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圣诞特献:文殊智慧赋


2014/9/7    热度:394   

文殊菩萨圣诞特献:文殊智慧赋
  肖黎民
  文殊者,梵意"妙吉祥",大乘佛教七佛之师、菩萨之母也。本为三世果上如来,后不舍世间,乘愿回向,再做菩萨,协佛弘化。乃般若之表征、智慧之导师。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其智微妙而不可思议。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菩萨行践履有加;悲智双运、福慧同修之大乘道彰显无遗。与维摩、诸贤开启不二法门,揭出莲华出污泥不染之妙喻;同毗佛、普贤合称华严三圣,指点善财童子南行五十三参。无心相而入三昧,溯为中国禅宗之法本;即烦恼而成菩提,直取人间佛教之精髓。以般若无我之利剑,断烦恼之魔扰;以慈悲济世之愿行,导众生之欲迷。若如理悟入、如法修行,即可以心转物,以心挽劫。证其智慧者,大而圆之,圆而通之。与空相应,与真相冥,与外相通,与内相融,与人相和,与物相谐。直如火宅之上骤得清凉,淤泥之中遍绽莲花。
  常叹世人只闻智慧文殊之名,而昧于文殊智慧之实;仅睹五台山之形,而未得五台山之神。今可谓之:五台山者,文殊智慧之"形";文殊智慧者,五台山之"神"。形神兼得者,斯为真得;身心俱游者,乃为真游。冀在迷信中祈求护佑,终非正道;期于智慧中获得感悟,方成正果。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安乐净土,以道相通。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天下安,心平则世界平。文殊道场本诸智慧而接引善根;佛教圣地凭此一心而摄化有缘。
  或闻无著禅师曾问文殊:此山如何住持?文殊云: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又问:此山多少众?文殊云:前三三后三三。无著惑,遂成千古公案。索之今人,或能以本具之智慧德相、一念之妙觉灵心而参此禅机乎?(节选自肖黎民《五台山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以清净心来拜佛,这是最恭敬的。一面拜佛、一面心里还在那里祷告,“佛菩萨你要保佑我”,那就不灵了。你是以妄想心在那里拜佛,怎么可能会有感应?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