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答: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是何意义?
2014/9/6   热度:1235
如本法师答:菩提(梵语bodhi),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佛、 菩萨、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四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anuttara—samyak—sambodhi),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偏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由此得知,在果位中,菩提即是自性;在因位中,凡夫未觉自性,所有起心动念莫不染境,迷而不觉,故云: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欲得清净自性,应于妄中觉,妄心觉悟,妄心何妨不是净心!非离妄心另有净心可觅可得,离妄无净,净由妄而得,故云:净心在妄中。行道者,若能行正道,处处与般若智慧相应,自性清净心,任何时处皆大放光明,不著三界,不离三界,那么,烦恼障(梵语klesavarana)、业障(梵语karmavarana)、报障(梵语vipakavarana)、不消自净,不空自空,当下三障即成般若智慧,故云:但正无三障。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一定要学佛。佛是怎么教导我们?佛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完全是以平等心,完全是以慈悲心,一定没有差别。对于一切人,都要慈悲,都要容忍,要能够包容,要能够“和颜爱语”,这非常非常重要。化解内心对人事物的对立与冲突,我们的身心就会协调、安康。古人常讲:“学问深时意气平。”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有涵养;越是有道德的人,越能够包容。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人不是圣贤,免不了有过失。对于人的过失要能够包容,不要憎恨,不要嫉妒,这非常非常重要!人与人过去生中是有怨来的,“包容”可以把“怨恨”化解掉。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们要学会“以责备别人的心责备自己,以包容自己的心包容别人”。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