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答:明心未必见性,见性必得明心,这句话是否正确?
2014/9/6   热度:346
如本法师答:佛法要义在见性,见性必定有明心,明心未必见性,何以故?心有善恶,善恶有生死、有轮回(梵语samsara),必受善恶之心所支配,这是处于凡夫之心,不能自在故;二乘三乘乃至一乘圣者,皆明此心是生死烦恼之法,不究竟故,因而回光返照,见自本性,永超生死善恶之心。 是故,圣者既能明心又能见性,见性又能明心,了知心性本不二,凡夫但知善恶之心,不能了见自性,舍性逐心,甚可悲哉!因此,无法超越善恶之心,就不得不受善恶之心所驱使,由此可见,佛法呼吁四众弟子要见性,其意义在此。 涅槃经云:“见佛性(梵语boddha-dhatu),不名凡夫;不见佛性,是名凡夫。”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一般人以为到寺院、庵堂里面去舍一点钱,这就叫布施;其实错了,那不是布施的真正意义。在事上讲,一切众生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全心全力地去帮助他,这叫布施。如果人家生活上有困难,我们帮助他,这多半是属于财布施。佛教我们修财布施,目的是帮我们断悭贪,我们要量力而为。如果你有家庭,你有负担,你一定要考虑家庭最低生活的需要,有多余的,这才可以修布施帮助别人。如果你全都布施掉了,你就会遭遇困难,那不是佛教你的,那是你自己的迷信。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