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随法师答:无量寿经十九、二十愿不正是说明修诸功德,回向可以生极乐吗?为何有杂修之说?为何说杂修杂行很难得生,而
2014/9/6   热度:353
问: 师父!《无量寿经》中所说第十九,二十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 智随法师答: 南无阿弥陀佛! 看善导大师三处解释即知要义: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二十)
以上两愿,不正是说明修诸功德,回向可以生极乐吗?为何有杂修之说?为何说杂修杂行很难得生,而且是生边地疑城呢?而且三辈九品不正是修诸功德层次不同而分的吗?
1、四十八愿,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2、四十八愿,一一愿言……
3、佛于上卷讲一切众生皆乘佛愿力得生,下卷讲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佛皆劝一向专念得生。 (大义)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清净心是好心,我们要存清净心。清净是一定没有污染,什么东西是污染?自私自利是污染,名闻利养是污染,贪嗔痴慢是污染。我们真学佛,要做到心地清净。平等心是好心,平等心是一定没有高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向乞丐托钵,对于乞丐的态度,跟对待国王的态度没有两样。佛对于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看待,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佛看一切众生看佛性,这就讲,完全看人家美好的一面。佛性是自性觉,是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从这里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