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答:世间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很执著。因为执著就会带来痛苦,导致活得很累。于是很多人就会向往出世的
2014/9/6   热度:611
济群法师答: 在现实人生中,要把出世与入世统一起来确实不易。积极入世,容易陷入对世俗的执著,结果活得很累。而追求出世,又会远离和放弃尘世的一切,感觉不近人情。这两种情况似乎都不理想。 如何才能让二者并行不悖呢?在大乘佛教中,菩萨行者的修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作为菩萨行者来说,既要有出世的超然,又要积极入世,广行利益众生的事业,所谓“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其中的维摩诘居士就是以商贾富豪的身份,拥有妻子儿女,出入娱乐场所,却能出淤泥而不染,在与社会民众打成一片的过程中,对他们起到教化和引导的作用。同时,阐说不可思议的不二法门,强调“心净则国土净”,是在家居士于红尘修行的榜样。 如何才能培养出世和超然之心?在大乘佛教中,是通过对“空”的认识和体证来达成。佛法所说的“空”,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空无或一无所有。从佛法的角度来看,“空”和“有”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比如《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刚经》说:“所谓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都是在告诉我们,世间任何一种现象无不是因缘和合而成。换言之,是条件决定一切的存在。离开条件,我们在任何事物中都找不到固定不变的特质。所以,这种存在只是因缘假相而已。但我们因为无明所惑,无法见到世间的真相,于是就会把主观的想法和需求投射其上,觉得它就是如此,确实如此,由此衍生出许多烦恼。佛教所说的“空”,正是要帮助我们认识真相,去除我们主观赋予的种种特质。这样才能从迷乱的状态中走出,超然物外,心无所著。 了解到生命真相之后,看到很多人因为无明,每天不断地制造烦恼痛苦,就要发菩提心,生起崇高的利他主义愿望,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生命真相,解除烦恼。有了这样的慈悲心,就能积极入世。而有了空的智慧,就能在入世过程中保持无所得、不染著的心态。《金刚经》就是一本帮助我们学会放下,同时又积极利他的经典。 -------------- 济群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济群法师佛教问答 济群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济群法师佛学视频在线播放及下载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回向:我们做了任何的善事,都是有功德的,我们做回向就是自己愿意把做这个善事的功德,用到什么地方的意思。自己的发心有多大,功德就有多大,功德如同一滴水,我们要把自己的功德融入到更大的功德海中。我们做回向的时候,要学习普贤菩萨,将做任何善事的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众生,这样就能最大化我们做善事的功德,我们有些人称这种回向为大回向,如果实在不放心,我们还可以做小回向,如可以将自己做善事的功德回向给自己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等等,先做大回向,再做小回向,这样做回向也是可以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