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佛寺中的“昆永”


2014/9/8    热度:228   

一群生活在西双版纳傣族佛寺中的孩子,在缅寺中修行,依寻于传统傣族文化对他们的传承要求,同时他们又是标准的学生,接受著傣族佛教文化的熏陶教养,在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猛海县的这片佛陀净土中逐渐长大成人。
  随著时代的变迁和周边生存环境的改变,傣族的年轻一代越来越不安于延续传统,他们进入缅寺的时间在缩短,傣族乡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在和尚生身上具体而微地呈现。最令他们迷茫的是,如何在和尚和学生两种身份中取得协调?选择的权力要交给他们自己。
  南传上座佛教于西元前一世纪左右就由缅甸通过大猛龙传入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男孩到九岁都要经过当“昆永”(预备和尚)然后出家为僧,到佛寺当和尚。“升和尚”的仪式非常隆重,没有当过和尚的男子被认为是“生人”,没有取得做人的资格,被人看不起,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因此,不论贵族或平民百姓的男孩都要送去为僧。不入寺的男子只是极其个别的。
  升和尚的时间多在傣历四月或八月,到那个时候,在佛寺内当预备和尚的男童,到自己聘请的教父“卧波”家赴宴,由“卧父”赠与出家修行必需物品。祝男孩出家修行,然后送入佛寺,在佛祖塑像前诵经受戒,起僧名,升为小和尚,正式在佛寺内过出家修行的生活。为僧以后,脱离家庭,除每天早晚随佛爷诵经外,要清扫佛寺,轮流到寨子里去化缘(傣语叫公豪,即向各家各户收取斋饭)。再则是服侍佛爷,为佛爷做事,看马、割马草。佛寺不做饭菜,吃化缘来的冷糯米饭、盐巴、辣椒、南迷(傣族做的菜酱,如番茄、花生、青菜、鱼等均为原料)等。一年四季披一件黄袈裟,寒暑皆是如此。随著年龄的增长,小和尚成为大和尚。如果到了二十周岁还不还俗就当佛爷,和尚与佛爷的界限是年龄,还俗后能蓄发娶妻。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玄奘大师圆寂的时候,他生病。有学生就问他:您老人家修行有这么好的功夫,一生翻译这么多经典,有这样大的功德,怎么走的时候还生病?他说那是无始劫以来的罪障,重罪轻报,在这一次病痛当中,所有业障都消除了。我们今天是病痛很多,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什么病都没有了。你把一切万缘放下,就想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一想什么病也没有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念念当中想过去、想未来、想世间五欲六尘,那当然生病,为什么?这就是病根,天天想病根,人怎么会不生病!我们看到许多修行人,不但平常不生病,他临死都不生病,所谓“预知时至”,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走得那么自在,没有病苦。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