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义法师答:大悲咒持诵多年,仍未见效,是什么原因?


2014/9/6    热度:746   

知义法师答:

  无论做什么都有感应,何况佛法?要知道,感是因,应是果,好像敲钟一样:‘叩之大者则大鸣,叩之小者则小鸣’,不叩当然就不鸣了。修行人,要在‘感’上著力,莫在‘应’上用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

  无论修持那种法门,其目的都是为了断除妄想,名利心要无,感应心亦不可有,只许如是行去,终必感应道交。我亲眼见过两位自称老修行的,平时一见面就是感应,可是到了最后,莫说是应,连感也不知道感了。

  我认为感应也要看根性,好像医院里的病人一样,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要用手术治疗,有的病人住了好几年,还没动手术,可是有的刚一进院,就割开了,那不怪大夫有偏心,而是病症不一样。那么感应,也要看各人的根性,有的人因为宿世的善根深厚,加上现在精诚所感,所以得到感应;也许有的人,虽然宿有善根,可是现在被种种物欲所障碍,而不信佛法;或是信而不行,行而不猛,佛菩萨为了使他坚定信心而得感应,也是很可能的事。还有感而未应的,大概是感的不得法,或者是因缘未到,好像寄信一样,你寄的是平信,回信的时间当然慢,只要有去信,必定有回音。也就是说,你能慎终如始的去感,总会有应的一天。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般若经》上一再跟我们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为什么还要坚固执着“我”?诸佛菩萨为什么敢讲真话?他“无我”。换句话说,他没有利害,所以他讲真话。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头一个就有利害,所以明知故犯。明知故犯是愚痴、是无明,我们的损失太大了,所得到的利益太小了。我们损失大在哪里?明心见性损失掉了,你看看这个损失多大!所以我们如果真正知道利害得失,你肯定会随顺佛陀教诲。现在的社会,妄语成了风气,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如果要想在这一生成就道业,一定要永离妄语,否则的话,我们就决定脱离不了六道轮回!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