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过去的寺院是自给自足的,现在多数寺庙都没有这种条件,假如连居士的供养也没有,僧人的生活将怎么维持?
2014/9/6   热度:351
济群法师答: 原始僧团实施的是乞食制度,但这一制度在中国始终没有很好地实施过,这和中国的国情及文化背景有关。汉传佛教从道安时代到禅宗的兴起,在戒律之外还有一套清规僧制,这与传统的封建君主制度有关系。目前港台地区的寺庙基本上是私有的,经济来源依靠十方供养和一些企业的支持捐助。国内寺院多数是十方丛林,经济上反倒可以独立,一些寺院同时还是旅游景点,经济收入更为稳定。因此,国内佛教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正确理念的引导,比如僧才的培养,慈善和弘法事业的开展,在此同时,还要处理好出世与入世、学术与信仰、内修与外弘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佛教本身的健康发展,比经济问题更为重要。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说穿衣,穿衣能够放下穿衣的执着,放下穿衣的嗜好,这是布施波罗蜜;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这是持戒波罗蜜;这一件衣服保存得很好,能够穿多少年,它不会损坏,这是忍辱波罗蜜。你穿着愈简单,生活愈容易,愈不需要求人,这是精进波罗蜜;在衣着上不受别人那个时髦花样的扰乱,如如不动,你就有禅定波罗密;你穿得很自在,很快乐,到哪里都很潇洒,这是般若波罗密。你看一样东西里面,六度具足了。吃饭也是如此,工作也是如此,点点滴滴无不具足六波罗蜜。你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能够自己忍一点,不随自己的嗜欲,你就修了很多的福。随自己的嗜欲,起心动念自私自利,这个不好!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