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的表法才能广度众生


2014/9/6    热度:569   

相应的表法才能广度众生

 

  佛的相有两种,一种是寂静的,一种是忿怒的。为什么要示现这样的相?这都是为了表法而示现的。在表面上、形式上都可以有,该忿怒的时候忿怒,该寂静的时候寂静,但是内心里没有忿怒也没有寂静。该表法的时候就要表法,要跟他们相应。如果不跟他们相应就无法跟他们相处,就救度不了他们。佛有时候示现神通神变,也是为了救度众生,尤其是那些鬼神,不用神通根本救度不了他们,因为跟他们不相应。表法的时候一定要相应,不相应就度化不了他们。

  佛在世的时候,让舍利子到王宫里度化那些宫廷显贵,好几个月没有结果,因为跟他们不相应。其实佛早就知道,只有相应的表法才能救度他们,但是佛为什么还让舍利子去做?这也是一种表法。最后,佛让文殊菩萨去度化王宫里的人,文殊菩萨跟他们一起吃喝玩乐,慢慢就救度他们了。如果总是一个心思、一个表情、一种方法,对有些众生可以,但是对其他的一些众生就不适合了。

  内心里没有寂静,没有忿怒,没有爱,没有恨,但是在表面上要有这些。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戏,就是表演的过程。演员在演戏的时候,有的时候演爱情,有的时候演战争,演的都特别逼真,但这只是表演的,不是发自内心的。我们都要演戏,演的时候一定要演好,日子好好地过,但是内心不能为所动。什么事情过去就过去了,过去以后也不要再去执着这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平时与人说话,话还没说出口,自己要能够警觉到:这个话该不该讲?如果能利益众生,这个话就该讲;不能利益众生的,这个话就不需要说。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灾祸从言语里面生的。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听话的人把你的意思错会,造成隔阂、造成对立、造成仇恨,变成冤冤相报,所以言语是祸福之门,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