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答:请您介绍一下佛教的慈悲!?


2014/9/7    热度:434   

  问:请您介绍一下佛教的慈悲!?
  索达吉堪布答:在座的很多人,对佛教也许了解,也许不了解。其实,不说佛教中更深的道理,单单是它的慈悲观,就是当前必不可少的。
  如今的人们,对科技手段的掌握日新月异,聪明才智也是远远超过了几十年前。然而遗憾的是,好多人特别缺少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慈悲的心态。
  你们在课堂上曾学过许多知识,但是有没有学过怎么样做人,怎么样饶益社会,怎么样帮助一切生命呢?你们生命科学院,经常做各种动物的解剖,来研究生命的本质,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渴望快乐而不愿感受痛苦呢?
  曾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注意你的心态,它会成为你的语言;注意你的语言,它会成为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成为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它会影响你的命运!”
  所以,一个人的心态,会直接决定未来的命运。如果没有慈悲的心态,人生难免会以悲剧告终。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慈悲”?对此,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解释得非常清楚。他是这样讲的:“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也就是说,“慈”是给一切生命带来快乐,“悲”是让一切生命远离痛苦。当然,这里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所有的动物。
  然而,现在人们非常缺乏这种理念,一看到动物,第一个念头往往就是:“它的肉能不能吃,皮能不能穿?”不但对动物如此,包括对于人类,有些人也打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旗号,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损害许许多多人的健康。
  比如,一些药厂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制造各种假药害人;食品行业经常有耸人听闻的内幕曝光,大家对此也司空见惯;医院里的“白衣天使”,不知从何时起,救死扶伤的光环已悄然褪色,变成了人们口中的“黑白无常”;还有一些老师,原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也沦为了误人子弟的元凶,甚至前不久杭州有个女老师,提出“宁可为妓,绝不为师”的口号,引起了国内外一片哗然。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有些高校培养出来的天之骄子,也开始纷纷放弃底线,为了钱什么都肯干。听说有个北大才子毕业后,由于找不到工作,就以卖猪肉为生。当地县委书记觉得太屈才,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好工作,可是他不太会做人,与人交往的能力特别差,跟谁都合不拢,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又回去卖猪肉了。
  现如今,人们的伦理道德日损,这不仅跟社会风气有关,跟学校的教育也有极大关系。假如学生平时耳濡目染的,都是赚钱的好处、发财的方法,除此之外,对大众没有任何责任感,对自己没有任何道德约束,那人类的未来只会越来越可怕。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说过:“培养一个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敌。”
  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佛教的慈悲观。
  一个人如果没有慈悲心,内心只有对物欲的贪婪,就会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到头来不但害了别人,也会害了自己。正如佛经中所言:“贪爱毒之过,能害一切人。”而要想真正生起慈悲心,最好是从佛教中汲取。
  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的慈悲范围最广。像儒教,虽然提倡“仁”,认为在仁、义、礼、智、信中,“仁”是最高的境界。但他们的“仁”也仅限于人类,为了父母等,也有杀鸡捕鱼的现象存在。相比之下,佛教的慈悲,跟其他宗教不同的是,它不会伤害任何生命,包括动物在内,诚如《大庄严论经》所言:“佛法大慈悲,终不伤害物。”
  特别伟大的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亦云:“如来所说法,略言唯二种: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一切法,概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通达万法皆空的智慧,一种就是不害任何众生的慈悲。
  这种慈悲,不单单是一种口号,而且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佛教的方方面面。就拿藏传佛教中的“藏医”来说,从古至今,从未做过动物的活体解剖;藏药里所有的动物成份,都是在动物死后才入药的。藏医的治病理念,是给予众生安乐,但绝不把人的安乐与杀生划上等号。
  其实,不杀生,并不代表不能治病。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就非常反对杀生,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杀生求生,去生更远。”意思是什么呢?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去杀害动物的生命,只会让自己离“生”越来越远。
  现在有些人,为了所谓的营养,就炖鸡鸭、吃鱼虾,并习以为常,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不对。其实,你吃这些动物,不但不会延年益寿,反而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极大危害。这是一种因果规律。
  当然,对动物要心怀慈悲,并不只是佛教徒才这样提倡,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也完全支持这种观点。今年11月,在英国伦敦街头,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演员萨拉·霍尼韦尔,上演了一次反对肉食的行为艺术。她半裸着躺在一个巨大的盘子上,周围摆放着假的薯条和青豆,盘子旁边是善待动物组织[1]的标语:“设身处地想一下你盘中动物的处境。”她的这种行为艺术,就是希望激发人们对盘中动物的同情心。
  印度伟大的和平主义者“圣雄”甘地,也曾说过:“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以判断这个民族是否伟大、道德是否高尚。”这句话可谓意义深刻,理应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
  有些年轻人听了,可能不信这一套,难以接受这种理念。但等你年纪慢慢大了,有些道理通达了,就会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明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
  昨天,我们在一个公园组织放生,有一位大学老师也参加了。她说自己差不多二十年前,就在这个公园办过婚礼,当时由于不信佛,婚宴上杀了很多生命。如今,她对往事非常后悔,希望多参加放生,也算是对当年的一种补偿。
  所以,真正的慈悲,不仅仅是对人类,还应包括我们身边的动物。
  或许有人提出疑问:“既然佛教如此慈悲,那为什么让人出家,弃父母于不顾?如此不孝,岂不是与慈悲直接相违?”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于一些电影和媒体的错误引导,如今很多人对出家的认识,都是负面的居多,根本不知道出家是最大的孝顺。
  要知道,人的生命不仅仅是这一世,对父母的孝顺,也不是给他们一些钱,经常去看看他们,就可以了。从长远来看,以金银财宝、饮食衣物供奉,不能圆满报答父母的恩德,唯有引导他们行持正法,才是真正报答了双亲之恩。就像《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中所言:“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
  莲池大师也讲过:“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只有让父母彻底离苦得乐,子女才能成就孝道。莲池大师还把孝分为三种:孝、大孝、大孝之大孝。其中“大孝之大孝”,就是令父母永远离开痛苦、获得快乐,这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也是出家后可以给父母带来的。
  因此,作为子女,自己一定要多行持善法,同时,尽量劝父母不要杀生、行善断恶,这样对他们生生世世的安乐才最有利。所以,从各方面来了解佛教,这一点很重要!
  现在汉地很多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基本上没有重视佛教的理念,这一点特别可惜。在国外,像泰国,把佛教跟学校教育合为一体:许多学校的顾问或主要负责人,都是佛教徒、出家人,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与佛教有关,并且每个礼拜要参禅、念经等,甚至高等学校还有更深一层的教学内容。这样久而久之,绝对可以引发大众的慈悲心,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关爱众生。
  还有英国,前几年已立法规定,将佛教列入中小学课程。他们认为,佛教以缘起法、四圣谛为基石,符合当今科学,易为西方人所接受。而且,佛教倡导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又主张慈悲、和平、非暴力,对提升社会道德、维护社会安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见,佛教的慈悲观,对现代人来说不可缺少。它虽不像很多时髦的东西那样吸人眼球,但就如水和空气,淡得让人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在任何一个环境中,离开它都不会活很久。
  当然,你们也许特别想听:怎么样保养身体?怎么样让自己快乐?修什么法马上减轻压力?……而一听到所谓的“慈悲观”,不少人就兴致索然、昏昏欲睡。
  其实,你们将来在社会上不管做什么,最需要的,就是今天所讲的内容——慈悲。如果没有慈悲的心,没有关爱他人的心,整天不顾一切追名逐利,那你就算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对社会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大乘佛教的慈悲,提倡关爱一切众生,这对很多大学生来讲,可能太高了,恐怕很难做到。但即便如此,起码你也应具有一颗善良的心。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实际上是每个人的天性,有些人的善心就算暂时被蒙蔽了,但只要后天的方法得当,也可以让它慢慢苏醒过来。
  尤其在大学里,如果对佛教的慈悲观有一些了解,比如,慈悲还包括缘众生的慈悲、缘法的慈悲、无缘的慈悲,并将它的教义深入挖掘,同时多学习一下《大智度论》等大乘论典,这对大家来讲,肯定有很大的利益。
  退一步说,假如你实在对慈悲没兴趣,也可以先认识一下佛教的智慧。佛教虽然起源于2500多年前,但如今最尖端的天文学、地理学、宇宙学、量子力学、医学、生命学、社会学等,这些内容无不涵摄,而且从中都能找到最准确、最究竟的答案。
  所以,佛教的高深莫测,当今许多知识分子需要了解。若能如此,你得到的只有利益,而不会有任何损害。
  现在有些人喜欢胡思乱想:“我对佛教不能学得太深了,不然,以后会不会出家了?”这一点,你大可不必担心。在佛教中,有对出家人的教言,也有对在家人的教言。佛陀并没有要求,每个人只要一学佛,就必须看破红尘,到山里去出家。因此,希望以后大家对佛教,不要有这么多的误解,而应正面学习一下许多经论的教义。
  这个社会,如果人人有一颗慈悲心,多为他人着想,其实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前几天,甘肃有一辆幼儿园的校车被撞,事故原因是严重超载,只能载9个人的车却装了64个人。这起交通事故,造成了21人死亡,43人受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事发后,当地一些领导被停职调查,全国各地开始高度重视校车的安全,很多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
  如此亡羊补牢,虽然也很有必要,但如果人们心怀慈悲,经常关注孩子的安全,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看,许多危险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所以,这个社会真的需要慈悲,人人若都有这种理念,把慈悲当成理所当然,就算不能杜绝一切恶行,至少也会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
  所以,今后的学校教育,理应把培养慈悲心这一块放在首位。不然的话,我曾看过一本《道德发展论》,里面就讲了,无论是任何国家与民族,如果完全抛弃了道德观念,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就会经常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天下一片混乱。
  你们在座的师范学生,以后有些人肯定会当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想法与行为,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学生,所以,大家不能成天只想着自我,而置社会的利益于不顾。现在不少大学生,只想自己找个满意的对象,组建一个舒适的家庭,钱再赚得多多的,这就是一辈子追求的目标。至于社会需要自己做点什么,压根从来就没想过。相比之下,以前完全不是这样,古人读书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现在的学生们,谁有这样的万丈豪情?
   其实,就算你日日夜夜为了钱奔波,不惜一切代价只想发财,可最终能得到什么呢?揭开外表的繁花似锦,只剩下了内心的“压力山大”。对一个人来说,身体不健康了,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如果教育缺“德”,从而导致了心理不健康,那到任何一个医院去,都无药可救。
  所以,在座的各位,今后对道德教育不得不重视。无论你从事什么教育行业,都应想办法教学生怎样做人,灌输一种善良的教育,同时也应让他们懂得孝顺。这方面,可以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论语》等传统文化,也可以学习《善生经》、《盂兰盆经》、《父母恩难报经》等佛教典籍。
  通过这样的学习,很多人的善心就会慢慢涌现,哪怕帮别人一点点,或是孝顺自己的父母,也完全是出于一种自觉,而不是被动的,这样的社会才有希望。不然,人人眼里只有自己,就像开车时人人都往前冲,最后只会令交通堵塞,谁也过不去。如此,受害者到底是谁?就是你自己。
  因此,利他就是利己,无私的慈悲心,是世间上最好的礼物,能带我们步入快乐的坦途。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以及你们将来培养的每一个人,可以将慈悲的阳光遍撒于整个世界,开启芸芸众生的幸福心莲,让每个人绽放出美丽的微笑!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教问答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来在果地上以回向心成就感应道交,为什么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回向心。佛菩萨因地里头曾经发过这样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帮助众生这个心愿念念不忘。绝对不是说,我成了佛之后,我才来帮助众生,不是这个意思。我学一分,我帮助一分;我学二分,我帮助二分,纵然我功夫还不得力,我这个愿心不能没有。所以,初发心的时候要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有没有功德不知道,但是回向偈照念。功德就是自己真正做到,真正学到了,那才有功德。我以我这个功德,以我的智慧,以我的德能相好,无条件地去帮助一切需要的人,这叫回向的愿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回向的愿心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