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答:那么,他后来为什么不继承王位呢?
2014/9/6   热度:265
赵朴初答:悉达多王子在幼年的时候,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给他看到,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饥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农人,绳索鞭打、口喘汗流拖着犁头耕地的牛,蛇虫鸟兽弱肉强食的情景,衰丑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的病人,亲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这些都促使他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解脱世界的苦痛。他读过的吠陀书(Veda,婆罗门经典)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学到的知识和他未来的王位、权力也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于是他很早就有了出家的念头,后来终于舍弃了王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相好是修来的,佛要成佛了,在成佛之前,还要一百劫专门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世间人所讲德相,相书里面讲的贵相、好相,佛是全部具足,一条也不漏。难道佛还喜欢好相吗?不是的。相好是摄受众生的一种方便,要发心弘法利生,正报庄严必定要修,那就是一定要修清净心,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我们的相貌,确实会随我们修行的功夫转变。相的确是随心转,心清净,身就清净,相就清净;心慈悲,相就慈悲,举止言语都慈悲。你真正有修行,修个三、五年之后,相貌就不一样!你功夫愈深,相貌也愈好,你这修行功夫骗不了人,一看就知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