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什么叫其心不YIN 呢 ?


2014/9/3    热度:559   

                                       什 么 叫 其 心 不 YIN 呢 ?

                                                       净界法师

        正式说明杀盗YIN妄四重戒,来彰显无漏戒法的修学内涵。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前面讲到摄心为戒,什么叫摄心为戒呢?这个戒法的内涵,到底跟声闻戒有什么差别呢?提出这个问题。佛陀等于是自问自答,先一个征问,再详细的回答:

        首先看YIN戒,经文比较长,我们分成三小段来说明: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YIN,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YIN,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里,就正式把摄心为戒的道理讲出来──

        我们看第一段,先把持戒的功德相,它的标准标出来。说:假设在凡夫世界的六道众生当中,你能够做到其心不YIN,则不随其三界生死的相续。

        YIN戒的重点是在其心不YIN──什么叫其心不YIN呢?

        它的意思:不是说你在佛堂拜佛,在那个地方静坐持咒,然后你都没有起烦恼,不是这个意思。你这样叫缘缺不生,不是其心不YIN。应该是说:当你这个明了的心,受到外境刺激的时候,生起了YIN欲的念头,而你能够产生一个对治的力量,那个对治的力量被你栽培起来,你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甚至于是一个调伏的力量,这个就是其心不YIN。

        这个地方,也并不是说你完全没有YIN欲心,完全没YIN欲心,你就是圣人,那制这个戒对你就没有帮助,这个地方是针对末法凡夫众生来制的。就是说:你有烦恼,但是你开始抗拒烦恼、调伏烦恼,走上了菩提的正道,这个叫做其心不YIN。后面的经文就在发明这个思想,读完后文你就知道什么叫其心不YIN。

        这里,先讲出一个正面的功德,以下再讲到反面的过失:说:你修大乘的真如三昧,你的目标是要出离三界,但是假设一个人,他对YIN欲的心不加以对治,不加以对治就等于放纵,(就两种情况─你不是加以对治,就是放纵),那么三界的生死是不可能出离的。这个人,对于YIN欲的念头,一再的放纵,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修行人,所以他就会有什么功德力呢?多智他有很多、多闻的智慧。(这个地方应该只有闻慧,没有思慧)。第二个他有少分的禅定,这里指的是欲界定…九心住;因为初禅不可能有YIN欲的烦恼。欲界定,就是少分的禅定。这个人他应该有福德力─有多闻的智慧、有少分的禅定,但是他内心当中─不断YIN,对于YIN欲的烦恼,采取放纵的态度。这样…他YIN欲的烦恼,经过他的智慧、禅定两种资粮的加持,结果是必落魔道。

        魔道的根本,就是以YIN欲心为根本,它的浅深分出三品:

      (一)、上品魔王─魔王有三个特色,

        第一个YIN欲炽盛,他的YIN欲心特别重。
        第二个福报广大,这个人在人世间做了很多慈善事业,福报很大。
        第三个心灵特别的灵巧,他有一些小聪明的,这种人就做魔王。

      (二)、中品的魔民─这个是男众的魔民,魔王的眷属。

      (三)、下品的─变成一个女众的魔女。

       不管是魔王、魔民、魔女,他们都有很多、很多的徒众,就是有很多的魔子、魔孙;那么他们内心,是各各自谓成无上道。问题出在这个地方──各各谓自己已经成就无上道。一个人为什么堕入魔道呢?不是说他今天犯了YIN欲的烦恼,就堕入魔道,不是这个意思。一个人他是破见——邪知邪见—─他自己认为:放纵YIN欲可以成就无上道。

        我们解释一下:在大乘佛法的因缘观里面,破戒你还有救。你烦恼很重,抗拒不了你的烦恼、抗拒不了外在的诱惑,你犯了罪,但是你起增上惭愧,你这个人还有希望,因为你的菩提种性没有失掉。

        这些人为什么修到最后,他不是成就佛道,是成就魔道呢?破见——邪知邪见,以YIN欲的烦恼做功德想。他想说:诶…YIN欲并不障道啊,甚至于是对修道有帮助的。

        所以《楞严经》说:他是因地发心就错了,他是以YIN欲为本,所以后文佛陀比喻说:你用沙想做饭,你煮不出饭来的。问题点在破见——邪知邪见。他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他自己还是生死凡夫,那么放纵自己的欲望,虽然修福修慧,而自认为成就无上道了。这样以YIN欲为根本,最后的结果就是落入魔道;你用沙去煮东西,最后当然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热沙。

【楞严经修学法要】---精选篇133


 

-----------------------------------------------------------------------------------------------------------------

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净界法师佛教问答

净界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净界法师佛学视频在线观看及下载

净界法师佛教讲义下载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无论是饮食也好、名利也好,越淡薄越健康。越淡薄,你的心就越清净清净生智慧,混浊生烦恼。特别是学佛的人、修道的人要经常保持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一定觉、一定真诚、一定慈悲。要想保持清净平等,那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一定要看得 淡,淡到全都不接触,这就是真实智慧。世间人拼命争,争夺名闻利养,我有智慧,我也有能力争,不争。你看你们争,争得好累;我不争,我好悠闲,我好自在,我好快乐!我们过正常生活,“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奉公守法,做一个好公民、好百 姓,一生过平淡悠闲自在的生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