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
2014/9/8   热度:233
“万世法门”一书为商成勇与岳南两位先生之著作。此书是以法门寺地宫的重现为故事延展的舞台,一幕幕的叙述环绕在佛指舍利和其它地宫古物身上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文中,陆秀华居士将与读者们分享本书有关佛指舍利部分的精华内容。
——编者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雷电交加,风狂雨骤,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真身宝塔突然崩塌。尘土飞扬中,一段湮没已久的史事再度被人忆起。
话说二千五百年前,在拘尸那揭城郊娑罗树下,佛陀(注一)悄然圆寂,遗体火化后共得八万四千颗真身舍利(注二),十九份传入中土,法门寺佛指舍利即是其中之一。故事就是打这儿开始……
法轮常转
公元前二五九年,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一了北印度诸国,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同时举行了佛教历史上第三次,也是最隆重,最具开创性和划时代意义的集结。最后,决定打开大般涅槃堂(注三),取出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派出僧众和信徒持舍利与佛经到国内偏远地区和国外,布道施法,弘扬佛教。公元前二四零年仲秋,西域沙门僧释利房等一行十八人,手捧盛装十九份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宝匣,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向东土中国走来。
据历史记载,珍藏释迦牟尼佛骨舍利最多的南亚次大陆,由于后来强大的伊斯兰教入侵,佛教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至十三世纪初,佛教渐渐消亡。有人推断释氏的灵骨已大部或全部毁散失了。
法门寺为关中塔庙之祖,也是唐代安放释迦牟尼佛指舍利的四大名寺之一。公元一九八七年,法门寺地宫的发现及文物的出土,是否意味著人类梦牵魂绕的佛骨舍利就要重见天日?
如来开法门,闻者得笃信
话说西域沙门僧释利房等一行十八人,于秦始皇四年(公元前二四三年)来到中国西部周原腹地。在晚霞退去,夜幕覆盖大地时,伟大的佛陀显身:“暂不要将我残存肉身显示于世。等众生普度,万民归佛后,再显我灵骨吧……”最后,众人一致同意,先将佛骨舍利全部埋入一座高高的“圣冢”之下,然后再到咸阳面见秦王。谁料面见秦王赢政之后,宰相吕不伟以“惑乱民心,毁我大秦”为由,将释利房等人打入地牢,所带经卷物器全部烧毁砸烂,弃之于野。幸而有一丈六金刚打破牢门,搭救了众僧,他们终于又鼓起了勇气,并决定:一行十八人分四路,以秦都咸阳为中心,分别向南向北,向西向东,疏散民间,秘密与众说法布经,到每年的四月初八——佛诞日这天,在周原腹地美阳的“圣冢”前会面,交流各自的传法经过和布道经验。
由于缺少经书,只凭口传,佛法的普及面难以扩大,直到他们十八人先后去世,佛法在中国都未形成气候。释利房等人的遗愿还要在几百年后才能实现。
转眼已是东汉永平平七年(公元六四年),孝明皇帝刘庄,召令群成臣谋议,如何才能将佛法引入大汉帝国。即遣羽林郎蔡愔,博士弟子秦紧景、王遵等十二人,进入西域,寻找佛门弟子,求迎佛法。经过近两年的时间,终于在月支国发现了乘白马携释迦牟尼真像和“四十二章经”的沙门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孝明帝永平十年秋,将迦叶摩腾、竺法兰迎奉安置在洛阳西郊外,以国礼相待,并请二位高僧住院翻译佛经,与帝说法。明帝并诏命为二位高僧修建白马寺。由于孝明帝对佛法的尊崇和支持,佛法从此流通无阻,绵绵不绝。
公元一四八年,也就是历史上东汉桓帝建和二年,西域安息国的高僧安世高,又来到了中国。当安世高来到周原腹地的美阳城外时,夜晚三更时分,忽见破屋窗外一片霞光五彩缤纷,直冲斗牛,安世高激动万分,察看四面田野中间高高地隆起一堆黄土。这个隆起物到底始于何时,怎么会有佛门圣物的灵光,难道……。安世高不再久留,他日夜兼程赶赴东都洛阳,面见汉桓帝刘志。桓帝听后自然异常高兴,立即令白马僧静安法师等人跟随安世高到关中挖掘荒冢。只半日工夫,便挖出八块带有梵文的青砖。青砖上的梵文为西域僧人释利房所书,文字中叙述了他们一行十八人来中国的历程、圣冢的发现经过以及释迦牟尼的真身显世和叮嘱。当然,最重要的记述,还是在青砖之下三尺的地方埋藏的十九份佛指舍利。很快地,盛装十九份释迦牟尼佛骨舍利的宝盒被挖掘出来,安世高泣不成声,赶紧送到京都洛阳,汉桓帝一见惊喜万分,于是下诏在宫中建造浮屠(注四),以示供奉。
安世高为了使佛法迅速传播,进言桓帝:“请陛下诏令,将宫中供奉的佛骨舍利分散于九州大地,建造精舍庙宇供养(注五),佛陀的圣光将普照整个华夏,大汉帝国将会出现四海无波,八荒来服的顶盛景况……”。桓帝拨出官银,命静安法师随安世高一道筹措分发佛骨舍利及在各地建造佛塔寺院事宜。二人领旨后,决定先在关中的周圆腹地的“圣冢”之上建造宝塔,并在四周修筑寺庙,在塔下挖掘地宫,以存放佛骨舍利。
很快的,周原腹地的荒冢上,架起了四层木塔。塔下的地宫中,存放著用紫檀香木做成的棺墎,内有金瓶供奉著释迦牟尼佛最大的舍利——指骨舍利,木塔上方写着“真身舍利宝塔”几个大字。宝塔建成以后,一座庞大威严的寺庙随之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玉石山门(注六)上,高悬苍劲的“阿育王寺”(今法门寺),四个金色大字。从此,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又一伟大的佛教圣地、关中塔庙始祖——法门寺,诞生了。紧接著其它各地十八座舍利宝塔,先后建成,十八份释迦牟尼佛舍利依次藏于塔中供奉。
辉煌的法门寺
法门寺的历史是十分辉煌的。
举世仅存的佛指舍利是历史和佛教经典明确记载,唐五朝倾国倾城供养的佛教世界至高无上的圣物——它代表释迦牟尼佛,接通了佛教创立到今的历史。当佛教在印度衰微时,中华民族拥戴它,使中国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法门寺一度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朝佛的总道场。同时,法门寺地处古周原,为周秦文化的腹地,数千年来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十分丰厚。
自佛典记载印度阿育王向世界各地散施佛祖舍利的弘扬佛法以来,法门寺在华夏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有三个关键时期,这便是:第一、元魏二年拓跋氏统治集团开启塔基,供养佛骨,法门寺名声大振,始成为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第二,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敕命开启地宫,尊奉舍利,其后宏建地宫,旌表佛塔,扩充寺域,御令广度僧尼,帝后下发入塔,八位皇帝七次迎送佛指舍利,法门寺成为有唐一代的皇家寺院;第三,一九八七年四月八日(夏历)佛诞日,第一枚佛指舍利面世。“法门寺热”越洋过海遍及宇内。
大唐七帝地宫迎佛骨
元魏(北魏)恭帝二年(公元五五五年)便有了岐州拓跋育打开法门寺地宫,供养佛骨或瞻仰佛骨的事件。这是法门寺历史上第一次启奉佛骨的文字记载。隋文帝杨坚在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同时,也开始振兴佛教。继隋文帝之后,他的儿子 隋炀帝杨广又大肆兴造佛寺。由于杨家父子两代的努力,奉佛的热潮还是在表面上由低谷达到高峰。随之而来的是佛教在东土中国进入了一个大红大紫的黄金时代,法门寺也由此走向辉煌,进行著每三十年迎取一次佛骨的活动。
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六五九年)首创了开启地宫,迎佛骨到皇宫供奉的先河。根据“法苑珠林,敬塔篇”记载,智综等僧众和部分官僚打开地宫,找到佛骨舍利。唐高宗即下令运到东都洛阳的皇宫中供奉起来。佛骨舍利在皇宫历经三年的奉迎礼拜,终于在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六六三年)送还法门寺。
继唐高宗之后,陆续又有武则天、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到法门寺迎奉过佛骨,中宗、代宗、僖宗送归佛骨或下诏修寺,这些都记载于后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志文”碑中。
唐禧宗把佛指舍利送还法门寺地宫,并布施大量宫廷器物供养。从此以后湮没千年,不显于世。到了明代,唐建木塔倒塌,重修砖塔,但地宫从未扰动过。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安放佛指舍利于四大名寺:泗洲普光寺,代州武台山,终南山五台寺,凤翔府法门寺。然普光寺在康熙十九年(公元一六八零年)陷于洪泽湖,佛指舍利可能也随之沉没。代州武台山及关中终南山吾台寺之佛指,则毁于唐武宗会昌法难。因此法门寺佛指舍利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佛指舍利。
“三武一宗”的灭佛历史
正如历史轨迹显示,佛教做为一种外来文化,自它踏上东方古国的那天起,就遭到本土文化的抵抗。有些不可思议的是,这来自西方的佛教文化,硬是凭著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韵味,在东土渐渐的扎下了根,并迅速融合了本土主流文化儒教与道教,于隋唐时形成儒、释、道三足顶立的文化格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先后有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灭佛的事件,他们分别是韩愈谏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韩愈谏迎佛骨之后的唐武帝、后周世宗,史称“三武一宗”之厄。
历史上第一个帝王禁佛者,当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颇有意味的是,他一开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崇佛者,只是看了,或听了“录图真经”的几个片段,肯定和支持寇谦之所创立的“天师道新法”,开始自称太平真君。从此佛缘已断,彻底遁入道门之中了。接著,太武帝的毁佛敕令在全国各地推行开来。北魏境内僧尼死的死、逃的逃,再也见不到一个了。
北周武帝登位之初,也像他的先辈那样,对佛教表示了崇敬之情。他的禁佛不像北魏太武帝那样莽撞和生硬,而是采取慢慢降低佛教的地位和削弱佛教影响力的方法,为禁佛的目的一步步做著准备。
他先后八次召集百官、沙门、道士等,就儒、释、道三教进行辩论。于是第八个回合——也是三教论战的最后一个回合——的第二天,便颁发了禁佛诏令,一并禁止了佛、道二教。北周武帝的禁佛,与其说是独尊儒术的结果,不如说是他为了富国强兵所采取的措施更具真实。
作为晚唐的第一个皇帝,武宗在执政期间做的最为重大的事,恐怕就是对佛门的荡灭。唐武宗本人素来偏好道术,排斥佛教,然促使武宗灭佛的真正原因,应算是寺院经济的极端膨胀和僧尼的YIN乱放纵,当然“会昌法难”得以付诸实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由于僧众日渐形成的政治势力,冲击了正常的封建政治制序,这种担忧最终促使武帝走向灭佛道路。
会昌四年开始,唐武宗赦令“焚烧经教、毁拆佛像,起出僧众各归本寺”。会昌五年,唐武宗对只有招架之功,已无还手之力的佛门弟子,给予最致命的打击——全国共有四千六百座佛寺被毁,其它有关佛教建筑被毁四万余座,勒令还俗的僧尼二十六万之多,没收寺院土地数千亩,财产无以胜计,收寺院奴婢为两税户达十五万人。“会昌法难”中,唐武宗曾敕令毁碎法门寺中佛指骨舍利,但受命者却只是毁碎了佛骨舍利的“影骨”搪塞过去。当时法门寺地宫的大多数器物,甚至包括地宫石门都遭到了大劫,但那枚释氏的真身佛骨却安然无恙,这不能不说是世界佛教和整个人类的幸事。
到后周王朝的周世宗时,佛教的厄运再度来临。
从史料记载看来,当时周世宗禁毁佛教的原因,主要是当时僧尼功令渐弛,以致寺僧浮滥,直接影响到国家赋税、兵役。另外汉地崇佛,大量金铜用于制造佛像,致使铜钱出现短缺,这也是促使禁佛的一个原因。与“三武灭佛”不同的是,周世宗在较理智的思想支配下,增加了新的禁毁内容。前几次灭佛的出发点,大都是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但这次除了这些以外,还特别声明禁止当时流行的烧身、炼指等,迷信色彩浓厚的过激行为。可以想像的是,在这样一次全国性禁佛运动中,已失去“国寺”地位的法门寺即使幸免,也难逃渐趋衰落的命运。
宝塔的岁月
法门宝塔一直是座四级木塔,随著历史的进程,王朝的更换,帝王将相的好恶,经历了它的兴衰荣辱,升降浮沉。
从东汉之后到明代穆宗隆庆二年(公元一五六八年),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刀光剑影中,法门寺先后遭遇过四次大规模致命的洗劫,都使宝塔和寺院变成一片废墟。明万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春,皇帝终于下诏重建法门寺宝塔,兴建成十三层八角砖塔。
法门寺宝塔在周原大地傲视苍生几十年之后,便受到一次致命的打击。
清顺治十一年六月初九(公元一六五四年)夜半,大地震,法门寺塔身受震向西南顷斜。
公元一八六二年,回民在西北卷起千群白帽起义,法门寺被攻占,并毁于大火。
历史进入了民国时代,曾经显赫一时的法门寺真身宝塔,在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剥蚀后,已变得面目全非,凋零残破,不堪入目。一九三零年,国民党释权后下野将军、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起草了“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义赈”一文,一九三八年春,工程按计划正式动土。这是自明代万历年间宝塔建成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前后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陆续从塔上清理出六十多尊明代铜佛造像和一些石刻佛像。修复工程终于于一九四零年告竣。
朱子桥等人修塔行动,所能做到的仅仅是延长,而不是永保真身宝塔万年不倒。
一九六六年夏天,文革的红卫兵小将实施起“革命行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砸。法门寺被折腾的天翻地覆之后,造反派和红卫兵大队人马又开到真身宝塔之下,向圣洁的地下劈去。住持良卿法师为了这场劫难,在铜佛殿前自焚圆寂。地宫保住了!
一九七六年,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松潘地区又发生强烈地震,余波连及扶风法门寺,离最终的崩塌只有一步之遥了。
到了一九八一年夏季,八月二十四日,这位齿摇发苍,风烛残年的老人,再也禁不住历史的重负和风雨的剥蚀,终于在一阵撼天动地的巨响声中轰然倒下了!
此时,扶风县县委理论教育韩金科,不断为悬而未决的宝塔修建问题四方求助。一九八四年初,终于经有关单位组成“法门寺联合调查组”,首次对宝塔废墟进行了清理。清理中发现小舍利塔、宋刻“比卢藏”残卷、“普宁藏”、唐代佛像多尊等。
一九八六年初秋,开始拆除残塔。
一九八七年二月,考古人员走进古刹,展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行动,就在这次清理中,探出了法门寺塔基地宫遗址的全景。地宫仿帝王陵寝,为盝顶窑洞式石质建筑,长二十一点一二米,面积三十一点四八米,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时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地宫宝物
在法门塔基地宫四道石门内,所保存的大批文物,不但等级高、品种多,有的甚至完好如初。这次发现,是我国历次唐代文物发掘所稀有的。它将为我们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其中包括宗教、工艺、美术等多种学科,提供了实物证据。地宫中出土的大量佛像、法器、瓷器、丝织品、雕塑、绘画等,都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其中值得一提的,如宋元藏经、隋唐货币、“物帐”碑、石函、蹀躞十事(注九)、白瓷瓶、武则天的绣裙、秘色瓷(注十)、菩萨捧真身、八重宝函、食容器、薰香器、茶具、十二环锡杖(注十一)等等。
再加上另一重大发现,就是唐密曼荼罗的揭秘,使得失传千年之久的唐密世界终于打开了它神秘的大门。所谓唐密,是指唐代开元三大士所传金刚,胎藏两部大法法系在唐代汉族地区的传承,其内涵是唐代的密教。上承印密,下启东密、台密(注十二)这段时期可以称为唐密时期。所谓密曼荼罗,译为坛场,意即轮圆俱足,是佛教密宗汇集佛和菩萨以实现修法“即身成佛”的道场,其负载的文化艺术,要比其它佛教宗派丰富得多。于是从古到今,世俗界无缘得见,神秘莫测,法门寺地宫是唐代密教的最高法界,它表现了汉地密宗的传承和日本东密、台密的渊源,昭示内道场和祖庭的历史地位。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四枚迄今世界上仅存的佛指舍利之出土。
佛骨面世——真三影
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的傍晚,考古人员再度投入工作,捧来一个精致的黑漆檀香木函,整身呈正方形,雕花银棱略斜,盝顶,通体用檀香木制成,内壁用黑漆漆过,乌黑发亮。宝函一共八重,从外向里一层层揭开,都是不同的眩目光芒、雕刻佛像。第七层宝函内,装有一巧妙精绝,登峰造级的小金塔。金塔座上有一小银柱,就在这根小银柱上,套著一枚偌大的指骨。此时正好指向一九八七年古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日子!这枚被命名为特级一号。
五月八日,在清理汉皇灵帐中,发现一个珍藏的铁函。铁函内有一木盒,盒内是彩绢,整整叠叠摞了九层,每层花色各异,当最后一层彩绢取开时,立见一闪闪泛光的鎏金银棺,跃然出现。整个小银棺置于一座漂亮的雕花金棺床上。当那银棺轻轻开启时,棺内艳丽如画的织锦上安卧著一枚圣体——佛祖舍利指骨!其大小、色泽、形状、骨质,与珍卧于八重宝函中的那枚几乎一模一样!它被定名为特级二号。
关于第三枚的发现,似乎奇特而神秘。第三枚存放在由后室秘龛中刨出的那件铁函内。这件铁函为什么这样独特,非要置于秘龛之中?五月十日专家们打开了函盖,里面露出了两枚随球和几片腐烂变质的丝绸。一小型鎏金银函紧贴函体,轻轻剥离银函上的丝绸,只见内有液体涌动,工作人员收取液体,发现函内有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函,内置有银包角檀香木函,之内置有嵌宝水晶墎子,之内置有壶门座玉棺。当揭开玉棺棺盖时,只见又一枚释迦牟尼佛的灵骨静卧其中。灵骨乳黄有裂纹,并有腊质感。同时尚有星星点点的白色霉点附于其上。这枚显然不同于先前发现的两枚玉质灵骨的出现。专家们将其命名为“特级三号”。这枚佛骨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
五月十日,第四枚佛指舍利很快在阿育王佛塔中发现了。阿育王塔的全称叫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全塔由塔座、塔身、塔顶、塔尖四部份组成。当四面的银质塔门打开时,只见塔身内平放著宝刹单担铜塔,就在这座美妙绝伦的铜塔内,盛装著一座明光闪闪的银棺。当这口银棺盖被揭开后,又一枚佛指舍利被呈现出来。被称为“特级四号”。
四枚佛指舍利,除“特三”灵骨微黄,质地似骨以外,其余特一、二、四号三枚质地均类似白玉,按地宫“志文”碑称之为“影骨”,也就是仿佛祖真身灵骨而造的附属品。这“一身三影”之说是合乎情理的。在佛教界来看,影骨也是圣骨,同是佛的真身舍利。
结语
佛教中有金刚座(注十二)的说法,那么世界文化也有一个金刚座,这个金刚座就是法门寺。可以预见的是,法门寺在这新旧时代交接之际,一定会实现自身的梦想,并赋与整个人类文明以崭新的启迪与进步。
法轮常转
法门永在
佛光辉煌
注一:佛陀:亦作佛驮、浮陀、浮图、浮屠,意为觉者、智者。其觉有三:一自觉,即所谓自悟本性;二觉他,即所谓说法度人;三觉行圆满。具备这三点称为佛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有十种尊号,其一为佛陀。
注二:真身舍利:指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或译作设利罗、室利罗、亦称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是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圆珠状残留物。后亦指得行高深之僧人火葬后的骨烬。佛经中说舍利有法身舍利和生身舍利两种。法身舍利即释迦牟尼所说的一切大小乘经卷,生身舍利则为如来灭后所留身骨,使人天永获供养之福德。
注三:大般涅槃堂:佛陀涅槃之后,阿者世国王举办佛陀的后事,焚烧佛陀的遗体,将未烧化的八万四千颗圆珠状结晶体,称做“舍利”,暂时存放在一个金平中保存,并存放于大般若堂中。
注四:浮屠:佛家用语,也做浮图。其含义有多种,可解释为佛陀、佛教、僧侣或佛塔。此处所指的是佛教建筑形式的“塔”,源于印度,最初为供奉佛骨之用,后来也用于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保存僧人遗体。我国古代的塔,特别是唐代以后,其主要结构由塔刹、塔身、基座、地宫“内有舍利函”组成,以木、砖、石等建造,基座和地宫部份便是掩埋舍利的地方,统称塔基。
注五:供养:佛家用语。指以香花、明灯、饮食等资养佛、法、僧三宝。
注六:山门:佛家用语。指寺院的外门。因寺院多处于山林,故名。其形制如宫阙,开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亦称三门。有时只有一个门,在门中间立两柱,表示空、无相。
注七:比卢藏:佛教大藏经刻本之一。创雕于北宋鰴宗政和二年(公元壹壹壹贰年”雕版局设福州开元寺。至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 公元壹壹五四年)完成,由本悟等人劝缘雕印,收佛典壹仟四百二十九部。在孝宗兴隆二年(公元壹壹六四年),乾道八年(公元壹壹七二年),淳熙三年(公元壹壹七六年),又有续刻,其印刷活动则持续到元成宗大德年间(公元壹二九七——壹三零七年)。
注八:普宁藏:佛教大藏经刻本之一,创雕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壹贰七七年),至元二十七年(公元壹二九零年)完成。为余杭(今浙江余杭)白云宗的普宁寺印雕。由住持到安、如一 、 如志等人主其事。收佛典壹仟四百三十部。元成宗大德十年(公元壹三零六年)之后又续刻补入密教经典,总计全藏佛典壹仟五百九十四部。
注九:蹀躞十事:蹀躞,腰带间以环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物品,本为胡人马上生活之服饰,魏晋以后传入中国,唐代时大为盛行。此处的蹀躞十事为僧侣生活用具。有剪刀、镊子、镜子、滤水囊、锥子、勺子、鱼隽、牙剔、耳掏和针筒等,均以链子系牢,置于僧人腰间,供其外出使用。
注十:秘色瓷:简称秘瓷。古代名窑进贡朝庭的一种特制瓷器精品。因其专供皇室使用,秘不示人,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故名。
注十一:锡杖:本是僧人修行,游方常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显教以锡杖为乞食、驱虫之用。密教则视锡杖为佛菩萨内证本誓之标示物
注十二:东密、台密:唐贞元年间,日本僧人空海,最澄同时乘船赴唐求法,归国后分别创立真言密宗、天台宗。因空海所创立的日本真言宗以京都的东寺为传法中心,故被称为东密。而最橙所创立的日本天台宗兼传的密教被称为台密。
注十三:金刚座:佛成等正觉时之座处。在摩竭陀国佛陀伽耶菩提树下。上达地面,下据金轮。一大石之顶本圆板者。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真正觉悟,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了生死、成佛道”的一条大道,是成佛之道,这个善根可以说在一切大乘佛法里面是最上的善根。 佛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种善根是过去无量劫来多生多劫修积的。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多善根,都是大善根。愈是品位高,善根愈多,为什么?他信得愈深,愿也切。深信切愿,这是大善根、多善根,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的亲因缘,第一个因缘。善根是我们本身具足的,是我们自己具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别人帮不上,自己一定要深信,一定要发恳切的大愿。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