信唯一的真神,只有我的神是真的,其他神都是假的,这是不对的。 TH:有些人会觉得修行和工作、生活有冲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这是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冲突或挣扎可能来自于我们已经把精神的生活与物质上的生活分离了,却又想要把它拼在一起,想要两者都有。而这正是人类普遍的习惯。 例如佛教徒的家里有个佛堂,还有个储藏室,两者是分开的,在某个程度上这是必要的。然而,如果分离得过度,不能把储藏室转化成佛堂的话,那就会有这种冲突或挣扎。我们怎么把储藏室或者车库变成佛堂呢?佛陀自己讲得非常清楚,他说:只要有虔敬心,我就在那里。佛从来没说,我只待在佛堂里。所以只要我们有虔敬心,只要我们有慈爱、悲心、祥和时,无论我们身处何处,那就是我们的佛堂,那就是我们的精神空间或时刻。 可以这样讲,即使只有一刹那的仁慈,那就是一个神圣的时刻:即使那一刹那很短,在这短短的时刻,这个人就是个神圣的人。像这种慈爱或大悲的状态,不是每天随时都有的,因为我们非常分心散乱,有很多引诱我们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有纪律,一步一步的,让自己有这种高尚的情怀或念头,也许开始时一个两个,然后慢慢增加。 TH: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他的伴侣不认同他的信仰,所以他的家庭会因为这个有—些矛盾,怎么办?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我们不应该劝别人也加入我们的信仰,绝对不要用强迫性的,也不要用引诱的。信佛教的妈妈不要在袜子里放糖,然后在第二天早上告诉小朋友说那是佛给他的。 我们说的物质生活方面的进步是真正的进步还是往后走,是退步? TH:现在大家都急着向前走,一方面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另一方面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本身的觉知能力在下降,可是大家觉得有电脑、相机、电话、汽车、飞机,我们不需要自身具备更强的走动、负重、计算、观看等能力,人们都在培养操作设备的能力。您认为在今天我们开发人的潜力应该选择什么方式和方向?为什么?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很伤感的,不晓得一般人在这种趋势下,会花多少精力去发展内在的方面。就好像一个小孩,环绕他四周的都是好吃的巧克力糖,你却想对他说:吃这些对身体不好(很难影响他)。现在我们周遭有这么多巧克力工厂,持续不断地在做更多、更好吃、更便宜的巧克力出来。有一个办法是我们像快速转带一样,试图迅速地先看到你生命终了时的状况,看到这样的结果,吃了这么多巧克力,不健康,然后你会后悔不该吃这么多巧克力糖。 同样我们可以将我们的生命往前快转,看看我们被所有这些物质的事物分心,是不是值得?我们是否失去了什么更有价值、更重要的东西?不一是是精神方面的,也许只是在我们家附近的山上走走,这可能是我们一直很想做,但是我们一直忙着在做这些追逐而没有机会去实现的事情。如果能够的话,快速转带向前看,一旦知道那个结果以后,我们就把它倒带回来,然后根据我们正常的步调去进行我们的生活。 TH:老子讲无为,即人主观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造作,可是现在全世界都在谈竞争、创新、进取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处于“不进则退”集体心态的强压之下,我们该怎么来做出选择?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这又是一个大问题。同样地,我们要定义什么叫进步。我们所说的进步是真正的进步?还是往后走,是退步?我们正在摧毁我们的地球。我们如果以现在的状态继续下去,地球可能在一百年后就不能居住。没有人真正在共同分享什么,但这很具挑战性,因为世界上其他人也要有一样的想法才行。所谓进步的定义真的应该被深思。 TH中国前两年统计,一年有约2000万人自杀,现在有1亿精神病患,中国在物质上取得大的成就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则出现了这样大的忧患,物质富有与精神健康,它们在什么地方脱节了?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这证明物质文明不能解决我们所有问题。所以整个世界,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快速的国家,人们更需要学习沉思。我们应该教小孩“不拥有”与“无为”的价值。因为我们教了他们太多做东西(有为)、与拥有的价值!例如有时候我们会想要散步一下,当然有些人是为了运动而走路,可有时我们就只想去走走路,让自己得到特别的经验,特别是单独一人散步。现代世界应该来教这种价值,教给我们下一代有关无为和不拥有的价值。 TH: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您有什么建议?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每人状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个人的自杀倾向已经变成一种重复性的,就很困难。—般的回答会说,要建议他们不要试图跟别人比较,试图去理解或者看,一切都会改变,包括想要自杀的理由、原因也会改变。思维这些可能会好转。 成功·成名 把一个东西耗尽或剥夺的状态不应被定义为另外一个东西的成功 TH:您怎么看“成功”和“富有”?现在很多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致富、成名,哪怕将来付出代价,您怎么看速度、成就和代价之间的关系?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中国真正有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告诉全世界,什么才是成功与富有。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成功与富有的定义都是非常西方的观念,基本上都是根据GDP来衡量。因此所有的人:包括政府、一般人、小孩子、社会工作者,都应该宣扬更具证悟观点、更清醒的富裕与成功的定义。因为把一个东西剥夺耗尽,不应该被定义为成功。中国已经有非常好的儒家思想基础,像重视家庭等,但在西方,这方面是相反的。这是个大题目,可是提出这种问题的企图,已经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了。大家要让自己一再地追问这个问题。 TH:在中国过去的价值观里,能共生说明这个人成功,但是在西方讲个人成功是英雄。那您认为在这个社会要回到过去吗?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有某些古老的思想是非常好的。 TH:中国现在很多富豪跻身慈善事业,在您看来,慈善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不是那么有钱的人可以做什么样的慈善?要使公益事业持续发展,大家要以什么心态来对待公益事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那些有能力的人,应该试图学习去给予他人东西,可是不要期待有任何回报,这回报还包括名声的回报等,最好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至于没有能力给予别人东西的人,可以随喜他人的慈善,这是佛陀说的。如果他随喜的话,他能获得和给予的那个人一样的福报。 女性婚姻 执着于嫁富豪,代价会很高 TH现在有些年轻女性试图通过嫁给富豪迅速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她们认为这是改善生活的捷径。这种想法您怎么看?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如果她们能够咬紧压根,就这么做吧。如果她们可以忍受的话。 TH:那恐怕很难。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付出的代价很高。特别是你执著于自己的想法的话。 TH:中国现在每年有1500万女性堕胎,您想对这些女性说些什么吗?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不要怀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不要怀孕。如果怀孕,试图不要去堕胎。因为你所怀的这生命可能是你最爱的一个人或者是爱你的人。我们无法预知,因为目前你只觉得这个婴儿是个负担,也许他就是会改变你生命的人。我看过很多这样的经验,一些女生怀孕了。本来选择堕胎,我就劝她们不要以后,后来她们发现,生下这个小孩真的是改变了她们的生命。 关于本人 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是自省 TH:您现在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最重要的是自省。如果可能的话。不要让任何其他东西来影响我们自省的过程——不要被宗教,甚至不要被佛教来影响。比如说当我们生气的时候,不要去想为什么我在生气。只要看着那个愤怒,看它如何增长,如何影响我们的喉咙、舌头,让我们口干,就看看它。不要自我批判,说:“噢!我不应该生气!”。不要被这些影响。 TH:您还会有恐惧吗?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死亡。当然了。(那是)一种没有任何依靠,完全没有抓手的感觉。那是一种恐惧的状态。 TH:保持健康,您有什么心得?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不经意地听到一个广播节目,他说如果你要健康、快乐而且又有钱的话。至少每个礼拜在家吃三顿饭,是非常好的建议。 延伸阅读 《人间是剧场》 修行的真正目的,是学会控制自心,使心不受外在事物的操控。就好比我们看电影,因为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即使会动感情,也能随时跳出故事场景,我们的心是自由的。同样,在人间这座剧场当中,如果我们学会以出离心面对生命的大戏,就将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 《朝圣:到印度圣地做什么》 无论是不是佛教徒,《朝圣:到印度圣地做什么》内容都会徐徐导入我们的内在,诱发出本该有的淡定自在,进而让我们认知因缘和合的运作,得以走出生命困局,获得某种层次的解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舌头,这个器官虽然小,只有三寸,可是它能够闯最大的灾祸!言多必失,言语伤人比杀人还要严重,所以佛教人,十善里面,身讲三条,意讲三条,口讲四条,你才知道口过的严重。《无量寿经》说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首先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随随便便的妄言,不知不觉把自己所修学的功德全都烧掉了,“火烧功德林”,剩下的是罪业,极重的罪业!那一点小小的善事,都从口业里头抵消掉了,“善不能积,恶天天增长”,不知道口过的严重。佛菩萨“教我们多闻,没有教我们多说”,人还是木讷的好!任何场合当中言语少,得到别人尊重,诸天善神更是尊重你,为什么?言语少,过失少。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