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溪禅师答:法师所讲大乘用功,与参话头有何差别?


2014/9/6    热度:185   

  问:法师所讲大乘用功,与参话头有何差别? (南京法一和尚)
  月溪禅师答:本无差别,如参念佛是谁,就先明白,念佛的念是从见闻觉知起来的,假如不起念,亦是见闻觉知,非是佛性,识取自己本来面目本来不起念,如如不动,念佛不念佛与此人了不相干,二六时中,向身内识取本来佛性,识来识去,因缘时至,囫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如参本来面目在那里,宜先明白,起念是见闻觉知,不起念亦是见闻觉知,空无所有是无始无明,本来面目如如不动,向无始无明识取,识来识去,因缘时至,囫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如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宜先明白,所谓万念从见闻觉知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指见闻觉知,识指认识;本来面目如如不动,亦不起念;见闻觉知,将万念归一念,向无始无明识取本来面目,识来识去,时机一到,囫的一声,豁然贯通。如参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本来面目,宜先明白,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一念不觉入母胎,父母未生以前非佛性,明白中阴身受生死,因未见佛性故,如何能见佛性?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父母既生以后是见闻觉知的脑筋,明白本来面目,识取后,永久不入轮回胎胞;此人应被无始无明窠臼遮障,我们就从无始无明识取,因缘时至,囫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本来面目即出现。最上乘禅者,佛法在本来自性上说,本是无言无说、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证,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中,未曾说着一字,最上乘法是唯证与证乃能知之,是过来人的话,既证到后,宇宙山河、世间万物,都在佛性光明之下,说一譬喻,未见性前,上明下暗,本来佛性譬如太阳,无始无明譬如乌云,太阳本有光明不能发现,因被乌云遮障,我们用功打破无明窠臼,譬如大风吹散乌云,乌云一散,太阳光明遍满宇宙,充塞十方,太阳喻如佛性,宇宙万物在佛性中,故古人云:什么是佛?石头瓦块、露柱灯笼、翠竹黄花、青山绿水,无一不是佛性。故释迦牟尼佛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微笑,佛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最上乘法,如两个同乡人见面时所说乡土风光,唯他二人如甜如蜜,旁人听之如聋如哑,最上乘法,唯过来人与过来人所讲乃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曾国藩在《求阙斋笔记》里面,给“诚”下了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哪有诚心!诚心是真心,真心里头当然没有妄念;有了妄念,这个心就不诚。有了妄念,诚心就变成妄心;诚心里面不生妄念,妄心里面当然起妄念。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这是众苦之因。所造的是具缚,所造的是分别业,迷了才干这些事情,才有六道轮回生死不断。权教二乘、外道、凡夫统统用阿赖耶里面的“不觉义”,所以才迷惑颠倒。正如同《地藏经》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因为他起心动念是依那个不觉的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