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呗声中觅知音——中韩佛教音乐专家访谈录
2014/9/7   热度:393
梵呗声中觅知音——中韩佛教音乐专家访谈录
本刊记者 田悦阳
2003年10月21日,落日的余晖刚刚散去,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里就传出了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喃喃梵呗之声,鼓、钹、唢呐等乐器发出的雄浑明快之声也不时回荡在演奏厅内。喃喃的梵呗声和雄浑的乐曲犹如清澈甘冽的泉水洗涤着人们的听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让在场的听众顿时忘记了悲喜荣辱,沉浸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处心灵净土中。听众越来越多,甚至挤满了演奏厅的过道,人们争相聆听的,不是风靡一时的流行音乐,也不是激情奔放的西方摇滚音乐,而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音乐。此情此景,谁还能说古老的佛教音乐已被历史的尘埃所覆盖,谁还能说古老的梵呗知音难觅呢?
这场佛教音乐会是“第一届中韩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系列研讨活动中的一部分。“第一届中韩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研讨会于10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及香港特区的20余位研究佛教音乐的专家学者与来自韩国的10余名佛教音乐界的知名教授、学者及韩国佛教音乐的传承者们参加了此次盛会。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中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形成及发展概况、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香港佛教音乐的来源及保存现状、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音乐的调查与研究、藏传佛教音乐的特点、中国佛教音乐在韩半岛的传播及演变、韩国与中国佛教音乐的比较研究、韩国与西藏佛教音乐的异同。研讨会期间,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院长、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袁静芳教授及韩国国乐学会会长、汉阳大学校教授权五圣先生。
在谈到中国佛教音乐的形成、发展问题时,长期从事中国佛教音乐史研究工作的袁静芳教授认为:佛教音乐发端于印度,由于佛陀传经说法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于记忆,陆续开始采用了偈、颂的形式,这正是早期印度佛教音乐的重要特点。佛教音乐是随着佛教传入而逐步进入我国的。早期的佛教音乐以呗赞和转读为其特征,呗赞用于佛经偈颂部分的唱颂,转读用于佛经散文部分的唱颂。传入之初的佛教音乐并未像佛教一样在中原大地广泛流行,原因是在将梵文佛经翻译成汉文时,“良由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慧皎《高僧传·经师篇总论》)由此可知当时经过汉译的经文,因为不能与原来的梵乐相吻合而影响了佛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佛教唱颂音乐梵呗的创立,当推陈思王曹植。唐《法苑珠林》记载说:“(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植深感神理,弥悟法应,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代,梵声显世,始于此焉。”曹植创制的“鱼山梵呗”及萧子良《转读法并释滞》等佛教音乐作品的问世,标志着转读和呗赞音乐系统在中国的确立。
印度的佛教音乐传入中国后不久,就走上了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相互适应的道路。净土宗初祖慧远(334—416)为了讲授佛教经典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开始注意唱导的音乐性,采用了多种民间演唱艺术的方式,为净土宗的通俗化、大众化起了重要的作用,使印度的佛教音乐逐步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隋唐时期是佛教文化的高度发展和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唐朝,由于佛教的大众化和俗乐的兴盛,促使佛教音乐走上了民族化、世俗化的道路并对佛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佛曲已经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谈到汉传佛教音乐的类别和艺术特征,袁静芳教授认为可按其表演性质划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
声乐类又包括直讽(以简单的旋律随着有规律的节奏讽颂经文或咒语);吟诵(为朗诵音调的一定旋律音韵化,但尚未形成完整歌腔的艺术品类,既有语言音调性质、又具有一定旋律特征的经文诵讽艺术,由诵经语言音调及诵经、咒语的节奏深化而来);梵呗三种。
佛教音乐的器乐包括音乐(一般指管乐)和法器(打击乐)两种。从艺术特征看,佛教音乐大量采用了中国文学的诗辞表现形式,如“梵呗”二词,“梵”意译为“清净”、“离欲”,指佛教徒修行解脱的最高境界;“呗”意为“止断止息”专指佛教徒以短偈(或采用其他文体)形式赞颂佛、菩萨。汉传佛教音乐大量的使用了中国文学诗辞里的文体形式,如保留至今的佛教音乐《望江南》,极可能就是以唐代《望江南》的曲牌来填词配乐的。因此这些保留下来的佛教音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古代音乐提供了一本生动的教材。另外,汉传佛教音乐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代宫廷音乐的风格,特别是在乐器和乐队的组成上,和历代文献记载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此,佛教音乐又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古代宫廷音乐提供了线索。
在提及中国佛教音乐的研究现状及对外交流时,袁静芳教授说,中国佛教音乐尽管历史悠久,但研究工作却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可谓任重而道远。1987年我们发起成立了“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团”,随后到欧洲巡回演出,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80年代末,外界对中国宗教界的了解还非常有限,认为中国大陆根本不可能有高水平的佛教音乐团。“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团”的成功演出,震惊了欧洲音乐界,演出场场爆满,掌声如潮。在欧洲的成功演出,影响甚至波及到台湾,台湾佛教界从此对大陆佛教音乐的保留和研究水平刮目相看。此后,我们又前往新加坡等地进行了多次成功的演出,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国外同行及宗教界宣传了政府对宗教文化包括宗教音乐的重视和扶持。今后,我们除了进一步加大对佛教音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韩国国乐学会会长、汉阳大学校教授权五圣先生说,从历史上看,佛教音乐的传播是这样的:首先由印度进入西域,再由西域进入中国中原地区。
此后,佛教音乐又从中国传入韩国,进而由朝鲜半岛进一步传入日本。这也就是说,韩国佛教音乐的根在中国,韩国的佛教音乐与中国的佛教音乐有着法乳一脉的关系。韩国的佛教音乐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和中国佛教音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佛教音乐传入韩国以后,深深地打上了韩民族的烙印,形成了完全具有本国、本民族特点的佛教音乐。
对于中韩佛教音乐的异同比较研究,相关的论文比较多,在此我就不做赘述了。我想强调的是,历史上中韩两国人民以佛教音乐为桥梁,构建了两国人民间长达几个世纪的友谊。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欣喜地看见,佛教音乐在两国年轻一代中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两国的青年中仍能找到知音,佛教音乐依然根深叶茂。韩国非常希望和中国就佛教音乐的研究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可以成立跨国家的佛教音乐研究会,每年定期交流研究成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古老的佛教音乐梵音长存、知音更多。 (摘自《中国宗教》2003.11)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最高的目的,是求开智慧!一切大乘佛法所求的,方法不一样,目的是一样,都是开智慧。怎样才能开智慧?真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我们以真诚之心来修学,心地里面一丝毫的虚伪都没有,这就能开智慧。们学佛,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学佛?学佛无非是把我们的错误、把我们的虚伪修正过来,这叫学佛。学佛,要诚心诚意去学,不能投机取巧,这是恢复我们自己本有的性德、本能。我们学佛,只要有一点虚伪的心,这就是障碍。一定要知道,用虚伪的心来学佛,绝对不会有成就!我们待人接物,一定要用真诚之心,决定不能欺骗,决定不能虚伪,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根本。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