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法师:人才为本


2014/9/7    热度:307   

  法云法师:人才为本

  今天,一位新任主管的朋友前来寒舍小叙,谈起她对管理工作的高见,认为应从生产、行销,转为人力资源导向。

  我十分赞赏她的识见。因为先贤非常重视人的因素,诸子各家思想亦推重人才,如《尚书》:

  “惟人,万物之灵。”

  《孟子·公孙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历代君王求贤若渴的故事也不胜枚举。战国之时,燕国一度败于齐国,燕昭王励精图治,广招人才,但应召者不多,于是昭王请谋士郭隗推荐英才。

  郭隗却先讲了一则故事:古时一位国君欲以千金买千里马,却三年未得。侍臣自告奋勇,三月之后终于花了五百两黄金买回一具千里马的骨头。

  国君一看生气道:“我要的是活马,你岂不白浪费我的银两。”

  侍臣回答:“若天下人知您肯花五百金买一匹死马,那您买活马更不惜代价,到时,自然有人将千里马送上门来的。”

  果然,不到一年功夫,真得到了三匹良马。“现在,大王正招募天下贤才,我虽无才,若肯把我当作那匹死马,能给我封官赐金,那您就不愁没有人才投奔燕国了。”

  燕昭王认为此言有理,随即封他为大臣,馈赠不少黄金,同时在城墙上筑一座高台,堆放黄金,以招募天下人才。不久,果然人才云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帮燕昭王联合各国共同戈齐、最后战胜齐国的名将乐毅。

  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教授主张,精神境界重于物质,须予以高度提升,把小我、一己的生命投诸万物众生中,则气概可摄宇宙一切真相和价值。即若儒家的希圣希贤,道家所谓至人、真人;佛家则为菩萨、佛陀的精神。

  待内在生命抵达完美,即自性清净、圆满,再来拯救世界;如此方能完成一个伟大的人格,才是人才资源的充分开发。

---------------------------------------------------------------------------------------------------------

更多法云法师佛教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人说得好:“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谁是是非人?说是非的那个,就是是非人。他要不是个是非人,怎么会见到是非?他说的那个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说别人是非的,决定是个是非人!所以,人家来给我说这个是非、那个长短,我脸上笑笑,心里明白:来说是非的这个,就是是非人。这个是非人,佛门叫“业障鬼”。我们遇到这种人,要特别谨慎,为什么?他会在我面前说别人的是非,肯定他在别人那儿,也会说我的是非。我们对是非人,一定要保持远距离,“敬而远之”!我们对他尊敬,我们对他保持远距离,尽量减少造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