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佛教音乐艺术特征探析(一)
2014/9/7   热度:612
九华山佛教音乐艺术特征探析(一) 一、九华山佛教法事仪轨与音乐 公元前6—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时就使用音乐,以“清静和雅”的吹唱来演说经法。佛教认为,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叫裟婆世界,裟婆世界的众生,一般人是耳根最为明利。《金光明经玄义(二)》云:“此裟婆之国,音声为佛事”。九华山佛事也同样依靠音乐来“宣唱法理”。九华山的佛事活动主要是举办佛忌、祈祷、追福等大型法会和念经、供佛、为人追荐等小型法事。大致可分为修行法事、普济法事、庆典纪念法事等几大类。 修行法事主要有朝暮课诵、打七、讲经法会等。“朝暮课诵”,每日早晚两次,其形式与程序基本相同,内容各异。每逢初一、十五,早课要加唱《宝鼎赞》,在佛诞日,则要加唱《戒定真香》、各自佛的赞子,最后加《拜愿》。朝暮课诵在寺院中是每日必做的功课,音乐并不复杂,都是由维那举腔领唱,而后众僧合之。声调平缓,庄严、静穆、柔和、恬远。唱赞时只使用法器钟、鼓、铪、铛、木鱼、磬等。 九华山普济法事有盂兰盆会、水陆法会、瑜珈焰口、为人追荐放焰口等。 盂兰盆会亦称“自恣日”、“盂兰盆斋”、“盂兰盆供”,意为救渡亡灵倒悬之苦。俗称“鬼节”,是超荐历代祖先的一种佛事。原是依据《盂兰盆经》“目连救母”的因缘而起。九华山各个大寺庙在每年夏历七月十五均要举办盂兰盆会,寺僧募化施主钱米为之荐亡。法事全天进行,僧尼念诵《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经典,晚上为施主放焰口、烧法船、烧灵房、放河灯。伴奏以当地居民组成的唢呐乐团为主,由主持僧手持手铃,悦众分别持手鼓、木鱼、铛子、铪子、引磬等。 水陆法会是施饿鬼会之一。全名“法界圣凡水陆普渡大斋胜会”,略称“水陆道场”、“水陆斋”,俗称“打水陆”,以“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渡六道众生为目的,仪式隆重而盛大。自1984年以后,九华山每年都要举行多次水陆法会。内容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全部法事一般以七昼夜为期,时间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参加的僧人众多,内容丰富,念多种经,日夜念诵,伴以法器。连续五个晚上要放焰口,法会第七天,数百名僧人手持佛幡,簇拥一顶绣有“普渡大斋水陆法会”的蓝色绣花宝盖缓缓而行,梵音悠扬,伴以唢呐、铛子、铪子、木鱼、小鼓、铙钹等。九华山水陆法会上使用的曲调有上百首,有大量的散套曲牌,如“一枝梅”、“浪淘沙”、“柳含烟”等。 瑜珈焰口是对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俗称“放焰口”。九华山各丛林经常举行“放焰口”,凡是重大法会圆满之日或丧事都以焰口施食。开设阴阳两堂,都在黄昏或夜间进行,一般要四个小时以上。作法之前,在殿堂内设立瑜珈坛,中间为主坛,两侧为陪坛,主坛上坐的法师称为“座主”或“金刚上师”。座主头戴五佛冠,身披红色百佛袈裟,正襟危坐在香案前,乐队在其两侧为之伴奏。放焰口以僧众歌唱为主,在仪式开始时,一般由座主唱首句,众僧合唱下句。诵真言时,座主要“手结印契,心存观想”,双手随唱词节奏,不停搓摸,念到最后一句时,即献手诀;在“荐亡灵”仪式时,则由座主振铃拈香,独自唱诵十二则召请文《伏以文》。佛教不准观听歌舞,但做手诀和诵经时,要伴以乐曲,有“八曲九调”之说,不同的唱腔旋律有几十种。有的曲调活泼,有的典雅、严肃,但大多曲调低沉,幽深,节奏徐缓,带有一丝渺茫,全套法事音乐就相当于一部清唱剧。在放焰口时,除座主外,其他僧人都有一件乐器,除了铛、铃、木鱼、鼓、磬等法器外,九华山放焰口还加入了笛子、笙、唢呐、二胡、箫等民族乐器。 为人追荐和“放焰口”是九华山一种经常可见的小型佛事活动。一般在晚上举行,为人追荐,超度亡灵。由施主结缘(即募捐)多少来决定做法僧人的数目。主持僧身披袈裟,手敲小鼓,口诵《饿鬼经》,僧人分列两旁,敲击法器。演唱时拖腔抒韵,其曲调悲凉阴沉,哀绝于耳。 庆典纪念法事有地藏法会、浴佛法会等。“浴佛法会”于九华山在建国前曾多次举行过,但建国后一直没有举行过。“地藏法会”是九华山佛教自己的节日,即地藏金乔觉成道日,俗称“庙会”,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小月为七月二十九。九华山各寺院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重大活动。1978年后九华山佛教协会恢复“地藏法会”或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自1983年起,九华山管委会和九华山佛教协会举办融佛事活动、旅游、商贸于一体的庙会,并逐年在传统庙会的基础上,创新庙会内容。山上各大寺院相继举行大型的水陆法会、讲经法会、盂兰盆会、祈福撞钟、打普佛、点莲花灯和祈祷世界和平大法会以及百万僧众绕塔诵经等佛事活动,通宵达旦,诵经声、法器声此起彼伏,场面壮观。同时,还举办金地藏生平事迹展、佛教文化书画展、文物精品展,还有民俗文艺表演,如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狮子灯,以及极具地方特色的黄梅戏、傩戏傩舞、佛教音乐会等,让游客既能感受到古老神秘的佛教文化艺术,又能欣赏到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除此之外,九华山各寺院还举行如“佛像开光”、“传授三坛大戒”、“方丈升座”等其他法事活动。 二、九华山佛教音乐特征 (一)九华山佛教音乐的文体主要包括赞、祝延、偈、文、真言、佛号、鼓钹、应赴音乐等。赞,是用于赞颂佛、法、僧三宝。音乐舒缓、典雅、悠扬,其词多为长短句的诗,多种经文可用同一曲调。其体裁分大赞、小赞。大赞为八句,称为“八句赞”,如《三宝赞》、《药师佛》等八句赞,其曲调是“柳含烟”,多在法事中间唱。小赞为六句,称为“六句赞”,如《戒定真香》六句赞,其曲调是“挂金锁”,于法事开始时和拈香时唱。赞类音乐先由维那举腔领唱,然后众僧合之。赞呗之后,常接一句“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结束。祝延,本为吉庆辞语,指消灾吉祥,祝福延寿。佛教词曲中仅有四首,世称“四大祝延”,即《唵嘛呢叭咪哞》、《唵捺摩巴葛尔帝》、《唵阿穆伽》、《皇帝万岁万万岁》。九华山上也使用这些祝延。偈,是用于颂扬佛教教义。一般为四句或八句,每句字数相等。常用偈的言数为四、五、六、七言,类似我国古体诗。如《回向偈》为“七言四句”,《普贤警众偈》为“四言八句”。偈常用曲调有“翠花黄”、“浪淘沙”、“破荷叶”等。偈是佛事中重要的唱诵体裁,唱时拖腔抒韵;在曲式上除了用上、下对句外,一般常以四句为一乐段。偈的作用是对前面唱念内容进一步阐述、补充和总结,按题材分为赞佛偈,祝愿偈,警众偈,回向偈等。文,是音乐性不强的念诵,说唱性质。如在放焰口法事中的十二则召请文《伏以文》等。真言(咒),其词的格式变化甚多,为长短句结构,用固定的节奏演唱。其曲调有多种,有的类似古曲;有的类似小调;有些曲调比较活泼,有些低沉、幽深、法味充盈。如《华严字母咒》、《变食真言》等。佛号,是用音乐腔体演唱念佛的名号,旋律性不强,常以一个短乐句反复进行。如称佛号《南无地藏王菩萨》等。鼓钹,是法事开头、结尾或法事中间上下衔接的打击乐器段落。如朝暮课诵的“晨钟暮鼓”。应赴音乐,主要就是为人追荐和放焰口、超度亡灵。在九华山周围地区受地藏信仰的影响,形成了“孝丧”的风俗,请僧人做法事、唱“孝歌”、“唱十殿”,超度亡灵。(未完待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礼敬诸佛,心跟事都是圆满的,没有差别;称赞如来,心是圆满的,事有差别。称赞有差别,因为称赞会影响众生,称赞善的,众生就学善;称赞恶的,众生就学恶,所以一定要懂得隐恶扬善。(学习《普贤菩萨十大愿》)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